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283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发光二极管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照明。 一般 而言,照明的效果不仅与照明设备的亮度有关,还与其所能照亮的区域有 关,即与照明装置所发出光的方向性有关。例如,在户外道路照明中,照 明设备最理想的照明区域应该是矩形、其配光曲线应是枫叶或蝴蝶翼状的, 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其照明的效率。
但是,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由透明胶体封装,而透明胶体一般具有相应 的单一聚光的外形,以形成具有方向性的外射光,其照明的区域也相应为 圆形或者椭圆形,与照明设备理想的配光区域并不一致。对此,现在的解 决方案一般是通过在照明设备中额外增加透镜或反射器来进行二次配光, 以达到道路照明的要求。但其工艺要复杂,成本要大大增大,而且在现实 应用中,进一步进行配光也意味着损光。尽管无论在成本上还是在照明效 果上都有瑕疵,但是这却是现在为了实现理想的配光区域而不得己而的实 现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直接实现理想的配光照明 的发光二极管,使得使用该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设备不需要额外的配光装置 即能获得较好的配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晶体、用于封装所述发光晶体的透明胶发光晶体的内电极并伸出所述透明胶体的管脚,所 述透明胶体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胶体顶部的第一聚光端和第二聚光端。
一般而言,理想的照明设备其照明区域不应是椭圆或者圆形的,即不 应只有一个最亮照亮部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光二极管的封装透明 胶体的时候,就根据照明的配光要求对透明胶体的形状进行设计,能够由 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聚光端与第二聚光端分别获得二个相应的较亮的照明区 域,使得使用该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设备不需要额外的配光装置即能获得较 好的配光效果。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聚光端与第二聚光端分别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 顶部相对的两端。
照明设备最理想的照明区域应该是矩形、枫叶或蝴蝶翼状的,如果要 实现这样的照明效果,发光二极管的最亮的照明区域不应位于其总的照明 区域的中心,而应该尽量处于其总的照明区域的边缘处。因此,采用上述 技术方案,使得由发光二极管的第一聚光端与第二聚光端分别获得二个相 应的较亮的照明区域尽量位于其总的照明区域的边缘处,这样能够获得更 好的照明效果。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聚光端与第二聚光端相对于所述发光晶体对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该发光二极管的照明区域能相应的为一对称形
的区域,这样,非常便于根据所要照明的环境来设置相应的发光二极管,
以获得较好的照明效果。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聚光端和第二聚光端为圆弧状的凸起。 经过试验表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一聚光端和第二聚光端,能够
获得更好的聚光效果。
进一步而言,在所述第一聚光端和第二聚光端之间具有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弱在第一聚光端和第二聚光端所聚焦照亮
区域以外的区域的亮度,尤其是其中心区域的亮度,以进一步突出第一聚
光端和第二聚光端所聚焦照亮区域的亮度,以起到进一步优化配光,实现
最优的照明效果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所述凹槽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顶部延伸到所述发光二极
管的底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能进一步优化发光二极管的照明效果,其照明 为更均匀的矩形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该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设 备不需要额外的配光装置即能获得较好的配光效果,不仅节省了相应的生 产成本,安装也更加简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晶体200、用于封装所 述发光晶体200的透明胶体100,以及,电连接所述发光晶体200的内电 极并伸出所述透明胶体100的管脚300。所述透明胶体100包括设置在 所述透明胶体100顶部的第一聚光端110和第二聚光端120。
其中,管脚300包括第一管脚310和第二管脚320。所述第一聚光 端110与第二聚光端120为圆弧状的凸起,分别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顶部 相对的两端,并相对于所述发光晶体200对称。
在所述第一聚光端110和第二聚光端120之间具有凹槽130,所述凹 槽130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顶部延伸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底部。
其中,发光二极管在第一聚光端IIO和第二聚光端120的两端处明显 鼓起,而在其中部凹下,形成一类似花生的形状。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
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 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 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晶体(200)、用于封装所述发光晶体(200)的透明胶体(100),以及,电连接所述发光晶体(200)的内电极并伸出所述透明胶体(100)的管脚(3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胶体(100)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胶体(100)顶部的第一聚光端(110)和第二聚光端(12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端 (110)与第二聚光端(120)分别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顶部相对的两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光端 (110)与第二聚光端(120)相对于所述发光晶体(200)对称。
4、 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聚光端(110) 和第二聚光端(120)为圆弧状的凸起。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聚光端 (110)和第二聚光端(120)之间具有凹槽(130)。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0) 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顶部延伸到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晶体(200)、用于封装所述发光晶体(200)的透明胶体(100),以及,连接所述发光晶体(200)的内电极并伸出所述透明胶体(100)的管脚(300),所述透明胶体(100)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胶体(100)顶部的第一聚光端(110)和第二聚光端(1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该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设备不需要额外的配光装置即能获得较好的长方形的照明效果,不仅节省了相应的生产成本,安装也更加简便。
文档编号H01L33/00GK201387895SQ200920135500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2日
发明者吴少红 申请人:深圳市凯信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