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oken票卡识别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2026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Token票卡识别分拣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读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oken票卡识别分拣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Token(筹码式车票,指将集成电路及天线嵌装在直径为30mm、厚度为2.0mm的非金属材料圆盘内,俗称Token。)式票卡相比较于卡式票卡来说,具有寿命长、耐磨损、通行能力强、驱动简单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传统的Token式票卡识别分拣器成本高,结构复杂,采用分拣与识别分离的方式,本身不具备识别票卡的功能,利用外部天线进行读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读写器与分拣器协同工作,两个模块协调工作可能导致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Token票卡识别分拣装置,该分拣装置集成票卡读写与分拣,对外仅通过一根RS232通讯线路即可实现整个电控和读卡操作,电路集成度高,成本低,易于生产,同时不需要票卡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oken票卡识别分拣装置,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以及与单片机控制电路信号连接的信号采集电路、读卡控制电路、电磁铁驱动电路和RS232电平转换电路;

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红外对管、若干个电阻、以及反向触发器和电容C24,用于对通道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所述红外对管的A脚通过电阻连接+3V电压,红外对管的K脚和E脚接地,红外对管的C脚通过电阻连接+3V电压以及通过电阻连接反向触发器的输入端,同时,反向触发器的输入端通过电容C24接地;反向触发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连接+3V电压以及将输出信号连接至单片机控制电路;当红外对管中无票卡时,C、E导通,通过反向器,检测输入引脚为高电平,相反,若有票卡时,输入引脚为低电平;

所述读卡控制电路包括MFRC531芯片、晶振、电感及组容器件,用于对RFID卡进行读写;所述MFRC531芯片的1脚和32脚之间连有晶振,用于给MFRC531芯片提供时钟周期;MFRC531芯片的5脚、7脚、8脚、29脚通过电感、电容与天线连接,用于对RFID卡进行读写;MFRC531的第13、22、24通过SPI总线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用于将读卡信息反馈给单片机控制电路;

所述电磁铁驱动电路包括MOSFET、二极管、分压电阻R34、限流电阻R32,用于对电磁铁进行控制;所述限流电阻R32一端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的控制引脚、一端连接MOSFET栅极;所述分压电阻R34一端连接MOSFET栅极、一端分别连接MOSFET源极和地;所述MOSFET漏极连接二极管正极,二极管负极连接+12V电压,将二极管两端接线连接电磁铁,从而通过控制MOSFET通断控制电磁铁通断电。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触发器采用74HC1G。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票卡识别分拣装置可用于地铁闸机Token票卡回收、自助消费设备、自助娱乐设备中,该控制器将票卡读写与分拣统一控制,具有电路集成度高,易于生产的优点。

(2)驱动电路驱动能力强,电路连接简单,成本较低。

(3)信号采集电路可兼容多种传感器信号输入,使用局限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控制器的电路总框图。

图2为读卡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3为电磁铁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4为信号采集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Token票卡识别分拣装置,包括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读卡控制电路、电磁铁驱动电路、RS232电平转换电路。(如图1所示)

读卡控制电路由MFRC531芯片、晶振、电感及组容器件构成。用于对RFID卡进行读写。其中,MFRC531的1脚和32脚之间连有晶振,用于给芯片提供时钟周期,MFRC531的5脚、7脚、8脚、29脚通过电感、电容与天线连接,用于对RFID卡进行读写;MFRC531的第13、22、24通过SPI总线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用于将读卡信息反馈给工控机(如图2所示)

电磁铁驱动电路由MOSFET、二极管、分压电阻、限流电阻构成。用于对电磁铁进行控制,其中,控制引脚通过R32、R34两个分压电阻分压后,与MOSFET栅极连接,用于控制MOSFET通断,从而控制电磁铁通断电(如图3所示)

信号采集电路主要由红外对管、电阻、以及反向触发器组成,用于对通道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其中,当红外对管中无票卡时,C、E导通,通过反向器,检测输入引脚为高电平,相反,若有票卡时,输入引脚为低电平;反向触发器采用74HC1G。(如图4所示)

本票卡识别分拣装置可用于地铁闸机Token票卡回收、自助消费设备、自助娱乐设备中,该控制器将票卡读写与分拣统一控制,具有电路集成度高,易于生产的优点。驱动电路驱动能力强,电路连接简单,成本较低。信号采集电路可兼容多种传感器信号输入,使用局限性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