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词方法和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615973阅读:来源:国知局
复”后,又重新键入了输入串“baofu”并将二选“抱负”上屏。
[0053]又如,在键入输入串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的误操作是因为按错键(PC上)或者点错屏幕位置(移动设备上)等原因而导致键入错误的输入串;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示例2中,用户欲通过输入串“humamaob”输入“虎妈猫爸”,但因为按错键而键入了错误的输入串“hubamaob”并上屏了其首选“胡巴毛不”,于是,在删除上屏内容“胡巴毛不”后,又重新键入了输入串“humamaob”并将其首选“虎妈猫爸”上屏。
[0054]可见,在发生上述误操作的情形下,用户删除“报复”、“胡巴毛不”等上屏内容的意图属于误操作意图,而误操作意图对应的上屏内容往往跟输入法系统候选的质量有关,例如,应用示例1中误操作是因为输入法系统将不合宜的候选排到了首选,应用示例2中“胡巴毛不”显然不是用户想要的候选,因此,误操作意图对应的上屏内容对用户而言往往是无价值的。
[0055]2、非误操作意图。
[0056]输入过程是一个操作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表达过程。上述表达过程通常为字斟句酌的过程,在将意识付诸于文字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对前文的修改。这些修改可能源于思维的转变而非误操作,也可能源于找到了更合宜的表达。因此,在发生思维的转变而非误操作的情形下,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可以为非误操作意图。
[0057]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示例3中,在用户B与用户A的聊天过程中,假设在接收用户A的消息“你老家在哪里? ”后,用户B首先输入“zhuji”和上屏了第三候选项“诸暨”,然而,在发生思维的转变后欲要改变表达,于是删除“诸暨”,并继续上屏“你猜,离你不远”。经分析可知,“诸暨”的确为用户B的老家,故其对用户B而言是有价值、并且后续仍然很有可能被用到的词条,因此,上述应用示例3中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可以属于表达纠正意图也即非误操作意图。
[0058]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示例4中,用户先上屏了 “总而言之”,然后,欲要改变表达,于是退格删除“总而言之”后又输入了“言而总之”。经分析可知,用户仅是改变了表达以使“言而总之”更适应于当前的场合,而实际上被删除的上屏内容“总而言之”可能更适应于其他的场合,因此,“总而言之”对用户而言是有价值、并且后续仍然很有可能被用到的词条,因此,上述应用示例4中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可以属于表达纠正意图也即非误操作意图。
[0059]可见,上述表达纠正意图等非误操作意图对应的上屏内容往往与输入法系统的候选的质量无关,并且,上述上屏内容对用户而言是有价值、并且后续仍然很有可能被用到的词条,故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这些上屏内容进行学词,以在第一时间保留对用户有价值的词条。
[0060]综上,本发明实施例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并在所述意图为非误操作意图时,对所述上屏内容进行学词;在所述意图为非误操作意图时,所述意图可能是表达纠正意图等的非误操作意图,由于上述非误操作意图与误操作无关,故上述非误操作意图对应的上屏内容往往与输入法系统的候选的质量无关,并且,上述非误操作意图对应的上屏内容对用户而言是有价值、并且后续仍然很有可能被用到的词条,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对这些上屏内容进行学词,能够在第一时间保留对用户有价值的词条,并提高这些上屏内容在候选项中的排序,这样,在该用户进行之后相应编码字符串的输入时,这些上屏内容将排在候选项的靠前位置,从而能够提高输入效率。
[0061]方法实施例一
[0062]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学词方法实施例一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63]步骤101、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
[0064]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输入方式的输入法系统,包括键盘符号、手写信息等输入方式,即用户可以通过编码字符串、手写输入信息等输入上屏内容。下面仅以编码字符串(以下简称输入串)的输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其它输入方式相互参见即可。
[0065]在输入法系统领域,无论是中文、日文、韩文还是其它语言的输入法系统,都是把用户输入的编码字符串转换成相应语言的候选项,然后由用户来选择输出至应用程序的内容,这里通过上屏操作输出至应用程序的内容也即上屏内容。
[0066]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监测用户的上屏操作,并记录所述上屏操作对应的上屏内容;并且,可以进一步监测用户对所记录的上屏内容的删除操作,以发现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事件,从而可以在发现该事件后,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在本发明的一种应用示例中,可以通过缓存记录用户输入的至少一次上屏内容,并对缓存中内容进行监测,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对于发现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事件的具体方式不加以限制。
[0067]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可以得到用户在不同时机下删除上屏内容的不同意图,从而可以针对不同意图有区别地对上屏内容进行学词,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方案不对被删除上屏内容进行学词而导致的、漏掉对用户有价值的词条的问题。
[0068]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依据上屏内容对应的候选位置和/或删除的上屏内容与删除后重新上屏的内容的相关性和/或上屏内容的第一输入串与删除后重新上屏的内容的第二输入串的相关性,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
[0069]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供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的如下技术方案;
[0070]技术方案一
[0071]技术方案一可以依据上屏内容对应的候选位置,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
[0072]上屏内容对应的候选位置可以反映上屏内容的操作成本,其中,首选的操作成本小于二选、三选等位置的操作成本,首页候选项的操作成本小于第二页候选项、第三页候选项等的操作成本等等。由于在操作成本较大时,用户需要较多注意力,故通常上屏内容的操作成本越大,则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为误操作意图的概率越小,反之,上屏内容的操作成本越小,则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为误操作意图的概率越大;因此,可以依据上屏内容对应的候选位置,确定误操作意图的概率,并依据所述误操作意图的概率,判断用户删除所述上屏内容的意图是否为误操作意图。
[0073]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依据上屏内容对应的候选位置,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0074]步骤S11、在上屏内容对应的候选位置为首选位置时,将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识别为误操作意图;或者
[0075]步骤S12、在上屏内容对应的候选位置为非首选位置时,将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识别为非误操作意图。
[0076]由于通过空格键上屏首选通常为用户的习惯性操作、且操作成本较小,而通过数字键上屏非首选需要较多的注意力、且操作成本较大,因此,可以直接将用户删除首选的意图识别为误操作意图,例如,可以将应用示例1中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识别为误操作意图;或者,可以直接将用户删除非首选的意图识别为非误操作意图,例如,可以将应用示例3中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识别为非误操作意图。
[0077]上述根据首选位置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的方案,具有实现简单、计算量小和识别效率高的优点。
[0078]可以理解,上述根据首选位置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的方案只是作为可选技术方案,而不理解为本发明实施例对于依据上屏内容对应的候选位置,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的应用限制,实际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采用依据上屏内容对应的候选位置,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还可以将候选位置与输入该上屏内容的操作、或者该上屏内容对应输入串的长度相结合,共同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其中,输入该上屏内容的操作具体可以包括:键入对应输入串的操作、修改输入串的操作和上屏操作等,输入该上屏内容的操作和该输入串的长度均能够反映该上屏内容的操作成本,因此可以用于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
[0079]技术方案二
[0080]技术方案二可以依据删除的上屏内容与删除后重新上屏的内容的相关性,识别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删除的上屏内容与删除后重新上屏的内容的相关性可用于表示删除操作前后两个内容之间的相关性,通常该相关性越高,则可以认为用户删除上屏内容的意图属于表达修正意图的概率越大。
[0081]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依据删除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