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模块与具有触控面板模块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45284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触控面板模块与具有触控面板模块的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模块与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便携式电子装置已广泛地应用触控面板作为使用者与电子装置间的主要沟通元件,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 ;PDA)、移动电话、卫星导航系统或平板电脑。当使用具有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时,使用者可直接通过触控面板输入指令,不需再经由按键来输入指令,使电子装置更加的人性化。
[0003]现有的触控面板包含载体、沿X方向的触控电极与沿y方向的触控电极。X方向的触控电极与I方向的触控电极可分别位于载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X方向与I方向的触控电极需利用导线电性连接软性电路板。在制作时,连接X方向触控电极的导线位于载体上表面,并沿X方向延伸。连接I方向触控电极的导线位于载体下表面,需先沿y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后,才转折往X方向延伸。之后便能将连接X方向触控电极的导线接合(bonding)于软性电路板的上表面,连接y方向触控电极的导线接合于软性电路板的下表面。
[0004]近年来,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外观的要求已越来越高,因此显示屏幕边缘的边框宽度的设计也越来越窄。由于现有连接I方向触控电极的导线需由I方向转折至X方向,因此会占据载体边缘的空间,使得用来遮蔽导线的边框的宽度难以缩减。此外,在接合软性电路板时,需将连接X方向与y方向触控电极的导线分别接合于软性电路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需通过两次接合工艺过程才可电性连接导线与软性电路板,增加制作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模块与具有触控面板模块的触控显示装置,其能够缩减载体非显示区的面积,且用来遮蔽导线的载体边框的宽度也可缩减。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节省制作触控面板模块的时间。
[0006]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触控面板模块。
[0007]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面板模块包含载体、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多个第一导线、多个第二导线与多个导电通孔。载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第一表面上。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第二表面上,且第二触控电极交错于第一触控电极。第一导线位于第一表面上,且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控电极。第二导线位于第一表面上,且第二导线与第二触控电极交错配置。导电通孔位于载体中,且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二导线之间。
[0008]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模块还包含软性电路板。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且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均连接于软性电路板的同一表面。
[0009]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软性电路板具有触控晶片。触控晶片电性连接于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
[0010]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彼此平行。
[0011]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导线位于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
[0012]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模块还包含接地导线。接地导线位于第一表面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
[0013]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导线为透明导线。第二导线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之间。
[0014]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导线的材质包含铟锡氧化物。
[0015]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导线的宽度。
[0016]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每一导电通孔包含导电胶。
[0017]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001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含显示背板与触控面板模块。显示背板包含阵列基板与前面板。前面板位于阵列基板上。前面板包含透明基板与显示介质层。显示介质层位于阵列基板与透明基板之间。触控面板模块位于显示背板上,且电性连接显示背板。触控面板模块包含载体、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多个第一导线、多个第二导线与多个导电通孔。载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触控电极位于第一表面上。第二触控电极位于第二表面上,且第二触控电极交错于第一触控电极。第一导线位于第一表面上,且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控电极。第二导线位于第一表面上,且第二导线与第二触控电极交错配置。导电通孔位于载体中,且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二导线之间。
[0019]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模块还包含软性电路板。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且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均连接于软性电路板的同一表面。
[0020]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软性电路板具有触控晶片。触控晶片电性连接于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
[0021]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彼此平行。
[0022]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导线位于第一触控电极的一侧。
[0023]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模块还包含接地导线。接地导线位于第一表面上,且位于相邻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
[0024]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导线为透明导线。第二导线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之间。
[0025]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导线的材质包含铟锡氧化物。
[0026]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宽度均大于第一导线的宽度。
[0027]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每一电通孔包含导电胶。
[0028]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触控电极位于载体的第二表面上,第二导线位于载体的第一表面上。由于载体中的导电通孔电性连接于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二导线之间,因此第二触控电极与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B)间可通过第二导线传输信号。第二导线可与第一电极一同排列于载体的第一表面上,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可朝同一方向延伸。如此一来,第二导线不需在载体的第二表面转折地连接第二触控电极,不仅可缩减载体非显示区的面积,且用来遮蔽第二导线的载体边框的宽度也可缩减。
[0029]此外,在接合软性电路板时,由于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上均连接于载体的第一表面上,因此只需将软性电路板的表面一次接合于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上便可,能节省制作触控面板模块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模块的俯视图。
[0031]图2为图1的触控面板模块沿线段2-2的剖面图。
[0032]图3为图1的触控面板模块沿线段3-3的剖面图。
[0033]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模块的俯视图。
[0034]图5为图4的触控面板模块沿线段5-5的剖面图。
[0035]图6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模块的俯视图。
[0036]图7为图6的触控面板模块沿线段7-7的剖面图。
[0037]图8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模块的俯视图。
[0038]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0039]图10为图9的触控显示装置沿线段10-10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具体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具体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具体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表示。
[0041]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模块100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触控面板模块100沿线段2-2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2,触控面板模块100包含载体110、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20、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30、多个第一导线140、多个第二导线150与多个导电通孔160。其中,载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2与第二表面114。第一触控电极120位于载体110的第一表面112上,而第二触控电极130位于载体110的第二表面114上。第二触控电极130交错于第一触控电极120。
[0042]第一导线140位于载体110的第一表面112上,且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控电极120。第二导线150位于载体110的第一表面112上,且与位于载体110的第二表面114上的第二触控电极130交错配置。导电通孔160位于载体110中,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触控电极130与第二导线150之间。此外,第一触控电极120、第一导线140与第二导线150均沿方向x排列设置,第二触控电极130沿方向y排列设置。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电极120与第二触控电极130彼此大致垂直,而第一导线140与第二导线150彼此大致平行。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触控电极120的宽度Dl大于第一导线140的宽度D2。第一触控电极120与第二触控电极130可以为透明电极,例如以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Oxide5ITO)制作,但并不以铟锡氧化物为限。第一导线140与第二导线150可以为金属线,例如以铜制作,但并不以铜为限。导电通孔160包含导电胶162,用以导通第二触控电极130与第二导线150。载体110的材质可以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或玻璃,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0044]图3为图1的触控面板模块100沿线段3-3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3,触控面板模块100还包含软性电路板170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PCB)。软性电路板170具有触控晶片172。第一导线140与第二导线150均连接于软性电路板170的同一表面174(即下表面),且软性电路板170的触控晶片172电性连接第一导线140与第二导线15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线150可传送信号至软性电路板170的触控晶片172,且第一导线140可从软性电路板170的触控晶片172接收信号。
[0045]当第一触控电极120与第二触控电极130的交错处被按压时,第一触控电极120与第二触控电极130间的电场产生改变,而形成感应电容。触控晶片172可得知第一触控电极120与第二触控电极130被按压的位置,并传送到系统端,使系统端执行点击、翻页、放大或缩小画面的动作,并回传信号至触控面板模块100显示。为了避免第一导线140与第二导线150的信号互相干扰,相邻第一导线140与第二导线150间的距离不可过近,根据触控晶片172的设计而定。
[0046]第二触控电极130位于载体110的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