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能道路交通智能信号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906354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太阳能板安装套筒(10)与立柱架(38)的顶端相连接;所述的跟踪式太阳能板(3)位于自然能道路交通智能信号系统的最高位;所述的三次做功风能鼓(29),安装于立柱架(38)两侧的显示器安装框架(37)上;所述的三次做功风能鼓(29),根据显示器安装框架(37)几何尺寸,以上下结构形式固定于风能鼓串联竖轴(19)上;所述的风能鼓串联竖轴(19),通过位于风能鼓竖轴底部的风能鼓伞齿轮组(27)与左传输连轴(32)或右传输连轴(22)相连接;所述的左传输连轴(32)、右传输连轴(22)的轴端,分设有与直流发电机(26)转轴上伞齿轮相耦合的左连轴端伞齿轮(23)、右连轴端伞齿轮(24);三次做功风能鼓(29)的旋转运动,通过各相应部位伞齿轮耦合及连轴旋转,驱动直流发电机(26)发电;所述的太阳能和风能转换所得的电能蓄贮于蓄电池(20)中;所述的路况信息处理系统中的路况摄像头(21),实时检测道路车流现况,传输给PLC程控器(23),PLC程控器(23)综合来自四个方向的车流现况,智能给出不同方向的显示器相应显示通行方向及通行时长;所述的显示器安装框架(37),分别设置在立柱架(38)左右方的主副道的上方;主道上方的显示器安装框架(37)中,依次设有右车道通行显示(30)、直行A道通行显示(33)、通行时长显示(34)、直行B道通行显示(35)、左车道通行显示(36);副道上方的显示器安装框架(37)中,分别设有副道通行显示灯(18)及蓄电池(20)的安放位;所述的立柱架(38)中,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路况摄像头(21)、PLC程控器(23)、直流发电机(26)及通行告示组(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能道路交通智能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板透镜群位于跟踪式太阳能板(3)的上方,太阳能板透镜群(I)采用纵列横行列陈式布置,太阳能板透镜群(I)的数量与太阳能电池(2)的数目相一致;太阳能板透镜群(I)与太阳能电池(2)之间的距离,依据太阳能板透镜的焦距而设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能道路交通智能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板跟踪鼓(4)的上部两侧,设有垂旋轴轴承(7)的轴承座,位于太阳板垂旋轴(6)上的垂旋轴轴承(7),安装于其中;所述的太阳板垂旋轴(6)的两端,分别与太阳能板连接架(5)相连接;所述的太阳板垂旋轴(6)的中间,设有垂旋轴从动伞齿轮(12);所述的垂旋轴从动伞齿轮(12)与位于太阳能板垂旋电机(15)转轴上的垂旋制动伞齿轮(14)相耦合;太阳能板垂旋电机(15)转轴的前端,伸入太阳能板跟踪鼓(4)上的垂旋轴轴孔(13)中;所述的太阳能板垂旋电机(15),安装于垂旋电机座(8)上;所述的太阳能板垂旋电机(15)所作的倒顺旋转运动,驱动与太阳板垂旋轴(6)相连接的跟踪式太阳能板(3)作垂直方向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能道路交通智能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旋电机座(8)的下方,设置有与安装在太阳板平旋驱动电机(11)传动轴上的平旋制动伞齿轮(16)相耦合的平旋从动齿(9);所述的太阳板平旋驱动电机(11),安装于太阳能板安装套筒(10)中;所述的太阳板平旋驱动电机(11)的传动轴穿过跟踪鼓轴承(17)的前端,设置有平旋制动伞齿轮(16);所述的平旋制动伞齿轮(16)所作的倒顺旋转运动,驱动与太阳能板跟踪鼓(4)相连接的跟踪式太阳能板(3)作水平方向旋转,以保证跟踪式太阳能板(3)与阳光轴保持实时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能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次做功风能鼓(29)呈叶轮结构圆柱体,由位于中心的二次做功室A (110),分设成上下一律的两个工作单元;所述的位于风能鼓上面的风能鼓盖(101)中心位和二次做功室B (113)底面的中心位,焊接有带销子条槽的连接环A (102)和连接环B (117);所述的连接环A (102)和连接环B (117)通过销子条(118)与位于中心管(103)中的、设有销子条槽的主轴(104)实现固定连接,形成风能鼓的主体;所述的风能鼓主体内,设有呈弧形结构的短风叶(106)及长风叶(107);所述的短风叶(106)及长风叶(107)的叶片数,是根据风能鼓直径大小而定的,叶片数的设定公式为:DX Π / 25CM=X片;所述的中心管(103),位于风能鼓的中心,贯通风能鼓的风能鼓盖(101 )、二次做功室A (10)及二次做功室B (113);所述的风能鼓盖(101 )、二次做功室A (110)及二次做功室B (113)的中心,均设有中心管(103)能贯通的圆孔,所述的圆孔与中心管(103)相接部位,采用焊接工艺;所述的中心管(103)的圆周边,分别与长风叶(107)的内侧边相焊接;所述的短风叶(106)及长风叶(107)的上下侧边,分别与风能鼓盖(101 )、二次做功室A (110)的上面及二次做功室A (110)的底面、二次做功室B (113)的上面相焊接;二片相邻的所述的长风叶(107)与中心管(103)间所形成的空间,即是首次做功室(108) 二片相邻的所述的长风叶(107)与中心管(103)间所形成的空间,即是首次做功室(108);所述的二次做功进风口(112),位于首次做功室(108)下方的二片长风叶(107)与中心管(103)的交汇处;所述的短风叶(106)的内侧与二次做功进风口(112)齐平;所述的短风叶(106)及长风叶(107)的外侧,与风能鼓盖(101)及二次做功室A (110)及二次做功室B (113)的周边相齐平;所述的二次做功室B (113),位于风能鼓的下方;所述的二次做功室A (110)及二次做功室B (113)的顶面上,均设有与首次做功室(108)相对应的二次做功进风口( 112);所述的二次做功弯管(115),焊接于二次做功进风口( 112)下面,二次做功弯管(115)的射流口垂直于做功室分室墙(114);所述的二次做功室B (113),由做功室分室墙(114)分隔成与首次做功室(108)相对应的二次做功室A (110)及二次做功室B (113);所述的二次做功室A (110)及二次做功室B (113)呈封闭的状态,所述的二次做功室A (110)及二次做功室B (113)外周的后方,设有与三次做功弯管(111)相连通的排气孔;所述的三次做功弯管(111),呈前小后大的射流结构,其射口设计成牛耳状的斜口,在其斜口上,设有带簧的自动盖;所述的短风叶(106)及长风叶(107)的迎风面,由风力产生的气流压力实现了首次做功,首次做功后的气流因后续气流的推动,被压入首次做功室(108)下方与二次做功进风口( 112)相连的二次做功弯管(115)中,压缩气流通过二次做功弯管(115)的射流口,向做功室分室墙(114)冲击,实现二次做功;冲入二次做功室(116)的二次做功后的扩散气流,挤迫二次做功室(116)中的空气,受到挤迫压后的空气强制从三次做功弯管(111)被排出,实现三次做功的工作程序。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道路交通信号灯领域,尤其是利用自然能道路交通智能信号系统;所述的自然能,包括,风能和太阳能,所述的利用自然能道路交通智能信号系统,包括,采蓄能系统、路况信息处理系统及通行显示系统;所述的采蓄能系统,包括,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支系统和配、蓄电支系统;所述的路况信息处理系统,包括,路况监测摄影头及信息智能处理器;所述的通行显示系统,包括,车辆通行信号灯及行人通行信号灯;所述的利用自然能道路交通智能信号系统,综合利用不分昼夜、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清洁廉价的风能和太阳能转换为运营能源,依据实时车流情况,智能调配通行方向及通行时长,科学合理地管理交通秩序,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效力。
【IPC分类】H02J7/35, F03D9/02, H02S10/12, H02S20/32, G08G1/095
【公开号】CN104882016
【申请号】CN201510306121
【发明人】李万红, 李正
【申请人】李万红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6月8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