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用层叠体、柔性器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4339发布日期:2019-06-05 21:2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触摸面板用层叠体、柔性器件、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面板用层叠体、柔性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摸面板在行动电话及便携式游戏设备等的搭载率上升,例如,能够进行多点检测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以下,还简单称作“触摸面板”。)备受瞩目。

通常,如专利文献1所示,触摸面板通过将各部件(基材、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及防反射薄膜等)经由oca(opticalclearadhesive:光学透明粘合剂)薄膜等粘合薄膜进行贴合来制造。

另一方面,最近,正在积极开发能够绕曲、弄圆及折弯等弯曲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以下,还称作“有机el显示装置”。)等柔性显示器(例如专利文献2),对安装于此的触摸面板也要求柔性。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415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03195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人制作搭载有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触摸面板的柔性器件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被弯曲时,在弯曲部分易产生触摸面板中的部件之间的剥离。若产生该部件之间的剥离,则存在触摸面板折断或配置于触摸面板的内部的配线断线的情况。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被弯曲时不易产生弯曲部分的部件之间的剥离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

并且,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的柔性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作为部件包含具有特定物性的粘合薄膜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发现了通过以下结构能够实现上述目的。

(1)一种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其层叠多个部件而成,且能够弯曲,所述摸面板用层叠体中,

上述部件中的至少1个为具有导电部的部件,

上述部件中的至少1个为粘合薄膜,

上述粘合薄膜中的至少1个是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的粘合薄膜。

(2)如(1)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其中,上述粘合薄膜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6n/mm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其中,上述粘合薄膜的厚度为50μm以上。

(4)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其中,

上述部件中的至少2个以上为粘合薄膜,

上述粘合薄膜之中,通过弯曲上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而具有最大曲率的上述粘合薄膜是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的粘合薄膜。

(5)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其中,具有上述导电部的部件为具有基材及由配置于上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的金属细线构成的导电部的导电薄膜。

(6)如(5)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其中,上述导电部配置于上述基材的两面。

(7)如(5)或(6)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其中,上述金属细线含有银。

(8)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其中,上述金属细线含有粘合剂。

(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具备:

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及

发光部,具有发光层及夹持上述发光层而成的电极。

(10)一种柔性器件,其包含(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被弯曲时不易产生弯曲部分的部件之间的剥离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的柔性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绕曲了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切断线a-a切断的剖面图。

图5是第1检测电极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触摸面板用层叠体〕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记载的结构必要条件的说明有时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另外,本说明书中,利用“~”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包含记载于“~”前后的数值的范围。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光表示活化光线或放射线。关于本说明书中的“曝光”,除非另有指明,则不仅包含水银灯的亮线光谱或基于准分子激光为代表的远紫外线、x射线、euv光等的曝光,基于电子束、离子束等粒子束的绘图也包含于曝光中。

并且,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这两种或任一种。

〔触摸面板用层叠体〕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是层叠多个部件而成且能够弯曲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作为其特征点,可举出作为上述部件来包含的粘合薄膜中的至少1个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为示意图,各层的厚度的关系及位置关系等并不一定与实际关系一致。以下的附图也相同。

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中,作为部件,具备作为具有导电部的部件的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防反射薄膜16、保护薄膜20、配置于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与防反射薄膜16之间的粘合薄膜14及配置于防反射薄膜16与保护薄膜20之间的粘合薄膜18。

粘合薄膜14相对于作为相邻的部件的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及防反射薄膜16这两种,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并且,粘合薄膜14的厚度为30μm以上。粘合薄膜18相对于作为相邻的部件的防反射薄膜16及保护薄膜20这两种,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并且,粘合薄膜18的厚度为30μm以上。

另外,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优选以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位于最外层侧的方式配置。

能够通过下述方法求出粘合薄膜14相对于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180度剥离强度。

(180度剥离强度测定)

(a)第1测定方法

首先,将粘合薄膜14(宽度:2.5cm、长度:5.0cm、厚度:30μm以上的规定值(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的粘合薄膜14的厚度))的一个表面贴附于玻璃基板,在另一个表面贴合作为相邻的部件的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宽度:3cm、长度:15cm、厚度:规定值(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的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厚度))。另外,贴合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时,以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一端与粘合薄膜14的一端对齐的方式贴合。接着,对所获得的样品,在温度40℃、压力0.5mpa的条件下实施20分钟的处理之后,利用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的自动绘图仪ags-x,把持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另一端(自由端),向180度方向拉伸(速度:300mm/分钟)来测定180度剥离强度。此时,在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与粘合薄膜14的表面产生剥离或者粘合薄膜14在凝聚破坏的条件下测定的值成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粘合薄膜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优选在自由端侧的贴合有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与粘合薄膜14的端部,预先稍微剥下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与粘合薄膜14,以便如上述那样测定。

并且,也同样测定粘合薄膜14相对于防反射薄膜16的180度剥离强度、粘合薄膜18相对于防反射薄膜16的180度剥离强度及粘合薄膜18相对于保护薄膜20的180度剥离强度。即,代替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利用与粘合薄膜相邻的部件测定180度剥离强度。

(b)第2测定方法

第2方法是利用已制造的触摸面板或触摸面板用层叠体测定180度剥离强度的方法。例如,为了测定搭载有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触摸面板上的粘合薄膜14与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之间的剥离强度,首先,以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成为最外侧的方式,将贴合于与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粘合薄膜14相反的一侧的部件全部剥离。剥离之后,以2.5cm的宽度剪切整个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之后,从端部剥离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与粘合薄膜14的表面来形成仅由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构成的自由端。接着,利用双面胶带,将形成有上述自由端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保护薄膜20侧贴附于玻璃来制作测定用样品,利用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的自动绘图仪ags-x,把持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自由端,向180度方向拉伸(速度:300mm/分钟)来测定180度剥离强度。并且,也同样测定粘合薄膜14相对于防反射薄膜16的180度剥离强度、粘合薄膜18相对于防反射薄膜16的180度剥离强度及粘合薄膜18相对于保护薄膜20的180度剥离强度。即,代替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利用与粘合薄膜相邻的部件测定180度剥离强度。另外,本说明书中,称作“粘合薄膜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时,表示通过上述第1或第2测定方法获得的数值。

并且,粘合薄膜14的厚度除了能够通过测定层叠前的粘合薄膜14本身的厚度的方法求出以外,通过下述测定方法也能够求出。

另外,本说明书中,称作“粘合薄膜的厚度”时,表示通过上述测定方法获得的数值。

并且,也同样测定粘合薄膜18的厚度。

(厚度测定)

首先,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hitachihigh-technologiescorporation制造“h7100fa”)观察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剖面。接着,通过所获得的图像的反差判断表面,并测量粘合薄膜14的厚度。

通过设为上述结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在通过绕曲、弄圆及折弯等各种方法弯曲时,不易产生弯曲部分的部件之间的剥离。

图2是表示绕曲图1所示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所示,若以保护薄膜20成为内侧的方式绕曲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则在各部件中产生弯曲应力,尤其,越是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曲率较大的部分(越是曲率半径较小的部分),越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力。即,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中,越接近绕曲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时成为内侧的面l1,在其弯曲部分越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力,易产生部件之间的剥离。

推测如下: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中,粘合薄膜14通过其厚度为30μm以上,分散作为相邻的部件的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及防反射薄膜16中产生的弯曲应力,缓和施加于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与粘合薄膜14的表面la1、及粘合薄膜14与防反射薄膜16的表面la2的力。并且,推测如下:粘合薄膜18通过其厚度为30μm以上,分散作为相邻的部件的防反射薄膜16及保护薄膜20中产生的弯曲应力,缓和施加于防反射薄膜16与粘合薄膜18的表面lb1、及粘合薄膜18与保护薄膜20的表面lb2的力。

而且,粘合薄膜14通过相对于作为相邻的部件的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及防反射薄膜16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与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及防反射薄膜16的粘附性优异。并且,粘合薄膜18通过相对于作为相邻的部件的防反射薄膜16及保护薄膜20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与防反射薄膜16及保护薄膜20的粘附性优异。认为粘附性如此优异有助于在弯曲部分也不易产生部件之间的剥离的效果。

通过上述作用效果协同作用,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显现被弯曲时不易产生弯曲部分的剥离的效果。这从后述的实施例的结果也明确可知。

如上述,粘合薄膜14及粘合薄膜18的厚度为30μm以上,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μm以上。另一方面,若粘合薄膜14及粘合薄膜18的厚度变得过大,则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整体厚度变大,且绕曲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时成为内侧的面l1侧的压缩应力及成为外侧的面l2侧的拉伸应力分别变大。因此,粘合薄膜14及粘合薄膜18的厚度的上限优选为145μm以下,更优选为9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μm以下。

从本发明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考虑,粘合薄膜14相对于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及防反射薄膜16的180度剥离强度、及粘合薄膜18相对于防反射薄膜16及保护薄膜20的180度剥离强度优选为0.6n/mm以上。其上限并无特别限定,由于具有粘合薄膜的180度剥离强度变得越大,粘合薄膜变得越柔软的倾向,因此,从使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机械强度适当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5n/mm以下。

以下,对构成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粘合薄膜>

只要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则粘合薄膜14、18并无特别限定。

作为构成粘合薄膜14、18的具体的材料,从耐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甲基)丙烯酸类粘合剂。

粘合薄膜14、18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根据粘合薄膜的材料及组成、粘合薄膜的膜状态、以及相邻的部件的种类等来确定。相邻的部件的种类有时还根据折弯特性及模块性能等选定,从与上述的(甲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粘附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例如,由tac(三乙酰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类树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及聚酰胺等材料形成的部件。

关于粘合薄膜14、18的弹性模量,从弯曲应力的分散优异且能够更加抑制剥离的观点考虑,优选拉伸弹性模量(100khz)为1mpa以下,更优选为0.6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mpa以下。

作为粘合薄膜14、18,例如能够使用mo-3015g、3015h及3015i(均为linteccorporation制造)。

<具有导电部的部件>

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作为具有导电部的部件具有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

图3示出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切断线a-a切断的剖面图。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具备基材22、配置于基材22的一个主表面上(表面上)的多个第1检测电极24、多个第1引出配线26、配置于基材22的另一个主表面上(背面上)的多个第2检测电极28及多个第2引出配线30。

第1检测电极24及第2检测电极28所在的区域构成能够由使用者进行输入操作的输入区域ei(能够检测物体的接触的输入区域(感测部)),并在位于输入区域ei的外侧的外侧区域eo配置第1引出配线26、第2引出配线30。第1引出配线26及第2引出配线30能够与挠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另外,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第1检测电极24、第1引出配线26、第2检测电极28及第2引出配线30相当于导电部。

基材22是承担在输入区域ei支撑第1检测电极24及第2检测电极28的作用,并且承担在外侧区域eo支撑第1引出配线26及第2引出配线30的作用的部件。

基材22只要能够支撑导电部,则其种类并不受限,优选透明基材,更优选塑料薄膜。

作为构成基材22的材料的具体例,优选tac(三乙酰纤维素)、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i(聚酰亚胺)、cop(聚环烯烃)、coc(聚环烯烃共聚物)、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树脂、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聚乙烯)、pp(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或聚偏二氯乙烯,更优选tac、pet、pi、cop或coc,进一步优选pet或cop。

作为塑料薄膜,熔点优选约为290℃以下。

基材22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5~100%。

基材22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通常能够在25~500μm的范围内任意选择。其中,基材22的厚度较薄时适于弯曲,因此,基材22的厚度优选为25~80μm,更优选为25~60μm,进一步优选为25~40μm。

作为基材的其他较佳方式,优选在其表面上具有包含高分子的底涂层。通过在该底涂层上形成导电部,导电部的粘附性更加提高。

底涂层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将包含高分子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上,根据需要实施加热处理的方法。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可根据需要,包含溶剂。溶剂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可例示公知的溶剂。并且,作为包含高分子的底涂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使用包含高分子的微粒的乳胶。

底涂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从导电部的粘附性更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0.02~0.3μm,更优选为0.03~0.2μm。

第1检测电极24及第2检测电极28是感测静电电容的变化的感测电极,并构成感知部(传感器部)。即,若将指尖接触到触摸面板,则第1检测电极24及第2检测电极28之间的相互静电电容发生变化,根据该变化量,通过ic电路(积体电路)计算指尖的位置。

第1检测电极24具有检测接近输入区域ei的使用者的手指在x方向上的输入位置的作用,且具有在手指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的功能。第1检测电极24是沿第1方向(x方向)延伸且沿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y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电极,如上所述,包含规定图案。

第2检测电极28具有检测接近输入区域ei的使用者的手指在y方向上的输入位置的作用,且具有在手指之间产生静电电容的功能。第2检测电极28是沿第2方向(y方向)延伸且沿第1方向(x方向)隔开规定间隔而排列的电极,如上所述,包含规定图案。

图3中,第1检测电极24设置有5个,第2检测电极28设置有5个,但其数量并无特别限制,只要是多个即可。

图3中,第1检测电极24及第2检测电极28由金属细线构成。图5中示出第1检测电极24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如图5所示,第1检测电极24由金属细线23构成,包含基于交叉的金属细线23而成的多个开口部36。另外,第2检测电极28也与第1检测电极24相同,包含基于交叉的金属细线23而成的多个开口部36。即,第1检测电极24及第2检测电极28相当于上述的导电部,具有由多个金属细线构成的网格图案。

第1引出配线26及第2引出配线30是分别承担用于向上述第1检测电极24及第2检测电极28施加电压的作用的部件。

第1引出配线26配置于外侧区域eo的基材22上,其一端与所对应的第1检测电极24电连接,其另一端与挠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第2引出配线30配置于外侧区域eo的基材22上,其一端与所对应的第2检测电极28电连接,其另一端与挠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

另外,图3中,第1引出配线26记载为5根,第2引出配线30记载为5根,但其数量并无特别限制,通常根据检测电极的数量而配置多个。

金属细线23的线宽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9μm以下,最优选为7μm以下,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若在上述范围,则能够比较容易形成低电阻的电极。

适用金属细线作为引出配线时,金属细线的线宽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若在上述范围,则能够比较容易形成低电阻的触摸面板电极。

金属细线23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0.001mm~0.2mm,更优选为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0.01~9μm,最优选为0.05~5μm。若在上述范围,则能够比较容易形成低电阻的电极且耐久性优异的电极。

由金属细线23构成的图案并不限定于网格状,可以是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等四边形、(正)六边形及(正)八边形等(正)n边形、圆、椭圆以及星形等组合而成的几何图形。

另外,如图5所示,网格状表示包含通过交叉的金属细线23构成的多个开口部(格子)36的形状。

开口部36是被金属细线23包围的开口区域。开口部36的一边的长度w优选为800μm以下,更优选为6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0μm以下,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3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μm以上。

从可见光透射率的观点考虑,开口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开口率相当于导电部中除了金属细线以外的透射性部分(开口部)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作为金属细线23中包含的金属,例如,可举出金(au)、银(ag)、铜(cu)及铝(al)等金属或合金等。其中,从金属细线的导电性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银。

从金属细线与基材的粘附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金属细线23中包含粘合剂。

作为粘合剂,从金属细线与基材的粘附性更优异的理由考虑,优选树脂,更具体而言,可举出选自包含(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乙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二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硅酮类树脂、纤维素类聚合物及壳聚糖类聚合物的组中的至少任一树脂或包含构成这些树脂的单体的共聚物等。

金属细线23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能够采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如下方法:对形成于基材表面上的金属箔上的抗蚀剂膜进行曝光及显影处理来形成光阻图案,并对从光阻图案露出的金属箔进行蚀刻。并且,可举出在基材的两个主表面上打印包含金属微粒或金属纳米线的糊剂,并对糊剂进行金属电镀。

而且,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可举出使用了卤化银的方法。更具体而言,可举出日本特开2014-209332号公报的0056~0114段中记载的方法。

作为导电部的较佳方式,从弯曲优异的观点考虑,可举出包含由银细线构成的网格图案的方式。

<防反射薄膜>

防反射薄膜16具有直线起偏器及λ/4板(具有λ/4功能的板)。

关于防反射薄膜16,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中,在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侧配置λ/4板,在保护薄膜20侧配置起偏器。

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例如配置于具有发光层及夹持发光层而成的电极的发光部的上部时,从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侧入射的光首先通过直线起偏器而成为直线偏振光,之后通过λ/4板而成为圆偏振光。之后,圆偏振光通过上述电极被反射,成为旋转方向与入射时相反的圆偏振光。被反射的圆偏振光再次通过λ/4板而成为直线偏振光,但会成为与直线起偏器的透射轴正交的偏振光状态的直线偏振光,因此无法透射直线起偏器。即,通过防反射薄膜16的存在,可防止从外部入射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光的反射。

另外,图1中对1层型的λ/4板进行说明,但也可使用层叠有λ/4板与λ/2板的宽频带λ/4板。

直线起偏器只要是具有将光转换为特定的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部件即可,主要能够利用吸收型起偏器。

作为吸收型起偏器,可使用碘类起偏器、利用二色性染料的染料类起偏器及多烯类起偏器等。碘类起偏器及染料类起偏器中具有涂布型起偏器与拉伸型起偏器,均能够适用,但优选使碘或二色性染料吸附于聚乙烯醇并拉伸来制作的起偏器。

并且,作为通过以在基材上形成有聚乙烯醇层的层叠薄膜的状态实施拉伸及染色来获得起偏器的方法,能够举出日本专利第504812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143918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69120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第4751486号公报,还能够较佳地利用涉及这些起偏器的公知技术。

λ/4板是具有将某特定波长的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板。更具体而言,是规定的波长λnm中的面内延迟值表示λ/4(或其奇数倍)的板。

λ/4板在波长550nm中的面内延迟值(re(550))以理想值(137.5nm)为中心,可以存在25nm左右的误差,例如,优选为110~160nm,更优选为120~150nm,进一步优选为130~145nm。

起偏器的吸收轴与λ/4板的面内慢轴所呈的角度θ优选为45±3°的范围。换言之,角度θ优选为42~48°的范围。从防反射效果更优异的观点考虑,角度θ优选为45±2°的范围。

另外,上述角度表示,从起偏器的表面的法线方向(换言之,图6中后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正面方向)观察时,起偏器的吸收轴与λ/4板的面内慢轴所呈的角度。

作为λ/4板使用上述宽频带λ/4板时,优选以λ/4板的面内慢轴与λ/2板的面内慢轴所呈的角度成为60°的方式贴合,将λ/2板侧配置于直线偏振光的入射侧,且使λ/2板的面内慢轴相对于入射直线偏振光的偏振面以15°或75°交叉来使用。

另外,上述角度分别表示,从起偏器的表面的法线方向(换言之,图6中后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正面方向)观察时,起偏器的吸收轴与λ/4板的面内慢轴、起偏器的吸收轴与λ/2板的面内慢轴所呈的角度。

防反射薄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1~50μm。

<保护薄膜>

保护薄膜20发挥从外部环境保护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的作用,并且其主表面构成触摸面。

作为保护薄膜20,优选透明基板,可使用塑料薄膜及塑料板等。保护薄膜的厚度根据各个用途适当选择为较佳,例如,优选为1~200μm,更优选为5~150μm,进一步优选为30~100μm。以保护薄膜20成为内侧的方式被弯曲时,若保护薄膜20的厚度成为1μm以上,则保护薄膜20因压缩应力而向相反的一侧的弯曲被抑制,不易产生剥离。并且,保护薄膜20的厚度小于200μm时,不易产生剥离,并且压缩应力也被抑制,因此还不易产生压弯。另外,从与上述相同的观点考虑,优选也适当调整保护薄膜20的弹性模量。

作为上述塑料薄膜及塑料板的原料,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类;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及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乙烯类树脂;此外的聚碳酸酯(pc)、聚酰胺、聚酰亚胺、(甲基)丙烯酸树脂、三乙酰纤维素(tac)及环烯烃类树脂(cop)等。

整个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从能够适用于能够进行5mm以下的折弯半径(曲率半径)的弯曲的柔性器件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1200μm,更优选为100~600μm。

<<第2实施方式>>

并且,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示出了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中包含的粘合薄膜14、18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均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的粘合薄膜的方式,但例如也可设为仅粘合薄膜18满足上述物性的结构(第2实施方式)。

即,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包含多个粘合薄膜时,至少1个粘合薄膜是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的粘合薄膜即可。

另外,如图2所示,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中,越接近绕曲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时成为内侧的面l1,在其弯曲部分产生较大的压缩应力而越易产生部件之间的剥离。因此,仅将最接近绕曲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时成为内侧的面l1的具有最大曲率的粘合薄膜18设为满足上述物性的结构时,也能够有效抑制部件之间的剥离。

作为粘合薄膜14,能够适当使用市售品或公知品。

<<第3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示出了在基材22的两面形成有导电部的结构,但作为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例如也可设为在基材22的单面形成有导电部的结构。

<<变形例>>

上述第1、第2及第3实施方式中,举出作为部件具有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粘合薄膜、防反射薄膜、粘合薄膜及保护薄膜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例如,可以是依次具有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粘合薄膜及保护薄膜的3层结构的层叠体。另外,此时,上述粘合薄膜是相对于相邻的部件(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保护薄膜)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的粘合薄膜即可。

并且,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也可包含上述部件以外的部件。例如,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可具有与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电连接的挠性印刷电路板。

另外,挠性印刷电路板是在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配线及端子的板,例如,图3中,发挥如下作用:连接于第1引出配线26的各个另一端及第2引出配线30的各个另一端,连接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与外部装置(例如,显示面板等)。

〔用途〕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能够适用于能够进行绕曲、弄圆及折弯等弯曲的柔性器件(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等)。尤其,例如,适用于能够进行折弯半径(曲率半径)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的弯曲的柔性器件时,可显著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有机el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及发光部,具有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层)与夹持上述发光层而成的电极(阴极及阳极)。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另外,本发明中的图是示意图,各层的厚度的关系及位置关系等未必与实际关系一致。

图6中示出的有机el显示装置50具备发光部52及配置于发光部52上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0经由粘合薄膜,以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2与发光部52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发光部52上。发光部52表示所谓的有机el显示面板,并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发光部52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制,可采用有机el显示面板的公知结构。并且,粘合薄膜能够使用市售品。

〔柔性器件〕

本发明的柔性器件包含上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及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的显示元件。

显示元件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能够使用公知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举出有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lcd)、真空荧光显示器(vf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表面电场显示器(sed)、场发射显示器(fed)及电子纸(e-paper)等。其中,优选有机el显示装置及电子纸(e-paper)。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关于以下的实施例中示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及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适当变更。由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通过以下示出的实施例限定性地解释。

〔实施例1〕

<<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a的制作>>

<导电部的形成>

(卤化银乳剂的调制)

向保持为38℃、ph4.5的下述1液,搅拌的同时经20分钟添加分别相当于下述2液及3液的90%的量,由此形成了0.16μm的核粒子。接着,经8分钟添加下述4液及5液,进一步经2分钟添加下述2液及3液的剩余10%的量,使其生长至0.21μm。进一步添加碘化钾0.15g,使其熟化5分钟,并结束了粒子形成。

1液:

2液:

水300ml

硝酸银150g

3液:

4液:

水100ml

硝酸银50g

5液:

之后,根据常规方法,通过絮凝法进行了水洗。具体而言,将上述中获得的溶液的温度降低至35℃,利用硫酸降低ph(ph3.6±0.2的范围),直至卤化银沉淀。接着,去除约3升上清液(第一水洗)。进一步添加3升蒸馏水之后,添加了硫酸,直至卤化银沉淀。再次去除了3升上清液(第二水洗)。再重复进行1次与第二水洗相同的操作(第三水洗),结束了水洗及脱盐工序。将水洗及脱盐之后的乳剂调整为ph6.4、pag7.5,并添加2.5g明胶、10mg苯硫代磺酸钠、3mg苯硫代亚磺酸钠、15mg硫代硫酸钠及10mg氯金酸,在55℃下实施了化学敏化,以获得最佳灵敏度。之后,进一步添加了100mg1,3,3a,7-四氮杂茚作为稳定剂及100mgproxel作为防腐剂(商品名、icico.,ltd.制造)。最终获得的乳剂是包含0.08摩尔%的碘化银,将氯溴化银的比率设为氯化银70摩尔%、溴化银30摩尔%且平均粒径0.22μm,变异系数9%的碘氯溴化银立方体粒子乳剂。

(感光性层形成用组合物的调制)

向上述乳剂添加1,3,3a,7-四氮杂茚1.2×10-4摩尔/摩尔ag、对苯二酚1.2×10-2摩尔/摩尔ag、柠檬酸3.0×10-4摩尔/摩尔ag、2,4-二氯-6-羟基-1,3,5-三嗪钠盐0.90g/摩尔ag、微量的坚膜剂,利用柠檬酸,将涂布液ph调整为5.6。

对上述涂布液中含有的明胶,以成为聚合物/明胶(质量比)=0.5/1的方式,添加了以下述式(p-1)表示的聚合物与含有包含二烷基苯基peo(polyethyleneglycol)硫酸酯的分散剂的聚合物乳胶(分散剂/聚合物的质量比为2.0/100=0.02)。

进一步作为交联剂添加了epoxyresindy022(商品名:nagasechemtexcorporation制造)。另外,交联剂的添加量调整为后述的含卤化银感光性层中的交联剂的量成为0.09g/m2

如上调制了感光性层形成用组合物。

另外,参考日本专利第3305459号及日本专利第3754745号合成了上述中例示的以(p-1)表示的聚合物。

[化学式1]

(感光性层形成工序)

在60μm的环烯烃聚合物(cop)薄膜上涂布上述聚合物乳胶而设置了厚度0.05μm的底涂层。

接着,在底涂层上涂布混合有上述聚合物乳胶与明胶的不含卤化银的层形成用组合物而设置了厚度1.0μm的不含卤化银的层。另外,聚合物与明胶的混合质量比(聚合物/明胶)为2/1,聚合物的含量为0.65g/m2

接着,在不含卤化银的层上涂布上述感光性层形成用组合物而设置了厚度2.5μm的含卤化银感光性层(以下,还称作“感光性层”。)。另外,含卤化银感光性层中的聚合物与明胶的混合质量比(聚合物/明胶)为0.5/1,聚合物的含量为0.22g/m2

接着,在含卤化银感光性层上涂布混合有上述聚合物乳胶与明胶的保护层形成用组合物而设置了厚度0.15μm的保护层。另外,聚合物与明胶的混合质量比(聚合物/明胶)为0.1/1,聚合物的含量为0.015g/m2

(曝光及显影处理)

对上述中制作的感光性层,经由可赋予线/空间=30μm/30μm的图案(线的条数20条)的显影银图像的光掩膜,利用将高压水银灯作为光源的平行光进行了曝光。曝光之后,利用下述显影液进行显影,进一步利用定影液(商品名:cn16x用n3x-r:fujifilmcorporation制造)进行显影处理之后,用纯水冲洗,之后进行了干燥。

(显影液的组成)

1升(l)显影液中包含以下化合物。

(加热处理)

进一步在120℃的过热蒸汽槽中静置130秒来进行了加热处理。

(明胶分解处理)

进一步在如下调制的明胶分解液(40℃)中浸渍120秒之后,在温水(液温:50℃)中浸渍120秒来进行了清洗。

明胶分解液的调制:

向蛋白质分解酶(nagasechemtexcorporation制造bioprase30l)的水溶液(蛋白水解酶的浓度:0.5质量%),添加三乙醇胺、硫酸,从而将ph调整为8.5。

(高分子交联处理)

进一步在carbodilitev-02-l2(商品名:nisshinboco.,ltd.制造)1%水溶液中浸渍30秒,从水溶液中取出,在纯水(室温)中浸渍60秒来进行了清洗。

如此获得了在cop薄膜上形成有由银细线图案构成的导电部的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a。

<<触摸面板用层叠体的制作>>

通过以下结构层叠各部件来制作了触摸面板用层叠体(参考图3)。

保护薄膜/粘合薄膜(top)/防反射薄膜/粘合薄膜(middle)/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

另外,将各部件的“材质”及“厚度”示于表1。

并且,作为防反射薄膜,使用了具备直线起偏器与宽频带λ/4板的结构的防反射薄膜。上述宽频带λ/4板是层叠λ/4板与λ/2板而成的层叠体。具体而言,通过相同的步骤制作了国际公开2013/137464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光学层叠体,并将此作为防反射薄膜a。防反射薄膜a配置成直线起偏器位于粘合薄膜(top)侧且λ/4板位于粘合薄膜(middle)侧。

(180度剥离强度)

粘合薄膜(top)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及粘合薄膜(middle)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根据上述的“180度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测定。表1中示出各个值。

<<柔性器件的制作>>

将在上述中获得的触摸面板用层叠体,经由粘合薄膜(bottom)(“8146-2”(商品名、“3mcompany制造”)、厚度50μm),贴合于假想显示面板来模拟性地制作的显示层叠体,由此模拟性地制作了柔性器件。显示层叠体是经由厚度25μm的粘合薄膜“8146-1”(商品名、“3mcompany制造”)贴合了厚度30μm的聚酰亚胺薄膜(kapton(商品名)“dupont-torayco.,ltd制造”)与厚度125μm的聚酰亚胺薄膜(kapton(商品名)“dupont-torayco.,ltd制造”)的结构。

(180度剥离强度)

粘合薄膜(bottom)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根据上述的“180度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测定。将值示于表1。

<<评价>>

对所获得的柔性器件,通过高压釜以温度40℃、压力0.5mpa的条件进行了20分钟的处理。接着,对处理后的柔性器件,利用折弯试验机(面状体无负荷u字伸缩试验机(dldmlh-fs)(yuasasystemco.,ltd.制造)),进行了1万次折弯试验。

另外,折弯试验机中,将导件之间距离设定为6mm。

并且,以折弯柔性器件时成为内侧的面成为保护薄膜的方式设定了折弯方向。

关于1万次折弯试验之后的柔性器件,从“柔性器件的折断”、“部件之间的剥离”及“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中的导电部的断线”的观点考虑,根据下述判断基准进行了评价。另外,折弯试验中,认为剥离尤其易在成为柔性器件被折弯时成为内侧的面的保护薄膜侧产生。因此,剥离试验中,以粘合薄膜(top)与保护薄膜的部件之间及粘合薄膜(top)与防反射薄膜的部件之间的剥离来进行了评价。并且,通过目测实施了折断的评价及剥离的评价。

将结果示于表1。

(折断)

“3”:在弯曲部未产生折断。

“2”:在弯曲部,一部分材料中产生了折断。

“1”:在弯曲部,整体产生了折断。

(剥离)

“4”:在弯曲部没有剥离。

“3”:在弯曲部,在粘合薄膜(top)与保护薄膜的部件之间及粘合薄膜(top)与防反射薄膜的部件之间中的任一方上产生了极少一部分的剥离。

“2”:在弯曲部,在粘合薄膜(top)与保护薄膜的部件之间及粘合薄膜(top)与防反射薄膜的部件之间中的至少任一方局部产生了剥离。

“1”:在弯曲部,在粘合薄膜(top)与保护薄膜的部件之间及粘合薄膜(top)与防反射薄膜的部件之间中的至少任一方整体产生了剥离。但是,在1次折弯中并未产生剥离。

“0”:在弯曲部,在粘合薄膜(top)与保护薄膜的部件之间及粘合薄膜(top)与防反射薄膜的部件之间中的至少任一方整体产生了剥离,在1次折弯中已产生了剥离。

(断线)

“4”:几乎没有电阻上升(电阻值的上升量小于100~300ω,且也未发生断线)

“3”:存在电阻上升(电阻值的上升量为300~10000ω,但未发生断线)

“2”:存在电阻上升(电阻值的上升量超过10000ω,但未发生断线)

“1”:存在电阻上升(一部分断线)

“0”:存在电阻上升(全部断线)

<实施例2~15、比较例1~8>

将各部件的结构如表1所示进行了变更,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了实施例2~15、比较例1~8的柔性器件,并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实施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实施例4、5、6、比较例6、7、8中使用的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b~d通过下述方法制作。

<<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b的制作>>

对透明导电性薄膜(ito(indiumtinoxide)薄膜、nittodenkocorporation制造“elecrysta”),通过通常的光刻法,实施了与在实施例1中制作的细线图案相同的图案化,从而制作了在基材上具有导电部的薄膜(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b)。

<<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c的制作>>

首先,在环烯烃聚合物(cop)薄膜通过溅射法成膜厚度5nm的ni层之后,通过基于电阻加热的真空蒸镀法进行铜蒸镀来形成了厚度2μm的cu平膜。接着,通过通常的光刻法,实施了与在实施例1中制作的细线图案相同的图案化,从而制作了在基材上具有由cu图案构成的导电部的薄膜(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c)。

<<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d的制作>>

根据日本特开2009-21559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在环烯烃聚合物(cop)薄膜上,利用ag纳米线形成了厚度1μm的涂膜。接着,通过通常的光刻法,实施了与在实施例1中制作的细线图案相同的图案化,从而制作了在基材上具有由ag线构成的导电部的薄膜(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d)。

以下示出表1。

另外,表1中,“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i”是聚酰亚胺。

从表1所述的结果确认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作为部件而包含的粘合薄膜的至少1个是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的粘合薄膜时,弯曲部分的部件之间的剥离得以抑制。

并且,从实施例9、10、13、14的对比确认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柔性器件被折弯时具有最大曲率的(最接近成为内侧的面的)粘合薄膜是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的粘合薄膜时,折断及断线更加得以抑制。

并且,从实施例1、9、10的对比确认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不仅柔性器件被折弯时成为最接近内侧的面的粘合薄膜,而且位于比上述面更靠外侧的粘合薄膜是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的粘合薄膜时(优选触摸面板用层叠体的所有粘合薄膜是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的粘合薄膜时),弯曲部分的部件之间的剥离更加得以抑制。

从实施例1、4、5、6的对比确认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将具有导电部的部件(相当于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的导电部设为由银细线构成的网格图案时,能够更加抑制断线。

从实施例1、7、8的对比确认到,触摸面板用层叠体中,粘合薄膜(top)的厚度为145μm以下时,柔性器件中不易产生折断,粘合薄膜(top)的厚度为95μm以下时,不仅柔性器件中不易产生折断,而且还能够更加抑制导电部的断线。

从实施例1、12、13的对比确认到,粘合薄膜(middle)的厚度为95μm以下时,能够更加抑制剥离。

另一方面,比较例中,作为部件而包含的粘合薄膜均不满足与相邻的部件之间的180度剥离强度为0.5n/mm以上且厚度为30μm以上,因此产生了弯曲部分的部件之间的剥离、折断及断线。

符号说明

10-触摸面板用层叠体,12-触摸传感器用导电薄膜,16-防反射薄膜,20-保护薄膜,14、18-粘合薄膜,l1-绕曲时成为内侧的面,la1、la2、lb1、lb2-表面,l2-绕曲时成为外侧的面,22-基材,23-金属细线,36-开口部,24-第1检测电极,26-第1引出配线,28-第2检测电极,30-第2引出配线,50-有机el显示装置,52-发光部,w-开口部36的一边的长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