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其作图编辑装置及其程序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91571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定显示及变更区域61的显示内容对应地,即当前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对应地解析处理结果显示在解析结果显示区域62。图示的例子中,两次使用储存器解析的结果、模块读取指令(请求指令)。
[0066]另外,作为现有的请求指令的例子,有对任意的一个地址范围(I字以上)进行访问的模块读取指令、或任意的一个或多个地址进行储存器访问的随机读取指令、或以位为单位进行储存器访问的位读取指令。
[0067]特别是,采用模块读取指令的情况下,由于一次请求指令只能对一个地址范围进行访问,因此访问目标为DO?D9、DlOO的例子的情况下,若想要以一次请求指令获取全部数据,则将不需要的储存区域(D10?D99的储存区域)的大量数据也一并获取。因此,通信性能变差。与此相对,通过将请求指令设为两次也许能改善通信性能,但依然不够。然而,这仅限于使用者不变更分配储存器地址的设定,并未得到改善。
[0068]本发明主要对应采用上述模块读取指令的情况。由此,本说明除非另有说明,则记做读取指令或请求指令的情况下表示模块读取指令等意思。但是,不限于读取指令,也可为写入指令等。因此,也有读取与写入不作区别,称为访问的情况。
[0069]从将任意的请求指令发送至连接设备4到从与此对应的连接设备4接收到响应指令为止的时间是各指令在外部储存器数据获取时主要耗费的时间,这里被称为图示的“处理时间”。换言之,“处理时间”是“请求指令的传送时间+响应指令的传送时间”。另外,在上述响应指令中包含分配储存区域的储存数据等。
[0070]像这样各请求指令的“处理时间”,这些“处理时间”的总计(“处理时间”总计)由储存器解析处理组46计算,如图所示显示在解析结果显示区域62。
[0071]图示的解析结果显示区域6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次的处理时间为28.646[ms],第二次的处理时间为9.896 [ms],总共耗费38.542 [ms]。这是任意的画面数据的全部项目的分配储存器地址的数据获取所耗费的时间也可看作38.542[ms]。换言之,与任意的画面数据相关联的外部储存器访问处理时间可以认为是38.542[ms]。
[0072]在此,储存器设定显示及变更区域61不仅如上述那样显示当前的储存器设定内容,而且使用者能任意变更储存器设定内容。该变更操作方法可以为各种各样,但图8所示的例子中,通过鼠标操作拖动任意的储存区域使其移动,向任意的移动目标进行拖动操作。由此,图示的例子中,与任意的项目相关联的分配储存器地址从DlOO变更为D10。该变更内容反映在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中。
[0073]由此,基于上述变更后的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由储存器解析处理部42(储存器解析处理组46)进行解析处理,结果,得到图8的解析结果显示区域62所示的解析结果。图示的例子中,仅使用一次储存器解析的结果、模块读取指令(请求指令)。并且,图示的例子中,处理时间为30.729 [ms],由于仅一次则整体的处理时间为30.729 [ms]。
[0074]由此,整体的处理时间在图8的情况下比图7更短,可知图8的储存器地址设定得比图7更适当。
由此,使用者在图8的状态中通过操作图示的确定开关63等,使得图8中储存器设定显示及变更区域61的分配储存器地址反映在解析对象的画面数据32。S卩,利用开关监视处理部43检测上述的确定开关63操作等,储存器设定处理部44利用当前的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的分配储存器地址,更新画面数据32的对应的分配储存器地址。
[0075]对于上述各处理时间的计算方法,之后对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此,对上述读取指令的使用次数的判断处理进行说明。另外,上述请求指令的使用次数在本例中使用两次或使用一次,但不限于该例子,也有使用三次以上的情况。
[0076]但是,这里如上文所述,以往可编程显示器I具有的功能,仅进行简单的说明。另夕卜,读取指令的使用次数也可表示一次刷新处理相关联的可编程显示器1-连接设备4之间的通信次数的意思。
[0077]以往的可编程显示器中,作为一例,对与上述刷新处理相关联且与当前显示中的画面数据上的各项目相关的外部储存器进行访问时,进行确定请求指令的使用次数、各请求指令的访问目标(地址范围)的处理。并且,本方法中,该以往的可编程显示器的功能也搭载在作图编辑装置5中。
[0078]上述那样确定请求指令的次数和地址范围的以往的可编程显示器的功能有几个种类,下面简单进行说明。
作为一例,例如有如下方法:在请求指令仅一次的情况以及仅访问分配储存器地址的情况下,判断哪一方的传送时间可以较短,采用时间可以较短一方的请求指令的次数和地址范围。另外,传送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下文上述。
[0079]图7的例子的情况下,若请求指令只有一次,则地址范围为DO?D100,当然也包含分配储存器地址以外的地址(D10?D99)。
[0080]另一方面,仅访问分配储存器地址的情况下,分配储存器地址连续的情况下一并访问。由此,图7的例子中,由于DO?D9为止的分配储存器地址连续,因此对其一并进行访问,并且另外确定也对DlOO进行访问。即,请求指令为两次。
[0081]由上述可知,图7的例子中,计算以一次请求指令访问DO?DlOO的情况的传送时间,以及以两次请求指令分别访问DO?D9和DlOO的情况的传送时间总和,并且采用传送时间相对较短的一方。图7的例子中,采用两次请求指令的一方的传送时间较短。结果,一次请求指令的情况下,分配储存器地址以外的地址(D10?D99)过多,可以被看作是关键原因。
[0082]以上,关于请求指令的次数等的确定方法,说明了一个例子,以下对其它例子也进行说明。
这里,根据连接设备4的机型等,有每一次数据读取的数据读取量存在上限(制约)的情况。例如,有每一次仅读取30个字的量的数据的连接设备4等。
[0083]并且,其它例子中,可编程显示器进行尽可能减少对上述制约源使用上述请求指令的使用次数的控制。即,首先判断能否以一次请求指令读取全部数据,不能读取的情况下接着判断以两次请求指令能否读取全部数据,这样也不能读取的情况下接着判断以三次请求指令能否读取全部数据。这样持续到判断为能读取为止。
[0084]其它的例子中,图7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想要以一次请求指令获取全部分配储存器地址的数据的情况下,地址DO?DlOO的区域、S卩101字量的区域成为获取对象,由于超过30字因此判断为NG(不能读取)。因此,接着若要以两次请求指令获取全部分配储存器地址的数据,这次则以地址DO?D9、即10字量的区域与地址DlOO的区域(I字量的区域)为判断对象,两者均未超过30字,因此判断为OK (能读取)。
[0085]另外,与此相对,图8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想要以一次请求指令获取全部分配储存器地址的数据的情况下,地址DO?DlO的区域(11字量的区域)为获取对象,由于未超过30字因此判断为0K。另外,在这个意义上,从地址DlOO开始的移动目标不限于D10,D16、D20、D25等,只要在DlO?D29的范围内均可,但还获取未使用的储存器地址(D10?移动目标储存器地址的一个之前的储存器地址为止)的数据,解析结果显示区域62的处理时间变长。
[0086]本方法中,将像这样的可编程显示器I的现有功能的一部分搭载在作图编辑装置5(该作图编辑装置31)中。这是上述储存器解析处理组46。
图9(a)、(b)是上述画面数据32(22)的具体例。
[0087]图9(a)所示的例子中,画面数据32(22)由项目类型71、坐标72、尺寸73、“每种项目类型的数据”74、储存器地址信息75等各数据项目构成。另外,图示的各记录的信息储存在每个上述项目中。另外,图9(b)表示上述储存器地址信息75的详细例。
[0088]在项目类型71中储存开关、灯、数值显示等(表示项目种类的项目种类识别信息。在“每种项目类型的数据”74储存例如该项目相关联的图像等。项目相关联的图像是指,例如灯项目则为灯点亮图像和灯熄灭图像,或者开关项目则为开关打开图像和开关关闭图像等各种项目的图像。
[0089]在坐标72和尺寸73中储存表示上述项目图像在上述操作显示画面上的显示位置和大小的信息。
并且,储存器地址信息75是与上述外部储存器访问处理相关联的信息,包含上述分配储存地址等信息。并且,本方法的设定数据修正和变更对象即为该储存器地址信息75 (特别是地址84)。
[0090]图9(b)所示的例子中,储存器地址信息75具有储存器模型81、储存器访问82、器件名称83、地址84、以及数据数85等。
储存器模型81是访问目标的连接设备4的识别信息。
[0091]储存器访问82表示器件名称83所表示的向外部储存器件访问的形式。该形式例如为I位访问、16位(I字)访问等。
器件名称83是访问目标的外部储存器件的识别信息。
[0092]地址84是器件名称83所表示的外部储存器件中访问目标的储存区域的开头地址等。
数据数85表示例如上述访问目标的储存区域的容量等。例如,如果地址84为“101号”,数据数85为“3”,则将101号?103号作为上述访问目标的储存区域。
[0093]上述储存器模型81表示的连接设备4中、上述器件名称83表示的储存器件的上述地址84等所表示的储存区域相当于上述分配储存区域。本方法的变更对象主要为该分配储存区域。
[0094]如上文所述,基于上述画面数据32等,生成外部设备信息51、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但是,图9(a)、(b)的例子的情况下,仅有画面数据22无法生成以下说明的图10(a)的例子的外部设备信息51。由此,例如也可对各种连接设备预先另外储存未图示的通信协议信息等。这是例如将各种连接设备与其识别信息对应起来,登录物理线路(串行、Ethernet (登录商标)等)、波特率、数据长度、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0095]但是,不限于该例子,例如在上述储存器地址信息75中虽然未图示但也可含有图10(a)所示的相当于外部设备信息51的信息。本说明中采用该例子。由此,基于画面数据32等,生成外部设备信息51、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并且,也可看作通过复制画面数据32的一部分,生成外部设备信息51、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即,外部设备信息51、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也可看作画面数据32的备份信息。
[0096]并且,伴随着本方法涉及的使用者设定操作,更新备份信息(主要是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并且,根据使用者规定的指示操作,将备份信息的变更内容反映在画面数据32中。
[0097]例如,通过从上述未图示的各连接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或储存器地址信息75等,提取器件名称83表示的连接设备对应的通信协议信息,生成外部设备信息51。
[0098]这里,图10(a)、(b)表示外部设备信息51、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的具体例。
图10(a)所示的例子中,外部设备信息51由外部设备91、物理线路92、波特率93、数据长度94、停止位95、奇偶校验位96、起始位97等数据项目构成。
[0099]外部设备91如上文所述是与画面数据32相关联的任意的连接设备4的识别信息,与该连接设备4相关联的上述通信协议信息是物理线路92?奇偶校验位96等。外部设备信息51的上述各数据例如包含在画面数据32(22)中。
[0100]另外,图10(b)所示的例子中,外部设备储存器数据52由画面编号101、器件名称102、地址103等数据项目构成。在画面编号101中,储存由使用者从上述图5或图6中一览显示的画面中任意选择的画面的画面编号。画面编号101的画面所关联的画面数据32中的上述器件名称83、地址84储存在器件名称102、地址103中。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