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倾角传感和光敏传感的井盖监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9824发布日期:2018-12-11 21:05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基于倾角传感和光敏传感的井盖监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盖监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倾角传感和光敏传感的井盖监控器。



背景技术:

道路井盖一旦遇到破损或是被盗,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会有车辆或行人因不知情而出现事故,安全隐患很大,因此,对井盖的缺失或损坏做到准确的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破损或丢失发生,一般是行人直接发现并及时报警,此种全靠自觉的方式明显缺乏可控性,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实时报警的要求,所以设计一种能自动识别井盖状态的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不能及时发现的弊端,市面上很多类似的装置都是利用的方位传感器,方位传感器只能判断物体有没有运动,而且给出的信息非常有限,非常容易出现误报,比如有大型工程车辆从井盖压过时,井盖甚至地面都会发生明显的震动,尤其是一些老旧的井盖,震动就更加明显,如果是方位传感器,就会触发报警,这时就是误报警,这种情况是不能允许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倾角传感和光敏传感的井盖监控器,对井盖的静止、大幅运动、跌落等状态进行智能判断,实现对井盖的远端实时监察管理,其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基于倾角传感和光敏传感的井盖监控器,包括监控器壳体及内置于监控器壳体的电路部分,所述电路部分包括低功耗MCU,以及分别与该低功耗MCU连接的倾角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池,所述低功耗MCU还连接有一用于获取电池状态信息的电池检测电路,所述监控器壳体上设有透光窗口,所述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透光窗口处并通过透光窗口获取外部光暗信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NB-IoT单元、SIM卡单元和天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低功耗MCU连接有一个看门狗定时器,所述看门狗定时器用于触发低功耗MCU进行系统复位。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低功耗MCU具有一触发端,所述触发端经由磁干簧管连接至电池,通过强磁铁的磁作用令磁干簧管导通激活低功耗MCU。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控器壳体与所述磁干簧管相对的外壁上设有指示标识或指示凹槽,将强磁铁置于该指示标识或指示凹槽处令磁干簧管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倾角传感器和光敏传感器实时监测井盖状态,并通过无线模块将状态发送出去,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报警的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方位传感器对井盖动作进行判断、由于震动而触发报警、误判的缺陷,提高整体监控系统的准确度,避免人员无效出勤所造成的经费与时间的浪费;同时,利用磁铁配合终端内部的干簧管进行开关机,有效提高了井盖状态监测装置的可靠性,由此也加强了整个井盖监控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启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低功耗MCU与磁干簧管连接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讯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1至4,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基于倾角传感和光敏传感的井盖监控器,包括监控器壳体1及内置于监控器壳体1的电路部分,所述电路部分包括低功耗MCU 2(型号为STM32F103C8T6),以及分别与该低功耗MCU 2连接的倾角传感器3(型号为LIS3DH)、光敏传感器4、无线通讯模块5和电池,所述低功耗MCU 2还连接有一用于获取电池状态信息的电池检测电路6,所述监控器壳体1上设有透光窗口10,所述光敏传感器4设于所述透光窗口10处并通过透光窗口10获取外部光暗信息。所述无线通讯模块5包括NB-IoT单元(型号为BS95)、SIM卡单元和天线。所述低功耗MCU 2连接有一个看门狗定时器7(型号为AT89S52),所述看门狗定时器7用于触发低功耗MCU 2进行系统复位。具体的,所述低功耗MCU 2具有一触发端(第2脚,PC13、ANTI_TAMP),所述触发端经由磁干簧管S1连接至电池,通过强磁铁8的磁作用令磁干簧管S1导通激活低功耗MCU 2。所述监控器壳体1与所述磁干簧管S1相对的外壁上设有指示标识或指示凹槽9,将强磁铁8置于该指示标识或指示凹槽9处令磁干簧管S1导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倾角传感器3和光敏传感器4实时监测井盖状态,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5将状态发送出去,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报警的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方位传感器对井盖动作进行判断、由于震动而触发报警、误判的缺陷,提高整体监控系统的准确度,避免人员无效出勤所造成的经费与时间的浪费;同时,利用磁铁配合终端内部的干簧管进行开关机,有效提高了井盖状态监测装置的可靠性,由此也加强了整个井盖监控系统的稳定性。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