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鳍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154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器鳍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鳍片,能使鳍片与鳍片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固,以有效保持鳍片间距及强化鳍片间的应力结构,并使鳍片的组合更加快速与便利。
然而,类似台湾公告第487302号的鳍片结构,虽能具有维持鳍片间距的功能,但当鳍片受到外力影响时,极易产生板面弯曲,参见

图1,而使卡榫121错位乃至丧失抵顶功能,由于扣槽12与卡榫121在正常状态下仅供定位用,所以该结构仅具有适当的抗压特性却无抗拉作用;为此,即有先进者再设计出以扣合或嵌合方式作为鳍片组的连结,以使鳍片组的抗压及抗拉效果提升,此从图1说明可获得进一步了解。
请再参阅图1所示,习式鳍片组的扣合结构示意图,图中揭示的习式鳍片91在顶端与底端各设有一水平向的弯折部92,并于弯折部92的二侧设有凸出的L形扣耳93以及对应于扣耳的扣槽94,通过各鳍片的扣耳93与扣槽94的配合而使前、后鳍片91得以相互扣合而达到定位效果;唯此种结合构造会因扣耳93扣入扣槽94后在弯折动作上产生施工困难,而且不易模块化及自动化生产。
图2所示为另种习式鳍片组的嵌合结构示意图,图中揭示的习式鳍片95在顶端与底端各设有一水平向的弯折部96,并于弯折部96的二侧设有凸出的水平向宽头扣耳97以及对应于扣耳的扣槽98。通过各鳍片的宽头扣耳97与扣槽98的配合使前、后位的鳍片95得以相互嵌合而达到定位效果,唯此种结合虽可达到模块化且易于自动化生产,但受到重力作用时仍易造成鳍片95弯曲变形,而宽头扣耳97与扣槽98就会偏移、变形乃至失去嵌固能力。除此之外,上弯折部96将各鳍片间距的上开口封蔽,使得气流只能朝两侧疏散,而不能朝上排出,导致散热效率变差。
前述习式散热器鳍片存在着抗压性不足、抗拉力不足、易变形、不易组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鳍片,包含有多个鳍片等距组叠成为鳍片组,鳍片板体顶缘二端部及底缘二端部各设有一抵顶部,抵顶部包含有一与鳍片板体垂直邻接的第一折板、一与第一折板垂直临接的第二折板、一与第二折板垂直邻接并与鳍片板体平行的第三折板;其次,鳍片板体四角隅各设有一缺槽与第二折板的内缘对应,又第二折板内侧缘与鳍片板体有一鳍片板体厚度的第一区间,第一折板与第三折板的相邻边有一鳍片板体厚度的第二区间;所述鳍片相互叠组,后位鳍片的第二折板穿抵于前位鳍片的缺槽内,又后位鳍片的第三折板入于前位鳍片的第一区间内,以及后位鳍片的第二区间将前位鳍片的板体包夹,前后位鳍片相互扣抵。
上述散热器鳍片中,在鳍片板体底端的二个抵顶部间具有连接底板。
上述散热器鳍片中,在鳍片板体顶端的二个抵顶部间具有连接顶板。
上述散热器鳍片中,叠组后的鳍片组底端固设于金属基板上,金属基板接抵发热物。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作用当二鳍片叠组时,后位鳍片的第二折板穿抵于前位鳍片的缺槽,又,后位鳍片的第三折板入于前位鳍片的第二折板与鳍片板体的间隙中,前位鳍片板体入于后位鳍片的第一折板与第三折板之间而达成前后位鳍片相互抵固而不分离。
由于鳍片间藉前后位抵顶部的第一折板、第二折板抵顶作用,使得鳍片间的前后向产生良好的抗压作用。
后位鳍片第三折板具有扣前位鳍片板体的效果,使鳍片间可产生良好的前后向抗拉作用。
当鳍片板体顶端的抵顶部与鳍片板体底端的抵顶部为对称设置时,后位鳍片顶端的抵顶部第二折板会与前位鳍片板体顶端的缺槽产生抵止前位鳍片上移的作用;反之,后位鳍片底端的抵顶部第二折板会与前位鳍片板体的缺槽产生抵止前位鳍片下移的作用;藉上、下位移的抵止作用使得鳍片与鳍片间能产生稳固的垂向接结合关系。
其次,由于第二折板与缺槽的配合使于板体的左、右二侧亦为相对设置,因此,鳍片间产生稳固的横向接结合关系。
由于抵顶部的实施能使鳍片间同时产生前后向、垂向以及横向的三维固定效果,藉使鳍片间的叠组能具较高的应力结构。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可获下列优点1.鳍片与鳍片之间藉前、后位抵顶部抵顶及扣合,可实施模块化快速、精确的组装,缩短工时。
2.鳍片与鳍片组合后可产生等间距离,使空气能自由流通于各鳍片间,而增加对流及散热效果。
3.鳍片与鳍片组合后可通过抵顶部的搭设作用而产生抗压效果,可防上、下、左、右、前、后的外来压力所造成的变形或毁损。
4.鳍片与鳍片组合后可通过抵顶部的卡固作用而产生抗拉效果,可防上、下、左、右、前、后的外来拉力所造成的变形或毁损。
图2习式鳍片组的嵌合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鳍片的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鳍片抵顶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鳍片的侧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鳍片抵顶部的扳折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鳍片抵顶部初步扳折后叠组的立体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鳍片抵顶部初步扳折后叠组的侧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鳍片抵顶部再次扳折后叠组的立体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鳍片抵顶部再次扳折后叠组的侧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鳍片组的立体实施例图。
为了便于介绍抵顶部1、1’,将以上顶抵部1为例作为说明,至于与上抵顶部1’相同的下抵顶部1’则略过不再赘述。其抵顶部构造如图4所示,包含有第一折板11、第二折板12及第三折板13,且折向各为不同。
请同时参阅图4及图5所示,第一折板11与鳍片板体2垂直邻接;第二折板12与第一折板11垂直邻接,并与鳍片板体2呈垂直相邻而不相接;第三折板13与第二折板12垂直邻接,并与鳍片板体2平行,又与第一折板11垂直相邻但不相接。其次,鳍片板体2的四角隅各设有一缺槽21与第二折板12的内侧缘相对应,又第二折板12的内侧缘与鳍片板体2保持有一鳍片板体厚度的间距而形成第一区间14,另第一折板11与第三折板13的相邻侧保持有一鳍片板体厚度的间距而形成第二区间15。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抵顶部1,由鳍片板体2的延身部扳折而成,而扳折前第一折板11、第二折板12及第三折板13的相对位置可参阅附图中假想线所绘制的部份。又,本实用新型鳍片欲进行叠组时可先进行初步的预折动作,即先将第一折板11扳折与鳍片板体2呈90度角弯曲,第二折板12扳折成与第一折板11呈θ角度弯曲,第三折板13扳折成与第二折板12成90度弯曲;其中,上述的θ角度可依缺槽21的实际深度作调整,以避免组合动作时后位鳍片的第三折板13与前位鳍片的鳍片板体2产生抵阻状况发生,图中所示的实施θ角度约为35度。待预折动作实施后,即可使抵顶部1的第一区间14及第二区间15初步成型。
如图7及图8所示,当鳍片10进行叠组时,后位鳍片10呈θ角的第三折板13可顺利穿过前位鳍片10的缺槽21,并使前、后位鳍片10相邻而抵,此时,后位鳍片10的第三折板13会对向前位鳍片10所预成的第一区间14,同时,后位鳍片10所预成的第二区间15也对向前位鳍片10的鳍片板体2角隅部。待完成鳍片10的初步叠组后,可以自动化机件将各叠组后的鳍片10的第二折板12予以再弯折,使第二折板12与第一折板12间呈90度弯折。
前述叠组后的鳍片10的第二折板12在弯折后的情形可参阅图9及图10所示。当鳍片10叠组并经加工完成弯折后,后位鳍片10的第二折板12即穿抵于前位鳍片的缺槽21内,又后位鳍片10的第三折板13入于前位鳍片10第一区间14内卡固,在此同时,前位鳍片板体2即受到后位鳍片的第二区间15的包夹;当各鳍片10完成叠组的所有动作时,即形成如图11所示的鳍片组100,此鳍片组100的底端可固接于一金属基板3,金属基板3的传导作用可将发热物的热能均匀的传导至每一鳍片10,利散热功能的发挥。
此外,图11式中揭示的鳍片组100底端是以各鳍片10的底板22与金属基板3结合;然而,本实用新型也能将鳍片组100倒置后再与金属基板3结合,即以原先的上抵顶部1转为下抵顶部,并以第一折板11与金属基板3接合,而原先的下抵顶部1’与底板22则转变成为上抵顶部及顶板;据此,能使顶板(即底板22)具有防尘功能,并可增加鳍片组100顶端的散热面积。
前述第一区间14与第三折板13的配合,第二区间15与鳍片板体2的配合,使得鳍片10与鳍片10之间具有前、后向抗压及抗拉的效果。其次,鳍片板体2上端与下端的抵顶部1、1’为对称设置时,后位鳍片10上端的抵顶部1的第二折板12会与前位鳍片10板体2顶端的缺槽21产生抵止前位鳍片上移的作用;反之,后位鳍片10下端的抵顶部1’的第二折板12会与前位鳍片10板体2的缺槽21产生抵止前位鳍片下移的作用;通过上、下位移的抵止作用使得鳍片10之间能产生稳固的垂向结合关系。再者,鳍片10的抵顶部1、1’也为左、右二侧的对设,使第二折板12与缺槽21的配合产生左、右二侧的抵顶,因此,鳍片10间产生稳固的横向结合关系。通过上述抵顶部1、1’的实施能使鳍片间产生前、后、左、右、上、下三维方向的固定效果,使鳍片叠组后产生较高的应力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散热器鳍片10确为一种使鳍片组能快速组合且牢固不松脱,并可确保间距及强化结构的设计,并适合模块化的快速生产,具有产业利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鳍片,包含有多个鳍片等距组叠成为鳍片组,其特征在于鳍片板体顶缘二端部及底缘二端部各设有一抵顶部,抵顶部包含有一与鳍片板体垂直邻接的第一折板、一与第一折板垂直临接的第二折板、一与第二折板垂直邻接并与鳍片板体平行的第三折板;其次,鳍片板体四角隅各设有一缺槽与第二折板的内缘对应,又第二折板内侧缘与鳍片板体有一鳍片板体厚度的第一区间,第一折板与第三折板的相邻边有一鳍片板体厚度的第二区间;所述鳍片相互叠组,后位鳍片的第二折板穿抵于前位鳍片的缺槽内,又后位鳍片的第三折板入于前位鳍片的第一区间内,以及后位鳍片的第二区间将前位鳍片的板体包夹,前后位鳍片相互扣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鳍片,其特征在于在鳍片板体底端的二个抵顶部间具有连接底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鳍片,其特征在于在鳍片板体顶端的二个抵顶部间具有连接顶板。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器鳍片,其特征在于叠组后的鳍片组底端固设于金属基板上,金属基板接抵发热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鳍片,由多个鳍片等距组叠成为鳍片组,其中,鳍片板体顶缘二端部及底缘二端部各设有一抵顶部,抵顶部包含有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及第三折板。第一折板与鳍片板体垂直邻接,第二折板与第一折板垂直邻接的,第三折板与第二折板垂直邻接并与鳍片板体平行;鳍片板体四隅各设有一缺槽与第二折板的内缘对应,又第二折板内侧缘与鳍片板体保持有一鳍片板体厚度的第一区间,第一折板与第三折板的相邻边保持有一鳍片板体厚度的第二区间;当鳍片叠组时,后位鳍片的第二折板穿抵于前位鳍片的缺槽,后位鳍片的第三折板入于前位鳍片的第一区间内,前位鳍片板体入于后位鳍片的第二区间内,而使前、后位鳍片间产生相互扣抵功能。
文档编号H01L23/367GK2599752SQ0320069
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7日
发明者吴永珍 申请人:吴永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