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7612发布日期:2018-06-19 12:4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自动对码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人寿产品险种上传保监会之前,都是先由保险公司的业务部门给出码表,再由人工根据该码表进行对码,在对码完成经正确性核实后,再通过job机制将对码结果上传中保信系统(中保信系统即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所提供的保险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采取人工对码的方式时涉及多部门沟通才能完成对码,时效慢。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新产品险种上传保监会的中保信系统之前,都是先由保险公司的业务部门给出码表,再由人工根据该码表进行对码转成对码结果上传,采取人工对码方式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中,包括:将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的指定表格;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通过数据库的定时任务将所述中保信码上传至中保信系统。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包括:根据属性数据的字段对应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分别记为第一子属性数据至第N子属性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从所述中保信对码表组中获取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中保信对码表,直至获取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中保信对码表;将第一子属性数据与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将第二子属性数据与第二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直至将第N子属性数据与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若在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直至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包括:判断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是否大于1个;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大于1个时,则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等于1个时,则取第N对码保信说明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从低位对应的字符或字符串开始依次比较每一第N对码保信说明,直至完成对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将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中最大值作为第N对码保信说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包括:依序获取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直至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将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之间、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三对码保信说明之间、直至最终第N-1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之间均通过预设连接符连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一种信息处理终端,其中,所述信息处理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总线;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处理程序,以实现以下的步骤:将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的指定表格;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通过数据库的定时任务将所述中保信码上传至中保信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终端,其中,所述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包括:根据属性数据的字段对应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分别记为第一子属性数据至第N子属性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从所述中保信对码表组中获取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中保信对码表,直至获取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中保信对码表;将第一子属性数据与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将第二子属性数据与第二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直至将第N子属性数据与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若在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直至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所述信息处理终端,其中,所述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包括:判断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是否大于1个;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大于1个时,则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等于1个时,则取第N对码保信说明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所述信息处理终端,其中,所述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从低位对应的字符或字符串开始依次比较每一第N对码保信说明,直至完成对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将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中最大值作为第N对码保信说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本申请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的指定表格;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通过数据库的定时任务将所述中保信码上传至中保信系统。本申请中根据保监会标准码,建立对应即中保信对码表组,通过程序实现自动转码及规则判断,完成转码,并在对码完成后自动上传中保信系统,提高了转码和上传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200的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所述的信息处理程序较佳实施例的运行环境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所述的信息处理程序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提供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请参阅图1,是本申请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将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的指定表格。本实施例中,当保险公司完成一种新产品险种的开发时,该新产品险种会被设置多种属性(如稽核属性、险种的保信名称属性、险种的投保期限属性等)。若采用人工对码的方式,则需要从对应的业务部门通过沟通获取码表,再将每一属性对应通过中保信对码表转化为中保信码,这一过程由于沟通的时间成本而导致转码效率低下。本申请中,当保险公司有新产品险种开发需求时,下发任务后,只需业务部门将中保信对码表组上传至数据库,险种开发部门将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的指定表格即可,这样避免了险种开发部门和业务部门多次当面沟通所耗费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各自的效率。步骤S200、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本实施例中,当保险公司完成一种新产品险种的开发时,该新产品险种会具备多种子属性数据,例如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包括四个子属性数据。根据多种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第一子属性数据(例如第一子属性数据用于表示险种的稽核属性)、第二子属性数据(例如第二子属性数据用于表示险种的保信名称属性)、第三子属性数据(例如第三子属性数据用于表示险种的投保期限属性)及第四子属性数据(例如第四子属性数据用于表示险种的非稽核属性,非稽核属性是相对于稽核属性的一种其他属性、且与保信名称属性、投保期限属性不是同一种属性)。由于在步骤S100之前需预先建立中保信对码表组,其中中保信对码表组包括至少一张中保信对码表。例如,与包括四个子属性数据的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相对应,中保信对码表组具体包括四张中保信对码表,分别记为第一中保信对码表(第一中保信对码表具体为险种的稽核属性中保信对码表)、第二中保信对码表(第二中保信对码表具体为险种的保信名称中保信对码表)、第三中保信对码表(第三中保信对码表具体为险种的投保期限中保信对码表)、第四中保信对码表(第四中保信对码表具体为险种的非稽核属性中保信对码表)。在解码属性数据后,需在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查找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在第二中保信对码表中查找与第二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在第三中保信对码表中查找与第三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在第四中保信对码表中查找与第四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上述匹配查询的过程,可通过预设先设置的比对脚本来实现,这样实现了自动化对码,避免出错且提高了效率。步骤S300、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本实施例中,分别获取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后,若未转化成中保信系统所能识别的中保信码,则不能成功上传中保信系统。此时需根据中保信系统规定的中保信码参考格式,对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进行处理,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一般为了简化中保信码的格式,一般是通过指定连接符(如字符“-”)来串接多个对码保信说明,形成由对码保信说明和-共同组成的中保信码即可。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也提高了其上传至中保信系统的效率。步骤S400、通过数据库的定时任务将所述中保信码上传至中保信系统。本实施例中,通过数据库的定时任务,如Oracle数据库中的job定时任务,将所述中保信码在定时任务所预设的时间点上传至中保信系统。通过定时任务能选择凌晨1点-3点非数据上传的高峰期将中保信码上传至中保信系统,避免了在高峰期上传数据而导致的上传速度过慢。其中,Oracle数据库中的job定时任务,其调用的是DBMS_JOB的包,它的作用是安排和管理作业队列。通过作业队列,可以让Oracle数据库定期执行特定的任务。当使用DBMS_JOB管理作业的时候,必须确保设置了初始化参数JOB_QUEUE_PROCESSES(不能为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200包括:步骤S201、根据属性数据的字段对应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分别记为第一子属性数据至第N子属性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步骤S202、从所述中保信对码表组中获取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中保信对码表,直至获取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中保信对码表;步骤S203、将第一子属性数据与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将第二子属性数据与第二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直至将第N子属性数据与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步骤S204、若在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直至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其中,在步骤S204中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包括:步骤S2041、判断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是否大于1个;步骤S2042、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大于1个时,则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步骤S2043、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等于1个时,则取第N对码保信说明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上述3个步骤的过程,是根据第一子属性数据获取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根据第二子属性数据获取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直至根据第N子属性数据获取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均执行的步骤,也即上述步骤S2041-S2043中的N代表了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中任意一个,且N与属性数据中所包括子属性数据个数相同。本实施中,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当解码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得到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第一子属性数据记为1110,第二子属性数据记为610,第三子属性数据记为DC,第四子属性数据记为66,且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包括四张中保信对码表,分别记为第一中保信对码表、第二中保信对码表、第三中保信对码表及第四中保信对码表。第一步、将第一子属性数据1110与预先建立的第一中保信对码表(可记为table-1,记为第一对码表)进行查询和比对,得到的查询结果是包含1110的代码有1110-1~1110-10,1110-1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一层的XXX1(XXX1表示与1110-1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1110-2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二层的XXX2、1110-3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二层的XXX3,1110-4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二层的XXX4,1110-5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一层的XXX5,1110-6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二层的XXX6,1110-7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三层的XXX7,1110-8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三层的XXX8,1110-9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二层的XXX9,1110-10对应对码保信层级为第二层的XXX10;先判断对码保信层级最高的对码保信说明为第三层的XXX7和第三层的XXX8,而XXX8大于XXX7,则取XXX8作为第一对码保信说明;第二步、将第二子属性数据610与预先建立的第二中保信对码表(可记为table-2,记为第二对码表)进行查询和比对,得到的查询结果是包含610的代码有610-1,而610-1分别对应6个对码保信说明,分别是770、771、772、773、774、775;其中775为最大值,则取775作为第二对码保信说明;第三步、将第三子属性数据DC与预先建立的第三中保信对码表(可记为table-3,记为第三对码表)进行查询和比对,得到的查询结果是包含DC的代码有DC01-DC05,DC01对应对码保信说明为88,DC02对应对码保信说明为89,DC03对应对码保信说明为91,DC04对应对码保信说明为92,DC05对应对码保信说明为95;其中95为最大值,则取95作为第三对码保信说明;第四步、将第四子属性数据66与预先建立的第四中保信对码表(可记为table-4,记为第四对码表)进行查询和比对,得到的查询结果是包含66的代码有66-01~66-05,66-01对应对对码保信号为7778的YYYY1类(YYYY1表示与66-01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66-02对应对码保信号为7779的YYYY2类,66-03对应对码保信号为7780的YYYY3类,66-04对应对码保信号为7781的YYYY4类,66-05对应对码保信号为7782的YYYY5类;先判断对码保信号最高的对码保信说明为7782,则取7782所对应的YYYY5类作为第四对码保信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42中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是从低位对应的字符或字符串开始依次比较每一第N对码保信说明,直至完成对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将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中最大值作为第N对码保信说明。例如,在第一步-第四步中的示例中,可以看出是均按照上述规则进行排序。通过这种逐级排序的方式,能更加准确的对包含汉字、字符、符号的对码保信说明进行排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0中,包括:步骤S301、依序获取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直至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步骤S302、将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之间、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三对码保信说明之间、直至最终第N-1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之间均通过预设连接符连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例如,将XXX8、775、95及YYYY5类依序通过连接符“-”串接,得到XXX8-775-95-YYYY5类,并将XXX8-775-95-YYYY5类作为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也提高了其上传至中保信系统的效率。基于上述信息处理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终端。如图3所示,所述信息处理终端1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2及通信总线;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信息处理程序10,以实现以下步骤:将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的指定表格;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通过数据库的定时任务将所述中保信码上传至中保信系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信息处理程序10安装并运行于电子装置(即信息处理终端1)中。所述电子装置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电子装置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存储器11、处理器12及显示器13。图3仅示出了具有组件11-13的电子装置,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所述存储器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电子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电子装置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1用于存储安装于所述电子装置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所述信息处理程序10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1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所述处理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1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处理数据,例如执行所述信息处理程序10等。所述显示器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N极管)触摸器等。所述显示器13用于显示在所述电子装置中处理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例如应用菜单界面、应用图标界面等。所述电子装置的部件11-13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请参阅图4,是本申请信息处理程序10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所述信息处理程序10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被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1中,并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本实施例为所述处理器12)所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例如,在图4中,所述的信息处理程序10可以被分割成属性数据上传模块21,对码模块22,串接模块23,及定时上传模块24。本申请所称的模块是指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比程序更适合于描述所述信息处理程序10在所述电子装置中的执行过程。以下描述将具体介绍所述模块21-24的功能。属性数据上传模块21,用于将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的指定表格;对码模块22,用于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串接模块23,用于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定时上传模块24,用于通过数据库的定时任务将所述中保信码上传至中保信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信息处理终端中,所述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包括:根据属性数据的字段对应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分别记为第一子属性数据至第N子属性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从所述中保信对码表组中获取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中保信对码表,直至获取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中保信对码表;将第一子属性数据与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将第二子属性数据与第二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直至将第N子属性数据与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若在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直至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具体实施请参考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信息处理终端中,所述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包括:判断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是否大于1个;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大于1个时,则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等于1个时,则取第N对码保信说明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具体实施请参考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信息处理终端中,所述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从低位对应的字符或字符串开始依次比较每一第N对码保信说明,直至完成对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将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中最大值作为第N对码保信说明;具体实施请参考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信息处理终端中,所述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包括:依序获取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直至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将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之间、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三对码保信说明之间、直至最终第N-1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之间均通过预设连接符连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具体实施请参考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基于上述信息处理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的步骤:将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的指定表格;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通过数据库的定时任务将所述中保信码上传至中保信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在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信息处理程序,以实现所述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包括:根据属性数据的字段对应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分别记为第一子属性数据至第N子属性数据;其中,N为正整数;从所述中保信对码表组中获取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中保信对码表,直至获取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中保信对码表;将第一子属性数据与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将第二子属性数据与第二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直至将第N子属性数据与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的数据进行匹配查询;若在第一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一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直至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在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信息处理程序,以实现所述若在第N中保信对码表中查询到与第N子属性数据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则对应获取并保存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包括:判断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是否大于1个;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大于1个时,则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若与第N子属性数据所对应的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个数等于1个时,则取第N对码保信说明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在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信息处理程序,以实现所述取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中,从低位对应的字符或字符串开始依次比较每一第N对码保信说明,直至完成对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将多个第N对码保信说明的升序排序或降序排序中最大值作为第N对码保信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在执行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信息处理程序,以实现所述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包括:依序获取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直至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将最终第一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之间、最终第二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三对码保信说明之间、直至最终第N-1对码保信说明与最终第N对码保信说明之间均通过预设连接符连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前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等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待上线新产品险种的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的指定表格;解码属性数据,依序获取属性数据中所包括的多个子属性数据,并将每一子属性数据与预先建立的中保信对码表组中对应的中保信对码表进行匹配查询,获取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将与每一子属性数据对应的对码保信说明按照指定格式串接,得到与待上线新产品险种对应的中保信码;通过数据库的定时任务将所述中保信码上传至中保信系统。本申请中根据保监会标准码,建立对应即中保信对码表组,通过程序实现自动转码及规则判断,完成转码,并在对码完成后自动上传中保信系统,提高了转码和上传的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本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