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53758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特别涉及能够从操作者受理推压操作及旋转操作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灶或汽车音频设备中,搭载有能够从操作者受理推压操作及旋转操作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作为这样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提出了通过在按键开关的外周侧配置旋转开关,减小零件整体的高度尺寸的结构(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1-4377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由于在按键开关的外周侧配置有旋转开关,所以难以对应于俯视的情况下的零件尺寸的小型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电源开关中使用按键开关的情况下,在电源开关中一般触点构造大型化,所以难以进一步使俯视的情况下的零件尺寸小型化。为了应对俯视的情况下的零件尺寸的小型化的要求,可以考虑在按键开关的上方侧重叠配置旋转开关。在将旋转开关重叠配置在按键开关的上方侧的情况下,由于按键开关的推压操作时的行程量变大,所以需要使受到推压操作的推压操作体适当地上下移动。在推压操作体不适当地上下移动的情况下,成为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定时的偏差的原因。此外,在将旋转开关重叠配置在按键开关的上方侧的情况下,可能因在作为电源开关发挥功能的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时产生的热等而发生旋转开关的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劣化的状况。例如,在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时产生的热可能使保持旋转检测机构的框体变形、使旋转检测机构的构成零件间的位置关系变化。这样的构成零件间的位置关系的变化成为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劣化的原因。特别是,在电源开关中使用按键开关的情况下,在电源开关中一般流过大容量的电流,所以对旋转开关的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的影响较大,需要考虑这样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ー种能够在实现俯视的情况下的零件尺寸的小型化的同时,抑制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定时的偏差的发生及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的劣化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本发明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具备框体,具有收容部;旋转操作体,具有从该框体向上方突出井能够旋转操作的第I筒状部;推压操作体,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地插通在形成于该旋转操作体的上述第I筒状部的内部的贯通孔中;旋转检测机构,检测上述旋转操作体的旋转动作;以及按键开关,对应于上述推压操作体向上述轴线方向的移动而动作;其中,在上述框体上,设有将上述收容部分隔为第I收容部和位于该第I收容部的下侧的第2收容部的隔壁,并且在该隔壁的中央部向上述第I收容部侧突出而设有具有沿上述轴线方向贯通的孔部的第2筒状部,在上述第2筒状部的外周部上能够旋转地插通上述旋转操作体的上述贯通孔,在上述孔部中能够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地插入上述推压操作体的前端部,在上述第I收容部中配设有上述旋转检测机构,并且在上述第2收容部中配设有受上述推压操作体的前端部驱动的上述按键开关。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第I收容部中配设旋转检测机构、并且在第2收容部中配设有按钮开关,所以能够将旋转检测机构和按键开关经由框体的隔壁上下配置,所以能够实现俯视的情况下的零件尺寸的小型化。此外,由于推压操作体插通在第I筒状部的贯通孔中、并且其前端部插入在第2筒状部的孔部中,所以能够用该贯通孔及孔部的两者将推压操作体在上下方向(轴线方向)上导引,所以能够使推压操作体适当地上下移动,能够抑制按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定时的偏差的发生。进而,由于旋转检测机构和按键开关被隔壁分隔,所以即使在将按键开关用于电源开关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按键开关的开启/ 关闭状态的切换时产生的热等的影响波及到旋转检测机构的状况,所以能够抑制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的劣化。在上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上述按键开关具有移动部件,收容在上述第2收容部内,受上述推压操作体驱动并被向上方施力,能够上下移动;固定触点,设在上述第2收容部上;以及可动触点,与该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并被上述移动部件保持。在此情况下,由于在设在隔壁的下方侧的第2收容部的范围内配置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所以能够在第2收容部内可靠地进行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換。因而,能够将按键开关用在能够承受大容量的电流的电源开关中。在上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上述移动部件具备保持上述可动触点的基部和从该基部向上方突出设置的被推压突起,上述被推压突起与上述推压操作体的前端部对置而能够上下移动地插入在上述隔壁的上述孔部中。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用第2筒状部的孔部导引被推压突起,所以能够减轻伴随着移动部件的移动的晃动,能够有效地抑制按键开关的切换定时的偏差。在上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在夹着上述基部而与上述被推压突起对置的位置上,设有将上述移动部件向上方施力的螺旋弹簧。在此情况下,由于将移动部件及推压操作体向上方施力的螺旋弹簧设在与被推压突起对置的位置上,所以能够使得移动部件难以在倾斜的状态下上下移动,能够提高按键开关的切换定时的精度。此外,由于在移动部件的复位中使用螺旋弹簧,所以能够使移动部件的移动量变大,所以能够将初始状态(关闭状态)下的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之间的间隙取较大,即使在将按键开关用在电源开关中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关闭状态的绝缘性。在上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上述移动部件具备收容凹部,收容上述螺旋弹簧的一部分;以及ー对卡合部,相互对置地形成在该收容凹部的外侧部上;夹着上述收容凹部的外侧部设有随着上述移动部件的上下移动而与上述卡合部卡合脱离的ー对弹性片。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随着移动部件的上下移动而使ー对弹性片相对于卡合部卡合脱离,所以能够利用复位用的螺旋弹簧在推压操作时产生咔嗒感。此外,由于各弹性片将在夹着螺旋弹簧对置的外侧部上配置的卡合部夹入,所以能够防止使移动部件倾斜那样的力作用。在上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在上述基部的夹着中央部的ー侧配置有上述按键开关,在上述基部的另ー侧配置有检测向上述推压操作体的推压操作的检测开关。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基部的ー侧配置按键开关、在另ー侧配置检测开关,所以能够随着移动部件的上下移动而平衡性良好地切換按键开关及检测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在上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上述框体具备下壳体,设有上述固定触点;以及上壳体,具有上述隔壁,并且以将上述下壳体塞堵的方式叠合;上述旋转检测机构由设在上述旋转操作体的下部的码图、和与该码图滑动接触的滑动件构成,上述滑动件在埋设在保持部件中的状态下配设在比上述隔壁靠上方,该保持部件配置在设于上述上壳体的侧壁上的切ロ部中,并由合成树脂构成。在此情况下,由于框体由下壳体及上壳体构成,所以能够提高将构成零件收容到框体内时的作业效率。此外,由于构成旋转检测机构的滑动件在埋设在配置在上壳体的一部分上的保持部件中的状态下配置在比隔壁靠上方,所以能够防止在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时产生的热等的影响波及到滑动件的情况,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的劣化。在上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上述上壳体及下壳体由比上述保持部件难燃性高的合成树脂形成。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将按键开关收容在由难燃性较高的合成树脂形成 的上壳体及下壳体内,所以能够防止在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时产生的热及电弧放电向框体外的构成零件的影响,能够确保安全性。在上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上述滑动件的前端侧从上述保持部件延伸井向下方弯曲而构成外部端子,该外部端子保持在设于上述下壳体的侧壁的端子保持部上。在此情况下,由于通过设在下壳体的侧壁上的端子保持部保持从保持部件延伸的外部端子,所以能够使外部端子的位置稳定,能够使向印刷基板的安装作业容易。在上述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中,在上述旋转操作体的外周部上设有多个凹凸部,并且在上述上壳体上,相互对置地设有一对咔塔声板簧(クリツク板ばね),该一对咔塔声板簧具有与上述凹凸部卡合脱离的突出部。在此情况下,由于在上壳体上设有具有与旋转操作体的凹凸部卡合脱离的突出部的一对咔嗒声板簧,所以随着旋转操作体的旋转能够产生咔嗒感。此外,由于在上壳体上设有ー对咔嗒声板簧,所以能够平衡性良好地使突出部相对于旋转操作体的凹凸部卡合脱离,能够抑制旋转操作体傾斜。进而,由于以将下壳体塞堵的方式叠合上壳体,所以能够使伴随着咔嗒感的产生的磨损粉难以进入到下壳体内,能够防止起因于磨损粉的按键开关的接触不良。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实现俯视的情况下的零件尺寸的小型化的同时,抑制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定时的偏差的发生及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的劣化。


图I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将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组装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4是从图3将盖部件、和比下壳体靠下方侧的构成零件去掉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具有的滑动部件与码部件的关系的说明图。图6是从图3将比上壳体靠上方侧的构成零件去掉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具有的移动部件的仰视图。图8是从图7所示的下方侧观察的移动部件的侧视图。图9是从图7所示的左侧观察的移动部件的侧视图。图10是从图7所示的右侧观察的移动部件的侧视图。图11是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初始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初始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推压操作时的剖视图。图15是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推压操作时的剖视图。图16是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推压操作时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结构例的图。图18是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19是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0是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1是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2是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3是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4是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5是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图26是使用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标记说明I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电气元件)2下壳体(框体)201底面部202侧壁部203收容部(第2收容部)204 壁部211端子保持部3上壳体(框体)
301底面部(隔壁)302侧壁部303 切 ロ 部304收容部305筒状部(第2筒状部)306贯通孔(孔部)307弹簧保持部4保持部件 5移动部件501 基部502 壁部503连结部503a收容凹部503b 卡合部504被推压突起505弹簧保持部506板保持部6推压操作体61操作轴部62卡合轴部7推压操作体71筒状部(第I筒状部)72圆盘形状部73贯通孔74凹凸部8盖部件81上面部81a 开ロ部9固定触点91平面部92外部端子部10固定触点101平面部102外部端子部103 银片11发出咔塔声用板簧(板簧)111突出部12滑动部件121外部端子部
122滑动件部(滑动件)13螺旋弹簧14 板簧141底面部142弹性片15扭簧(可动触点)151卷绕部152 臂部

16金属板(可动触点)161底面部163a第I平面部163b第2平面部163c、163d 突出部163e 银片17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有关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以下只称作“电气元件”)能够受理来自操作者的包括旋转操作及推压操作的多个操作而构成。例如,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搭载在洗涤机或电灶等中,在电源的开启/关闭的切換操作及各种菜单的选择操作等中使用。另外,关于使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的设备及用途,并不限定于这些,能够适当变更。图I及图2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I所示的左下方侧称作“电气元件I的前方侧”,将图I所示的右上方侧称作“电气元件I的后方側”。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图I所示的上方侧称作“电气元件I的上方侧”,将图I所示的下方侧称作“电气元件I的下方侧”。如图I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包括构成电气元件I的框体的下壳体2及上壳体3、安装在上壳体3的前面侧的保持部件4、收存在下壳体2内的移动部件5、一部分收存在上壳体3中的推压操作体6及旋转操作体7、和覆盖在收存有构成零件的下壳体2及上壳体3上的盖部件8而构成。下壳体2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形。更具体地讲,由尼龙或聚对苯ニ甲酸丁ニ酷(PBT)等的难燃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下壳体2大致具有向上方侧开ロ的形状,具备矩形状的底面部201、和从该底面部201的侧缘部向上方侧延伸设置的侧壁部202。在下壳体2内,在由底面部201和侧壁部202形成的空间中设有收容部203。另外,收容部203构成第2收容部。在收容部203的中央,沿左右方向延伸而设有一对壁部204。这ー对壁部204作为导引下壳体2内的移动部件5的上下移动的导引部发挥功能。在配置于ー对壁部204内的底面部201的中央,立设有轴部205。在配置在壁部204的前方侧的底面部201上,形成有安装ー对固定触点9的ー对插通孔206。另ー方面,在配置于壁部204的后方侧的底面部201上,形成有安装ー对固定触点10的ー对插通孔207。在各插通孔207的前方侧的底面部201上,设有矩形状的突出部208。另外,配置在右方侧的突出部208a的上面配置在比配置在左方侧的突出部208b的上面高的位置上(參照图12)。在下壳体2的四角部的上端部上,设有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片209。在对置的ー对侧壁部202的外面中央上,稍稍向外侧突出而设有按扣卡合片210。在配置于前方侧的侧壁部202上,设有保持后述的滑动部件12的外部端子部121的多个端子保持部211。多个端子保持部211在下壳体2的左右方向上排列,能够保持从上方侧插通的外部端子部121而构成。在配置在后方侧的侧壁部202的内面上,设有向前方侧稍稍突出的一对导引部212。这些导引部212在上下方向上遍及该侧壁部202的整体而设置。上壳体3与下壳体2同样,例如是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由尼龙或PBT等的难燃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上壳体3大致具有向上方侧开ロ的形状,具备矩形状的底面部301、和从该底面部301的侧缘部向上方侧延伸设置的侧壁部302。在配置于后方侧的侧壁部302的内 壁上,设有具有圆弧形状的内壁面302a。在配置于前方侧的侧壁部302的中央,形成有切ロ部303、在上壳体3内,在由底面部301和侧壁部302形成的空间中设有收容部304。另外,底面部301构成将框体内的收容部分隔的隔壁。此外,收容部304构成第I收容部。在底面部301的中央,向上方侧(收容部304侧)突出而设有筒状部305。筒状部305是构成第2筒状部的部分,突出到与侧壁部302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而设置。在筒状部305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将上壳体3贯通的贯通孔306。贯通孔306以非圆形状设置,更具体地讲,大致以D字形状设置。在对置的一对侧壁部302的内侧,设有收容发出咔嗒声用板簧(クリック用板ばね)(以下只称作“板簧”)11的弹簧收容部307。弹簧收容部307保持板簧11的端部,并且能够将板簧11的中央部向收容部304侧露出地收容板簧11。在切ロ部303附近的角部上,立设有ー对支柱部308。该支柱部308构成弹簧收容部307的一部分。在该支柱部308的前方侧,在与前方侧的侧壁部302之间设有凹部309。在设有弹簧收容部307的一对侧壁部302的中央,设有向下方侧延伸的延伸部310。在该延伸部310的下端部附近的中央,设有开ロ部311。保持部件4例如是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由比下壳体2及上壳体3难燃性低的树脂材料形成。保持部件4具备大致具有长方形状的底面部401、和从底面部401的除了后端部以外的侧缘部向上方侧延伸设置的侧壁部402。在配置于前方侧的侧壁部402的内壁上,设有具有圆弧形状的内壁面402a。在配置于侧方的侧壁部402的外壁上,设有与上壳体3的支柱部308卡合的卡合部402b。在保持部件4上,嵌入成形有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实施冲切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多个滑动部件12。滑动部件12构成为侧视大致L字状,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外部端子部121、和从该外部端子部121的上端部向后方侧延伸的滑动件部122构成。滑动部件12在滑动件部122的与外部端子部121的连接部分(即,滑动件部122的前端部分)附近埋设在保持部件4的底面部401中。在滑动件部122的后端部附近的上面上,设有稍稍向上方侧突出的突出部123。滑动件部122能够以该突出部123滑动接触在后述的码部件(コ一ド部材)18上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12具有4个外部端子部121和3个滑动件部122。4个外部端子部121中的内侧的两根外部端子部121与配置在3根滑动件部122的中央的滑动件部122连结。移动部件5例如是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由尼龙或聚对苯ニ甲酸丁ニ酯(PBT)等的难燃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移动部件5具有大致构成为板状的基部501。在基部501的下面、中央部附近,设有向下方侧延伸而设置的一对壁部502。一对壁部502在电气元件I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相互对置设置。在一对壁部502的中央,设有将它们连结的连结部503。连结部503具有在移动部件5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连结部503的中央,设有向下方侧开ロ的收容凹部503a。此外,在连结部503的各侧面上,向左右方向稍稍突出而设有卡合部503b。在移动部件5的下面上,以在连结部503的侧方侧具有一定的空间的状态对置配置有一对壁部502。在收容凹部503a中收容有螺旋弹簧13。在螺旋弹簧13的下方侧,配置有主视(后视)大致具有U字形状的板簧14。板簧14具备具有平面形状的底面部141、和从该底面部141的侧端部向上方侧延伸设置的ー对弹性片142。在底面部141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状的开ロ部141a。ー对弹性片142的间隔构成得比移动部件5的连结部503的对置的侧面部稍 窄。在ー对弹性片142的上端部附近,设有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42a。在基部501的上面中央,设有向上方侧突出的被推压突起504。该被推压突起504大致具有圆柱形状。在基部501的前端部的下面上,设有保持扭簧15的弹簧保持部505。弹簧保持部505具有向前方侧突出设置的轴部505a、和设在该轴部505a的侧方侧的ー对卡止片505b。扭簧15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材构成,具有卷绕部151、和从该卷绕部151的下端部向侧方侧延伸的一对臂部152。另外,扭簧15作为构成后述的检测开关的一部分的可动触点发挥功能。在基部501的后端部的下面上,设有保持金属板16的板保持部506。板保持部506具有从基部501的后端部向下方侧延伸而设置的支撑壁部506a、从该支撑壁部506a的内侧的基部501的下面突出设置的轴部506b、和设在后方侧的壁部502的稍稍后方侧的ー对卡止片506c。在支撑壁部506a的下端部上,向内侧突出设置有卡止片506d。在支撑壁部506a的后面的端部上,设有稍稍向后方侧突出的肋状部507。肋状部507在上下方向上遍及支撑壁部506a的整体而设置。金属板16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构成,具有俯视大致长条形状。金属板16具备具有平面形状的底面部161、经由第I连结部162a设在该底面部161的一个侧端部上的第I平面部163a、和经由第2连结部162b设在底面部161的另ー个侧端部上的第2平面部163b。另外,金属板16作为构成后述的电源开关的一部分的可动触点发挥功能。在底面部161的上面上,设有将螺旋弹簧17的下端部卡止的突出部161a。第I连结部162a、第2连结部162b从底面部161的侧端部向侧方侧的斜上方侧延伸而设置。第I连结部162a设计为比第2连结部162b稍长的尺寸。第I平面部163a、第2平面部163b与底面部161大致平行地配置在平面上。因为第I连结部162a与第2连结部162b的尺寸的差异,第I平面部163a配置在比第2平面部163b稍靠上方侧的位置上。在第I平面部163a、第2平面部163b的下面上,分别设有圆盘形状的突出部163c、163d。在设在第I平面部163a的突出部163c的下面上,粘着着圆形状的银片163e。此外,在第I平面部163a、第2平面部163b的前端部上,设有稍稍向前方侧突出的突出片163f、163g。
推压操作体6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具备具有大致圆柱形状的操作轴部61、和从该操作轴部61的下端部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卡合轴部62。操作轴部61的上端部附近在其一部分上设有切ロ形状部61a。操作轴部61的上端部附近具有俯视D字形状的截面。卡合轴部62的截面设计为非圆形状,更具体地讲,具有大致D字形状。卡合轴部62的外周形状与设在上壳体3的筒状部305上的贯通孔306的内周形状大致一致。旋转操作体7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形。旋转操作体7具备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筒状部71、和设在该筒状部71的下端部的外周上的圆盘形状部72。筒状部71是构成第I筒状部的部分,在其中央设有贯通孔73。此外,在筒状部71的外周面上,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设有缝隙71a。圆盘形状部72从筒状部71的下端部的外周向径向以相同尺寸延伸而设置。此外,在圆盘形状部72的外周侧面部上,设有凹凸部74。在凹凸部74上,连续设置有凹部74a和凸部74b。 在圆盘形状部72的下面上,嵌入成形有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实施冲切加工而形成的码部件18。码部件18具有大致圆形状。在码部件18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状的开ロ部181,在该开ロ部181的外侧设有环状部182。在环状部182的外侧,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个)开ロ部183。此外,在开ロ部183间,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连结部184。开ロ部181设计为与旋转操作体7的贯通孔73对应的位置及尺寸。多个开ロ部183在码部件18的周向上排列配置。在嵌入成形后的状态下,在这些开ロ部183中收容设在圆盘形状部72的下面上的多个突出部75。由从开ロ部183露出的突出部75和连结部184 构成码图(code pattern)。盖部件8通过对金属板材实施冲切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盖部件8具备具有平面形状的上面部81、和从该上面部81的侧端部向下方侧延伸而设置的ー对侧面部82。在上面部81的中央,设有圆形状的开ロ部81a。在该开ロ部81a的周围,设有稍稍向上方侧突出的支撑壁部81b。此外,在上面部81的前端部及后端部的侧方侧的两端上,分别设有ー对定位片81c。定位片81c从上面部81稍稍向下方侧突出而设置。在侧面部82的下端部中央,设有向下方侧延伸的安装片82a。安装片82a是用来将组装的状态的电气元件I安装到安装电气元件I的设备的被安装部上的部分。在该安装片82a的前方侧及下方侧,设有稍稍向内侧弯曲的ー对固定片82b。这些固定片82b是用来将盖部件8固定到叠合了上壳体3的下壳体2上的部分。ー对固定触点9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实施冲切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各固定触点9构成后述的检测开关的一部分,具备具有平面形状的平面部91、和从该平面部91向下方侧延伸设置的外部端子部92。各固定触点9将外部端子部92插通到插通孔206中而固定在下壳体2上。各固定触点9的外部端子部92构成为,使其在固定在下壳体2上的状态下从下壳体2的下面突出。ー对固定触点10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实施冲切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各固定触点10构成后述的电源开关的一部分,具备具有平面形状的平面部101、和从该平面部101向下方侧延伸而设置的外部端子部102。在ー个固定触点10的平面部101的上面上,粘着有圆形状的银片103。各固定触点10将外部端子部102插通在插通孔207中而固定在下壳体2上。各固定触点10的外部端子部102构成为,使其在固定在下壳体2上的状态下从下壳体2的下面突出。
一对板簧11分别通过对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实施冲切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各板簧11由在电气元件I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体构成。在板簧11的中央,设有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11。该突出部111是与旋转操作体7的圆盘形状部72的凹凸部74卡合脱离而产生咔嗒(click)感的部分。图3是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组装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如果组装电气元件1,则在将移动部件5、推压操作体6及旋转操作体7等的构成零件收容在框体(下壳体2及上壳体3)中的状态下覆盖盖部件8。在使侧面部82对置于上壳体3的侧壁部302、使定位片81c对置于上壳体3的前面及后面的状态下,盖部件8使固定片82b卡合到卡合片209上而固定到下壳体2上。保持部件4配置在设在上壳体3的前面上的切ロ部303中。嵌入成形在保持部件4上的滑动部件12的外部端子部121配置为,使其沿着电气元件I的前面向下方侧延伸。将外部端子部121在摘通在下壳体2的端子保持部211中的状态下被保持。 旋转操作体7的筒状部71从形成在盖部件8上的开ロ部81a向上方突出。旋转操作体7的筒状部71的外周部受设在盖部件8上的支撑壁部81b支撑。推压操作体6的操作轴部61插通在设在筒状部71上的贯通孔73中。操作轴部61的上端部分从筒状部71突出。在这样组装的状态下,电气元件I能够用推压操作体6从操作者受理推压操作,并且用旋转操作体7受理旋转操作而构成。以下,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从图3去掉了盖部件8、比下壳体2靠下方侧的构成零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上壳体3的收容部304中,收容有旋转操作体7的圆盘形状部72。此外,在上壳体3的弹簧收容部307中收容有板簧U。板簧11在使突出部111向收容部304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在弹簧收容部307中。圆盘形状部72的凹凸部74构成为在收容在收容部304中的状态下板簧11的突出部111能够卡合脱离的尺寸。如果根据来自操作者的旋转操作而圆盘形状部72旋转,则随之板簧11的突出部111卡合脱离。保持部件4在通过设在对置的侧壁部402上的卡合部402b与支柱部308卡合的状态下,配置在上壳体3的切ロ部303中。在此情况下,配置在保持部件4的前方侧的侧壁部402配置在与上壳体3的前方侧的侧壁部302相同平面上。埋设在保持部件4的底面部401中的滑动部件12中的滑动件部122能够滑动接触在嵌入成形在圆盘形状部72的下面上的码部件18的下面上而配置。图5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具有的滑动部件12与码部件18的关系的说明图。在图5中,表示从图4去掉了上壳体3的状态的仰视图。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配置在图5所示的左方侧的滑动件部122称作“滑动件部122a”,将配置在图5所示的右方侧的滑动件部122称作“滑动件部122b”,将配置在滑动件部122a与滑动件部122b之间的滑动件部122称作“滑动件部122c”。如图5所示,滑动件部122 (122a 122c)与埋设在圆盘形状部72的下面中的码部件18对置配置。在图5的状态下,滑动件部122a配置在与形成在码部件18上的开ロ部183对应的位置上,并且滑动件部122b配置在与形成在码部件18上的连结部184对应的位置上。此外,滑动件部122c配置在与环状部182对应的位置上。码部件18的开ロ部183具有内侧开ロ部183a、和连续形成在该内侧开ロ部183a的外周侧的外侧开ロ部183b。外侧开ロ部183b配置在从内侧开ロ部183a在周向(更具体地讲是顺时针方向)上错开的位置上。滑动件部122a配置在开ロ部183中的、与外侧开ロ部183b对应的圆周上的位置上,滑动件部122b配置在与内侧开ロ部183a对应的圆周上的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滑动件部122c作为共同的触点端子部,另ー方面,使用滑动件部122a、122b作为切换端子部。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滑动件部122a 122c,能够使滑动件部122a和滑动件部122c为导通状态的定时、与滑动件部122b和滑动件部122c成为导通状态的定时在时间上错开。通过检测这些滑动件部122a 122c的导通状态的切換状态及切换次数,在电气元件I中能够检测旋转操作体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而构成。SP,由设在旋转操作体7的圆盘形状部72的下面上的码图和滑动部件12的滑动件部122,构成检测旋转操作体7的旋转的旋转检测机构。图6是从图3去掉了比上壳体3靠上方侧的构成零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在下壳体2的收容部203中,收容有移动部件5。移动部件5在将ー对壁部502配置在 下壳体2的一对壁部204间的空间(以下称作“中央空间”)中的状态下收容在下壳体2中。在没有从操作者受到推压操作的初始状态下,移动部件5的基部501的上面被配置在与下壳体2的侧壁部202的上端部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在中央空间中收容有螺旋弹簧13及板簧14。板簧14在轴部205插通在形成于底面部141上的开ロ部14a中的状态下配置。螺旋弹簧13安装在从开ロ部14a突出的轴部205上。安装在轴部205上的螺旋弹簧13的上端部收容在设于移动部件5的连结部503上的收容凹部503a中。设在基部501的上面上的被推压突起504的中心配置为,使其与轴部205的中心一致。安装在轴部205上的螺旋弹簧13配置在夹着被推压突起504和基部501而对置的位置上。在收容在收容部203中的状态下,移动部件5的弹簧保持部505配置在前方侧的侧壁部202与前方侧的壁部204之间的空间(以下称作“前方空间”)中。此外,移动部件5的板保持部506配置在后方侧的侧壁部202与后方侧的壁部204之间的空间(以下称作“后方空间”)中。在此情况下,设在构成板保持部506的支撑壁部506a上的一对肋状部507配置在后方侧的侧壁部202的一对导引部212的内側。在前方空间中,在底面部201的插通孔206中,在平面部91露出的状态下安装有固定触点9。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在弹簧保持部505上的扭簧15的一对臂部152分别隔着一定间隔对置配置在固定触点9的平面部91上。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中,由这些扭簧15和ー对固定触点9,构成检测对推压操作体6的推压操作的检测开关。另ー方面,在后方空间中,在底面部201的插通孔207中,在平面部101露出的状态下安装有固定触点10。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在板保持部506上的金属板16的突出部163c、163d分别隔着一定间隔对置配置在固定触点10的平面部101上。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兀件I中,由移动部件5、保持在移动部件5上的金属板16、和ー对固定触点10,构成按键开关。特别是,使用该按键开关作为电源开关。这里,使用图7 图10对保持着扭簧15及金属板16的状态的移动部件5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具有的移动部件5的仰视图。图8是从图7所示的下方侧观察的移动部件5的侧视图。图9是从图7所示的左方侧观察的移动部件5的侧视图。图10是从图7所示的右方侧观察的移动部件5的侧视图。在图7 图10中,都表示了保持着扭簧15及金属板16的状态的移动部件5。此外,在图7 图10中,表示了初始状态下的移动部件5。如图7所示,在移动部件5中,在基部501的中央离开一定距离配置有一对壁部502。在一对壁部502的中央,设有连结部503。在连结部503的中央,朝向图7所示的纸面里侧设有圆形状的收容凹部503a。此外,在连结部503的侧方的外壁面上,分别设有卡合部503b。这些卡合部503b在连结部503的外壁面的下方侧部分上稍稍向侧方侧突出而设置(參照图9及图10)。被推压突起504设在图7所示的收容凹部503a的背面侧的位置上(參照图9及图10)。弹簧保持部505设在配置于电气元件I的前方侧(图7所示的上方侧)的壁部502的前方侧的基部501上。如图9及图10所示,弹簧保持部505在基部501的下方侧、从其前端部向前方侧突出而设置。在弹簧保持部505中,将扭簧15在使卷绕部151插通在轴部505a上、并且使一对臂部152用卡止片505b卡止的状态下保持。卡止在卡止片505b 上的一对臂部152的前端为比卡止片505b向侧方侧突出的状态。能够用从该卡止片505b向侧方侧突出的部分接触在固定触点9的平面部91上而构成。板保持部506设在配置于电气元件I的后方侧(图7所示的下方侧)的壁部502的后方侧的基部501上。如图9及图10所示,板保持部506设在基部501的下方侧。在板保持部506中,金属板16为,由卡止片506d从下方侧支撑底面部161的后端部,并且由卡止片506c从下方侧支撑设在第2平面部163b上的突出片163g的前端部。另外,如上所述,第I平面部163a配置在比第2平面部163b高的位置上,所以设在第I平面部163a上的突出片163f不接触在卡止片506c上(參照图9)。对应于突出片163f的卡止片506c为了防止金属板16从板保持部506脱落而使用。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板保持部506的轴部506b上,安装有螺旋弹簧17。螺旋弹簧17配置在金属板16的底面部161的上面与基部501的下面之间,将金属板16向下方侧施力。即,在金属板16上,在初始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17的施力作用有预张力。在被螺旋弹簧17施力的状态下,金属板16如图8 图10所示,在前方侧端部向上方侧倾斜的状态下保持在板保持部506上。设在第I平面部163a、第2平面部163b的下面上的突出部163c (包括银片163e)、163d的下端部的位置配置在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图11 图13是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的剖视图。在图11中,表示了通过推压操作体6的操作轴部61的中心、和板簧11的突出部111的中央的截面。在图12中,表示了与图11所示的截面平行的截面、即通过移动部件5的轴部506b的中心的截面。在图13中,表示了与图11所示的截面平行的截面、即通过移动部件5的轴部505a的前端部的截面。另外,在图11 图13中,都表示了初始状态的电气元件I。如图11所示,移动部件5在使被推压突起504向上方侧突出的状态下收容在下壳体2的收容部203中。此外,旋转操作体7在使筒状部71向上方侧突出的状态下圆盘形状部72收容在上壳体3的收容部304中。从收容了旋转操作体7的上壳体3的上方侧覆盖盖部件8。旋转操作体7受形成在盖部件8的上面81上的支撑壁部81b支撑筒状部71的外周面,可旋转动作地收容在上壳体3中。在下壳体2的收容部203中,板簧14在将开ロ部141a插通在轴部205上的状态下配置。在从开ロ部141a突出的轴部205上安装有螺旋弹簧13。安装有螺旋弹簧13的轴部205收容在移动部件5的收容凹部503a中。螺旋弹簧13配置在板簧14的底面部141的上面与收容凹部503a的顶面之间,将移动部件5向上方侧施力。板簧14的ー对弹性片142配置为,使突出部142a夹着连结部503的外壁面。在此情况下,弹性片142的突出部142a为夹着比连结部503的卡合部503b靠下方侧的部分的状态。移动部件5的被推压突起504被从下方侧收容在设于上壳体3的筒状部305上的贯通孔306中。筒状部305被从下方侧收容在旋转操作体7的贯通孔73中。在此情况下,使旋转操作体7成为筒状部71的贯通孔73被筒状部305的外周部可旋转地导引的状态。在贯通孔73中,可沿轴线方向上下移动地插通着推压操作体6。推压操作体6的卡合轴部 62从上方侧插通在筒状部305的贯通孔306中。卡合轴部62的下端部为载置在移动部件5的被推压突起504的上面上的状态。保持在移动部件5的板保持部506上的金属板16如图12所示,设在其下面上的突出部163c、163d配置在从安装在下壳体2的底面部201上的ー对固定触点10的平面部101离开的位置上。配置在图12所示的右方侧的固定触点10 (以下称作“固定触点10a”)在载置在底面部201的突出部208a上的状态下被安装。另ー方面,配置在图12所示的左方侧的固定触点10(以下称作“固定触点10b”)在载置在底面部201的突出部208b上的状态下被安装。固定触点IOa的平面部101的上面配置在比设在固定触点IOb的平面部101上的银片103的上面高的位置上。保持在移动部件5的弹簧保持部505上的扭簧15如图13所示,一对臂部152配置在从安装在下壳体2的底面部201上的ー对固定触点19的平面部91离开的位置上。扭簧15的一对臂部152从卷绕部151的下端部附近朝向侧方侧大致水平地延伸。一对臂部152中的、对置于固定触点9的平面部91配置的部分分别配置在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以下,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5及图11对由旋转操作体7从操作者受理了旋转操作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受理了旋转操作,则旋转操作体7如图11所示,在被上壳体3的筒状部305的外周面导弓I、并且被盖部件8的支撑壁部81b的内周面导引的状态下旋转。如果旋转操作体7旋转,则收存在上壳体3的弹簧收存部307中的板簧11的突出部111相对于设在圆盘形状部72上的凹凸部74卡合或脱离。对应于这样的突出部111的与凹凸部74的卡合脱离,产生咔嗒感。在此情况下,由于在上壳体3上设有ー对板簧11,所以能够平衡性良好地使突出部111相对于旋转操作体7的凹凸部74卡合、脱离,能够抑制旋转操作体6傾斜。进而,由于以将下壳体2塞堵的方式叠合上壳体3,所以伴随着咔嗒感的产生的磨损粉难以进入到下壳体2内,能够防止起因于磨损粉的按键开关的接触不良。随着旋转操作体7的旋转,固定在圆盘形状部72的下面上的码部件18也旋转。随着码部件18的旋转,多个滑动部件12具有的滑动件部122的突出部122a与码部件18之间的滑动接触位置相对地变化。在此情况下,图5所示的滑动件部122a、122b在经由开ロ部183露出的旋转操作体7的突出部75及开ロ部183间的码部件184上滑动,图5所示的滑动件部122c在环状部182上滑动。如上所述,在开ロ部183上,形成有在周向上错开配置的内侧开ロ部183a及外侧开ロ部183b,所以在不同的定时切换为滑动件部122a与滑动件部122c之间的导通状态、和滑动件部122b与滑动件部122c之间的导通状态。通过检测这些滑动件部122a 122c的导通状态的切换状态及切換次数,在电气元件I中,检测旋转操作体7的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接着,參照图14 图16对由推压操作体6从操作者受理了推压操作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 图16是由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受理了推压操作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14 图16所示的截面分别与图11 图13所示的截面是共同的。另外,在图14 图16中,都表示了将推压操作体6推压到下限位置的状态的电气元件I。如果从图11所示的初始状态由推压操作体6受理推压操作,则推压操作体6被旋转操作体7的筒状部71的贯通孔73的内周面及上壳体3的筒状部306的贯通孔306的内壁面导引而向下方侧移动。即,如果推压操作体6被推压操作,则推压操作体6向沿着旋转操作体7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方向的下方侧移动。如果推压操作体6向下方侧移动,则卡合轴部62的下端部推压移动部件5的被推压突起504的上端部(參照图14)。移动部件5随着推压操作体6的下方移动,抵抗螺旋弹簧13的施カ而向下方侧移动。在此情况下,移动部件5的被推压突起504被筒状部305的贯通孔306的内周面导引,并且被下壳体2的一对壁部204及一对导引部212导引而向下方侧移动。这样,由筒状部305的贯通孔306导 引被推压突起504,所以减轻了伴随着移动部件5的移动的晃动。如果移动部件5向下方侧移动,则设在板簧14的弹性片142上的突出部142a在连结部503的外壁面上滑动。如图14所示,如果移动部件5移动到下限位置,则ー对弾性片142的突出部142a越过连结部503的卡合部503b上。随着这样的越过卡合部503b时的ー对弹性片142的移动,产生咔嗒感。被板保持部506保持的金属板16随着移动部件5的移动而向下方侧移动。并且,如果移动部件5移动到下限位置,则如图15所示,设在第I平面部163a的下面上的突出部163c及设在第2平面部163b的下面上的突出部163d抵接在固定触点10的平面部101的上面上。由此,固定触点10a、10b间经由金属板16成为导通状态。结果,按键开关被切换为开启状态。另外,在移动部件5移动到下限位置的过程中,首先,设在第2平面部163b的下面上的突出部163d抵接在固定触点IOa的平面部101的上面上。然后,设在第I平面部163a的下面上的突出部163c上的银片163e抵接在固定触点IOb的平面部101上的银片103的上面上。不同定时的突出部163c、163d的向固定触点10的抵接通过设在下壳体2上的下面上的突出部208a、208b的上面的高低差、和金属板16的第I连结部162a、第2连结部162b的尺寸差实现。即,通过将突出部208b的上面位置设定得比突出部208a的上面位置高、并且将第I连结部162a的长度尺寸设定得比第2连结部162b的长度尺寸长,确保了突出部163c、163d的不同定时的抵接。这里,在延迟抵接的突出部163c及固定触点IOb上分别设有银片163e、103是为了对应于在向固定触点10a、10b间的导通状态的切换时发生的电弧放电等。此外,使突出部163c及固定触点IOb延迟抵接在突出部163d及固定触点IOa上是为了通过比金属板16电阻值低的银片163e、103切换固定触点10a、10b间的导通状态。保持在弹簧保持部505上的扭簧15随着移动部件5的移动而向下方侧移动。并且,如果移动部件5移动到下限位置,则如图16所示,一对臂部152抵接在固定触点9的平面部91的上面上。由此,ー对固定触点9间经由扭簧15成为导通状态。另外,构成为,使一对臂部152的抵接随着移动部件5的向下方侧的移动而以大致相同定时抵接在ー对固定触点9的平面部91上。并且,如果推压操作被解除,则对应于螺旋弹簧13的施力,推压操作体6经由移动部件5向上方侧移动。由此,电气元件I恢复为图11所示的初始状态。如果移动部件5向上方侧移动,则设在板簧14的弹性片142上的突出部142a在连结部503的外壁面上滑动,越过连结部503的卡合部503b上。随着这样的越过卡合部503b时的ー对弹性片142的移动而产生咔嗒感。在此情况下,各弹性片142将夹着螺旋弹簧13对置的连结部503的卡合部503b夹入,所以能够防止使移动部件5倾斜的力作用。这样,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兀件I中,由于在上壳体3的收容部304中配设旋转检测机构、并且在下壳体2的收容部203上配设有按键开关,所以能够将旋转检测机构和按键开关经由作为隔壁发挥功能的上壳体3的底面部301上下地配置,所以能够实现俯视的情况下的零件尺寸的小型化。此外,由于推压操作体6插通在旋转操作体7的贯通孔73中、并且其前端部(卡合轴部62)插入在筒状部305的贯通孔306中,所以能够用贯通孔73 及贯通孔306的两者将推压操作体7在上下方向上导引,所以能够使推压操作体6适当地上下移动,能够抑制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定时的偏差的发生。进而,由于旋转检测机构和按键开关被作为隔壁发挥功能的上壳体3的底面部分隔,所以能够防止在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时发生的热等的影响波及到旋转检测机构的状况,所以能够抑制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的劣化。特别是,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中,将按键开关用收容在收容部203内、被推压操作体6驱动并被向上方施力的能够上下移动的移动部件5、设在收容部203上的一对固定触点10、和与这些固定触点10接触分离的作为可动触点的金属板16构成。由此,在下壳体2的收容部203的范围内配置固定触点10及可动触点,所以能够配置能够承受大容量的电流的触点构造,能够将按键开关用在电源开关中。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中,在移动部件5上设有基部501和从该基部501向上方突出设置的被推压突起504,将被推压突起504与推压操作体6的卡合轴部62的前端部对置插入到筒状部305的贯通孔306中。由此,能够将被推压突起504用筒状部305的贯通孔306导引,所以能够减轻伴随着移动部件5的移动的晃动,能够有效地抑制按键开关的切换定时的偏差。特别是,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中,由于在夹着被推压突起504和基部501而对置的位置上配置有将移动部件5向上方施力的螺旋弹簧13,所以能够使得移动部件5在倾斜的状态下难以上下移动,能够提高按键开关的切换定时的精度。并且,由于在移动部件5的向初始状态的复位中使用螺旋弹簧13,所以能够使移动部件5的移动量变大,所以能够将初始状态(关闭状态)下的固定触点10与金属板16之间的间隙取较大,能够确保关闭状态的绝缘性。进而,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中,由于在移动部件5的基部501的后方侧配置按键开关(电源开关)、在基部501的前方侧配置有检测开关,所以能够随着移动部件5的上下移动而平衡性良好地切换按键开关(电源开关)及检测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进而,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兀件I中,由于框体由设有固定触点9、10的下壳体2、和以将该下壳体2塞堵的方式叠合的上壳体3构成,所以能够提高将构成零件收容到框体内时的作业效率。此外,由于构成旋转检测机构的滑动件部122在埋设在配置于上壳体3的切ロ部303中的保持部件4中的状态下配设在比上壳体3的底面部301靠上方,所以能够防止在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时产生的热等的影响波及到滑动件部122的状况,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的劣化。特别是,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中,将下壳体2及上壳体3用比保持部件4难燃性高的合成树脂构成。由此,能够将按键开关收容到由难燃性较高的合成树脂形成的下壳体2及上壳体3内,所以能够防止在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时产生的热或电弧放电带来的向框体(下壳体2及上壳体3)外的构成零件的影响,能够确保安全性。这里,对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的使用形态进行说明。以下,对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用在洗涤机中的情况进行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例如在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中使用。图17是表示使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1000的结构例的图。另外,在图17所不的电源开关电路1000中,表不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是初始状态的情況。

如图17所示,洗涤机具备的电源开关电路1000具备进行洗涤机的整体的控制的控制电路1001。在该控制电路1001上连接着交流电源1002。在控制电路1001与交流电源1002之间连接着电源开关部1003a,并且在该电源开关部1003a上并联连接着继电器1004。电源开关部1003a由通过上述金属板16和ー对固定触点10构成的按键开关构成。由ー个固定触点10构成触点al,由另ー个固定触点10构成触点a2。在电源开关部1003a中,随着对上述推压操作体6的推压操作而切换触点al与触点a2的导通状态。通过使电源开关1003a为开启状态,将触点al和触点a2切换为导通状态,进行向控制电路1001的电源供给。继电器1004在控制电路1001的控制下,切换触点bl与触点b2的导通状态。来自控制电路1001的信号被经由由虚线表示的信号线SLl传递给继电器1004。通过使继电器1004成为开启状态,将触点bl和触点b2切换为导通状态,维持向控制电路1001的电源供给状态。此外,在控制电路1001上连接着检测开关部1003b。检测开关部1003b由通过上述扭簧15和一定的固定触点9构成的检测开关构成。由ー个固定触点9构成触点Cl,由另ー个固定触点9构成触点c2。在检测开关部1003b中,随着对推压操作体6的推压操作而切换触点Cl与触点c2的导通状态。通过使检测开关部1003b成为开启状态,将触点Cl和触点c2切换为导通状态,经由由虚线表示的信号线SL2将开启信号向控制电路1001输出。在交流电源1002上连接着洗涤机具备的负载1005。在交流电源1002的一端与负载1005之间连接着继电器1006。继电器1006在控制电路1001的控制下切换触点dl与触点d2的导通状态。来自控制电路1001的信号经由由虚线表示的信号线SL3传递给继电器1006。通过使继电器1006成为开启状态,将触点dl和触点d2切换为导通状态,对负载1005进行电源供给。另外,在洗涤机具备的负载1005中,例如具备驱动洗涤槽的马达及对洗涤槽内的洗涤物放射热的加热器等。在初始状态下的电源开关电路1000中,如图17所示,在电源开关部1003a中触点al和触点a2是非导通状态,在检测开关部1003b中触点cl和触点c2是非导通状态。因而,对控制电路1001不进行电源供给。此外,在继电器1004中触点bl和触点b2是非导通状态,在继电器1006中触点dl和触点d2是非导通状态。因而,对于负载1005不进行电源供给。以下,对图17所示的电源开关电路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8 图26是使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I的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1000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如果从图17所示的初始状态起、由电气元件I的推压操作体6受理推压操作、金属板16抵接在ー对固定触点10上,则如图18所示,在电源开关部1003a中,触点al、a2间被切换为导通状态。由此,向控制电路1001开始电源供给。在此情况下,与电源开关部1003a同时,在检测开关部1003b中,触点cl、c2间被切换为导通状态。由此,将表示检测开关部1003b成为开启状态的信号(开启信号)经由信号线SL2向控制电路1001输出。在控制电路1001中,对于在负载1005没有工作的状态下检测到的开启信号忽视。 如果受到电源供给,则控制电路1001将切换继电器1004为开启状态的信号(开启信号)经由信号线SLl向继电器1004输出。由此,使继电器1004成为开启状态,如图19所示,将触点bl、b2间切换为导通状态。結果,除了经由电源开关部1003a的电源供给路径以外,还形成经由继电器1004的电源供给路径。在使继电器1004成为开启状态后,如果将推压操作体6从推压操作释放,则金属板16回到初始状态,如图20所示,触点al、a2间被切换为非导通状态。另外,在此情况下,也将触点bl、b2间维持为导通状态,所以经过经由继电器1004的电源供给路径继续向控制电路1001的电源供给。如果从洗涤机的操作者受理洗涤开始等的指示,则控制电路1001经由信号线SL3对继电器1006输出开启信号。由此,使继电器1006成为开启状态,如图21所示,触点dl、d2间被切换为导通状态。結果,向负载1005开始电源供给。随着该电源供给,负载1005エ作。如果负载1005的工作结束,则控制电路1001将切换继电器1006为关闭状态的信号(关闭信号)经由信号线SL3向继电器1006输出。由此,使继电器1006成为关闭状态,如图22所示,触点dl、d2间被切换为非导通状态。结果,停止向负载1005的电源供给。然后,控制电路1001经由信号线SLl对继电器1004输出关闭信号。由此,使继电器1004成为关闭状态,如图23所示,将触点bl、b2间切换为非导通状态。结果,停止向控制电路1001的电源供给。即,在电源开关电路1000中,构成为,在负载1005的工作停止后自动停止向控制电路1001的电源供给(自动关闭功能)。此外,在电源开关电路1000中,构成为,从负载1005的工作状态起,能够根据来自操作者的指示停止向控制电路1001的电源供给。以下,对该手动关闭功能进行说明。如图21所示,在负载1005工作的状态下,如果由电气元件I的推压操作体6受理推压操作、扭簧15抵接在ー对固定触点9上,则如图24所示,在检测开关部1003b中,触点cl、c2间被切换为导通状态。由此,从检测开关部1003b将开启信号经由信号线SL2向控制电路1001输出。在此情况下,与检测开关部1003b同时,在电源开关部1003a中,触点al、a2间被切换为导通状态。但是,由于经由继电器1004进行电源供给,所以向控制电路1001的电源供给状态不会被变更。
如果在负载1005工作的状态下检测到开启信号,则控制电路1001经由信号线SL3对继电器1006输出关闭信号。由此,使继电器1006成为关闭状态,如图25所示,触点dl、d2间被切换为非导通状态。结果,向负载1005的电源供给被停止。随之,负载1005的工作也停止。另外,在图25中,表示了电气元件I的向推压操作体6的推压操作被释放的状态。然后,控制电路1001经由信号线SLl对继电器1004输出关闭信号。由此,使继电器1004成为关闭状态,如图26所示,触点bl、b2间被切换为非导通状态。結果,向控制电路1001的电源供给被停止。即,在电源开关电路1000中,构成为,在负载1005的工作状态下以手动停止向控制电路1001的电源供给(手动关闭功能)。在这样的电源开关电路1000中,通过使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电气元件1,能够提供能够在负载1005的工作后自动停止电源供给、能够降低待机功率的洗涤机。另外,这里,使用洗涤机的电源开关电路1000为具体例进行了说明,但关于使用电气元件I的电源开关电路1000,并不限定于洗涤机,能够在任意的设备的电源开关电路1000中使用。此外,例如在将电气元件I用在电灶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旋转操作体7的旋转操作进行电灶的各 种菜单的选择操作,通过由向推压操作体6的推压操作进行的检测开关的导通状态的切換进行由旋转操作选择的菜单的決定。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附图中图示的大小及形状等并不限定于此,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除此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可以适当变更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移动部件5的被推压突起504的上端面设为平面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关于被推压突起504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将被推压突起504的上端面设为球面形状。在此情况下,能够用被推压突起504的中央受理来自推压操作体6的推压操作,所以能够使得移动部件5在倾斜的状态下更难以上下移动。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按键开关是电源开关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适当变更为检测开关等的其他开关。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具备框体,具有收容部;旋转操作体,具有从该框体向上方突出并能够旋转操作的第I筒状部;推压操作体,能够向轴线方向移动地插通在形成于该旋转操作体的上述第I筒状部的内部的贯通孔中;旋转检测机构,检测上述旋转操作体的旋转动作;以及按键开关,对应于上述推压操作体向上述轴线方向的移动而动作;该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上,设有将上述收容部分隔为第I收容部和位于该第I收容部的下侧的第2收容部的隔壁,并且在该隔壁的中央部向上述第I收容部侧突出而设有具有沿上述轴线方向贯通的孔部的第2筒状部,在上述第2筒状部的外周部上能够旋转地插通上述旋转操作体的上述贯通孔,在上述孔部中能够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地插入上述推压操作体的前端部,在上述第I收容部中配设有上述旋转检测机构,并且在上述第2收容部中配设有受上述推压操作体的前端部驱动的上述按键开关。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按键开关具有移动部件,收容在上述第2收容部内,受上述推压操作体驱动并被向上方施力,能够上下移动;固定触点,设在上述第2收容部上;以及可动触点,与该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并被上述移动部件保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部件具备保持上述可动触点的基部和从该基部向上方突出设置的被推压突起,上述被推压突起与上述推压操作体的前端部对置而能够上下移动地插入在上述隔壁的上述孔部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夹着上述基部而与上述被推压突起对置的位置上,设有将上述移动部件向上方施力的螺旋弹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部件具备收容凹部,收容上述螺旋弹簧的一部分;以及一对卡合部,相互对置地形成在该收容凹部的外侧部上;夹着上述收容凹部的外侧部设有随着上述移动部件的上下移动而与上述卡合部卡合脱离的一对弹性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部的夹着中央部的一侧配置有上述按键开关,在上述基部的另一侧配置有检测向上述推压操作体的推压操作的检测开关。
7.如权利要求2 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具备下壳体,设有上述固定触点;以及上壳体,具有上述隔壁,并且以将上述下壳体塞堵的方式叠合;上述旋转检测机构由设在上述旋转操作体的下部的码图、和与该码图滑动接触的滑动件构成,上述滑动件在埋设在保持部件中的状态下配设在比上述隔壁靠上方,该保持部件配置在设于上述上壳体的侧壁上的切口部中,并由合成树脂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壳体及下壳体由比上述保持部件难燃性高的合成树脂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滑动件的前端侧从上述保持部件延伸并向下方弯曲而构成外部端子,该外部端子保持在设于上述下壳体的侧壁的端子保持部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操作体的外周部上设有多个凹凸部,并且在上述上壳体上,相互对置地设有一对咔嗒声板簧,该一对咔嗒声板簧具有与上述凹凸部卡合脱离的突出部。
全文摘要
一种复合操作型电气元件,实现俯视下的零件尺寸的小型化并能够高精度地移动推压操作体,还防止按键开关的开启/关闭状态的切换时的旋转检测机构的检测精度的劣化,具备旋转操作体,具有从具有收容部的框体突出并能够旋转操作的筒状部;推压操作体,可向轴线方向移动地插通在该旋转操作体的筒状部内的贯通孔中;旋转检测机构,检测旋转操作体的旋转动作;按键开关,对应于推压操作体的上下移动而动作;其中,设有将框体内的收容部分隔为收容部(304)及收容部(203)的隔壁,在收容部(304)中配设旋转检测机构,并且在收容部(203)中配设按键开关,在设在隔壁上的筒状部的贯通孔中可沿轴线方向移动地插入有推压操作体的卡合轴部。
文档编号H01H25/06GK102683084SQ20121003134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4日
发明者三河正明, 田中隆贵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