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机票箱信息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326阅读:1605来源:国知局
闸机票箱信息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闸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闸机票箱信息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地铁闸机的出闸模块的票箱识别采用iButton技术,iButton是一个封装在钢制外壳内的计算机芯片。票箱在安装iButton后,可以将票箱的ID及其他相关信息存入iButton芯片中。在将票箱放置到回收模块时,iButton外壳的接触点会通过与模块的金属条接触形成回路,以读取芯片中信息来确认回收票箱的到位,闸机才能实现单程票的回收。安装在票箱上的iButton,在票箱放置/取出时,因长期与金属条的碰撞或其他意外情况,导致部分iButton外壳或金属条的变形,降低识别率。在长期/多次的接触后,iButton的钢制外壳及金属条会出现磨损,暴露在空气中会出现氧化,而氧化所导致的电阻率上升会降低识别率,甚至令iButton丧失识别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闸机票箱信息识别装置,其能保证票箱识别系统不容易受损,使识别系统较为长期地正常运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闸机票箱信息识别装置,包括设置在票箱上的磁体、设置在所述闸机上的芯片、设置在所述闸机的回收模块上的用于连通信息读取线路的第一干簧管及第二干簧管;所述第一干簧管及所述第二干簧管连接在用于读取票箱上的芯片信息的识别回路;所述第一干簧管与所述第二干簧管分别与所述芯片连接形成回路;所述磁体靠近干簧管时,所述磁体使干簧管的公共端与常开端接通。

作为优选,所述识别回路包括GCU,所述GCU包括ID识别接口a及ID识别接口b;

所述回收模块上设有两个第一干簧管,包括第一干簧管a与第一干簧管b;

所述回收模块上设有两个第二干簧管,包括第二干簧管a与第二干簧管b;

所述第一干簧管a的常闭点与所述第一干簧管b的常开点相接,所述第一干簧管b的常闭点与所述第一干簧管a的常开点相接;所述ID识别接口a与第一干簧管a的公共端相接,所述ID识别接口b与所述第一干簧管b的公共端相接;两个第二干簧管串接在所述ID识别接口a及ID识别接口b的公共接地线上;

所述第一干簧管a的常闭端与芯片a连接,所述第一干簧管b的常开端与芯片b连接;

所述公共接地线分别与所述芯片a及所述芯片b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芯片为ibutton。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用于安装干簧管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回收模块上,干簧管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主体架,所述主体架上设有用于安装干簧管的安装孔,主体架的两个侧边分别延伸拐弯形成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的开口相对;主体架两侧边上的拐弯处设有缺口,主体架的中部设有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ID识别接口a及ID识别结构b引出第一供电电线、第二供电电线;第一供电电电线与芯片a连接,第二供电电线与芯片b连接。

作为优选,第一供电线、公共接地线及第一干簧管a的常闭点皆通过第一端子与所述芯片a连接;第一供电线、公共接地线及第一干簧管a的常闭点皆通过第一端子与所述芯片a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由接触式的iButton模式,改为非接触式的票箱ID识别模式,避免因票箱取出或者放置操作时的碰撞、磨损、变形而导致识别功能的失效,影响工作效率,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a。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b。

图中:

1—主体架;11—安装孔;12—安装槽;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闸机票箱信息识别装置,包括设置在票箱上的磁体、设置在所述闸机上的信息纽扣(即information button,简称iButton)、用于连通信息读取线路的第一干簧管及第二干簧管。

第一干簧管及第二干簧管设置在闸机的回收模块上,每个闸机上的回收模块设有两个第一干簧管、两个第二干簧管及两个信息纽扣。两个第一干簧管包括第一干簧管a与第一干簧管b;两个第二干簧管包括第二干簧管a与第二干簧管b;两个信息纽扣包括信息纽扣a及信息纽扣b。

第一干簧管及第二干簧管皆接入连接在用于读取票箱上的芯片信息的识别回路,具体地:识别回路包括GCU,GCU是执行监控乘客通行、通道方向显示、灯光显示、控制出入口、各种开关及感应器、应急模式控制作业的独立控制硬件设备。

GCU包括ID识别接口a及ID识别接口b;

第一干簧管a的常闭点与第二干簧管b的常开点相接,第一干簧管b的常闭点与第二干簧管a的常开点相接;ID识别接口a与第一干簧管a的公共端相接,ID识别接口b与第一干簧管b的公共端相接。两个第二干簧管串接在ID识别接口a及ID识别接口b的公共接地线上。第一干簧管a的常闭端与信息纽扣a连接,第一干簧管b的常开端与信息纽扣b连接;公共接地线分别与信息纽扣a及信息纽扣b连接。

ID识别接口a及ID识别接口b引出第一供电电线、第二供电电线;第一供电电线与 信息纽扣a连接,第二供电电线与信息纽扣b连接。

第一供电线、公共接地线及第一干簧管a的常闭点皆通过第一端子与所述芯片a连接;第一供电线、公共接地线及第一干簧管a的常闭点皆通过第一端子与所述芯片a连接。

若干簧管与磁体靠近,磁体使干簧管的公共端与常开端接通。

为了把四个干簧管安装在闸机的识别回路中,且保证票箱在推到位时磁铁能让相应的干簧管切换到正常的状态,并不会影响到其它干簧管正常工作;还包括一用于安装干簧管的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回收模块上,干簧管设置在支撑架上。如图2所示,支撑架包括主体架,主体架上设有用于安装干簧管的安装孔,主体架的两个侧边分别延伸拐弯形成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的开口相对;主体架两侧边上的拐弯处设有缺口,主体架的中部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涉的工作原理:

状态1:全部干簧管都有磁铁感应,此时所有干簧管的常开点与公共端接通,GCU的ID识别接口1通过第一干簧管a的公共端与其常开点连接,从而接通信号端;GCU的ID识别接口2通过第一干簧管b的公共端与常开点连接,从而接通信号端,并通过第二干簧管a、第二干簧管b返回到GCU的接地端,即GCU的ID识别接口a读取了信息纽扣b,GCU的ID识别接口b读取了信息纽扣a。

状态2:两个第一干簧管没有磁铁感应,两个第二干簧管有磁铁感应,此时GCU的ID识别接口a通过第一干簧管a的公共端与其常闭点接通,从而接通信号端,GCU的ID识别接口b通过第二干簧管b的公共端与其常闭点接通,从而接通的信号端;并通过第二干簧管a、第二干簧管b返回到GCU的接地端,即GCU的ID识别接口1读取了信息纽扣a,GCU的ID识别接口2读取了信息纽扣b。

状态3:全部干簧管都没有磁铁感应,第二干簧管a、第二干簧管b断开。此时两个GCU的ID识别接口无法跟信息纽扣形成回路,即无法识别到信息纽扣。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