温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9300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温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溫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检测从发动机等装置产生的废气等流体的溫度、在早期掌握异常发生的监控系 统,被认为是有效防止装置的故障或事故的手段。
[0003] 日本专利特开2004-157052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废气净化装置的催化转 换器的内部和排气管的内部运样的高溫环境下,将元件设置在被测定流体流通的流通路 内,用于进行被测定流体的溫度检测的溫度传感器的一例。
[0004] 日本专利特开2012-112710号公报(专利文献2)记载了溫度监控装置的一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引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57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2-1127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为了构建流体溫度的监控系统,要求在多个地方设置溫度传感器,形成感测网络, 但为了设置溫度传感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溫度传感器那样,通常的溫度传感器为有 线连接型,需要布线。为了伴随着布线在多个地方设置溫度传感器,设置场所的制约、W及 设置所需要的成本都成为问题,现实中无法设置足够多数量的溫度传感器。
[0007] 于是,考虑使用不需要布线的无线溫度传感器来代替有线连接型的溫度传感器, 但该情况下,需要具备电池作为动作电源,电池的替换成本成为问题,因此仍然难W形成充 足的感测网络。
[0008]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装置中,使用热电转换元件基于从监视对象物接收 的热能进行发电,由从热电转换元件输出的电压信号生成溫度信息,经由天线向外部发送 溫度信息。然而,专利文献2中,没有对用途、与热源的接触方法、冷却方法等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的结构不清楚。
[0009]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用于确保电源的布线铺设或电池更换, 检测热源的溫度,能持续动作的溫度检测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0]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基于本发明的溫度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该检测部包括检 测热源的溫度的溫度接收元件;发电部,该发电部与所述检测部隔开设置,包括热电转换元 件;第一传热部,该第一传热部将所述热源的热或冷热传输至所述发电部;放出部,该放出 部与所述发电部隔开设置,将热或冷热向外部放出;第二传热部,该第二传热部从所述发电 部接收热或冷热,传输至所述放出部;W及输出部,该输出部输出从所述溫度接收元件得到 的测定结果,所述热电转换元件利用所述热电转换元件的所述第一传热部侧的面,与所述 热电转换元件的所述第二传热部侧的面之间的溫度差进行发电,为了使所述溫度接收元件 W及所述输出部动作所必须的电力由所述热电转换元件提供。 发明效果
[0011] 根据本发明,溫度检测装置利用在热电转换元件产生的溫度差自行发电,能提供 用于溫度接收元件W及输出部动作的电力,因此不需要用于确保电源的布线铺设或电池更 换,就能实现能够检测热源的溫度、持续动作的溫度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溫度检测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溫度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溫度检测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简单的发电模块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5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溫度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溫度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3中制作的发电模块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热源"运一概念不限于具有高于常溫的溫度的热源,也包含低于常溫的溫 度的热源、即冷热源。另外,"热源"不仅包含停留在一处的物体,也包含持续流动的流体。
[0014]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3,对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溫度检测装置进行说明。图1概念性地 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溫度检测装置101。
[001引本实施方式中的溫度检测装置101,包括:检测部11,该检测部11包括检测热源1的 溫度的溫度接收元件2;发电部12,该发电部12与检测部11隔开设置,包括热电转换元件3; 第一传热部41,该第一传热部41将热源1的热或冷热传输至发电部12;放出部13,该放出部 13与发电部12隔开设置,将热或冷热向外部放出;第二传热部42,该第二传热部42从发电部 12接收热或冷热,传输至放出部13; W及输出部14,该输出部14输出从溫度接收元件2得到 的测定结果。热电转换元件3利用热电转换元件3的第一传热部31侧的面3a与热电转换元件 3的第二传热部42侧的面3b之间的溫度差进行发电。为了使溫度接收元件2W及输出部14动 作所必须的电力由热电转换元件3提供。
[0016] 在检测部11设置的溫度接收元件2和输出部14之间利用布线4连接。热电转换元件 3和输出部14之间利用布线5连接。在输出部14也可设置电子电路。作为输出部14的输出方 法,虽然也考虑了在下文中实施方式2所说明的那样W无线进行发送的方法,但也考虑利用 某种显示装置显示的方法。
[0017] 图1中,第一传热部41的前端被描绘在与检测部11不同的位置上,但也可将溫度接 收元件2和第一传热部41的前端共同设置在检测部11中。
[0018] 图2表示溫度检测装置101更具体的结构。图2中,为了方便说明,壳体6等几个器件 W切割一半的状态来表示。运里所说的上下的概念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实际使用时不限于 w运样的方位来使用。
[0019] 如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传热部41被收纳在筒状的壳体6中。壳体6的下端封闭, 具有圆顶状的外形。溫度接收元件2被设置在壳体6的内部。壳体6的下端附近、收纳溫度接 收元件2的部分为检测部11。溫度接收元件2与壳体6的内表面相接。第一传热部41的前端也 与壳体6的内表面相接。如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传热部41的前端与溫度接收元件2同样地 设置在检测部11。
[0020] 壳体6的上端开口,呈为了收纳热电转换元件3而展开的形状的发电部壳体6a。通 过W将热电转换元件3收纳在发电部壳体6a的状态下,进一步从上侧安装固定器件7,热电 转换元件3被固定。如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发电部壳体6a的内表面设置内螺纹,在固定器件 7的下部外面设置外螺纹。通过W将热电转换元件3向下侧按压的状态梓入发电部壳体6a从 而组装固定器件7。图3表示放大了热电转换元件3的附近的情形。使热电转换元件3具有相 互相对的面3a和面3b。热电转换元件3的面3b与第一传热部41的一端相接,面3a与第二传热 部42的一端相接。
[0021 ]热电转换元件中,一个面被加热,另一面被冷却,在两个面之间形成溫度差时进行 发电。该溫度差越大则发电量越大。
[0022] 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溫度检测装置101中,第一传热部41将热源1的热或冷热传输至 发电部12,另一方面,发电部12的热或冷热利用第二传热部42传输至放出部13,因此发电部 12中热电转换元件3的第一传热部41侧的面3a和第二传热部42侧的面3b之间产生溫度差, 热电转换元件3能利用该溫度差进行发电。发出的电力经由布线5提供至输出部14。利用该 电力,能提供为了使溫度接收元件2W及输出部14进行动作所必须的电力。溫度接收元件2 从输出部14经由布线4被使用。
[0023] 本实施方式中,发电部12与检测部11隔开设置,因此热电转换元件3的面3a、3b之 间的溫度差因为来自热源1的热量难W造成损失,能高效地形成较大的溫度差。由此,能高 效地进行发电。例如作为单纯的例子,如图4所示,也考虑将热电转换元件3设置为一个面与 热源1相接,另一个面与放出部13相接的结构,但像运样的结构中,由于来自热源1的热量而 使整体的溫度上升,热电转换元件3的两个面之间的溫度差难W增大。然而,本实施方式中, 如图2所示,发电部12与检测部11隔开设置,因此能高效地形成较大的溫度差。
[0024] 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溫度检测装置,能自身发电,提供用于溫度接收元件2W及输 出部14进行动作的电力,因此不需要使用一次性电池,能实现几乎免维护地、能半永久性动 作的、无线的溫度检测装置。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溫度检测装置,是不需要用于确保电源的 布线铺设或电池更换、能检测热源的溫度、持续动作的溫度检测装置。
[0025] 另外,优选地,第一传热部41为热管或金属棒。因为通过采用该结构,第一传热部 41能高效地向热电转换元件3传输热或冷热。
[0026] 优选地,第一传热部41的外周面W绝热材料或空间覆盖。如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 一传热部41的外周面由空间8覆盖。即,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壳体6的内侧隔着W筒状形成 的空间8设置第一传热部41。空间8可W是真空或充满空气的空间。也可采用在壳体6的内侧 设置筒状的绝热材料,在该绝热材料的内侧设置第一传热部41的结构,W代替在第一传热 部41的周围像运样设置空间8。
[0027] 例如热源1为高溫的情况下,从热源1进入第一传热部41的下端的热量,假设按照 第一传热部41、热电转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