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721196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模块化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 化的设计方法,通^酉嫩的使用,使多个燃料电池组象积木一样分布在分配板 的两端,f姚料电池系统更加紧凑、合理地排布。通过改变单个燃料电池组的功
率,能够实现燃料电池模块满足不同的输出功率要求。通itt料电池模块化的设 计,不但提高了整个系统的体积比功率,而且减简化了系统部件,适用于燃料电 池的商业化发展的需要。
背景技术
目前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组,都是釆用多个电池组通过外用 管路串并联而成,不但在管路连接方面工作量很大,并且占用了燃料电池系统很 大的空间。由于系统管路长,还需要增加一些系统部件来消除由此带来的负面影 响。
模块化电池是指有2个或2个以上电池组进行一定方式组合并进行一定功能 性的集成的多个电池组封装在一起的结构,模块化电池有利于功率组合,可以实 现功能集成,有利于批量化生产,,氐成本,是国际车载燃料电池的发,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实现多个
燃料电池组通ii^配板的设计与应用,变成简单的积木式的组装,通过改变单个 电池组的功率,可以满足不同的输出功率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釆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电堆、 分配板,所述分酉^i依次由分酉傲盖板、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分隔板、燃料 剂分配板和燃料剂腔盖板构成,它们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流体进出通道, 在分配板的两侧形成一组或 一组以上的分配板流体进出通道,其一组流体进出通 道分别包括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分配板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 进出通道分别与电堆上的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相连接;氧化剂、冷 却剂及燃料剂的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分别与其相应的外部流体管路连 接;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氧化剂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 道,另 一个面上设置有冷却剂的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它们分别与氧化 剂和冷却剂分配板上的氧化剂和冷却剂进出通道相连;燃料剂分配板上设置燃料 剂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它们分别与燃料剂分配板上的燃料剂进出通道 相连。
所述分酉傲盖板、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分隔板、燃料剂分配板及燃料剂 腔盖板之间粘接或采用橡胶件密封。
在质子交 燃料电池的模块外侧设置有封装壳体;在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口 。
所 料剂的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通过经由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 上的接口与其相应的外部燃料剂管路连接。在所述的氧化剂及燃料剂进口分配通 道上分别设置有排水口。
本发明设计方法设计的燃料电池模块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为.-
1、 模块封装结构部分;其中封装部分由树脂材料模铸而成,具有绝缘、隔离 同时使整个系统美观的作用,封装结构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随意改 变整个模块的外部形状、颜色等,以便使整体结构更加美观。
2、 模块的电堆部分,电堆部分是模块的核心部件。
3、 模块的分配扳部分。分配板部分是用来给模块中的电堆输送以及排放燃料 剂、氧化剂及冷却剂的部件,分酉浙部分中带有不规则形状的分配孔道,包括燃 料剂、氧化剂及冷却剂的分配孔道。设计上应保证整个系统中的燃料剂、氧化剂 及冷却剂在模块中每个电堆中的分配均匀。
本发明的有益M是本发明通过采用燃料电池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改善多
个燃料电池组的联接方式,改善了气体分布均匀性,提高了体积比功率,简化了 系统部件,适用于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需要,从而推动了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发 展。


图1为带有封装结构的50KW燃料电池模块图,其中,1为封装结构;2为 电堆;3为分配扳;
图2为图1的反向视图3为无封装结构的50KW燃料电池模块图(4个电池组组成);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配板的工作示意图,图中4为分配板的盖板, 5为氧化剂和冷剂的分配扳,6为分隔板;7为燃料剂分配板;8为燃料剂腔盖板; 图5燃料剂分酉嫩结构示意图; 图6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结构示意图; 图7冷剂分配板结构示意图8模块的台架试验数据图9模块在发动机上的运行数据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
一种质子交 燃料电池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电堆、
分配板,所述分配板依次由分配板盖板4、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5、分隔板6、 燃料剂分酉浙7和燃料剂腔盖板8构成,它们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流体 进出通道,在分酉嫩的两侧形成一组或一组以上的分配板流体进出通道,其一组 流体进出通道分别包括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分配板氧化剂、冷却 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分别与电堆上的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相连接; 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的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分别与其相应的外部流 体管路连接;其中,燃料剂的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通过经由氧化剂和冷 却剂分酉嫩5上的接口与其相应的外部燃料剂管路连接;
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5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氧化剂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 通道,另一个面上设置有冷却剂的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它们分别与氧 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5上的氧化剂和冷却剂进出通道相连;
燃料剂分酉傲7上设置燃料剂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它们分别与燃 料剂分酉嫩7上的燃料剂进出通道相连。
在所述的氧化剂及燃料剂进口分配通道上分别设置有排水口 。
在质子交 燃料电池的模块外侧设置有封装壳体,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口 。
所 料电池的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先根据输出的功率要求确定燃料电池组在整个模块中的数量;根据需要 本实例采用了一个燃料电池模块有4个燃料电池组组成的设计方案。即每个模 块由4个电池组组成,每个电池组由130节单电池组成,总单电池的节数为520 节,4个电堆在电路上串联,这样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电压在340480V范围内, 满足车上电压需求。
(2) 根据要求的空间尺寸确定燃料电池在模块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本实例的 方案如图3示,4个燃料电池组分布于分酉浙的两侧,每两个电池组叠放在一起。 在几何尺寸设计上,除了考虑活性面积、流场等方面的性能需求外,还考虑车载 空间的要求,兼容轿车与客车的空间布局,夕卜形尺寸为830*430*230mm。
(3) 分配板的设计;
模块中各电堆之间的流体分配是模块设计的关键。因为,流体分配不均匀, 会导致性能不均勻,在同样加载程度时,个别堆中的个别节容易发生燃料饥饿, 引起材料的衰减,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体失效。通过气液两相流的模拟计算,确 定等阻力的分配板结构,保证在模块内各个电池的流体分配均匀,从而保证性能 均勾,充分发挥每个模块的潜力,提高整体性能。
其中分配板由氧化剂分配板、冷却液分配板及燃料剂分配板组成,见附图
4。图中4号板和5号板通过粘结剂粘合在一起,6号、7号、8号板也是<顿粘 结剂粘结在一起,最后使用螺杆将5块板紧固。 (4)封装结构的设计;
燃料电池模块是由数百片单电池集成和装配而成的,封装位置、封装压力和 封装次序的选取非常重要。在模块开发中研究了燃料电池复杂结构封装技术及其 关键工艺力学问题,选取合适的轻质聚合物材料,设计了合理的几何尺寸,模铸 成型,保证整体结构强度、刚度需求,同时具有防水、防尘、防短路功能。
模块化设计经加工实施组装完成后,分别在台架和发动机上测试了它们的性 能。其性能数据如图8和9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电堆、分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板依次由分配板盖板(4)、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5)、分隔板(6)、燃料剂分配板(7)和燃料剂腔盖板(8)构成,它们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流体进出通道,在分配板的两侧形成一组或一组以上的分配板流体进出通道,其一组流体进出通道分别包括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分配板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分别与电堆上的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相连接;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的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分别与其相应的外部流体管路连接;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5)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氧化剂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另一个面上设置有冷却剂的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它们分别与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5)上的氧化剂和冷却剂进出通道相连;燃料剂分配板(7)上设置燃料剂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它们分别与燃料剂分配板(7)上的燃料剂进出通道相连。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板盖板(4)、氧 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5 )、分隔板(6 )、燃料剂分配板(7)及燃料剂腔盖板(8) 之间粘接或釆用橡胶件密封。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质子交拔摸燃料电池的 模块外侧设置有封装壳体。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口。
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剂的进口分配通 道和出口分配通道通过经由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5 )上的接口与其相应的外部 燃料剂管路连接。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氧化剂及燃料剂 进口分配通道上分别设置有排水口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电堆、分配板,所述分配板依次由分配板盖板、氧化剂和冷却剂分配板、分隔板、燃料剂分配板和燃料剂腔盖板构成,它们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流体进出通道,在分配板的两侧形成一组或一组以上的分配板流体进出通道;分配板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分别与电堆上的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进出通道相连接;氧化剂、冷却剂及燃料剂的进口分配通道和出口分配通道分别与其相应的外部流体管路连接;本发明改善多个燃料电池组的联接方式,改善了气体分布均匀性,提高了体积比功率,简化了系统部件,适用于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需要。
文档编号H01M8/10GK101170192SQ20061013407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7日
发明者明 侯, 姜玉玉, 明平文, 林业发, 衣宝廉 申请人: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