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部件及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0427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接触部件及钟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滑动部或者切换部的接触部件以及具有该接触部件的钟表。
背景技术
:钟表中通常使用具有与对象部件相接触并滑动的滑动部的接触部件(例如参见文献h日本特开2003-156575号公报)。作为所述滑动部,可举出例如构成轮系的小齿轮和枢轴等。另外,钟表中还使用具有切换部的接触部件,所述切换部响应于操作表冠等的动作来切换与对象部件的接触状态。作为所述切换部,可例举出构成拨针结构的相互卡合的拨针杆(力年,triggerpiece)和离合杆(才、乂K]J,yoke)等。对于上述滑动部和切换部来说,为了确保动作精确度及长期可靠性,通常要对其进行加油,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低温环境下的使用,油会发生劣化,从而导致摩擦阻力变大。另外,对于切换部以及低速高扭矩下旋转的齿轮枢轴等来说,与对象部件点接触会使部件产生刮擦,刮擦下的碎屑会使摩擦阻力增大。这样的摩擦阻力的增大有可能造成动作精确度下降、电池寿命縮短等情况,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了在滑动部设置化成处理膜以及被覆化成处理膜并发挥出润滑性的涂膜的提案。该涂膜通过含有固体润滑粒子、粘合剂以及防锈剂而构成。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固体润滑粒子记载了氟系树脂粒子、氟化石墨及氮化硼;作为粘合剂记载了有机树脂;作为防锈剂记载了颜料。在该专利文献中,为了提高固体润滑膜与部件表面的密合性,设置了磷酸锌被膜、磷酸锰被膜或磷酸铁被膜等化学处理膜。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钟表部件具有良好的外观,通过镍镀覆来覆盖整个钟表部件后,仅对滑动部进行摩擦来刮掉其上的镍镀层,在露出部件基底的部分形成化成处理膜及涂膜。但是,在专利文献l记载的含有树脂材料的涂膜中,因其耐久性低,所以在长时间使用时,该涂膜会被刮擦掉。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含有树脂材料的涂膜还具有易于剥离的性质,因此虽然通过化成处理膜使其密合性得到了提高,但在长时间使用时,该涂膜还是会被刮擦掉。艮P,该涂膜难以维持长时间处于润滑性的状态。因此,为了防止部件的磨损,需要定期进行拆卸清洗和加油。此外,在文献1中,需要分别在部件表面形成化成处理膜和涂膜这两种膜,因此其制作工序复杂,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本发明以易于获得耐磨损性大幅提高的接触部件及具有该接触部件的钟表为主要目的。本申请的发明人基于上述课题进行了包括通过无电解镍镀覆和热处理使接触部件上形成高硬度的被膜等的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进行混入了石墨粒子的金属镀覆处理,能够容易地在接触部件上形成耐磨损性得到大幅提高的被膜。艮口,本发明的接触部件具有与对象部件相接触并进行滑动的滑动部、或者具有用于切换与对象部件的接触状态的切换部,该接触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部或所述切换部形成有复合镀层,所述复合镀层是将至少石墨粒子混入至金属镀层中而成的。根据本发明,在滑动部或切换部中,在与对象部件的接触面上有石墨粒子露出,因此可以获得石墨的优异润滑性,同时通过部件之间的接触,石墨粒子发生变形,附着在滑动部或切换部的接触面上,因此能够长时间发挥石墨的润滑性。由此能够实现形成树脂涂膜或仅形成高硬度被膜时无法获得的高耐磨损性。此外,在本发明中,只需在镀液中混入石墨粒子进行镀覆处理即可,无需复杂的制作工序。根据上述内容,可以以低成本大幅提高接触部件的耐磨损性。另外,在复合镀层的被膜表面,在石墨粒子以外的部分露出金属镀层。因此,即使在整个接触部件上形成复合镀层的情况下,也无损于滑动部及切换部以外的部分的装饰性。此处,在本发明中,由于具有非常优异的耐磨损性,因此无须加油。但是,如果加油,则可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在进行加油时,由于石墨粒子在被膜表面露出,因而油难以流动,因此能够减少拆卸清洗及加油的次数。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优选所述复合镀层具有被膜部以及石墨露出部,所述被膜部含有金属镀层以及所述石墨粒子中的被埋入所述金属镀层中的部分,所述石墨露出部含有所述石墨粒子中的从所述被膜部露出的部分;所述石墨露出部沿着所述被膜部被压延。根据本发明,石墨露出部被压延而形成大致为层状,通过此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的作用,部件之间在滑动接触状态下进行滑动,由此可以充分发挥石墨的润滑性。借此,能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此外,石墨露出部通过压延与被膜部密合,因此石墨粒子难以被刮擦掉,且能够长时间维持石墨露出部大致为层状的状态。而且,在被膜部的表面具有由部件的基材表面的凹凸等引起的微细凹凸的情况下,由于被压延的石墨粒子填埋在该凹凸处,因此可使接触面平滑化。凭这一点,也能够提高耐磨损性。此外,在以下的叙述中,有时将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称为石墨层。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优选所述复合镀层具有被膜部以及石墨露出部,所述被膜部含有金属镀层以及所述石墨粒子中的被埋入所述金属镀层中的部分,所述石墨露出部含有所述石墨粒子中的从所述被膜部露出的部分;所述石墨露出部在与对象部件接触时被沿着所述被膜部压延。根据本发明,石墨露出部在与对象部件接触时被压延,由此可以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石墨露出部在与对象部件接触时被压延,因而无需在使用接触部件之前预先对石墨露出部进行压延的工序。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上述石墨粒子的粒径优选为100500nm。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石墨粒子具有上述粒径,因而在与对象部件相接触时,多个石墨粒子能够更可靠地形成连续的石墨层。此处,若石墨粒子的粒径小于100nm,则在与对象部件相接触时,石墨粒子被刮擦掉,易于变成滚动的接触状态,因而无法得到石墨润滑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滑动接触状态等情况下的耐磨损性。另一方面,在石墨粒子的粒径超过500nm的情况下,虽然耐磨损性可能得到提高,但不能获得与石墨使用量相符的耐磨损性。因此,石墨的粒径在100nm500nm范围最适宜。此外,石墨粒子具有上述粒径时其分散性良好,因而在进行镀覆处理时,混入至金属镀层的石墨粒子的量(即石墨相对于金属镀层的含量)增加。由此,在复合镀层的被膜表面露出的石墨的量增加,润滑性得到提高。§卩,由于在石墨粒子没有被刮擦掉的情况下来形成石墨层,并且通过良好的分散性增加了石墨含量,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上述复合镀层的厚度优选为0.1pml(Vm。根据本发明,复合镀层的厚度较薄时,可以减小复合镀层厚度的不均匀性,从而可以确保作为精密部件所必需的尺寸精度。此处,若复合镀层的厚度小于0.1pm,则石墨粒子不能充分混入到金属镀层中,从而难以提高耐磨损性。另一方面,若复合镀层的厚度超过10pm,则复合镀层厚度的不均匀性会变大,因此不仅难以维持作为精密部件所必需的尺寸精度,而且不能得到与石墨粒子混入量相符的耐磨损性,摩擦降低效果成为饱和状态。因此,复合镀层的厚度在0.110(im范围最适宜。此处,复合镀层的厚度是指复合镀层全体的厚度,当石墨粒子由金属镀层的表面突出时,指的是将金属镀层的膜厚与石墨粒子由金属镀层表面突出的尺寸相加而得到的尺寸。另外,当石墨层沿着金属镀层的表面形成时,将金属镀层的膜厚与石墨层的厚度相加而得到的尺寸作为复合镀层的厚度。下文中,有时将这样的复合镀层的厚度称为复合镀层的膜厚。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上述石墨粒子相对于上述金属镀层的含量优选为0.15质量%。根据本发明,通过增加石墨粒子含量,能够以较薄的膜厚度形成具有充分润滑性的复合镀层。此处,若石墨的含量小于0.1质量%,则在复合镀层的被膜表面露出的石墨量少,因此难以提高其耐磨损性。另一方面,若石墨的含量超过5质量%,则分散剂的含量也会增加,因此易于出现镀层附着不良、镀层破裂等现象,并且摩擦降低效果处于饱和状态。因此,石墨相对于金属镀层的含量在0.15质量%为宜。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上述复合镀层优选在该接触部件的整个体表面部或在与对象部件的接触部分形成。如上所述,由于在复合镀层的被膜表面中的石墨粒子以外的部分露出金属镀层,所以即使在整个接触部件形成复合镀层的情况下,也无损于装饰性。因此,通过在整个接触部件上形成复合镀层被膜,能够简单地得到具有良好的外观且耐磨损性优异的接触部件,而无需在滑动部或切换部等与对象部件的接触部分以外的部分另外实施镀覆。此外,如果复合镀层只在与对象部件的接触部分形成,则能够节约石墨和分散剂的使用量。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上述金属镀层优选为镍镀层。根据本发明,通过镍和石墨之间的组合,能够形成不仅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而且防锈性高且具有良好的外观的复合镀层。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优选通过电镀处理来形成上述复合镀层。根据本发明,通过电镀处理,金属镀层的表面会变得平滑,金属镀层被膜的润滑性会得到提高,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优选通过无电镀处理形成上述复合镀层。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无电镀处理后进行热处理等,能够形成硬度高于电镀处理得到的被膜的硬度的金属镀层被膜,因此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并且,通过无电镀处理,在接触部件的凹凸部或曲率大的部分也易于形成厚度均匀的被膜,所以能够稳定地得到高耐磨损性。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上述滑动部优选为钟表用轮系部件的枢轴或钟表用轮系部件的小齿轮。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由于高速或高扭矩下的旋转而易于磨损的小齿轮或枢轴上形成上述复合镀层,能够明显体现本发明的意义即提高耐磨损性。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上述切换部优选在弹力加压的状态下与对象部件接触。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加压的状态下进行接触状态的切换,因而可以在施加很大的负荷时易于磨损的切换部形成上述复合镀层,由此能够明显体现本发明的意义即提高耐磨损性。本发明的钟表的特征在于,其具有上述接触部件。根据该发明,由于具有上述接触部件,因而能够得到与上述的作用及效果相同的作用和效果。根据以上的本发明,在无需复杂的工序的条件下即能够提供耐磨损性得到大幅提高的接触部件。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钟表机芯的俯视图。图2是上述机芯的剖面图。图3是显示发电机转子的滑动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要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显示相对于对象部分滑动后的复合镀层状态的示意图。图6显示复合镀层所涉及的磨损试验结果。图7是在磨损试验后将摩擦痕迹放大40倍的照片(粒径约为200nm)。图8是在磨损试验后将摩擦痕迹放大40倍的照片(粒径约为20nm)。图9是在复合镀覆后将试样2表面放大1000倍的照片。图10是在复合镀覆后对试样2表面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然后放大IOOO倍的照片。图11是一并表示摩擦磨损试验后的表面照片和摩擦痕迹部的表面粗糙度数据的图。图12表示在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拨针(針合幻甘)装置中上条柄轴(巻真,windingshaft)被推入时的状态。图13表示上述拨针装置中上条柄轴被拉出时的状态。图14是图12中的XV-XV线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为具有发电机的电子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滑动部的接触部件,是指发电机所具有的转子。[1.电子表的构成]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手表机芯10的俯视图,图2是机芯10的剖面图。机芯10具备旋转锤11;对旋转锤11进行增速并传递的增速轮系111;通过旋转锤11的旋转力而进行发电的发电机12;将发电机12所产生的电力蓄积起来的二次电池13;被由发电机12所产生的电力或二次电池13的电力所驱动的电路基板14;和驱动时针及分针等指针的驱动用步进电机(未图示)等。旋转锤11是一种旋转中心和重心呈偏心状态的大致为半圆形的部件,通过滚珠轴承110A(图2)而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底板100上。增速轮系111具有固定于旋转锤11的齿轮112、与该齿轮112齿合的中间齿轮113、与该中间齿轮113齿合的转子小齿轮114。发电机12具有作为具有滑动部的接触部件的转子121、定子122以及线圈123,转子121上固定有转子小齿轮114。旋转锤11的旋转运动通过齿轮112、中间齿轮113及转子小齿轮114的作用获得增速,从而使转子121高速旋转。电路基板14具有水晶振子141、控制用集成电路(IC,IntegratedCircuit)142等。控制用集成电路142有对水晶振子141的基准时钟进行分频的分频电路、对基准时钟进行计数并对时刻进行计时的计时电路、以及基于来自计时电路的信号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等。[2.具有滑动部的转子的构成]如图2所示,转子121在底板100与轮系支板101之间通过轴承支撑,并具有下枢轴124和上枢轴125。图3表示的是转子121的下部。转子121的下枢轴124被插入到在中央形成有枢轴孔150A的红宝石等托石150中。此处,在转子121中,与托石150接触的部分以及与托石151(图2)接触的部分为滑动部;在转子121中,至少在含有这些滑动部的部分形成了复合镀层160。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121的全部体表面都形成了复合镀层160,不过也可以只在滑动部形成复合镀层160。图4是图3的要部放大示意图。复合镀层160是通过在作为金属镀层的镍镀层N中混入石墨粒子G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锈,复合镀层中的金属镀层为镍镀层,但是也可以使用锌镀层、其它金属镀层、合金镀层等。另外,为了便于理解结构,在图4和图5中,夸大示意出石墨粒子G相对于镍镀层N的膜厚的大小。此外,图4表示转子121尚未相对于作为对象部件的托石150发生滑动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镀层160是通过将转子121浸渍于混入有石墨粒子G的电镀液中并以转子121为阴极施加电压进行电镀处理而形成的。通过电解,在转子121的体表面共析出镍和石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镀液中混入聚丙烯酸等分散剂而使石墨粒子G分散在镀液中。在镀液中,转子121体表面附近的石墨粒子G被转子121体表面析出的镍拉拢,由此被拉进到镍镀层N内,大致均匀地分散在镍镀层N中。各石墨粒子G的一部分或全部被埋入到镍镀层N中。g卩,位于镍镀层N表面附近的石墨粒子G以其一部分被埋入到镍镀层N中,剩下的部分从镍镀层N露出。此处,石墨粒子G的粒径优选为100500nm。更优选的粒径为200300nm。由于石墨粒子G具有这样大小的粒径,因此石墨粒子G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即使在膜厚较薄的情况下,也易于确保石墨粒子G向镍镀层N的混入量。但是,若石墨粒子G的粒径超过500nm,则反而可能会阻碍分散性。因此,复合镀层160是在膜厚为0.110pm的成膜条件下形成的,其结果,石墨粒子G相对于镍镀层N的含量为0.15质量%。如上所述,复合镀层160具有被膜部161以及石墨露出部162,所述被膜部161含有镍镀层N以及石墨粒子G中的被埋入镍镀层N的部分,所述石墨露出部162含有石墨粒子G中的未被埋入镍镀层N而从被膜部161露出的部分。该复合镀层160的膜厚为被膜部161的膜厚与石墨露出部162的厚度相加而得到的厚度,该厚度为0.110pm。图5为表示转子121与托石150发生滑动之后复合镀层160的状态的示意图。石墨露出部162通过与托石150之间的摩擦滑动而被沿着被膜部161压延。通过这样被压延,石墨粒子G成为连续状态,从而使得石墨露出部162形成大致为层状。通过这种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162,转子121和托石150在滑动接触状态下进行滑动,从而充分发挥出石墨所具有的优异的润滑性。此外,通过压延,石墨粒子G与镍镀层N密合,因而可以长时间维持石墨层(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162)。此处,在镍镀层N的表面具有由于转子121基材表面的凹凸等原因而引起的微细凹凸时,被压延的石墨粒子G会填埋该凹凸。由此使得转子121与托石150之间的接触面处于平滑化状态,从而提高了润滑性。另外,在石墨粒子G处于压延后的状态下,石墨粒子G可以不覆盖全部的镍镀层N,而从石墨粒子G与石墨粒子G之间看到镍镀层N。图6表示的是有关复合镀层160的磨损试验的结果。在本试验中,使用球-盘往复摆动式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下列试样14的钢板与氧化铝球(Al203)的摩擦系数。此处使用了钢板(高碳钢材,Hv硬度为700,表面粗糙度(Ra)5nm)和氧化铝球(Hv硬度为1500)。此外,在本试验中,石墨粒子的粒径约为200nm。试样1:形成有膜厚为lpm的复合镀层的钢板试样2:形成有膜厚为5^im的复合镀层的钢板(比较用)试样3:未经镀覆的钢板(比较用)试样4:仅形成有膜厚为5拜电镀镍镀层的钢板其中,试样3、4在与本实施方式进行比较时使用。试样3的镀覆被膜不含有石墨粒子。本试验的试验条件为载荷100g(90kg/mm2)、冲击2Hz(0.5秒/次)、冲程100mm、总时间1400秒。在该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如果换算成转子121与托石150的滑动,则相当于数个月时间的耐久性试验。另外,不在钢板和氧化铝球的接触面加油。此处,使用试样3(未经镀覆的钢板)进行试验时,摩擦系数大,达到0.630.80的程度,且波动大,不稳定。另外,使用试样4(仅形成有电镀镍镀层)进行试验时,特别是在试验初期,摩擦系数的波动过大。尽管该试样4的摩擦系数在试验中期减小到0.35左右,但在从试验初期到试验结束的整个过程当中,摩擦系数的波动很大。另一方面,使用试样l(具有膜厚为lpm的复合镀层)进行试验时,与使用试样3、4进行比较,从试验初到试验结束其摩擦系数一直稳定,且摩擦系数小到0.250.38的程度。此外,使用试样2(具有膜厚为5pm的复合镀层)进行试验时,摩擦系数比使用试样l更稳定,且摩擦系数小到0.250.30的程度。再有,若复合镀层的膜厚超过10pm,则会增加膜厚的不均匀性,因此难以确保作为接触部件所必需的尺寸精度。此外,若复合镀层的膜厚超过l(Him,则即使增加石墨的含量,也不能大幅减少摩擦系数,且得不到与该石墨含量相符的摩擦降低效果,即摩擦降低处在饱和状态。基于以上所述,复合镀层的膜厚优选为能够实现有助于提高耐磨损性的石墨混入量的0.1pm以上,且为lOjim以下。下述表1表示各种条件下的复合镀层的好坏,其中表示了复合镀层在分别对应于复合镀层的膜厚、电流密度、石墨含量、镀液的液温各条件下的好坏。如表1所示,为了使石墨充分混入到镍镀层中,复合镀层的膜厚越厚则越优选。但是,如上所述,若大幅增加膜厚,则膜厚的不均匀性会增大,而且摩擦系数的降低也会达到饱和状态,因此优选上限为10拜。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另一方面,为了防止镀层烧焦,电流密度越低越优选。具体地说,优选电流密度为0.130A/dm2。此外,石墨含量越多,从被膜部露出的石墨量也越多,润滑性得到提高,所以是优选的。但是,如前所述,这种情况下,摩擦系数的降低达到饱和,且分散剂的需要量也会增加,易于产生镀覆不良,因而石墨相对于镍镀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为5质量%以下,这样的含量有助于提高耐磨损性。另外,关于镀液的液温,从防止分散剂变质的方面考虑,液温为低温较好,优选该温度为1040°C。接下来示出了由于石墨粒径的不同所致的石墨层状态的差异。图8表示的是在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摩擦磨损试验后将试样2的摩擦痕迹放大40倍的照片。如前所述,试样l中的石墨粒径约为200nm,复合镀层的膜厚为5pm。如图7所示,石墨粒子在相对于氧化铝球发生滑动的部分被压延,由此形成了看起来为黑色条状的石墨层(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162。该石墨层162与镍镀层N密合,没有产生刮擦碎屑。因此,与对象部件的滑动状态为平滑接触的状态,充分发挥出石墨的润滑作用。另外,在氧化铝球发生滑动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石墨粒子G从被膜部161部分露出,由此可以维持镍镀层的装饰性。另一方面,在作为图7的比较例的图8中,示出了对于形成有含有粒径为20nm的石墨粒子的复合镀层(膜厚为5nm)的上述钢板进行与上述同样的摩擦磨损试验后将摩擦痕迹放大40倍的照片。如图8所示,在氧化铝球发生了滑动的部分,石墨粒子被刮擦掉。在本比较例的复合镀层中,由于石墨的粒径小而难以被压延,因此很难说确实形成了石墨层。在本比较例中,石墨粒子的刮擦碎屑为滚球状(〕口状),因此与对象部件的滑动状态为滚动接触状态,不能充分发挥石墨的润滑性。因此耐磨损性不能提高到如图7表示的滑动接触状态的程度。由上述可知,在石墨的粒径大到确实能够形成石墨层的程度的情况下,耐磨损性才能够得到大幅提高。考虑到石墨粒子的易分散性等情况,石墨粒子的适宜的粒径为100500nm。在本文中,关于试样2,图9及图IO中示出了对其镀覆后及摩擦磨损试验后的表面进行放大后的照片(IOOO倍)。由图9可知,在镀覆后的表面分散有石墨粒子G,且石墨粒子G的一部分从被膜部露出。此外,由图IO可知,在进行了上述的摩擦磨损试验后,石墨粒子G被破坏并被拉长,扩展到整个试样表面。此外,图11的左侧示出了对上述摩擦磨损试验后的试样2的表面按照可辨认出磨损部分(磨损痕迹)和除此以外的部分的方式进行拍照而得的照片。接下来在图11的右侧示出了对磨损痕迹方向与垂直方向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测定的结果。可知,通过摩擦磨损试验,从试样2的表面突出的石墨粒子G被破坏并被拉长,表面变得平滑。此处,磨损痕迹部的Ra为0.06pm,磨损痕迹部以外的Ra为0.17pm(使用LaserTech株式会社制造的广视野共聚焦显微镜HD100D型)。[5.实施方式的效果]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下效果。(1)在转子121上形成的复合镀层160具有从镍镀层N露出的石墨粒子G,通过转子121与托石150的滑动,石墨粒子G被沿着镍镀层N的表面进行压延,从而形成了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162,由此使得石墨的润滑性在滑动接触状态下得到充分发挥。此外,由于通过压延,石墨露出部162与被膜部161密合,因此能够长时间维持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162。而且,对于复合镀层160来说,只需将石墨粒子G混入镀液中进行电镀处理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制造。因此可以以低成本大幅提高在高速滑动下特别容易磨损的转子121的耐磨损性。(2)通过将石墨粒子G的粒径设为100500nm,在相对于对象部件进行滑动时,石墨粒子G可以在未被刮擦掉的条件下进行压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形成多个石墨粒子G呈连续状态的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162。此外,由于上述粒径下的分散性良好,因此能够增加石墨粒子G向镍镀层N中的混入量,也即,能够增加石墨的含量。从而也增加了石墨露出部162的石墨粒子G的量,提高了润滑性。也即,由于在石墨粒子G没有被刮擦掉的条件下进行压延、并且通过良好的分散性而增加了含量,因此更进一步提高了耐磨损性。(3)如上所述,由于石墨粒子G的粒径大,因而石墨粒子G的混入量多,从而使得复合镀层160的膜厚可以较薄,为0.110pm的程度。由此可以减少复合镀层160膜厚的不均匀性,从而可确保作为钟表部件所必需的尺寸精度。(4)如上所述,由于石墨粒子G的粒径大,因此石墨粒子G相对于镍镀层N的含量较多,为0.15质量%,从而可提高润滑性。(5)复合镀层160不仅形成于下枢轴124及上枢轴125,而且形成于转子121的整个体表面,由此可以简单地得到耐磨损性优异且镍镀层N美观的转子121。也即,为了使转子121具有装饰性,无须在枢轴部以外的部分另外进行镀覆或先对整个部件进行复合镀覆之后剥去枢轴部以外的部分的镀层进行装饰等。接下来,参照图121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有复合镀层的接触部件,示出了具有切换部的离合杆及拨针杆。图12及图13示出了被组合在机械钟表、电子钟表及电子控制式钟表等中的拨针装置20。另外,图12及图13示出的是从钟表的防风玻璃侧所看到的状态。拨针装置20具有表冠21、上条柄轴22、对应于操作上条柄轴22的动作而相互切换接触状态的离合杆23及拨针杆24、通过方孔插通到上条柄轴22的鼓形轮25、与未图示的分针轮(裏車)齿合的拨针轮(小鉄車)26。还有,在具有发条的机械钟表及电子控制式机械钟表的情况下,可以分别设置立轮(年^車)27,在如图12所示的鼓形轮25与立轮27齿合的状态下,转动上条柄轴22,可以使发条上紧。在本文中,在图12中示出了上条柄轴22被推入至机芯内侧时的状态,图13中示出了上条柄轴22被拉出到机芯外侧的状态。离合杆23通过立设在底板上的离合销231而被设置成可旋转的形式,并与上条柄轴22的小径部卡合。通过沿着轴方向推拉上条柄轴22的操作使该离合杆23旋转运动。拨针杆24通过立设在底板上的销241而被设置成可旋转的形式,并与鼓形轮25的小径部卡合。该拨针杆24利用未图示的拨针杆按压部的弹力,如图12所示靠向顺时针方向,与离合杆23的侧面接触。如图12所示,与拨针杆24卡合的鼓形轮25离拨针轮26有一定距离,但是如图13所示,若将上条柄轴22拉出,则离合杆23发生旋转,拨针杆24对抗拨针杆按压部的弹力而被按压,从而使鼓形轮25齿合于拨针轮26。若在此状态下旋转上条柄轴22,则离合杆23、拨针杆24、鼓形轮25、拨针轮26、以及省略图示的分针轮、时针轮和日期轮顺次旋转,从而可进行拨针操作(改变时刻)。此处,拨针杆24和离合杆23之间的接触状态切换成图12和图13的状态,离合杆23的侧面部和拨针杆24的侧面部分别为切换部。上述离合杆23的侧面部和拨针杆24的侧面部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各自的状态下通过省略图示的拨针杆按压部的弹力在加压的条件下接触。通过该加压接触,可以决定离合杆23的旋转位置,因此不管上条柄轴22被推入至机芯内侧还是被拉出到机芯外侧,都能维持加压接触。图14是图12中的XV-XV线剖面图。在进行接触状态的切换时施加很大的负荷,如上所述的离合杆23及拨针杆24易于磨损。在所述离合杆23及拨针杆24各自的整个体表面上,形成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复合镀层160。不过,复合镀层160也可以仅形成在离合杆23及拨针杆24各自的侧面部。另外,在图14中,夸大示出了被膜部161及石墨露出部162各自的厚度。通过离合杆23与拨针杆24的接触状态的切换,复合镀层160的石墨露出部162如图5所示被压延。通过这种被压延成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162,离合杆23和拨针杆24能够平滑接触,从而能够大幅提高离合杆23及拨针杆24的耐磨损性。本实施方式得到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所述的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离合杆23和拨针杆24这两者之上均形成了复合镀层160,因此与仅在任一个部件上形成复合镀层160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耐磨损性。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可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变形、改良等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复合镀层160是通过电镀形成的,但是本发明中的复合镀层也可以通过无电镀来形成。若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不使用镍电镀液而使用无电解镍镀覆液来进行无电镀处理,则能够形成含有石墨粒子的复合镀层。通过这种无电镀,即使在枢轴、小齿轮等曲率较大的接触部件的凹凸部的部分也易于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被膜,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高耐磨损性。另外,由于在本发明复合镀层的金属镀层中混入至少石墨粒子即可,因此通过使石墨粒子与其它粒子混入到金属镀层内,可以形成本发明的复合镀层。形成本发明的复合镀层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发电机的转子121和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离合杆23及拨针杆24。例如,作为具有滑动部的接触部件,也可以在驱动指针的步进电机的转子上形成复合镀层。而且,并不限于转子,在转子小齿轮、二号轮、三号轮等钟表用轮系部件的枢轴和小齿轮等上都可以形成复合镀层。并且在离合杆销、杆的转动轴部、通过长孔导向滑动的销、按钮上的操作轴及导向筒等上都可以形成复合镀层。另外,拨针装置并不限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的拨针装置20,有各种各样的拨针装置,有时其通过具有与鼓形轮卡合的拨针压片、检测拉出上条柄轴的操作并停止指针运行的复位杆等来构成。在构成这样的拨针装置的部件之间,可以在滑动的部分、切换接触状态的部分形成复合镀层。除了上述情况以外,在与对象部件接触并滑动的滑动部、或者用于切换相对于对象部件的接触状态的切换部上也可以适当地形成本发明的复合镀层。权利要求1.一种接触部件,其具有与对象部件相接触并进行滑动的滑动部、或者具有用于切换与对象部件的接触状态的切换部,该接触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部或所述切换部形成有复合镀层,所述复合镀层是将至少石墨粒子混入至金属镀层中而成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镀层具有被膜部以及石墨露出部,所述被膜部含有金属镀层以及所述石墨粒子中的被埋入所述金属镀层中的部分,所述石墨露出部含有所述石墨粒子中的从所述被膜部露出的部分;所述石墨露出部沿着所述被膜部被压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镀层具有被膜部以及石墨露出部,所述被膜部含有金属镀层以及所述石墨粒子中的被埋入所述金属镀层中的部分,所述石墨露出部含有所述石墨粒子中的从所述被膜部露出的部分;所述石墨露出部在与对象部件接触时被沿着所述被膜部压延。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粒子的粒径为100nm500nm。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镀层的厚度为0.1jim10iam。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粒子相对于所述金属镀层的含量为0.1质量%5质量%。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镀层在该接触部件的整个体表面部形成或者在与对象部件的接触部分形成。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镀层为镍镀层。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镀层是通过电镀处理形成的。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镀层是通过无电镀处理形成的。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为钟表用轮系部件的枢轴或者钟表用轮系部件的小齿轮。12.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在弹力加压的状态下与对象部件接触。13.—种钟表,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部件。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接触部件及具有该部件的钟表,本发明的接触部件中,复合镀层(160)具有从镍镀层(N)露出的石墨粒子(G),石墨粒子(G)通过相对于对象部件的滑动而被沿着镍镀层(N)的表面压延,从而形成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162)。据此能够充分发挥石墨的润滑性。此外,通过压延,石墨露出部(162)与被膜部(161)密合,因此可以使大致为层状的石墨露出部(162)得到长时间的维持。并且,对于复合镀层(160)来说,只需将石墨粒子(G)混入到镀液中进行镀覆处理就能够容易地得到。因此,可以低成本地大幅提高离合杆及拨针杆等中的切换部和转子等中的滑动部的耐磨损性。文档编号G04B31/08GK101504533SQ200910004320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申请日期2009年2月6日优先权日2008年2月7日发明者新井进,村井正己,藤森章浩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信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