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71817发布日期:2018-06-01 22:3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数据收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收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从一种技术演变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环境。互联网产品的应用、性能和管理(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APM)成为企业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也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必要因素。例如:程序崩溃或者程序卡顿,将会影响多少体验用户,进而受影响的体验用户流失会给企业造成多少损失,这些都是企业所要考虑的问题。

APM具有非常明确的4V特征,即数据量大(Volume),种类多(Variety),高速(Velocity),数据价值(Value),其有两大好处:一个是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和体验用户无效沟通的时间;另一个就是可以及时发现和准确定位问题,因为运行在互联网上的业务系统,其体验用户往往最先感知到系统故障,根据体验用户的反馈发现和解决问题,将会大大降低故障带来的业务损失。埋点分析,是分析用户行为的一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但是,现有的数据埋点方法中大部分涉及较多的项目工程代码埋点,程序运行工作量大,且数据或参数的可配置化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收集方法和装置、服务器、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数据埋点方法涉及的项目工程代码埋点较多,程序运行工作量大以及数据可配置化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收集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预先设置的应用平台监控事件进行监听;

根据所述监听的事件消息,通过调用钩子(hook)程序,获取所述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

从所述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收集装置,该装置包括:

事件监控模块,用于对预先设置的应用平台监控事件进行监听;

监控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监听的事件消息,通过调用钩子程序,获取所述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

用户数据采集模块,用于从所述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收集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收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预先设置的应用平台监控事件进行监听,并调用钩子程序,获取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然后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解决了现有的数据埋点方法中大部分涉及较多的项目工程代码埋点,程序运行工作量大,且数据或参数的可配置化低的问题,减少了现有数据埋点涉及的项目工程代码量,即所需的工程代码埋点少,减缓了程序运行工作量,提高了数据可配置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收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收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收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进行数据收集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数据收集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可集成在服务器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110、对预先设置的应用平台监控事件进行监听。

其中,应用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终端设备上加载的应用,例如移动终端、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加载的应用。用户预先设置的监控事件包括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和基于应用的用户行为等。在设置监控事件之前,需要对启动的应用程序进行数据初始化。示例性地,用户启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Application,App),进行数据的初始化,然后设置监控事件,具体地,监控事件包括App的前后台操作、App网络和连接状态、App崩溃、App卡顿、App点击和App触摸等事件。

S120、根据监听的事件消息,通过调用钩子程序,获取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

对监控事件进行监听的过程中,如果监听到事件发生,数据收集装置的监听程序会发出事件消息,通过调用钩子程序,获取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示例性地,事件消息发出的条件包括监听到App崩溃、网络连接错误或卡顿等信息和用户对App前后台运行的操作等。

示例性地,在用户行为分析方面,采用监听与钩子程序相结合的形式,可以监听App程序的生命周期:启动、后台、进入前台、退出等;调用钩子程序监听页面的生命周期,可以获取页面的加载时间、停留时间和页面的名字等信息;调用钩子程序监听触摸事件的周期,可以获取触摸控件的名称,结合页面的生命周期可以绘制出当前页面的操作估计,最大程度的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此外,调用钩子程序获取监控数据,是基于子线程实现,可以减少项目代码量,并减小对应用程序运行性能的影响,进而使得代码维护以及数据的获取也更加简单。

S130、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

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也是数据收集装置通过调用钩子程序实现。根据用户所需采集相关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可配置化。用户所需的数据以日志的形式进行传输。示例性地,针对中国农业银行的App,在数据收集装置中进行集成并插入三行代码,便可以实现用户行为、习惯和错误信息的收集且对App性能和现有业务影响很小,实现对App的卡顿和崩溃分析,并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定位App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将移动终端App性能数据分析与用户行为分析结合进行,可以同时有效提高App的用户体验和产品的性能。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如果采集的数据没有成功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则加密保存为本地数据;

在用户所需采集的数据信息没有更新时,将本地数据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

采集的数据在符合上传条件的情况下,会经过数据压缩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以便进行应用性能分析和/或用户行为分析;若不符合上传条件,采集数据将会被加密保存至本地,例如终端设备的磁盘或硬盘中,避免被用户误删,保证本地存储的安全性。上传条件包括采集的数据是用户所需以及网络连接正常。当用户所需采集的数据信息没有更新时,会将保存的本地数据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并删除本地数据,即清除本地日志,节省存储空间。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对预先设置的应用平台监控事件进行监听,并调用钩子程序,获取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然后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解决了现有的数据埋点方法中大部分涉及较多的项目工程代码埋点,程序运行工作量大,且数据或参数的可配置化低的问题,减少了现有数据埋点涉及的项目工程代码量,即所需的工程代码埋点少,减缓了程序运行工作量,提高了数据可配置化。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收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优化。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

S210、对预先设置的应用平台监控事件进行监听。

S220、根据监听的事件消息,通过调用钩子程序,获取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

S230、根据服务端策略,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实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其中服务端策略包括用户所需采集的数据项和数据上传方式。

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用户向数据收集装置发出服务端策略请求,请求成功后便会替代默认的策略。默认的策略是指有网的情况下实时采集所有获取的监控数据。服务端策略是用户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进行配置的设置项,包括用户所需的数据项和设置的数据上传的方式。示例性地,在某项业务需求中,用户只需要App的崩溃信息、崩溃发生的页面和手机型号这三种关键数据信息,就可以只配置采集崩溃信息、崩溃发生的页面和手机型号这三种关键数据项,而其它的监控数据不采集。数据上传方式包括终端设备的网络连接正常时实时上传、闲时上传和定时上传以及只在无线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上传等,其中,闲时上传包括终端设备CPU消耗较少的情况,定时上传包括用户自定义时间段或者自定义时间周期上传。例如,用户可以将数据上传方式设置为在终端设备无线网络连接正常的情况下,选择实时上传。不符合上传条件的数据会加密保存在终端设备的本地存储中,避免数据丢失,等待符合上传条件时再上传到数据分析服务器。

数据监控以及采集的配置在App的管理平台是可见的,用户可以进行配置管理。当用户所需采集的数据项或数据上传方式发生变化时,服务端策略会相应地更新至最新的策略信息。在策略信息更新的情况下,会优先根据最新的服务端策略来进行数据的上传。

进一步地,根据服务端策略,从所述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实时上传至所述数据分析服务器,包括:

将获取的监控数据与用户所需采集的数据项进行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则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

根据用户所需的数据上传方式,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

其中,根据服务端策略进行监控数据与用户所需采集的数据项的匹配,确定获取的监控数据中是否有对应数据项的有效数据,如果匹配成功,则进行采集,如果不匹配,则停止采集。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对预先设置的应用平台监控事件进行监听,并调用钩子程序,获取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然后根据服务端策略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解决了现有的数据埋点方法中大部分涉及较多的项目工程代码埋点,程序运行工作量大,且数据或参数的可配置化低的问题,减少了现有数据埋点涉及的项目工程代码量,即所需的工程代码埋点少,减缓了程序运行工作量,实现了根据用户所需的数据定制化采集,进而实现数据的实时分析。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进行数据收集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收集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收集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事件监控模块310、监控数据获取模块320和用户数据采集模块330,其中:

事件监控模块310,用于对预先设置的应用平台监控事件进行监听;

监控数据获取模块320,用于根据监听的事件消息,通过调用钩子程序,获取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

用户数据采集模块330,用于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数据保存模块,用于如果采集的数据没有成功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则加密保存为本地数据;

本地数据上传模块,用于在用户所需采集的数据信息没有更新时,将本地数据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地,用户数据采集模块330具体用于:

根据服务端策略,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实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其中服务端策略包括用户所需采集的数据项和数据上传方式。

进一步地,用户数据采集模块330包括:

数据匹配单元,用于将获取的监控数据与用户所需采集的数据项进行匹配;

数据采集单元,用于如果匹配成功,则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

数据上传单元,用于根据用户所需的数据上传方式,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对预先设置的应用平台监控事件进行监听,并调用钩子程序,获取监控事件对应的监控数据,然后从获取的监控数据中采集用户所需的数据,并上传至数据分析服务器,解决了现有的数据埋点方法中大部分涉及较多的项目工程代码埋点,程序运行工作量大,且数据或参数的可配置化低的问题,减少了现有数据埋点涉及的项目工程代码量,即所需的工程代码埋点少,减缓了程序运行工作量,提高了数据可配置化。

实施例四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示例性服务器412的框图。图4显示的服务器4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4所示,服务器412以通用服务器的形式表现。服务器4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416,存储装置4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装置428和处理器416)的总线418。

总线4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装置总线或者存储装置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ubversive Alliance,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

服务器4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服务器4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存储装置4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4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432。服务器4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4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4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4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数字视盘(Digital Video Disc-Read Only Memory,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418相连。存储装置4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42的程序/实用工具4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装置4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42通常执行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服务器4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4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4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服务器4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服务器4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422进行。并且,服务器4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4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4所示,网络适配器420通过总线418与服务器4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服务器4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器4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4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收集方法。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收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射频(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