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576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组装气隙密合,不易讯号失真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分别绘示一般现有习用小型同轴电缆线的组装过程及组装完成后的剖面示意图。如该等图式所示,该现有习用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主要包括有一绝缘座体1及一金属壳体2。
绝缘座体1的垂向,具有略成圆筒形的槽体11。槽体11外缘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12;槽体11内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接合口13;槽体11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线座14。
槽体11,装设有一接触端子15。接触端子15的底部具有一对接触片151,该等突容于槽体15的接合口13;接触端子15的顶部则形成有一弯曲的压片152。
金属壳体2的垂向具有圆筒形的套体21,套体21内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夹槽211,且套体21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对突出的限制臂212。套体21外缘顶端延伸设有夹固部22,夹固部22与套体21是为一体成型压制。夹固部22与套体21之间形成有一转折部23,使得夹固部22可以该转折部23为转折点而弯折。夹固部22二侧分别设有一对第一夹固片221、第二夹固片222、以及第三夹固片223。
同轴电缆线3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芯线31、绝缘层32、网状编织线33、以及绝缘表皮34。
整体组装时,先将绝缘座体1连同接触端子15置入于金属壳体2的夹槽211内,同时,绝缘座体1的线座14位于金属壳体2的一对限制臂212之间;再将同轴电缆线3装入绝缘座体1顶部,使同轴电缆线3的芯线31抵靠于接触端子15;之后再利用一治具将原呈垂直的夹固部22朝水平方向弯折,而对同轴电缆线3施以压盖,令同轴电缆线3的芯线31被夹固部22、压条12及接触端子15的压片152所压固,使得芯线31与接触端子15夹固;最后将夹固部22二侧的第一夹固片221、第二夹固片222、以及第三夹固片223,分别夹压包固于套体21的限制臂212、同轴电缆线3的网状编织线33、以及同轴电缆线3的绝缘表皮34上,即完成该现有习用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结构。
但是,该一般现有习用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其绝缘座体1的线座14是较短金属壳体2的限制臂212,在夹固部22以其第一夹固片221夹压包固于限制臂212时,该限制臂的内围并不密实,而会产生较大而明显的气隙,此于传递高频讯号时,会容易因该较大的气隙而使讯号失真。而且,该现有习用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仅靠压片152以上下夹固的方式夹固同轴电缆线3的芯线31,其夹固力量不佳,而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现象,进而影响讯号的传递品质。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便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整体组装气隙密合,于传递讯号时,不易讯号失真,确保讯号传递的品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该同轴电缆线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线、以及绝缘表皮,该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其垂向具有一圆筒形的套体,该套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夹槽及一对限制臂;该套体外缘顶端经一转折部一体延伸设有一夹固部,该夹固部可以该转折部为转折点而弯折,该夹固部二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夹、第二夹固片、第三夹固片、以及第四夹固片;一绝缘座体,其垂向具有一槽体置于该金属壳体的夹槽中,该槽体的外缘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且该槽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接合口及一线座,该线座位于该对限制臂的内围,供跨置该同轴电缆线,并与该对限制臂为等长结构;以及一接触端子,其底部设有一对接触片容置于该绝缘座体的接合口,该接触端子的顶部二侧则设有前后交错的一对铆合片,该对铆合片乃包固铆合于该同轴电缆线的芯线;上述该金属壳体的夹固部被弯折,并以该第一夹固片、该第二夹固片、第三夹固片、以及第四夹固片,分别夹压包固该套体的外部、该套体的限制臂、该同轴电缆线的网状编织线、以及该同轴电缆线的绝缘表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其中所述的金属壳体的第二夹固片是为一开口状的五面形夹固片,其各角所预设的弯点,与该金属壳体的限制臂的各弯角相配合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包含有一金属壳体、一绝缘座体、以及一接触端子。金属壳体具有一圆筒形的套体,其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夹槽及一对限制臂;套体外缘顶端一体延伸设有一可弯折的夹固部,该夹固部二侧分别设有复数夹固片。绝缘座体具有一槽体置于金属壳体的夹槽中,槽体的外缘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且槽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接合口及一线座,线座位于该对限制臂的内围,并与该对限制臂为等长结构;接触端子的底部设有一对接触片容置于绝缘座体的接合口,接触端子的顶部二侧则设有前后交错的一对铆合片,供包固铆合于同轴电缆线的芯线。金属壳体的夹固部被弯折,并以其所设的复数夹固片分别夹压包固于套体外部、套体的限制臂、以及同轴电缆线的外部等。
另外,金属壳体的其中一夹固片是为一开口状的五面形夹固片,其各角所预设的弯点,与金属壳体的限制臂的各弯角相配合,从而可气隙密合地包夹限制臂及其内围的线座,使气隙密合程度更为良好。
经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壳体、绝缘座体、以及接触端子。金属壳体具有套体,其具有一夹槽及一对限制臂;套体一体延伸设有一可弯折的夹固部彼二侧分别设有复数夹固片。绝缘座体具有一槽体彼置于夹槽中,槽体设有压条、接合口及线座,线座位于该对限制臂的内围,并与该对限制臂为等长结构。接触端子的底部及顶部分别设有一对接触片及一对前后交错的铆合片,以铆合于同轴电缆线的芯线。金属壳体的夹固部被弯折,并以其所设的复数夹固片分别夹压包固于套体外部、套体的限制臂、以及同轴电缆线的外部等。其中包固于限制臂外周的夹固片为呈开口状的五面形夹固片。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藉由线座与限制臂为等长结构,令线座充满限制臂内围,于金属壳体的夹固片夹压包固于限制臂的外周时,可获得平整而又密合的气隙,使结构稳固,并且讯号不易失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绘示现有习用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组装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绘示图1连接器于组装完成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绘示图3连接器组装过程示意图的一。
图5是绘示图3连接器组装过程示意图的二。
图6是绘示图3连接器组装完成的外观图。
图7是绘示图5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绘示图6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1绝缘座体 11槽体12压条 13接合口14线座 15接触端子151接触片 152压片2金属壳体 21套体211夹槽 212限制臂22夹固部221第一夹固片222第二夹固片 223第三夹固片3同轴电缆线 31芯线32绝缘层33网状编织线34绝缘表皮 5接触端子51接触片52铆合片6绝缘座体 61槽体62压条 63接合口64线座 7金属壳体71套体 711夹槽712限制臂 72夹固部
721第一夹固片 722第二夹固片723第三夹固片 724第四夹固片73转折部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3、4、5、6所示,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分解及组装过程示意图。请参阅该等图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包含有一接触端子5、一绝缘座体6、以及一金属壳体7。
接触端子5底部设有向下突伸的一对接触片51;顶部二侧则向上设有前后交错的一对铆合片52。该一对前后交错的铆合片52,可对同轴电缆线3的芯线31施以前后两道的包固铆合,具有牢固的铆合夹固作用,且不会伤及芯线31。
绝缘座体6的垂向具有一略成圆筒形的槽体61。槽体61外缘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62;槽体61内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接合口63;槽体61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线座64,以供跨置同轴电缆线3的芯线31及绝缘层32。线座64具有与下述金属壳体7限制臂712相同的长度结构。
金属壳体7的垂向具有一圆筒形的套体71,套体71内围形成有上下贯穿的夹槽711,且套体71一侧横向延伸形成有一对突出的限制臂712。该对限制臂712之间具有一适当的间距,以限制绝缘座体6的线座64位于该对限制臂712的内围,且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是使线座64及限制臂712具有相同的长度结构。套体71外缘顶端延伸设有夹固部72,夹固部72与套体71是为一体成型压制。夹固部72与套体71之间形成有一转折部73,使得夹固部72可以该转折部73为转折点而弯折,并实施其固定同轴电缆线3的功能。夹固部72二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夹721、第二夹固片722、第三夹固片723、以及第四夹固片724。
请一并参阅图7、8所示,为绘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的组装过程及组装完成后的剖面示意图。组装时,将接触端子5前后交错的铆合片52,分别向内弯折铆合夹固于同轴线3的芯线31(如图4所示);再将接触端子5以其接触片51置入于绝缘座体6槽体61的接合口63内部,并将绝缘座体6连同接触端子5置入于金属壳体7的夹槽711中(如图5及图7所示);之后再利用一治具将原呈垂直的夹固部72朝水平方向弯折,而对同轴电缆线3施以压盖,并以夹固部72二侧的第一夹固片721、第二夹固片722、第三夹固片723、以及第四夹固片724,分别夹压包固于套体71外部、套体71的限制臂712、同轴电缆线3的网状编织线33、以及同轴电缆线3的绝缘表皮34上(如图6及图8所示),即完成本实用新型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组装及结构。
组装完成后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具有一般连接器的连接作用,即其绝缘座体6的压条62介于接触端子5与金属壳体7之间,而具有绝缘作用;金属壳体7的夹固部72与同轴电缆线3网状编织线33相夹压包固,而具有接地作用;同轴电缆3的芯线31则可经由接触端子5并通过接合口63,而可与其他物件作电性连接。
然而,依据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设计,其藉由绝缘座体6线座64与金属壳体7限制臂712具有相同的长度结构,而令线座64能充满限制臂712的内围空间,于金属壳体7第二夹固片722夹压包固于限制臂712的外周时,可于限制臂712内围获得较为平整密合的气隙,于传递讯号时,讯号不易失真。再者,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藉由接触端子5前后交错的铆合片52,分别铆合夹固于同轴电缆线3的芯线31,令芯线31与接触端子5之间具有二道铆合包固的夹固力量,而增加固定力;且前后交错的铆合片52,可避免相对向铆合片因过长或过短而造成铆合片的断裂或刺伤芯线31的情况。
在实施上,第二夹固片722是为一开口状的五面形夹固片,其各角(有四个角)所预设的弯点,乃与金属壳体7限制臂712的各弯角相配合,使通过该五面形夹固片的形状,使第二夹固片722可气隙密合地包夹固定限制臂712及其内围的线座64,使气隙密合程度更为良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该同轴电缆线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线、以及绝缘表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其垂向具有一圆筒形的套体,该套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夹槽及一对限制臂;该套体外缘顶端经一转折部一体延伸设有一夹固部,该夹固部可以该转折部为转折点而弯折,该夹固部二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夹、第二夹固片、第三夹固片、以及第四夹固片;一绝缘座体,其垂向具有一槽体置于该金属壳体的夹槽中,该槽体的外缘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且该槽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接合口及一线座,该线座位于该对限制臂的内围,供跨置该同轴电缆线,并与该对限制臂为等长结构;以及一接触端子,其底部设有一对接触片,容置于该绝缘座体的接合口,该接触端子的顶部二侧则设有前后交错的一对铆合片,该对铆合片包固铆合于该同轴电缆线的芯线;上述该金属壳体的夹固部被弯折,并以该第一夹固片、该第二夹固片、第三夹固片、以及第四夹固片,分别夹压包固该套体的外部、该套体的限制臂、该同轴电缆线的网状编织线、以及该同轴电缆线的绝缘表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属壳体的第二夹固片是为一开口状的五面形夹固片,其各角所预设的弯点,与该金属壳体的限制臂的各弯角相配合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壳体、绝缘座体、以及接触端子。金属壳体具有套体,其具有一夹槽及一对限制臂;套体一体延伸设有一可弯折的夹固部,其二侧分别设有复数夹固片。绝缘座体具有一槽体置于夹槽中,槽体设有压条、接合口及线座,线座位于该对限制臂的内围,并与该对限制臂为等长结构。接触端子的底部及顶部分别设有一对接触片及一对前后交错的铆合片,以铆合于同轴电缆线的芯线。金属壳体的夹固部被弯折,并以其所设的复数夹固片分别夹压包固于套体外部、套体的限制臂、以及同轴电缆线的外部等。其中包固于限制臂外周的夹固片为呈开口状的五面形夹固片。
文档编号H01R9/05GK2896566SQ20062000379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8日
发明者朱荣松 申请人:金胜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