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526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外设浪 涌抑制单元的空间和固定装置的接触器。
背景技术
浪涌抑制单元是通过抑制过电压来保护接触器线圈的重要部件,所述的过 电压是烧坏接触器内的电子元器件的重要隐患,而所述的过电压是电网出现异 常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浪涌抑制单元的重要作用是保护接触器不被 烧坏、延长接触器的使用寿命、提高接触器的安全等级等。浪涌抑制单元是由安装在接触器壳体内的电容器和固定电阻器等电子元 件组成。 一般固定电阻器为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或碳棒电阻器,其中碳 膜电阻器和金属膜电阻器在大电流冲击时易损坏,而碳棒电阻器不能承受大电 压的冲击,因此,当频繁发生较大浪涌电流时,固定电阻器很容易被烧坏,属 于浪涌抑制单元的易损件之一。然而,由于浪涌抑制单元设置在接触器的壳体 内,所以它的部件一旦损坏,需要专业人员打开接触器进行检修或更换,费时 费工,十分不便。为此,人们采用了设置在接触器壳体外面的外挂式浪涌抑制 单元,当浪涌抑制单元发生故障时,只需更换浪涌抑制单元,不需由专业人员 操作。外挂式浪涌抑制单元的另一个优点是,允许用户可根据接触器的使用需 要,选择是否配置浪涌抑制单元,可在同一接触器产品中选用不同类型的浪涌 抑制单元。外挂式浪涌抑制单元相对于内置浪涌抑制单元更利于散热,而且不 会受线圈发热的影响。但是,现有的接触器存在两大技术缺陷。首先是由于接触器本身没有设置或者没有预留足够大的外挂浪涌抑制单元的空间,所以使得浪涌抑制单元无处 安身,不得不扩大接触器所需占据的安装空间,这导致配电箱安装空间的浪费, 甚至使接触器在一些空间有限的场合下无法使用。第二是由于接触器本身没有 设置安装外桂浪涌抑制单元的固定装置,所以使得浪涌抑制单元无法固定,不 得不采用不干胶纸粘接、接线端子搭接等不可靠和不耐久的固定方式,在震动 或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下,浪涌抑制单元很容易脱落,使浪涌抑制单元与接 触器之间的电连接很容易断开,严重影响接触器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此 也大大限制了接触器产品的用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可插拔式 的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所需安装空间小、结构简单和装卸方便,并且 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用途广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采用了 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接触器包括底座单元和基座单元,在底座单元的一侧外部设有容纳可 插拔的浪涌抑制单元的专用空间,该专用空间至少由底座单元的一个上表面和 一个侧面围成。支承结构,设置在底座单元的专用空间侧的外壁上,用于安装
和支承浪涌抑制单元;固定结构,设置在底座单元的专用空间侧的外壁上,用
于安装和固定浪涌抑制单元。与底座单元上所述的支承结构相匹配的支承结构 和与底座单元上所述的固定结构相匹配的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的浪涌抑制单
元上,该支承结构用于将浪涌抑制单元安装支承在底座单元上,该固定结构用 于将浪涌抑制单元不能自由脱出地安装固定在底座单元上。
所述的设置在底座单元和浪涌抑制单元上的支承结构是由导轨滑槽与导轨 滑块组成的导轨副,所述的设置在底座单元和浪涌抑制单元上的固定结构由凹 孔结构、凸起结构和至少一个弹性变形结构組成。所述的凹孔结构包括一个能 容纳凸起结构上的凸起的凹孔、 一个用于阻止凸起从凹孔内自由脱出的止脱 壁、 一个用于将凸起限位的止推壁,和一个用于挤压凸起结构上的曲形滑动面的光滑曲面。所述的凸起结构包括一个凸起、 一个与止脱壁相配合的用于阻止 凸起从凹孔内自由脱出的阻挡面,和一个与凹孔结构上的光滑曲面相互挤压的 曲形滑动面。在装卸浪涌抑制单元的过程中,均通过光滑曲面与曲形滑动面相 互挤压,迫使变形结构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得止脱壁与阻挡面之间产生弹性错 位位移,从而实现凸起进入凹孔或从凹孔内强行脱出。
所述的支承结构的导轨副的形式为矩形/或L形/或T形/或C形/或U形/或 V形/或燕尾形。将导轨滑块插入导轨滑槽并沿安装方向B把浪涌抑制单元推入 底座单元外部的专用空间,使凸起进入凹孔内,从而把浪涌抑制单元安装固定 在底座单元上的专用空间内并不能自由脱出;用力将浪涌抑制单元沿安装方向 B的相反方向拔出并使凸起从凹孔内强行脱出,便能将浪涌抑制单元从接触器 的底座单元上卸下。
可将所述的支承结构的导轨副的导轨滑槽设置在底座单元上,而导轨滑块 设置在浪涌抑制单元上,或将所述的支承结构的导轨副的导轨滑槽设置在浪涌 抑制单元上,而导轨滑块设置在底座单元上。在浪涌抑制单元的两侧设有两个 凸台,以供手指抓握。
可将所述的固定结构的凹孔结构设置在底座单元上,而凸起结构设置在浪 涌抑制单元上。或将所述的固定结构的凹孔结构设置在浪涌抑制单元上,而凸 起结构设置在底座单元上。
所述的凹孔结构上的止脱壁与光滑曲面之间的衔接为光滑的弧面,以使凸 起能从凹孔内顺利地强行脱出;所述的凸起结构上的阻挡面与曲形滑动面之间 的衔接为光滑的弧面,以使凸起能从凹孔内顺利地强行脱出。所述的弹性变形 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凸起结构上的与凸起、阻挡面、曲形滑动面连为一体的舌形 部,或者是设置在凹孔结构上的与止脱壁、光滑曲面连为一体的舌形臂,或者 是设置在凸起结构上的舌形部和凹孔结构上的舌形臂,当光滑曲面与曲形滑动 面相互挤压时,舌形部/舌形臂/舌形臂和舌形部同时被迫发生弹性变形,迫使 凸起和阻挡面发生弹性错位位移。

图l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实施例的浪涌抑制单元的安装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实施例的浪涌抑制单元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实施例的浪涌抑制单元的固定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实施例的浪涌抑制单元的外观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实施例的浪涌抑制单元与固定装置的装配原理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浪涌抑制 单元的接触器,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浪涌抑制单元的 安装原理示意图。如图1、 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包括底座单元IO和位 于其上的基座单元40,在底座单元IO和基座单元40内设有实现接触器各种功 能的零部件。外设浪涌抑制单元30通过可插拔的方式安装固定在底座单元10 外面的上部专用空间12内(如图3所示)。图1所示的是浪涌抑制单元10插 接固定在接触器上的状态。图2所示的是浪涌抑制单元10从接触器上拔下后 的状态。由图1、 2可见,浪涌抑制单元IO在接触器上的布局合理,无需额外 扩大接触器所需占据的安装空间。
图3、 4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实施例的浪涌抑制单元的固定装置的结构 示意图和剖^见图。如图3、 4所示,安装浪涌抑制单元30的专用空间12设置 在底座单元IO上侧的外部,它由底座单元IO上的上表面13、侧面19围成。 如图3所示,在所述的底座单元10上,设有由导轨滑槽15组成的支承结构, 用于支承和安装浪涌抑制单元30。如图4所示,在底座单元10上,还设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是由包括凹孔16在内组成的凹孔结构,用于安装固定外 设浪涌抑制单元30。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实施例的浪涌抑制单元的外观示意图。如图6 所示,在浪涌抑制单元30的一个外表面33上,设有由导轨滑块31组成的支 承结构,该支承结构与底座单元10上的支承结构相互匹配,也就是说,安装 时,导轨滑块31插入接触器底座单元10上的导轨滑槽15内,以将浪涌抑制 单元30安装支承在底座单元IO上。在浪涌抑制单元30上,还设有固定结构, 该固定结构是由包括凸起32在内组成的凸起结构,该固定结构与底座单元10 的固定结构相互匹配,也就是说,安装时,将凸起32推入底座单元IO上的凹 孑L 16内,从而使浪涌抑制单元30被牢靠地安装固定在底座单元10上,且不 能自由脱出。
结合附图3-6可看出,所述的由底座单元10上的导轨滑槽15和浪涌抑制 单元30上的导轨滑块31组成的支承结构为矩型导轨副结构,其中,导轨滑槽 15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如图3所示的23 ),导轨滑块31的截面形状为L形(如 图6所示)。不难想象,矩型导轨副导轨滑槽15或导轨滑块31的截面形状不 仅仅包括矩形和L形,而且还可包括由多个矩形组成的其它形状,如T形(图 中未示出)。所述的由导轨滑槽15和导轨滑块31组成的支承结构,还可以是 V型导轨副、C型导轨副、U型导轨副或燕尾型导轨副(图中未示出),这些 导轨副均可替代图3-6所示的实施例的导轨副。综上所述,由导轨滑槽15和导 轨滑块31組成的各种导轨副的共同特点是至少有一个导轨滑槽或至少有一 个导轨滑块的截面形状(即导轨副的形状)为矩形、或L形、或T形、或C形、 或U形、或V形、或燕尾形。由图3-6所示的实施例的支承结构的导轨滑槽 15,设置在底座单元10上,而导轨滑块31设置在浪涌抑制单元30上。不难 想象,另一种可替代的方案是,所述的支承结构的导轨滑槽15,也可设置在浪 涌抑制单元30上,而导轨滑块31设置在底座单元IO上。由图3-6所示的实施 例的支承结构的导轨滑槽15为2个,导轨滑块31也为2个,不难想象,本实 用新型的另一种可替代的方案是,所述的支承结构的导轨滑槽15为1个,导 轨滑块31也可以为1个。例如,两个截面为C形的滑槽可组成一个圆形孔,两个截面为c形的滑块可组成一个圆形柱,通过圓形孔和圆形柱可組成一个圆 形孔/柱型导轨副。再如,两个截面为v形的滑槽可组成一个棱形或方形的孔, 两个v形的滑块可组成一个棱形或方形的柱,通过棱形或方形的孔和柱,可组成一个棱形或方形的孔/柱型导轨副。由此类推可以推出,不管是矩形、L形、 T形、C形、U形、V形或燕尾形,两个相同或不同形状的导轨滑槽可组成一 个孔,两个相同或不同形状的导轨滑块可组成一个柱,通过孔和柱可组成一个 孔/柱型导轨副 结合附图3-7可知,所述的固定结构由凹孔结构、凸起结构和弹性变形结 构组成。所述的凹孔结构包括 一个凹孔16,用于容纳凸起32进入; 一个止脱壁 21,用于阻止已进入的凸起32从凹孔16内自由脱出; 一个与止脱壁21相衔 接的光滑曲面17,它在凸起32推入凹孔16内或从凹孔16内拉出的过程中, 能与凸起结构上的曲形滑动面322相互挤压,迫使弹性变形结构发生弹性变形; 一个止推壁20,用于将凸起32在推入方向上的限位,同时将凸起32限定在止 推壁20与止脱壁21之间。所述的凸起结构包括 一个能进入凹孔16的凸起32; —个阻挡面38,通 过该阻挡面38与凹孔结构上的止脱壁21的接触配合,阻挡住凸起32不能从 凹孔16内自由脱出; 一个与阻挡面38相衔接的曲形滑动面322,它在凸起32 推入凹孔16内或从凹孔16内拉出的过程中,能与凹孔结构上的光滑曲面17 相互挤压,迫使弹性变形结构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凸起结构上的舌形部321(如图7所示), 它与凸起32、阻挡面38和曲形滑动面322连为一体,当曲形滑动面322在装 卸浪涌抑制单元30的过程中与凹孔结构上的光滑曲面17发生挤压时,舌形部 321会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其上的阻挡面38发生错位位移,以将凸起32推 入凹孔16内或使其从凹孔16内强行脱出。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凹孔结构上的舌形臂171,它与止脱 壁21和光滑曲面17连为一体,当光滑曲面17在装卸浪涌抑制单元30的过程 中与凸起结构上的曲形滑动面322发生挤压时,舌形臂171会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其上的止脱壁21发生错位位移,以将凸起32推入凹孔16内或使其从 凹孔16内强4亍脱出。下面结合图2-7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浪涌抑制单元30装卸到接触器上 的过程和原理。将浪涌抑制单元30的导轨滑块31插入底座单元10上的导轨 滑槽15内,并沿图2所示的B方向,把浪涌抑制单元30推入底座单元10的 专用空间12内;在推入过程中,凹孔结构上的光滑曲面17先与凸起结构上的 曲形滑动面322接触并相互挤压,迫使弹性变形结构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迫使 凹孔结构上的止脱壁21与凸起结构上的阻挡面38之间发生错位位移移动;继 续将浪涌抑制单元30向专用空间12内推入,直到光滑曲面17与滑动面322 的接触和挤压结束,亦即凸起32进入凹孔16的部位,使得舌形部321自动恢 复原状,将凸起32推进凹孔16内;在此状态,凸起结构上的阻挡面38被凹 孔结构上的止脱壁21挡住,使得凸起32不能在凹孔16内自由脱出(如图7 所示),从而将浪涌抑制单元30牢靠地安装固定在底座单元IO上的专业用空 间12内。当用力将浪涌抑制单元30沿图2所示的B方向的相反方向从专用空 间12内拔出时,滑动面322与光滑曲面17也发生接触并相互挤压,迫使弹性 变形结构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凹孔结构上的止脱壁21与凸起结构上的阻挡 面38之间发生错位位移,直到浪涌抑制单元30从底座单元10上完全拔出并 相互脱离。为了在推入和拔出过程中便于使劲,在浪涌抑制单元30的两侧设有两个 凸台50 (图2所示),以供手指抓握,使浪涌抑制单元30的装卸更加省劲、 便捷。可通过将浪涌抑制单元30上提供的接线端子与接触器上提供"对应的接 线端子相互连接,实现浪涌抑制单元30与接触器之间的电连接。如图3-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固定结构的凹孔结构"&置在底座 单元10上,而凸起结构设置在浪涌抑制单元30上。不难想象,另一种可替代 图3-7所示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其固定结构的凹孔结构设置在浪涌抑制单 元30上,而凸起结构设置在底座单元IO上。如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固定结构的弹性变形结构包括设置在凹孔结构上的舌形臂171和设置在凸起结构上的舌形部321。不难想象,可 替代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两种技术方案是其固定结构的弹性变形结构仅包括 设置在凹孔结构上的舌形臂171;或者仅包括设置在凸起结构上的舌形部321。 也就是说,所述的弹性结构是由凸起结构上的舌形部321组成、或者是由凹孔 结构上的舌形臂171组成、或者是由凹孔结构上的舌形臂171和凸起结构上的 舌形部321共同组成。为方便浪涌抑制单元的装卸,要求凸起32不仅能在手工推力的作用下顺 利进入凹孔16,而且还能在手工拔出的过程中顺利地从凹孔16内强行脱出。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在凹孔结构的止脱壁21与光滑曲面17之间,设有光滑衔 接的弧面(图中未示出),在凸起结构的阻挡面38与曲形滑动面322之间, 设有光滑衔接的弧面(图中未示出),并且弧面的形状和尺寸设计,既能满足 凸起32顺利进入凹孔16的要求,又能满足凸起32在凹孔16内不能自由脱出 的要求,还能满足在手工拔出时凸起32可从凹孔16内顺利地强行脱出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它包括底座单元(10)和基座单元(40),其特征在于在底座单元(10)的一侧外部设有容纳可插拔的浪涌抑制单元(30)的专用空间(12),该专用空间(12)至少由底座单元(10)的一个上表面(13)和一个侧面(19)围成;支承结构,设置在底座单元(10)的专用空间侧的外壁上,用于安装和支承浪涌抑制单元(30);固定结构,设置在底座单元(10)的专用空间侧的外壁上,用于安装和固定浪涌抑制单元(30);与底座单元(10)上所述的支承结构相匹配的支承结构和与底座单元(10)上所述的固定结构相匹配的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的浪涌抑制单元(30)上,该支承结构用于将浪涌抑制单元(30)安装支承在底座单元(10)上,该固定结构用于将浪涌抑制单元(30)不能自由脱出地安装固定在底座单元(10)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设置在底座单元(10)和浪涌抑制单元(30)上的支承结构是由导轨滑 槽(15)与导轨滑块(31)组成的导轨副,所述的设置在底座单元(10)和浪 涌抑制单元(30)上的固定结构由凹孔结构、凸起结构和至少一个弹性变形结 构组成;所述的凹孔结构包括一个能容纳凸起结构上的凸起(32)的凹孔(16)、 一个用于阻止凸起(32)从凹孔(16)内自由脱出的止脱壁(21)、 一个用于 将凸起(32)限位的止推壁(20),和一个用于挤压凸起结构上的曲形滑动面 (322)的光滑曲面(17);所述的凸起结构包括一个凸起(32)、 一个与止脱壁(21)相配合的用于 阻止凸起(32)从凹孔(16)内自由脱出的阻挡面(38),和一个与凹孔结构 上的光滑曲面(17)相互挤压的曲形滑动面(322);在装卸浪涌抑制单元(30)的过程中,均通过光滑曲面(17)与曲形滑动 面(322)相互挤压,迫使变形结构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得止脱壁(21)与阻 挡面(38)之间产生弹性错位位移,从而实现凸起(32)进入凹孔(16)或使 其从凹孔(16)内强行脱出。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支承结构的导轨副的导轨滑槽(15)和导轨滑块(31 )是分別设置 在底座单元(10)上和浪涌抑制单元(30)上的,所述的支承结构的导轨副的 形式为矩形或L形或T形或C形或U形或V形或燕尾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的浪涌抑制单元(30)的两侧设有两个供手指4爪握的凸台(50)。
5. 根据杈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在底座单元(10)上和浪涌抑制单元(30)上的。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凹孔结构上的止脱壁(21)与光滑曲面(17)之间的衔接为光滑的弧面, 以使凸起(32)能从凹孔(16)内顺利地强行脱出。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凸起结构上的阻挡面(38)与曲形滑动面(322)之间的衔接为光滑的 弧面,以使凸起(32)能从凹孔(16)内顺利地强行脱出。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是设置在凸起结构上的与凸起(32)、阻挡面(38)、曲 形滑动面(322)连为一体的舌形部(321),当光滑曲面(17)与曲形滑动面(322)相互挤压时,舌形部(321)被迫发生弹性变形,迫使凸起(32)和阻 挡面(38)发生弹性4晉位位移。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是"i殳置在凹孔结构上的与止脱壁(21)、光滑曲面(17) 连为一体的舌形臂(171),当光滑曲面(17)与曲形滑动面(322)相互挤压时,舌形臂(171)被迫发生弹性变形,迫使止脱壁(21)发生弹性错位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外设浪涌抑制单元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性变形结构是设置在凸起结构上的舌形部(321)和凹孔结构上的舌 形臂(171),当光滑曲面(17)与曲形滑动面(322)相互挤压时,舌形臂(171) 和舌形部(321)同时发生弹性变形,迫使止脱壁(21)和阻挡面(38)同时 发生弹性错位位移。
专利摘要一种接触器,它包括底座单元和基座单元,在底座单元的一侧外部预设有安装和固定可插拔的浪涌抑制单元的专用空间和固定装置,支承结构和固定结构设置在底座单元的专用空间侧的外壁上,与底座单元上所述的支承结构相匹配的支承结构和与底座单元上所述的固定结构相匹配的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的浪涌抑制单元上,用于将浪涌抑制单元不能自由脱出地安装固定在底座单元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浪涌抑制单元散热差和固定不可靠等原因造成的易损坏,寿命短,浪费安装空间,安全性、可靠性差等一系列缺陷,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安装空间小、装卸方便,用途更广的接触器。
文档编号H01H50/02GK201122559SQ20072030559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3日
发明者胡吉庆, 郭德鑫, 靳海富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