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91810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可插拔构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用于机架式服务器机箱 的可插拔构件。
背景技术
由于机架式伺服器具有规格化的尺寸且具有较佳的扩充性,目前经常应用为工业 用服务器。概言之,机架式服务器的机箱内可依实际需求而规划可插拔构件,例如多层托盘 (multi-level buffet tray ;MLB tray),其中每个MLB托盘内可配置各种计算机相关的硬 设备,例如硬盘(hard disk)、内存(memory)、主机板(main board)、输入输出端口等,而且 每个MLB托盘可利用其底面下方的插拔结构装配至机架式服务器的机箱或自机箱拆卸。当 其中一个MLB托盘内的硬设备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则可将此MLB托盘卸离,不需拆卸整个机 架式服务器,以利于进行后续的维修等作业。大体上,公知MLB托盘的插拔结构是利用弹簧构件提供弹性并固定插拔结构的其 它组成构件。当公知的MLB托盘欲装配至机箱或自机箱拆卸时,利用插拔结构的弹簧构件 使MLB托盘装配至机箱或自机箱拆卸。然而,弹簧构件是以金属材料制成,其成本较为昂 贵。另外,在组装公知的插拔结构时,其组装程序亦较为繁琐。有鉴于此,亟需提出一种MLB托盘的插拔结构,以解决公知弹簧构件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拔结构,以解决一个或多个上述现有 技术中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之一就是提供一种插拔结构,适于配置于一可插拔构件 且将此可插拔构件装配至一机箱,其中此插拔结构设于可插拔构件的底面且不具有弹簧构 件,而是通过插拔结构的组成构件间的作动与弹性,使此可插拔构件可轻易装配至机箱或 自机箱脱离。在一实施方式中,此插拔结构的组成构件是由设于可插拔构件底面的握柄与弹性 扣持件所组成,以将可插拔构件装配至机箱的第一固定部。在一实施例中,握柄可枢设于可插拔构件底面,且握柄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 端。握柄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枢接部以及第二固定部,而握柄的第二端则设有第三固定部以 及延伸部。前述第一枢设部枢设于前述握柄的第一端且靠近可插拔构件的底面的边缘,其 中第一枢设部使握柄枢接至可插拔构件的底面并沿着该底面枢转。前述第二固定部设于握 柄第一端的顶端且突出于前述底面的边缘外。前述第三固定部设于握柄的第二端且突出于 前述底面的边缘外。前述延伸部则连接于第二端并由第二端朝前述底面内的方向延伸。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扣持件可固设于可插拔构件的底面,且弹性扣持件包括 第一弹性臂以及第二弹性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可朝向前述底面的边缘向外延伸, 其中第一弹性臂的按压部突出于前述底面的边缘外,且此按压部具有第四固定部。第二弹性臂可设于底面内,且与前述第一弹性臂形成一夹角。在一实施例中,当前述可插拔构件装配在机箱内时,前述弹性扣持件的第四固定 部可扣合前述握柄的第三固定部,且前述弹性扣持件的第二弹性臂顶靠前述握柄的延伸 部,使弹性扣持件的第二弹性臂朝远离前述夹角的方向产生弹性形变而储备一弹性势能, 同时握柄的第二固定部与机箱的第一固定部干涉,阻止前述可插拔构件自机箱脱离。在另 一实施例中,当前述可插拔构件自机箱脱离时,会对前述按压部施以远离第三固定部的一 作用力,以使第三固定部脱离第四固定部,从而使第二弹性臂释放前述弹性势能以推动前 述延伸部,而使延伸部朝前述边缘外枢转而弹出边缘,同时第二固定部朝前述底面内枢转, 从而脱离与第一固定部的干涉。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前述握柄例如可为一金属材料,而弹性扣持件例如 可为具有弹性的一塑料材料。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前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一握持部,且握持部 与前述底面边缘之间具有一握持空间。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拔构件,由于此可插拔构件的插拔结构不具有弹簧构件, 而是通过插拔结构的组成构件间的作动与弹性,使可插拔构件可轻易装配至机箱或自机箱 脱离,因此有效改进公知的可插拔构件、简化组装程序并降低成本。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 的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插拔构件的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插拔构件的部分的下部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0机箱230握柄[0019]101第一固定部231第一枢接部[0020]103底面231a 第一端[0021]105目丨J大231t顶端[0022]115底面232第二固定部[0023]116边缘233握持部[0024]120可插拔构件235A-A- ~ 上山 弟J而[0025]125插拔结构236伸部[0026]130握柄237第三固定部[0027]137第三固定部238握持空间[0028]140弹性扣持件239一端[0029]145第四固定部240弹性扣持件[0030]200机箱241固定部[0031]201第一固定部242第一弹性臂[0032]215底面243按压部[0033]218第一位置245第四固定部[0034]219 第二位置246 第五固定部220 可插拔构件247 第二弹性臂225 插拔结构D 距离e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下揭露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示,以实施本实用新型 的不同特征。以下所述的构件与排列的例示用以简化本揭露内容。当然,这些例示仅为举 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揭露内容可能会在各种例子中重复使用图号及 /或字母符号。此重复使用的目的是为了简要清楚说明,其本身并不指定所讨论的各种实施 例及/或配置之间的关系。请参阅图1,其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插拔构件的部分立体示意 图。在一实施例中,此可插拔构件120例如可为多层托盘(multi-level buffettray ;MLB tray),其中此可插拔构件120内可配置各种计算机相关的硬设备,例如硬盘(hard disk)、 内存(memory)、主机板(main board)、输入输出端口等(图未示出)。此可插拔构件120 在邻近输入输出端口下方的底面115设有由握柄130与弹性扣持件140所组成的插拔结构 125,通过弹性扣持件140固定握柄130并提供适当的弹性,使此可插拔构件120可透过握 柄130轻易装配至机箱100 (例如机架式服务器的机箱)或自机箱100脱离。在一实施例 中,可插拔构件120的底面115的插拔结构125可与机箱100的底面103垂直,使插拔结构 125的握柄130沿着箭头105的方向与机箱100的第一固定部101干涉。在上述实施例中,前述机箱可例如具有复数个单元主机高度。此处所指的单元主 机高度,一般是指以U为单位的机架式服务器的高度,其中1U相当于1.75英寸或44. 45毫 米(mm)。在一例示中,此机箱可具有2U或2U以上的单元主机高度。在另一例示中,此机箱 可具有5U的单元主机高度。请参阅图2,其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插拔构件的部分的下部示意 图。在一实施例中,此可插拔构件220可具有由握柄230与弹性扣持件240所组成的插拔 结构225。在一例示中,握柄230与弹性扣持件240可以设于可插拔构件220的底面215, 例如邻近图1的输入输出端口下方的底面215。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拔构件 220上方除了可以配置输入输出端口之外,更可配置各种计算机相关的硬设备,例如硬盘、 内存、主机板等,此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拔构件220的特征之一,在于可插拔构 件220底面215的插拔结构225的组成构件不具有弹簧构件,而是由握柄230与弹性扣持 件240所组成,其中握柄230例如可为一金属材料,而弹性扣持件240例如可为具有弹性的 一塑料材料。在一实施例中,握柄230可枢设于可插拔构件底面,且握柄23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 端231a及一第二端235。握柄230的第一端231a可设有第一枢接部231以及第二固定部 232,而握柄230的第二端235则可设有第三固定部237以及延伸部236。在一例示中,第一枢接部231可枢设于前述握柄230的第一端231a且靠近可插拔 构件220的底面215的边缘216,例如枢设于前述底面215的第一位置218内,使握柄230 枢接至可插拔构件220的底面215并沿着底面215枢转。前述第二固定部232可设于握柄第一端231a的顶端231b并突出于前述底面215之外,且第二固定部232例如可为一突起, 以与机箱200的第一固定部201干涉。前述的第一位置218可例如设于前述底面215邻近 图1的输入输出端口下方的一角落处的沟槽。以图2为例,从底面215朝上的角度观之,前 述角落可选择前述底面215的右侧,以便将图1的可插拔构件120的底面115的插拔结构 125可与机箱100的底面103垂直,使插拔结构125的握柄130沿着箭头105的方向装配至 机箱100的第一固定部101或自机箱100的第一固定部101脱离。在一例示中,前述第一端231a与第二端235之间可具有一握持部,且握持部233 沿着前述底面215的一边缘216突出于前述底面215之外,使握持部233与可插拔构件220 的底面边缘之间形成一握持空间238,以利于一使用者后续利用此握持空间238操作握持 部233,而轻易自机箱200装配或拆卸可插拔构件220,如图2所示。在一例示中,前述第三固定部237例如可为一凹口,其设于握柄230的第二端235 且突出于前述底面215之外。在一例示中,前述延伸部236则连接于第二端235并由第二端235朝前述底面215 内的方向延伸。前述扣合部235,朝底面215的方向延伸至底面215的下方并卡勾于第二位 置219内。在一例示中,前述延伸部236可例如设于前述底面215的第二位置219内,其中 第二位置219与前述第一位置218可相隔一距离D,而距离D则端视握持部233的长度而 异,本实用新型不限制距离D的规格。在一实施例中,弹性扣持件240可固设于可插拔构件220的底面215,例如前述第 二位置219处,其中第二位置219可例如沟槽,以容置弹性扣持件240与前述握柄230的延 伸部236。在一例示中,弹性扣持件240可包括第一弹性臂242与第二弹性臂247,而第一 弹性臂242与第二弹性臂247可藉由连接至固定部241而固设于底面215。在一例示中,第一弹性臂242可朝向前述底面215的边缘216向外延伸,其中第一 弹性臂242的按压部243突出于前述底面215的边缘216外。按压部243可具有第四固定 部245,其中第四固定部245可扣合于握柄230的第三固定部237。第二弹性臂247与第一弹性臂242呈一夹角0连接于固定部241,使此第二弹性 臂247可顶靠前述握柄230的延伸部236远离第二端235的一端239,如图2所示。在一例示中,第一弹性臂242与第二弹性臂247之间的夹角0例如可为80度至 100度。在另一例示中,第一弹性臂242与第二弹性臂247之间的夹角0例如可为约90 度。惟需说明的是,弹性扣持件240的第一弹性臂242与第二弹性臂247是用以固定握柄 230的延伸部236,因此第一弹性臂242与第二弹性臂247之间的夹角0端视延伸部236 的外观尺寸而定,故前述角度e并不限于上述所举。在另一例示中,前述按压部243另可具有与第四固定部245远离的第五固定部 246,其中第五固定部246可顶靠前述底面215的边缘216。质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拔构件220的弹性扣持件240兼具固定握柄230并提 供弹性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公知的弹簧构件,就可使此可插拔构件装配至机箱或自此机箱 脱离。简言之,此可插拔构件220不论自机箱200装配或拆卸时,插拔结构225的弹性扣持 件240的第四固定部245可扣合握柄230的第三固定部237,且其第二弹性臂247可顶靠握 柄230延伸部236的一端239,加上弹性扣持件240的材料本身又提供适当的弹性,使此可 插拔构件220可轻易装配至机箱200或自机箱200脱离。[0053]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当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拔构件欲装配至机箱时,由于插拔结 构225的弹性扣持件240是由塑料材质制成,且弹性扣持件240具有弹性,故于一例示中, 一使用者可利用握持空间238操作握柄230的握持部233,使前述弹性扣持件240的第四固 定部245可扣合握柄230的第三固定部237,且前述弹性扣持件240的第二弹性臂247可顶 靠前述握柄230的延伸部236,使弹性扣持件240的第二弹性臂247朝远离前述夹角0的 方向产生弹性形变而储备一弹性势能,同时握柄230的第二固定部与机箱200的第一固定 部201干涉,阻止前述可插拔构件220自机箱脱离。在另一例示中,前述弹性扣持件240的 按压部243另可利用与第四固定部245远离的第五固定部246,以顶靠前述底面215的边缘 216。在又一例示中,当前述可插拔构件220自机箱200脱离时,会对前述按压部243施 以远离第三固定部237的一作用力,以使第三固定部237脱离第四固定部245,从而使第二 弹性臂247释放前述弹性势能以推动前述延伸部239,而使延伸部239朝前述边缘216外 枢转而弹出边缘216,同时第二固定部232朝前述底面215内枢转,从而脱离与第一固定部 201的干涉,而如图1以虚线绘示的握柄130所示。在又另一例示中,当第三固定部237脱 离第四固定部245时,前述弹性扣持件240的第五固定部246可顶靠前述底面215的边缘 216。此外,需补充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前述插拔结构225亦可设于前述底面215邻 近输入输出端口下方的另一侧角落处。以图2为例,从底面215朝上的角度观之,此插拔结 构225亦可选择性设于前述底面215的偏左侧的角落,以便将图1的可插拔构件120装配 至机箱100或自机箱100拆卸。在此实施例中,为了配合将此插拔结构225设置于前述底 面215的左侧角落,此插拔结构225的握柄230与弹性扣持件240的外型与配置可与图2 呈镜像对称。由于此一变化态样当属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理解,故 此处不另赘述。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拔构件,其优点在于此可插拔构件的插拔 结构不具有弹簧构件,而是通过插拔结构的弹性扣持件固定握柄并提供适当的弹性,使此 可插拔构件轻易装配至机箱或自机箱脱离,因此有效改进可插拔构件、简化组装程序并降 低成本。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 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改动和改 进。换言之,以上数个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可让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了 解本实用新型的各项观点。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其可轻易利用 本实用新型作为基础,以设计或修改其它制程或结构,而实现与此处所述的实施例所述相 同的目的和/或达成相同的优点。故此,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上 述均等的架构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且此等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和范围下,可作各种改动、替换、和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权利要求 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插拔结构,适于配置于一可插拔构件并将该可插拔构件装配至一机箱的一第一固定部,其特征在于,该插拔结构至少包括一握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该握柄至少包含一第一枢接部,设于该握柄的该第一端且靠近该底面的一边缘,其中该第一枢接部使该握柄枢接至该可插拔构件的一底面并沿着该底面枢转;一第二固定部,设于该第一端的一顶端且突出于该底面的该边缘外;一第三固定部,设于该第二端且突出于该底面的该边缘外;以及一延伸部,连接于该第二端并由该第二端朝向该可插拔构件的该底面内的一方向延伸;以及一弹性扣持件,固设于该可插拔构件的该底面,其中该弹性扣持件至少包含一第一弹性臂,朝向该底面的该边缘向外延伸,其中该第一弹性臂的一按压部突出于该底面的该边缘外,且该按压部具有一第四固定部;以及一第二弹性臂,设于该底面内,且与该第一弹性臂形成一夹角,当该可插拔构件装配在该机箱内时,该弹性扣持件的该第四固定部扣合该握柄的该第三固定部,且该弹性扣持件的第二弹性臂顶靠该握柄的该延伸部,使该弹性扣持件的该第二弹性臂朝远离该夹角的方向产生弹性形变而储备一弹性势能,同时该握柄的该第二固定部与该机箱的该第一固定部干涉,阻止该可插拔构件自该机箱脱离;或者当该可插拔构件自该机箱脱离时,会对该按压部施以远离该第三固定部的一作用力,以使该第三固定部脱离该第四固定部,从而使该第二弹性臂释放该弹性势能以推动该延伸部,而使该延伸部朝该边缘外枢转而弹出该边缘,同时该第二固定部朝该底面内枢转,从而脱离与该第一固定部的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柄为一金属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持件为具有弹性的一塑料 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设于靠近该底面的该 边缘且靠近该底面的一角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持件设于该底面的该边缘 且与该第一枢接部相隔一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具有一握 持部,且该握持部与该底面的该边缘之间具有一握持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拔结构,适于配置于可插拔构件,且将此可插拔构件装配至机箱,该插拔结构至少包括一握柄,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该握柄至少包含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三固定部、以及一延伸部;以及一弹性扣持件,其中该弹性扣持件至少包含一第一弹性臂以及一第二弹性臂,其中该第一弹性臂的一按压部突出于底面的边缘外,且该按压部具有一第四固定部,该第二弹性臂与该第一弹性臂形成一夹角。其中此插拔结构设于可插拔构件的底面且不具有弹簧构件,而是通过插拔结构的组成构件间的作动与弹性,使此可插拔构件可轻易装配至机箱或自机箱脱离。
文档编号G06F1/18GK201562213SQ200920271700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扬, 胡永凉, 郑再魁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