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CPU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8413发布日期:2018-10-26 20:3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CPU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CPU散热器。



背景技术:

中央处理器(CPU)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电脑中所有操作都由CPU负责读取指令,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的核心部件。CPU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过高的温度会影响CPU的工作性能,甚至会导致CPU停止工作,需要对CPU进行辅助散热,辅助散热的效果好坏对CPU的稳定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有的散热方式主要是在CPU上贴合一个散热风扇进行散热,但是这种方式散热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高性能计算机的运算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CPU散热器,以解决现有CPU散热器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高效CPU散热器,用于为计算机机箱内的CPU主板进行散热,包括罩体及设置于罩体一端的风扇,所述罩体设置有用于将罩体在机箱内的第一锁紧板及将风扇固定在机箱壁上的第二锁紧板,所述第一锁紧板及第二锁紧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锁紧孔;

所述罩体另一端底部设置有供CPU主板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贴合于CPU主板上端面的导热板及底部贴合于导热板上端面的冷却水箱,所述导热板及冷却水箱均与罩体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端部沿着出风方向设置有若干散热鳍片,所述冷却水箱内设置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导冷管,所述导冷管穿过散热鳍片,且导冷管的出水口与冷却水箱的上端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罩体设置为位于CPU主板上方的导风段及靠近风扇一侧的出风段,所述导风段底部呈镂空设计,所述出风段设置为喇叭形;罩体出风段底部镂空,使得风扇转动时能带走更多的热气,有利于降低机箱内整块主板的温度,能对各元器件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出风段设置为喇叭形,使得热风出口的截面面积大于热风进口的截面面积,使得散热效果更好;且能降低灰尘到达CPU主板上的概率,对CPU主板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冷管呈U形穿过散热鳍片;可增加导冷管与散热鳍片的接触面,使得热量交换更为充分,从而令导冷管能最大程度带走散热鳍片的热量。

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鳍片沿着进风方向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导热板两侧;充分利用导冷管对CPU进行散热,同时在风扇抽风时,也可以加速热量的排出。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在安装时,现将罩体安装在CPU的上方,即CPU刚好位于罩体底部的通孔内,而后通过第一锁紧板将罩体在机箱内的部分固定住,再利用第二锁紧板将罩体带有风扇的另一端在机箱壁上固定住即可,在使用时,随着计算机通电,风扇、冷却水箱及微型水泵均同时通电,而CPU产生的热量不断传递给导热板及散热鳍片,微型水泵将冷却水箱内经冷却后的水不断送入导热管内,以将散热鳍片上的热量带走,同时冷却水箱也可与导热板进行热交换,将导热板上的热量带走,另一方面,风扇将CPU运转的热气不断抽出,且因为罩体的存在,风扇转动时,产生的负压更强,使得热量被抽出机箱外更为容易,三管其下,极大提高了CPU的散热速度,提高了散热效果,使得CPU的运转更为流畅,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CPU主板,2-导热板,201-散热鳍片,3-冷却水箱,301-导冷管,4-支撑柱,401-第一锁紧板,402-第二锁紧板,403-锁紧孔,404-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效CPU散热器,用于为计算机机箱内的CPU散热,包括罩体4及固定设置于罩体4一端的风扇404,罩体4上设置有第一锁紧板401及第二锁紧板402,第一锁紧板401用于将罩体4固定在机箱内,第二锁紧板402设置在靠近风扇404一端,用于将风扇404固定在机箱壁上,即风扇404直接暴露在外界,使得风扇404能直接将机箱内的热气送出机箱外,第一锁紧板401及第二锁紧板402上均设置有若干供螺钉穿过的锁紧孔403;罩体4远离风扇404一端的底部设置有一供CPU主板1穿过的通孔,即CPU主板1可穿过通孔位于罩体4内,通孔上方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贴合在CPU主板1上端面的导热板2及贴合于导热板2上端面的冷却水箱3,导热板2及冷却水箱3均与罩体4固定连接,冷却水箱3的结构与一般用电冷却水的装置结构一致,导热板2在远离风扇404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导热板2固定连接的散热鳍片201,散热鳍片201的底部与CPU主板1相贴合,冷却水箱3内设置有微型水泵,微型水泵连接有导冷管301,且微型水泵将冷却水箱3内的水送入导冷管301内,导冷管301穿过散热鳍片201,并且导冷管301的出水口与冷却水箱3上端相连通,将与散热鳍片201进行热传递后的水送回冷却水箱3中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导冷管301呈U形穿过散热鳍片201;可增加导冷管301与散热鳍片201的接触面,使得热量交换更为充分,从而令导冷管301能最大程度带走散热鳍片201的热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高效CPU散热器与实施例1所述的高效CPU散热器大致相同,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罩体4设置为位于CPU主板1上方的导风段及靠近风扇404一侧的出风段,导风段底部呈镂空设计,出风段设置为喇叭形;罩体4出风段底部镂空,使得风扇404转动时能带走更多的热气,有利于降低机箱内整块主板的温度,能对各元器件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出风段设置为喇叭形,使得热风出口的截面面积大于热风进口的截面面积,使得散热效果更好;且能降低灰尘到达CPU主板1上的概率,对CPU主板1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散热鳍片201沿着进风方向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导热板2两侧;充分利用导冷管301对CPU进行散热,同时在风扇404抽风时,也可以加速热量的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在安装时,现将罩体安装在CPU的上方,即CPU刚好位于罩体底部的通孔内,而后通过第一锁紧板将罩体在机箱内的部分固定住,再利用第二锁紧板将罩体带有风扇的另一端在机箱壁上固定住即可,在使用时,随着计算机通电,风扇、冷却水箱及微型水泵均同时通电,而CPU产生的热量不断传递给导热板及散热鳍片,微型水泵将冷却水箱内经冷却后的水不断送入导热管内,以将散热鳍片上的热量带走,同时冷却水箱也可与导热板进行热交换,将导热板上的热量带走,另一方面,风扇将CPU运转的热气不断抽出,且因为罩体的存在,风扇转动时,产生的负压更强,使得热量被抽出机箱外更为容易,三管其下,极大提高了CPU的散热速度,提高了散热效果,使得CPU的运转更为流畅,使用寿命更长。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