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2816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闭电力系统的电路的、例如断路器、遮断器等开闭装置,特别是涉及消弧性能的改进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例如SF6气体、干燥空气等绝缘性气体中遮断电流的断路器、遮断器,作为遮断电流时遮断在电极间产生的电弧的对策,有从消弧构件产生消弧性气体,利用该消弧性气体使电弧冷却从而将其遮断的方法。这是在固定电极或可动电极的电弧产生部附近配设消弧构件,利用通过电弧接触消弧构件而从消弧构件产生的消弧性气体冷却电弧的方式。作为这样的以往的开闭装置,有如下的装置,S卩,在固定触头与可动触头、通电触头与可动触头之间产生电弧,通过分断而遮断电弧,另一方面,通过使产生在通电触头与可动触头之间的电弧与氟树脂软管接触而产生消弧性气体,提高遮断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 — 9029号公报(第I页、图1)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以往的开闭装置中,消弧构件由于电弧的热而熔融,从而产生消弧性气体。可是,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根据消弧构件的熔融温度和绝缘气体的热传导率而变化。为了可靠地产生消弧性气体,使电弧与消弧构件接触是重要的。在如专利文献I那样的以往技术中,由于没有将电弧的伸长方向向消弧构件侧控制的构件,所以电弧相对于消弧构件的接触不可靠,有可能不产生消弧性气体,消弧性气体的产生不稳定。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随着电弧的热和消弧性气体的产生而产生的压力梯度将电弧的伸长方向控制在消弧构件的表面方向,并通过稳定的消弧性气体的产生而使遮断性能提高的开闭装置。本发明的开闭装置在封入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内,具备固定触头和相对于该固定触头以进退的方式接触离开的可动触头,该开闭装置具备消弧构件,该消弧构件在相对于上述可动触头的外周面,从闭极状态到开极状态的移动范围的中途滑动接触,并形成为呈密闭状包围电弧空间部的包围部,设有连通上述电弧空间与该电弧空间的外部的贯穿孔。此外,本发明的开闭装置在封入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内,具备固定触头和相对于该固定触头以进退的方式接触离开的可动触头,该开闭装置具备:消弧构件,具有相对于上述可动触头的外周面,从闭极状态到开极状态的移动范围的中途滑动接触,并形成为呈密闭状包围电弧空间部的包围部;消弧性构件,设于上述可动触头的中心部;以及中心孔,在上述消弧性构件的中心部沿轴向形成。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设于消弧构件的包围部的贯穿孔,连通电弧空间与该电弧空间的外部,而能够进行控制以使电弧的伸长方向与消弧构件可靠地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产生消弧性气体,并提高开闭装置的消弧性能。


图1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II — II向视剖视图。图3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 — IV向视剖视图。图5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闭极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弧产生时的开极中途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完全开极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概念性地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I的环形的消弧构件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0是对图9的IV — IV向视剖视图。图11是概念性地表示实施方式I的贯穿孔为4个的情况下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2是概念性地表示实施方式I的在贯穿孔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直径不同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3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4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5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6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7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8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闭极状态的剖视图。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电弧产生时的开极中途状态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气流形成时的开极中途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I以下,参照图1、图2、图6、图7、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开闭装置。图1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示了设置于封入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省略图示)内的消弧室及其附近。在图中,开闭装置的固定触头I由固定电弧触点11和固定主触点12构成,该固定电弧触点11是设于中心部的圆筒状且具有纵截面手指形状,在开极时产生电弧;该固定主触点12隔有间隙呈筒状地同心配设于该固定电弧触点11的外周部。电场缓和用的固定侧屏蔽件13包围固定主触点12的周围地设置。可动触头2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以沿图的左右方向进退的方式与固定触头I接触或分离。在可动触头2的周围配设呈筒状的多个集电器21,相对于可动触头2的轴向的移动,始终与其外周面2a滑动接触。该集电器21的外周部由电场缓和用的可动侧屏蔽件22包围。可动触头2的固定触头I侧的顶端部构成形成为筒状的触点部2b,在开闭装置的闭极状态下,该触点部2b进入固定触头I的固定电弧触点11与固定主触点12之间,利用由固定主触点12产生的规定的接触压力而被电连接。构成消弧室的消弧构件3具有相对于可动触头2的外周面2a,从闭极状态到开极状态的移动范围的中途滑动接触的包围部31,并且形成为密闭状地包围电弧空间部S,并被固定于固定侧屏蔽件13。并且,在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的规定部,设有多个(在该例子中,在图的上下的对称位置有两处)贯穿孔31a,该贯穿孔31a利用压力梯度使所产生的电弧A的伸长方向偏向。另外,消弧构件3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如图1那样的圆筒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如图9、图10那样的环形。若是如图9那样的环形的形状,因为制作时切削的部位被抑制为最小限,所以能够降低加工费。另外,贯穿孔31a的数量和圆周方向的设置位置并不被特别限定,只要是I处以上,且利用随着电弧A的产生而产生的、从电弧空间部S的中心侧朝向包围部31的壁面侧降低的压力梯度,能够使电弧A向包围部31的壁面方向伸长的贯穿孔即可,也无需将贯穿孔31a配置成线对称。图11是上下左右对称地设置贯穿孔31a的例子。通过像图11那样增加贯穿孔31a,无论电弧A存在于电弧空间部S的哪个位置,都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所以容易与包围部31的壁内表面接触。另外,电弧空间部S包含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和可动触头2的形成为筒状的触点部2b的内侧的空间地构成。此外,也可以使贯穿孔31a像图12那样,使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的外周面侧的直径比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的内周面侧的直径大。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的内周面侧的直径越小,在电弧空间部S获得越高的压力,且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的外周面侧的直径越大,越能够加快随着电弧A的产生的气体的流动,因此,能够使电弧A与消弧构件3进
一步接触。 此外,在固定电弧触点11的内部,圆柱形状的消弧性构件4被设置成,从固定电弧触点11的开口端部分向可动触头2的分离方向突出。另外,消弧性构件4也可以位于与固定电弧触点11的开口端相同的面位置,但是优选像图1那样向可动触头2的分离方向、即电弧空间部S突出。另外,在突出的情况下,在可动触头2的开极状态下,不得不确保在该消弧性构件4的突出端部与可动触头2或可动侧屏蔽件22之间不飞弧的绝缘距离。作为能够优选用作上述消弧构件3和消弧性构件4的材料,能够列举例如聚四氟乙烯、聚甲醛、丙烯酸酯共聚物、脂肪族碳化氢树脂、聚乙烯醇、聚丁二烯、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醛、异戊二烯树脂、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树脂等的任意I种或组合多种等。另外,消弧构件3和消弧性构件4既可以用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互相不同的材料。另外,图1所示的开闭装置例如在3相交流的情况下,根据相数等准备所需数量的同样地构成的开闭装置,相互空有规定的间隔地并列设置。接着,参照图1、图2、图6、图7、图8,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I的动作。另夕卜,图2是图1的II 一 II向视剖视图。此外,图6是表示图1的闭极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电弧A产生时的开极中途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完全开极状态的剖视图。首先,如图6那样,在开闭装置处于闭极状态的情况下,电流通过固定主触点12、可动触头2和集电器21而通电。在对开闭装置施加开极指令时,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可动触头2被向图1的右方向驱动。由此,固定主触点12和可动触头2分离,流过固定主触点12的电流转流入固定电弧触点11。另外,在进行开极时,固定电弧触点11和可动触头2延时地分离,产生电弧A。图7是固定电弧触点11和可动触头2分离,产生电弧A时的剖视图。在固定电弧触点11和可动触头2之间产生电弧A时,由于贯穿孔31a处于被可动触头2堵住的状态,所以由可动触头2和消弧构件3包围的电弧空间部S的压力因电弧A的热而上升。在可动触头2进行分离,通过贯穿孔31a且像图1那样可动触头2位于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内的状态下,通过电弧空间部S的上升了的高压的气体从贯穿孔31a向未图示的箱体内排出,产生从消弧构件3的中心部侧朝向消弧构件3的贯穿孔31a所设置的内壁面侧降低的压力梯度,沿图2的虚线箭头B方向形成气体的流动。电弧A受到气体的流动而向消弧构件3的内壁面侧伸长,所以电弧A与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的内周面接触。因此,由于消弧性气体从消弧构件3更大量地稳定产生,所以电弧A被消弧性气体分解或冷却,由此遮断性能提高。此外,在电弧A与设于固定电弧触点11的中心部的消弧性构件4接触的情况下,由于从该消弧性构件4也产生消弧性气体,由此产生压力梯度,形成气体的流动,消弧性气体发挥吹拂电弧A的作用。因此,增大对电弧A的冷却效果,遮断性能进一步提闻。最终可动触头2的顶端像图8那样进入到可动侧屏蔽件22的内部,成为完全开极状态。如上述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作为消弧构件3,设置相对于可动触头2的外周面2a,从闭极状态到开极状态的移动范围的中途形成为滑动接触的筒状部31,另一方面,在该筒状部31设有利用压力梯度,用于使产生的电弧的方向偏向筒状部31的内周面方向的贯穿孔31a,所以能够利用筒状部31的内部产生的压力梯度,控制电弧A的伸长方向,使电弧与消弧构件3可靠地接触。因此,消弧性气体稳定地产生,能够提高开闭装置的消弧性能。此外,由于消弧性能的提高,还能够使装置小型化,并降低环境负荷。此外,因为利用因电弧的热而引起的压力上升,使电弧与消弧构件3接触,并且使电弧冷却,所以控制电弧的时间取决于压力。即,即使接近电流零点附近,电弧也与消弧构件一直接触,能够期待稳定的消弧性气体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利用电磁力控制电弧的伸长方向的情况下,由于控制电弧的时间由电流决定,在电流零点附近电磁力减弱,由此有可能不与消弧构件接触,因此,无法期待稳定的消弧性气体的产生。实施方式2图3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 — IV向视剖视图。在图中,在消弧性构件4的中心部沿轴向设置贯穿孔4a。贯穿孔4a连通由消弧构件3形成的消弧室与未图示的填充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内的空间。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2中,在电弧A产生时,由于电弧A的热,产生从电弧空间部S的中心侧朝向消弧性构件4的中心部的贯穿孔4a方向和包围部31的贯穿孔31a方向这2个方向降低的压力梯度,沿图4的虚线箭头D方向形成气体的流动。电弧A中的、存在于固定电弧触点11侧的部分,受到气体的流动而向消弧性构件4的外周面侧伸长,与消弧性构件4接触。另一方面,电弧A中的、存在于可动触头2侧的部分与实施方式I相同地受到气体的流动而与消弧构件3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使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和消弧构件3的双方接触,并能够增大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所以遮断性进一步提闻。实施方式3图5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中,永磁铁5被埋入消弧性构件4的中心部那样地设置。永磁铁5被配置成,沿着轴向、即可动触头2的驱动方向,成为N极、S极或S极、N极的方向。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相同。另外,永磁铁5既可以一体地埋入消弧性构件4中,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不同个体,在组装时装入消弧性构件4中。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3中,电弧A由于由永磁铁5产生的磁场而受到圆周方向的力,从而旋转运动。即,电弧A在电极、即固定电弧触点11之上,沿旋转方向被驱动,所以利用电极的温度抑制和强制对流的冷却效果,遮断性能提高。同时,电弧A具有沿着永磁铁5的纵向磁场、即可动触头2的分离方向的磁场伸长的特性,电弧A被永磁铁5拉近。在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由于永磁铁5的周围被消弧性构件4覆盖、保护,所以被永磁铁5拉近的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稳定地接触。S卩,电弧A中的、存在于固定电弧触点11侧的部分在与消弧性构件4接触的状态下停滞,存在于可动触头2侧的部分在与消弧构件3接触的状态下停滞。因此,能够使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和消弧构件3双方接触,并能够增大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遮断性能。实施方式4图13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中,设有沿轴向贯穿消弧性构件4的中心部和永磁铁5的中心部的贯穿孔4a。贯穿孔4a连通由消弧构件3形成的消弧室和未图示的填充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内的空间。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4中,在电弧A产生时,由于电弧A的热,产生从电弧空间部S的中心侧朝向消弧性构件4的中心部的贯穿孔4a方向和包围部31的贯穿孔31a方向这2个方向降低的压力梯度,沿图13的虚线箭头G方向形成气体的流动。电弧A中的、存在于固定电弧触点11侧的部分受到气体的流动,向消弧性构件4的外周面侧伸长,并与消弧性构件4接触。并且,利用沿着永磁铁5的纵向磁场伸长的特性,更可靠地与消弧性构件4接触。另一方面,电弧A中的、存在于可动触头2侧的部分与实施方式I相同地那样,受到气体的流动,与消弧构件3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使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和消弧构件3双方接触,并能够增大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所以遮断性能进一步提闻。实施方式5图14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中,在可动触头2的中心部设有消弧性构件41。在消弧性构件41的中心部设有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41a,连通由消弧构件3形成的消弧室和未图示的填充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内的空间。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5中,在电弧A产生时,由于电弧A的热,产生从电弧空间部S的中心侧朝向消弧性构件41的中心部的贯穿孔41a方向和包围部31的贯穿孔31a方向这2个方向降低的压力梯度,沿着图14的虚线箭头H方向形成气体的流动。电弧A中的、存在于固定电弧触点11侧的部分,受到气体的流动,与消弧性构件41的外周面和消弧构件3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使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1和消弧构件3的双方接触,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地能够增大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所以遮断性能进一步提闻。实施方式6图15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中,在可动触头2的中心部设有消弧性构件41。永磁铁51被埋入消弧性构件41的中心部那样地设置。永磁铁51被配置成,沿着轴向、即可动触头2的驱动方向,成为N极、S极或S极、N极的方向。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3相同。另外,永磁铁51既可以一体地埋入消弧性构件41中,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不同个体,在组装时装入消弧性构件41中。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6中,电弧A由于由永磁铁51产生的磁场而受到圆周方向的力,从而旋转运动。即,由于电弧A在电极、即可动触头2之上向旋转方向被驱动,所以利用电极的温度抑制和强制对流的冷却效果,遮断性能提高。同时,电弧A具有沿着永磁铁51的纵向磁场、即可动触头2的分离方向的磁场伸长的特性,电弧A被永磁铁51拉近。由于永磁铁51的周围由消弧性构件41覆盖、保护,所以被永磁铁51拉近的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1稳定地接触。因此,能够使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1和消弧构件3的双方接触,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地能够增大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遮断性能。实施方式7图16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中,仅由固定主触点12构成固定触头I。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7中,在固定主触点12与可动触头2之间产生电弧A。于是,由于电弧A的热,产生从电弧空间部S的中心侧朝向包围部31的贯穿孔31a方向这2个方向降低的压力梯度,沿图16的虚线箭头I方向形成气体的流动。电弧A与实施方式I相同地那样受到气体的流动,与消弧构件3的内周面接触。因此,能够使电弧A与消弧构件3可靠地接触,并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地能够增大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所以遮断性能进一步提高。实施方式8图17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中,仅由固定主触点12构成固定触头I。此外,在可动触头2的中心部设有消弧性构件41。永磁铁51被埋入消弧性构件41的中心部那样地设置。永磁铁51被配置成,沿着轴向、SP可动触头2的驱动方向,成为N极、S极或S极、N极的方向。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7相同。另外,永磁铁51既可以一体地埋入消弧性构件41中,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不同个体,在组装时装入消弧性构件41中。
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8中,在固定主触点12与可动触头2之间产生电弧A0电弧A由于由永磁铁51产生的磁场而受到圆周方向的力,从而旋转运动。即,由于电弧A在电极、即可动触头2之上向旋转方向被驱动,所以利用电极的温度抑制和强制对流的冷却效果,遮断性能提高。同时,电弧A具有沿着永磁铁51的纵向磁场、即可动触头2的分离方向的磁场伸长的特性,电弧A被永磁铁51拉近。由于永磁铁51的周围由消弧性构件41覆盖、保护,所以被永磁铁51拉近了的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1稳定地接触。因此,能够使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1和消弧构件3的双方接触,并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3相同地增大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遮断性能。此外,由于不存在固定电弧触点11,所以能够增大消弧性构件41和永磁铁51。因此,能够提高消弧性构件41的接触概率,能够进一步强化永磁铁51的磁通密度,由于能够增大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遮断性能。实施方式9图18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中,消弧构件30具有相对于可动触头2的外周面2a,从闭极状态到开极状态的移动范围的中途滑动接触的包围部310,并且形成为密闭状地包围电弧空间部S,被固定于可动侧屏蔽件22。并且,与可动触头2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包围部310形成为向固定触头I的方向延伸。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9中,在电弧A产生时,由于电弧A的热,产生从电弧空间部S的中心侧朝向包围部310的贯穿孔3IOa方向降低的压力梯度,沿图18的虚线箭头J方向形成气体的流动。电弧A受到气体的流动,与消弧构件30的内周面接触。因此,由于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I相同地增大消弧性气体的产生量,所以遮断性能提高。实施方式10图19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闭极状态的剖视图。在图中,在可动触头2的中心部设有消弧性构件410,消弧性构件410的外周面形成为相对于固定电弧触点11的内周面Ila滑动接触。在消弧性构件410的中心部设有沿轴向形成的中心孔410a,在消弧性构件410的固定触头侧端部,设有与中心孔410a连通的径向的贯穿孔410b,连通由消弧构件3形成的消弧室与未图示的填充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内的空间。此外,构成消弧室的消弧构件3具有相对于可动触头2的外周面2a,从闭极状态到开极状态的移动范围的中途滑动接触的包围部31,并且形成为呈密闭状包围电弧空间部S,被固定于固定侧屏蔽件13侧。直到实施例1 9为止,在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的规定部都存在贯穿孔31a,但是在该实施方式10中,不存在贯穿孔31a。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相同。以下,参照图19、图20、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的开闭装置。另外,图20是表示电弧A产生时的开极中途状态的剖视图,图21是表示贯穿孔410b开口时的开极中途状态的剖视图。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10中,首先,像图19那样开闭装置处于闭极状态的情况下,电流通过固定主触点12、可动触头2和集电器21通电。在对开闭装置施加开极指令时,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可动触头2被向图19的右方向驱动。由此,固定主触点12和可动触头2分离,流过固定主触点12的电流转流入固定电弧触点11。并且,进行开极时,固定电弧触点11和可动触头2延时地分离,产生电弧A。图20是固定电弧触点11和可动触头2分离,产生电弧A时的剖视图。在固定电弧触点11和可动触头2之间产生电弧A时,由于贯穿孔410b处于被固定电弧触点11堵住的状态,所以由可动触头2和消弧构件3包围的电弧空间部S的压力因电弧A的热而上升。进行可动触头2的分离,通过贯穿孔410b,像图21那样在可动触头2处于消弧构件3的包围部31内的状态下,电弧空间部S的上升了的高压的气体从贯穿孔410b向未图示的箱体内被排出,由此产生从消弧构件3的中心部侧朝向消弧性构件410的贯穿孔410b降低的压力梯度,沿图21的虚线箭头K方向形成气体的流动。由于电弧A受到气体的流动而向消弧性构件410的外周面方向伸长,所以电弧A与消弧性构件410接触。因此,由于从消弧性构件410稳定地产生大量的消弧性气体,所以通过电弧A被消弧性气体分解或冷却,遮断性能提高。此外,在电弧A与设于固定电弧触点11的中心部的消弧性构件410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也从该消弧性构件410产生消弧性气体而产生压力梯度,并形成气体的流动,消弧性气体发挥吹拂电弧A的作用。因此,增大对电弧A的冷却效果,遮断性能进一步提高。另外,贯穿孔410b的数量、圆周方向的设置位置不特别被限定,只要是I处以上,且利用随着电弧A的产生而产生的、从电弧空间部S的中心侧朝向贯穿孔410b降低的压力梯度,能够使电弧A向消弧性构件410的外周面伸长的贯穿孔即可,也无需将贯穿孔410b配置成线对称。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较佳地适于通过利用设于消弧构件的包围部的贯穿孔,连通电弧空间与该电弧空间的外部,而能够进行控制以使电弧的伸长方向与消弧构件可靠地接触的可靠性高的开闭装置的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开闭装置,在封入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内,具备固定触头和相对于该固定触头以进退的方式接触离开的可动触头,其特征在于, 该开闭装置具备消弧构件,该消弧构件在包围部设有连通电弧空间与该电弧空间的外部的贯穿孔,该包围部相对于上述可动触头的外周面,从闭极状态到开极状态的移动范围的中途滑动接触,并形成为呈密闭状包围上述电弧空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触头由设于中心部的圆筒状的固定电弧触点、和隔着间隙配设于该固定电弧触点的外周部的固定主触点构成,上述消弧构件被固定于形成为包围上述固定主触点的周围的固定侧屏蔽件的上述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侧,与上述可动触头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上述包围部形成为沿上述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贯穿孔在上述包围部至少设有一个,在闭极状态下上述可动触头堵住该贯穿孔,在上述可动触头从上述固定电弧触点分离后并在上述包围部内移动了规定距离时,该贯穿孔被敞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电弧触点的中心部设有消弧性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消弧性构件的中心部,设有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消弧性构件从上述固定电弧触点的端部进一步向上述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2 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电弧触点的中心部,具备以磁极在上述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的永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消弧构件的外周面侧的上述贯穿孔的直径比该消弧构件的内周面侧的该贯穿孔的直径大。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消弧性构件的中心部,具备以磁极在上述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的永磁铁,且在上述消弧性构件和上述永磁铁的中心部,设有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可动触头的中心部设有消弧性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消弧性构件的中心部设有沿轴向贯穿的贯穿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消弧性构件的中心部,具备以磁极在上述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的永磁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触头是由固定主触点形成的触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可动触头的中心部设有消弧性构件,且在上述消弧性构件的中心部,具备以磁极在上述可动触头的分离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的永磁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触头由设于中心部的圆筒状的固定电弧触点、和隔着间隙配设于该固定电弧触点的外周部的固定主触点构成,上述消弧构件被固定于形成为包围上述可动触头的周围的可动侧屏蔽件的上述固定触头侧,与上述可动触头的外周面滑动接触的上述包围部形成为沿上述固定触头的分离方向延伸。
16.一种开闭装置,在封入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内,具备固定触头和相对于该固定触头以进退的方式接触离开的可动触头,其特征在于, 该开闭装置具备: 消弧构件,具有相对于上述可动触头的外周面,从闭极状态到开极状态的移动范围的中途滑动接触,并形成为呈密闭状包围电弧空间部的包围部; 消弧性构件,设于上述可动触头的中心部;以及 中心孔,在上述消弧性构件的中心部沿轴向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消弧性构件的上述固定触头侧端部,设有与上述中心孔连通的贯穿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开闭装置,在封入有绝缘性气体的箱体内,具备固定触头和相对于该固定触头以进退的方式接触离开的可动触头,该开闭装置具备消弧构件,该消弧构件在相对于上述可动触头的外周面,从闭极状态到开极状态的移动范围的中途滑动接触,并形成为呈密闭状包围电弧空间部的包围部,设有连通上述电弧空间与该电弧空间的外部的贯穿孔。
文档编号H01H33/06GK103201809SQ20118005368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中田胜志, 堀之内克彦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