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6697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伴随近年来触控面板在通讯行业的迅速崛起,特别是在手机通讯行业的蓬勃发展,触控面板一举成为现今成像显示设备的首选产品。
[0003]在现有的触控面板结构中,一般电极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ΙΤ0),走线的材料为钥铝钥(ΜοΑΙΜο),在制作电极层和走线层的图案时,需要经过多次制作工艺才能形成,所以良率普遍较低,且透明导电层使用的氧化铟锡材料中的铟为稀有物质,全世界铟的含量约为
1.6万吨,因而导致氧化铟锡的价格很贵;同时,由于氧化铟锡自身的弯折性较差,这会导致可选的绝缘装饰层的颜色种类较少,且只能是深色。
[0004]而人们对电子产品美观性需求在不断增长,有人制作出一种装饰框为彩色的电容触控面板(以下简称“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遮蔽区采用彩色涂料料制作,其对光线具有漫反射作用,具有美观的质感。但是,装饰层制成浅色例如浅色时,由于非黑色边框在遮挡走线时,遮光效果不好,在印刷非黑色边框时,为了达到理想的遮挡效果,需要重复印刷,要将装饰框制作得非常厚导致边框厚度增大,而使透明导电层出现爬坡问题。

【发明内容】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较薄装饰框、无爬坡问题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000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触控感应层,该触控感应层包含纳米银线电极和其对应的走线区,走线区的走线材质为纳米银线;一盖板,位于触控感应层上方,包括可视区和遮蔽区,所述遮蔽区通过在可视区至少一边外围涂布彩色涂层形成,所述彩色涂层厚度小于10 μ m。
[0007]优选地,所述彩色涂层包括彩色颜料、基料、填料、溶剂、助剂;其中彩色颜料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0008]优选地,所述走线区的走线宽度为60 μ m-120 μ m,间距为10 μ m_40 μ m。
[0009]优选的,所述走线区的走线宽度为80 μ m-100 μ m,间距为20 μ m-30 μ m。
[0010]优选的,所述走线区中的纳米银线密度大于纳米银线电极中的纳米银线密度。
[0011]优选地,所述彩色涂层位于盖板的上表面,所述触控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
[0012]优选地,所述彩色涂层及盖板的可视区上设置一层保护层。
[0013]优选地,所述彩色涂层位于盖板的下表面,所述走线区设置于彩色涂层异于盖板的一侧。
[0014]优选地,所述彩色涂层位于盖板的下表面,其异于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绝缘层,绝缘层下为走线区。
[0015]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柔性基板和一粘合层,所述触控感应层成型于柔性基板上表面或下表面,所述彩色涂层位于所述盖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盖板和触控感应层之间通过所述粘合层粘合。
[0016]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第二触控感应层,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包括第二纳米银线电极和第二走线区。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所述彩色涂层用于遮蔽第二触控感应层的走线区。
[0018]优选地,进一步包括:
[0019]第二柔性基板;
[0020]所述第二触控感应层,置于所述第二柔性基板的任意一面;
[0021]第二粘合层,置于盖板与第二触控感应层之间;
[0022]所述彩色涂层位于所述盖板上表面或下表面,用于遮蔽触控感应层的走线区。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触控面板采用纳米银线作为走线材料,由于纳米银线透光性较佳,较容易对走线进行遮蔽,因此,在保证遮蔽效果的前提下彩色涂层可采用彩色,相比于现有技术将遮蔽层做成黑色,对产品的外观有明显的改善,颜色变得鲜艳丰富。因为纳米银线作为走线时容易遮蔽,因此,彩色涂层的厚度变薄,只需要一道印刷制程即可完成,其厚度可减小到lOym以内,从而使得解决爬坡问题成为了可能,本发明触控面板走线区与纳米银线电极二者之间可一道工艺一次性形成,也可以采用传统ΙΤ0工艺由两道工艺分别形成,最终形成的纳米银线电极与走线区之间都可形成电性接触,因而也就不存在电极的爬坡问题。而且,采用纳米银线作为走线材料,由于银的导电性较好,能够达到较好的导电率和较小的阻抗。此外,彩色涂层只采用一道工艺即可完成,无需重复制程,不仅使得彩色涂层的厚度大大降低(由大于30 μ m降低至小于10 μ m),遮蔽效果良好,而且节省了制造成本,加速了制造速度,降低了触控面板的厚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纳米银线电极分布在基材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纳米银线电极分布在基材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第二触控感应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变形结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第一种制作方法流程图。
[0036]图13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触控面板的第二种制作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实现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8]应该理解,在所有实施例中,上、下、左、右等位置限定词仅限于指定视图上的相对位置,而非绝对位置。
[0039]银在纳米级时,纳米银线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和极佳的导电性,能够很好的运用于触控面板的导电电极。
[0040]请参阅图1与图2,系纳米银线电极1005分布于基材1007上的示意图,纳米银线电极1005包括基质1003和嵌入在基质1003中的多根纳米银线1001。纳米银线1001的线长为10 μ m-300 μ m,优选为20 μ m-100 μ m,最优其长度为20 μ m-50 μ m,线径小于500nm,或小于200nm,lOOnm,优选为小于50nm,且其长宽比(线长与线径之比)大于10,优选大于50,更优选大于100。基材1007 —般为透明绝缘材料。
[0041]纳米银线1001散布或嵌入基质1003中,形成导电网络。纳米银线1001依靠基质1003形成纳米银线电极1005,基质1003可以保护纳米银线1001不易受腐蚀、磨损等外界环境的影响。
[0042]基质1003是指纳米银线溶液在经过涂布等方法设置在基材1007上,经过加热烘干使得易挥发的物质挥发后,留在基材1007上的非纳米银线物质。纳米银线溶液是指,纳米银线1001分散在特定的溶剂里而形成的悬浮溶液,该溶剂可以是水、水溶液、离子溶液、含盐溶液、超临界流体、油或其混合物等。该溶剂里还可含有其它添加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