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675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挠性印刷布线板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在移动电话、数字静态照相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挠性印刷布线板来使电子设备内的电路彼此等进行电连接。挠性印刷布线板经由能够供挠性印刷布线板插拔的连接器而与电路等电连接。作为这种连接器,例如,如图9A、9B以及图10A、10B所示,公知有供扁平电缆150插入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2006-338955号公报)。
此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具备壳体110。另外,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具备安装于壳体110并且与设置在所插入的扁平电缆150上的导体图案(未图示)接触的第一触头131a以及第二触头131b。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具备盖式壳体(cover housing) 120,该盖式壳体120以能够在能够供扁平电缆150插入的开位置(参照图9A)与按压扁平电缆150的闭位置(参照图9B)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对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而言,盖式壳体120具备大致矩形形状的盖主体121。在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中,壳体110具备大致矩形形状的壳体主体111、以及从壳体主体111的下部延伸至一端部侧的下板部112。另外,在壳体主体111内,形成有容纳扁平电缆150的扁平电缆容纳空间114。对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而言,在扁平电缆容纳空间114的壳体主体111的两侧壁Illa的内面,向内侧突出形成有一对扁平电缆定位部113。另外,对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而言,在壳体主体111的两侧壁111a,安装有一对金属制的焊锡耳140。各焊锡耳140具备大致矩形形状的基板部141,基板部141被焊接在未图不的电路基板上。对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而言,当盖式壳体120位于闭位置时,第一触头131a以及第二触头131b被加压从而与设置在扁平电缆150上的导体图案接触。对于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而言,在盖式壳体120的两端设置有一对插入引导部126,该一对插入引导部126以比扁平电缆150的宽度大的内侧壁面间隔Dl (参照图10A)配置。另外,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设置有一对扁平电缆斜插入防止部127,该一对扁平电缆斜插入防止部127连接在一对插入引导部126上,且设定有比一对插入引导部126的内侧壁面间隔Dl小的内侧壁面间隔。对于上述文献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而言,若使盖式壳体120从开位置开始转动(参照图IOB的箭头A),则通过扁平电缆斜插入防止部127的内侧壁面,来对被斜着插入的扁平电缆150的插入状态进行矫正。由此,上述文献所记载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100能够防止设置在扁平电缆150上的导体图案与第一触头131a以及第二触头131b的错位。然而,存在在挠性印刷布线板上具备突设部的情况,该突设部从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前端缘离开并在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宽度方向上突设。对于供具备在宽度方向上突设的突设部的挠性印刷布线板连接的连接器而言,能够利用挠性印刷布线板的突设部来对挠性印刷布线板进行临时保持。由此,对于连接器而言,能够防止挠性印刷布线板从连接器非本意地脱落。此处,对于连接器而言,在使在宽度方向突设有突设部的挠性印刷布线板与其连接的情况下,需要以与挠性印刷布线板的突设部相应的量在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宽度方向上将连接器的插入口增大。为此,对于连接器而言,在使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前端插入比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前端大与突设部相应的量的连接器的插入口的情况下,存在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前端侧相对于插入口以向宽度方向发生错位的状态被插入的危险。对于连接器而言,即使是在将上述的专利文献I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构造应用于供具备突设部的挠性印刷布线板插入的连接器的情况下,也存在难以防止挠性印刷布线板侧与连接器侧的错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使在宽度方向突设有突设部的挠性印刷布线板容易地插入壳体内。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其供挠性印刷布线板插入;多个触头,其具有能够与插入该壳体内的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导体图案接触的接点部;以及控制杆,其以在所述壳体内使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方式沿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厚度方向按压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位置与不进行按压的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壳体自由起伏,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备卡定部,该卡定部能够对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前端缘离开并在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宽度方向上突设的突设部进行卡定,从而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进行临时保持,与该卡定部相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里侧的内侧壁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所述前端缘抵接并使伴随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向所述壳体内的里侧的插入而引起的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的错位减小。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在宽度方向上突设有突设部的挠性印刷布线板容易地插入壳体内。在该连接器中,优选上述内侧壁具有所述倾斜面,该倾斜面使所述突设部与所述内侧壁不发生干涉,直到将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引入到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位置。在该连接器中,优选上述倾斜面形成为锥体状,其沿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向所述壳体内的里侧插入的方向变窄。在该连接器中,优选上述内侧壁以如下方式形成直到将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引入到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位置,所述突设部为不与所述卡定部卡定的位置关系O在该连接器中,优选上述内侧壁以如下方式形成直到将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引入到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位置,所述突设部为不与所述壳体接触的位置关系O


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记述。关联以下的详细的记述以及附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以及优点。图I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说明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俯视说明图。图4是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进行表示的其他的俯视说明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是将控制杆放倒的状态的图I的6A-6A剖视图。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是将控制杆放倒的状态的图I的7A-7A剖视图。
图8是表示插入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后视图。图9A表示现有的连接器,是盖式壳体位于开位置的状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图。图9B表示现有的连接器,是盖式壳体位于闭位置的状态的扁平电缆用连接器的局部立体图。图IOA是现有的连接器的当盖式壳体位于开位置时、扁平电缆被斜着插入的状态的俯视概略图。图IOB是现有的连接器的当盖式壳体位于开位置时、扁平电缆被斜着插入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图I至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进行说明,根据图8对插入到连接器10中的挠性印刷布线板20进行说明。首先,最初,对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插拔的挠性印刷布线板(以下,也称为FPC) 20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对于FPC20而言,在FPC20的长度方向(图8的上下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导体图案21沿FPC20的宽度方向(图8的左右方向)设置。多个导体图案21以大致相等的间隔进行排列。在导体图案21中,在与FPC20的长度方向相同方向的插拔方向的前端侧和从FPC20的前端离开的位置侧,在FPC20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地设置有增宽了导体图案21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的宽部22。另外,对于导体图案21而言,与前端侧的宽部22相比,从前端离开的位置侧的宽部22在FPC20的插拔方向上的长度尺寸较长。另外,FPC20具备一对突设部20a、20a,该一对突设部20a、20a从FPC20的前端缘20b离开并从FPC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突设。突设部20a被利用于防止FPC20非本意地从连接器10脱落的情况。此外,导体图案21的基底由镍形成,并在镍上施加金的镀层。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备供上述的FPC20插入的壳体I。另外,连接器10具备触头3 (参照图I以及图6),该触头3具有能够与插入壳体I内的FPC20的导体图案21接触的接点部3aa。同样地,连接器10具备触头4(参照图I以及图7),该触头4具有能够与插入壳体I内的FPC20的导体图案21接触的接点部4aa。此外,连接器10具备控制杆5,其以在壳体I内使导体图案21与接点部3aa、4aa压接的方式沿FPC20的厚度方向按压FPC20的位置与不按压FPC20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I自由起伏。此外,在控制杆5位于按压FPC20的位置的情况下,触头3的接点部3aa能够与设置在FPC20的插拔方向的前端侧的导体图案21的宽部22接触。另外,在控制杆5位于按压FPC20的位置的情况下,触头4的接点部4aa能够与从FPC20的插拔方向的前端离开的位置侧的宽部22接触。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壳体I具备卡定部If,其能够通过将从FPC20的前端缘20b离开并从FPC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缘突设的突设部20a卡定来对FPC20进行临时保持。此外,对于壳体I而言,与卡定部If相比位于壳体I内的里侧的内侧壁Iaa为倾斜面,该倾斜面通过与FPC20的前端缘20b抵接来使伴随FPC20向壳体I内的里侧插入而引起的导体图案21与接点部3aa、4aa的错位减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内侧壁Iaa具有上述倾斜面,该倾斜面直到将FPC20引入到导体图案21与接点部3aa、4aa压接的位置,使突设部20a不与内侧壁Iaa发生干涉。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作为主要的结构具备壳体I、触头3、4、以及控制杆5。此外,对于控制杆5而言,在成为控制杆5的长边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突出的突出 轴5e、5e分别载置在适宜地设置于壳体I的一对保持件2、2的轴承部2a上。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壳体I由具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构成。壳体I以FPC20能够插拔的方式整体形成为棱筒形状。壳体I具备供连接器10安装的安装基板(未图示)侧的基壁部Ib ;—对侧壁部lc、lc,该一对侧壁部lc、lc从基壁部Ib的两端突出;覆壁部lg,其以与基壁部Ib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在基壁部Ib上。如图6及图7所示,对于壳体I而言,在FPC20的插拔方向(图6以及图7的左右方向)的覆壁部Ig的一端部侧(图6以及图7的左侧)形成有构成插入口的开口部Id。对于连接器10而言,以能够覆盖开口部Id的方式在壳体I上配置有控制杆5。此外,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使连接器10安装在配置于水平面的安装基板上的情况下,插拔方向为某水平方向。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使用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来形成壳体I的情况下,伴随连接器10的小型化还需要保证壳体I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在壳体I的开口部Id的两侧端部具备对控制杆5的突出轴5e进行保持的保持件2,从而能够使壳体I的强度提高。对于壳体I而言,在壳体I的内部形成有收纳触头3、4的触头收纳空间11。触头收纳空间11通过隔壁12而被分隔成多个收纳室,该隔壁12在与FPC20的插拔方向正交的壳体I的宽度方向(图I的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距设置。对于触头收纳空间11而言,在各个收纳室的每一个中收纳有一个触头3或触头4。此外,在覆壁部Ig上具备定位面ls,使FPC20的前端侧与该定位面Is抵接,从而以FPC20不会向壳体I的内部的里侧插入过量的方式限制FPC20的插入并进行定位(参照图6以及图7)。另外,在壳体I上沿壳体I的宽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交替地设置有多个第一孔部Ica (参照图6),其用于将触头3对壳体I从一端部侧插入;以及多个第二孔部Icb (参照图7),其用于将触头4从另一端部侧插入。触头3、4例如由磷青铜等的弹性以及导电性优秀的金属材料形成,优选地采用对形成于磷青铜的表面的镍的基底施加金的镀层的材料。对于触头3、4而言,在壳体I的宽度方向上,触头3与触头4交替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触头3、4具备导电性,并具有接点部3aa、4aa,该接点部3aa、4aa与在FPC20的主表面露出的导体图案21弹性接触。以下,对于触头3而言,在其配设在壳体I上的状态下,对具有在FPC20向壳体I的插拔方向上位于里侧的第一接点部3aa的第一触头3进行说明。另外,对于触头4而言,在其配设在壳体I上的状态下,对具有在FPC20向壳体I的插拔方向上与第一接点部3aa相比位于近前侧的第二接点部4aa的第二触头4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第一触头3具备基元部3d,其嵌合于壳体I的覆壁部Ig与基壁部Ib之间;以及支承片3a,其从基元部3d沿壳体I的基壁部Ib延伸并在前端部形成有限位器3c。另外,第一触头3具备接触片3b,其从与支承片3a的中央部相比少许里侧分支,并与支承片3a大致平行地从壳体I的里侧向开口部Id侧延伸。即、支承片3a配设在壳体I的基壁部Ib侧,接触片3b配设在壳体I的覆壁部Ig侧。对于第一触头3而言,在基元部3d的上侧缘从一端部侧向另一端部侧(图6的右侧)按顺序设置有突出部3f以及第一突起部3e。对于第一触头3而言,通过使突出部3f与覆壁部Ig的定位部Ij抵接来限制第一触头3的插入。另外,对于第一触头3而言,通过使第一突起部3e嵌合于设置在壳体I的覆壁部Ig上的第一凹部Ieb从而第一触头3被固定于壳体I。在接触片3b上,在其前端部形 成有第一接点部3aa。另外,在支承片3a上,以从支承片3a的前端部的下侧缘向下突出的方式形成有限位器3c,从而对第一触头3相对于壳体I的插入量进行限制。此处,对于限位器3c而言,限位器3c的一部分与壳体I的外底面(基壁部Ib的下表面)相比少许突出,从而限位器3c的一部分兼做表面安装用的外部连接端子。换言之,对于第一触头3而言,从基壁部Ib的下表面少许突出的限位器3c,以从设置在壳体I的基壁部Ib上的切口部Iba与壳体I的外底面构成大致相同的平面的方式设置。限位器3c作为能够供连接器10安装的安装基板(未图示)的布线图案焊接的外部连接端子而发挥功能。接着,如图7所示,第二触头4配置在壳体I的覆壁部Ig与基壁部Ib之间。第二触头4具备接触片4a,其沿壳体I的基壁部Ib从壳体I的里侧的基元部4d延伸并在前端部形成有第二接点部4aa。第二触头4具备枢支片4b,其从基元部4d沿壳体I的覆壁部Ig向开口部Id侧延伸并形成有卡合在控制杆5的枢支轴5a上的剖面U字形状的枢支部4e。换言之,接触片4a配设在壳体I的基壁部Ib侧,枢支片4b配设在壳体I的覆壁部Ig侧。对于第二触头4而言,在接触片4a的基元部4d侧的上侧缘设置有第二突起部4ab,通过使第二突起部4ab嵌合于设置在壳体I的中壁部Ie上的第二凹部lea,从而第二触头4固定于壳体I。另外,对于第二触头4而言,限位器4c以从基元部4d的下侧缘向下突出的方式形成,从而对第二触头4的相对于壳体I的插入量进行限制。此处,对于限位器4c而言,限位器4c的一部分与壳体I的外底面相比少许突出,从而限位器4c的一部分兼做表面安装用的外部连接端子。即、对于第二触头4而言,在基壁部Ib的另一端部侧(图7的右侧),以从设置在壳体I的基壁部Ib的切口部Ibb与壳体I的外底面构成大致相同的平面的方式,设置有从基壁部Ib的下表面少许突出的限位器4c。限位器4c作为能够与供连接器10安装的安装基板的布线图案焊接的外部连接端子而发挥功能。第二触头4的接触片4a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若插入FPC20则接触片4a弹性变形,从而伴随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弹力作用于FPC20侧。对于第二触头4的枢支片4b而言,前端部的枢支部4e以能够在被插入的FPC20的厚度方向(图7的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枢支部4e以与第二接点部4aa相比以规定的距离远离另一端部侧的方式配置。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将第一触头3和第二触头4配设于壳体I的状态下,接触片3b与接触片4a交替地沿壳体I的宽度方向配置。对于连接器10而言,第一接点部3aa以从枢支轴5a以规定的第一距离远离另一端部侧的方式配置,第二接点部4aa以从枢支轴5a以规定的第二距离远离一端部侧的方式配置。连接器10配合所插入的FPC20而适当地对上述的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进行设定即可。换句话说,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FPC20向壳体I内的插拔方向上,第一接点部3aa配置在里侧,第二接点部4aa配置在近前侧。而且,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FPC20已插入壳体I内的状态下,在壳体I的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接点部3aa以及第二接点部4aa,与露出FPC20的表面并在与FPC20的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导体图案21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以与第一接点部3aa以及第二接点部4aa对应的导体图案21能够接触的方式,相对于连接器10将FPC20的形成有导体图案21的面作为背面侧而插拔FPC20。控制杆5由合成树脂形成,并配置在壳体I的开口部Id。控制杆5具备从控制杆5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突出的突出轴5e,突出轴5e伴随控制杆5的转动而转动。同样地,对于控制杆5而言,沿控制杆5的宽度方向在壳体I侧具备多个枢支轴5a,枢支轴5a伴随控制杆5的转动而转动。对于控制杆5而言,将突出轴5e和枢支轴5a形成在同轴上。控 制杆5以如下方式被枢支该控制杆5以在壳体I内使导体图案21与第一接点部3aa以及第二接点部4aa压接的方式沿FPC20的厚度方向按压FPC20的位置与不按压FPC20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I自由起伏。第二触头4的枢支部4e卡合在控制杆5的枢支轴5a上,从而控制杆5被枢支(参照图7)。此处,对于控制杆5而言,枢支部4e卡合在枢支轴5a上,从而控制杆5通过枢支部4e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另外,对于控制杆5而言,在枢支轴5a上卡合有第二触头4的枢支部4e,突出轴5e通过载置在保持件2的轴承部2a上从而控制杆5相对于壳体I以自由起伏的方式被支承。此外,在控制杆5上,在沿宽度方向与第二触头4的枢支部4e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贯通孔5b。而且,控制杆5的枢支轴5a以在控制杆5的宽度方向上横切控制杆5的贯通孔5b的方式设置。另外,控制杆5具备按压面5c,其向第一接点部3aa以及第二接点部4aa侧按压FPC20。在控制杆5的与形成有按压面5c的面相反侧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当控制杆5位于不按压FPC20的位置时与FPC20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插入面5d。控制杆5的插入面5d构成供FPC20插入的插入口的一部分。由控制杆5的插入面5d构成的插入口,与由控制杆5的按压面5c构成的插入口相比,将FPC20的厚度方向的大小加大。为此,对于第二触头4而言,当控制杆5位于不按压FPC20的位置时,在接触片4a上不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接触片4a的第二接点部4aa,以FPC20能够插拔的规定的第一间隔远离控制杆5侧。同样地,对于第一触头3而言,当控制杆5位于不按压FPC20的位置时,在接触片3b上不产生弹性变形。因此,接触片3b的第一接点部3aa,以FPC20能够插拔的规定的第二间隔远离控制杆5的插入面5d。S卩、连接器10以如下方式构成当控制杆5位于不按压FPC20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杆5的插入面5d与第一接点部3aa之间以及控制杆5侧与第二接点部4aa之间分别成为比FPC20的厚度大的分离距离。对于连接器10而言,若在壳体I内插入FPC20,并通过使控制杆5转动至按压FPC20的位置来相对于壳体I使控制杆5处于放下的状态,则控制杆5的按压面5c按压FPC20。在连接器10中,控制杆5能够使FPC20的导体图案21与第一接点部3aa以及第二接点部4aa以适度的接触压力而压接从而实现电连接。由此,FPC20被夹持在控制杆5的按压面5c与第一接点部3aa以及第二接点部4aa之间。连接器10以下述方式进行设计接触片3a和接触片4a以与FPC20的厚度相应的量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因伴随弹性变形引起的弹力而在第一接点部3aa和第二接点部4aa获得适度的接触压力。在壳体I上,在设置在壳体I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侧壁部lc、lc的内侧形成有孔部(未图示),保持件2、2插入孔部中。此处,对于保持件2而言,上部平坦地形成,并构成对控制杆5的突出轴5e进行支承的轴承部2a。然而,对于连接器10而言,以邻接于孔部和壳体I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形式在壳体I的里侧形成有内侧壁laa、laa。此处,对于壳体I而言,内侧壁Iaa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与FPC20的前端缘20b抵接,并以使伴随FPC20的向壳体I内的里侧的插入而引起的导体图案21与第一接点部3aa、第二接点部4aa的错位减小的方式对FPC20进行引导。此夕卜,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倾斜面形成为锥体状,其沿挠性印刷布线板20向壳体I内的里侧插入的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变窄。另外,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壳体I的开口部Id的两侧 壁部lc、lc侧,以从基壁部Ib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卡定部If、If。对于连接器10而言,通过内侧壁Iaa以及卡定部If构成收纳突设部20a的收纳凹所la。S卩、连接器10是FPC20的突设部20a钩挂在收纳凹所Ia的卡定部If上的构造。由此,连接器10为连接器10的进深较小的小型连接器,并且能够进行当FPC20向壳体I插入时的定位和FPC20的临时保持,从而能够实现更可靠的FPC20的插入作业。连接器10若为极小型,并能够将柔软的FPC20顺畅地插入,则能够提高向连接器10的连接作业性。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而言,与卡定部If相比位于壳体I内的里侧的内侧壁Iaa具有上述倾斜面,该倾斜面与前端缘20b抵接并使伴随FPC20的向壳体I内的里侧的插入而引起的导体图案21与接点部3aa、4aa的错位减小。此处,对于连接器10而言,例如,存在如图3所示、FPC20以FPC20的假想中心线LI (参照图3中的点划线)相对于壳体I的假想中心线L2 (参照图3中的虚线)向宽度方向错位的方式被插入的情况。其中,FPC20的假想中心线LI沿FPC20的长度方向而进行图示。同样地,壳体I的假想中心线L2沿壳体I的FPC20的插拔方向进行图示。然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而言,能够如图4所示、通过内侧壁Iaa而将FPC20引导至FPC20的假想中心线LI (参照图4中的点划线)与壳体I的假想中心线L2 (参照图4中的虚线)一致的正常连接位置。由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而言,能够使在宽度方向突设有突设部20a的FPC20容易地插入壳体I内。即、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而言,不需要如图2所示、以使FPC20的假想中心线LI(参照图2的点划线)与壳体I的假想中心线L2 (参照图2的虚线)一定准确地一致的方式使FPC20插入。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的内侧壁Iaa具有上述倾斜面,该倾斜面使突设部20a不与内侧壁Iaa干涉,直到将FPC20引入到导体图案21与接点部3aa、4aa压接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内侧壁Iaa以如下方式形成直到将FPC20引入到导体图案21与接点部3aa、4aa压接的位置,突设部20a为不与卡定部If卡定的位置关系。由此,连接器10能够使FPC20的突设部20a更顺畅地收纳于收纳凹所la。另外,除上述方式以外,例如,内侧壁Iaa也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直到将FPC20引入到导体图案21与接点部3aa、4aa压接的位置,突设部20a为不与壳体I接触的位置关系。
以下,对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插拔FPC20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连接FPC20之前,如图I以及图2所示地将控制杆5相对于壳体I配置在立起的位置。由此,对于连接器10而言,控制杆5处于不按压FPC20的位置(以下,也称为非防脱位置)。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非防脱位置,能够减小当FPC20插入连接器10时的插入阻力,从而能够将柔软的FPC20容易地插入连接器10。对于连接器10而言,也可以是在使控制杆5处于非防脱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触头3的第一接点部3aa和第二触头4的第二接点部4aa能够与FPC20接触的结构。对于连接器10而言,通过即使在使控制杆5处于非防脱位置的状态下仍使第一触头3的第一接点部3aa和第二触头4的第二接点部4aa与FPC20接触,从而能够与插入FPC20同时地使电连接确立。此外,对于连接器10而言,由于与控制杆5位于按压FPC20的位置(以下,也称为防脱位置)的情况相比,触头3、4保持FPC20的保持力成为相对小的状态,因此成为FPC20相对地容易脱落的状态。 对于连接器10而言,若在使控制杆5配置在非防脱位置的状态下,从开口部Id侧将FPC20插入壳体I的内部,则即使FPC20与壳体I处于向宽度方向错位的状态,也能够以FPC20的前端沿内侧壁Iaa的方式对FPC20进行引导。即、对于连接器10而言,沿构成收纳凹所Ia的内侧壁Iaa的上述倾斜面插入FPC20。连接器10能够减小随着FPC20向壳体I内部插入而引起的FPC20的导体图案21与第一接点部3aa和第二接点部4aa的错位。对于插入连接器10的内部的FPC20而言,FPC20的前端侧与定位面Is抵接,该定位面Is以限制FPC20的插入的方式对其进行定位。因此,连接器10能够相对于触头3、4而对FPC20的插拔方向的FPC20的前端侧的位置进行定位。同时,FPC20的突设部20a收纳于收纳凹所la。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控制杆5旋转至防脱位置的状态下,FPC20被按压于接触片3b的第一接点部3aa以及接触片4a的第二接点部4aa。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接触片3b的第一接点部3aa与控制杆5的按压面5c之间夹持FPC20。另外,对于连接器10而言,在接触片4a的第二接点部4aa与控制杆5的按压面5c之间夹持FPC20。由此,对于连接器10而言,成为第一触头3以及第二触头4与FPC20的导体图案21电连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对于连接器10而言,若使控制杆5从防脱位置转动至非防脱位置,则控制杆5与第一触头3以及第二触头4对FPC20进行夹持的力变弱,从而能够容易地拔去FPC20。虽根据若干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记述,但是能够不脱离该发明的本来的精神以及范围、即权利要求的范围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修正以及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供挠性印刷布线板插入;多个触头,其具有能够与插入该壳体内的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导体图案接触的接点部;以及控制杆,其以在所述壳体内使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方式沿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厚度方向按压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位置与不进行按压的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壳体自由起伏,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卡定部,该卡定部能够对从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前端缘离开并在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的宽度方向上突设的突设部进行卡定,从而对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进行临时保持,与该卡定部相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里侧的内侧壁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与所述前端缘抵接并使伴随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向所述壳体内的里侧的插入而引起的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的错位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壁具有所述倾斜面,该倾斜面使所述突设部与所述内侧壁不发生干涉,直到将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引入到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形成为锥体状,其沿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向所述壳体内的里侧插入的方向变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壁以如下方式形成直到将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引入到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位置,所述突设部为不与所述卡定部卡定的位置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壁以如下方式形成直到将所述挠性印刷布线板引入到所述导体图案与所述接点部压接的位置,所述突设部为不与所述壳体接触的位置关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具备多个触头,其具有能够与插入壳体内的挠性印刷布线板(FPC)的导体图案接触的接点部;以及控制杆,其在以使导体图案与接点部压接的方式沿FPC的厚度方向按压FPC的位置与不进行按压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壳体自由起伏,壳体具备卡定部,该卡定部能够对从FPC的前端缘离开并在FPC的宽度方向上突设的突设部进行卡定,从而对FPC进行临时保持,另外,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与前端缘抵接并使伴随FPC的插入而引起的导体图案与接点部的错位减小。
文档编号H01R13/64GK102969609SQ2012103081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清冈敬, 东城胜寿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