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9688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28所示,周知包括绝缘体903和被保持于该绝缘体903的触头910的连接器901 (参照日本特开平10 - 32031号公报(0015、0022、0023、0025段、图1、图2、图4等))。另外,图28、图29、图30分别与日本特开平10 — 32031号公报的图1、图2、图4相对应。但是,图28、图29、图30中的附图标记被变更,且一部分的附图标记被删除。各触头910具有接触板部911、保持板部913和端子部915。接触板部911向绝缘体903的嵌合口 903d侧延伸。保持板部913被保持在绝缘体903的底部903b。端子部915向绝缘体903的外侧延伸。接触板部911具有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如图29、图30所示并联排列。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各自具有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第1、第2触点部918a、918b的位置与第3触点部918c的位置在长度方向上偏离。

在将连接器901插入对象连接器930时,首先,连接器901的第1、第2触点部918a、918b与对象连接器930的对象触头934的对象接触板部936接触,接着,连接器901的第3触点部918c与对象连接器930的对象触头934的对象接触板部936接触。在以往的连接器901中,如上述那样,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各自具有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各自是单纯的直线形状,所以它们的弹性变位量不大。因而,例如在连接器901、对象连接器930的制造的精度低的情况下,由于有时无法获得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的规定的接触力,所以有可能无法确保接触稳定性。此外,对于以往的连接器901,在连接器901相对于对象连接器930的对象嵌合部934a被晃动(向上下左右摇晃)地插入的情况下,由于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几乎无法沿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的排列方向变位,所以第1、第2、第3触点部918a、918b、918c无法追随连接器901的倾斜的动作。其结果,接触板部911的与保持板部913连续的第1、第2、第3接触弹簧部917a、917b、917c的固定端有可能塑性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触头的耐久性和接触可靠性的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连接器,电连接第I连接对象物和第2连接对象物,其中,该连接器包括外壳,用于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以及触头,被保持于该外壳,上述触头具有接触部,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一对弹簧部,直接或间接地与该接触部相连,并将该接触部向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按压;保持部,与该一对弹簧部相连,并被保持于上述外壳;以及连接部,与该保持部相连,并连接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上述一对弹簧部分别能够独立地弹性变形,任一上述弹簧部均以在弹性变形时,该弹簧部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在外壳高度方向上彼此不干涉的方式,沿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地延伸。优选的是,上述一对弹簧部均弯曲大致180度。优选的是,上述一对弹簧部均弯曲大致90度。优选的是,上述外壳具有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配置面相对的底面部,在上述底面部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以能够使上述一对弹簧部变位的方式收容该一对弹簧部,上述接触部在上述底面部未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从上述收容部突出,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了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被向上述收容部侧压入,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更加优选的是,上述收容部是沿上述外壳高度方向贯穿上述底面部的孔,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接触。更加优选的是,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以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向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一侧抬起的方式,上述接触部位于以通过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和另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并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平行的面为交界的一侧的区域,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位于该面的另一侧的区域。优选的是,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触头的耐久性和接触可靠性。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基于添附的附图的下述的详细
说明会更清楚。


图1是在将卡片型电子元件插入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
2是将图1所示的连接器安装于印刷基板上的状态的立体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4是从图1所示的连接器卸下了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5是图4的A部的立体图。
6是沿着图3的VI — VI线的剖视图。
7是图6的B部的放大图。
8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触头的主视图。
9是图8所不的触头的俯视图。
10是图8所示的触头的侧视图。
11是从斜上方观察图8所示的触头的立体图。
12是从斜下方观察图8所示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罩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罩的俯视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罩的侧视图。图16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3所示的罩的立体图。图17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3所示的罩的立体图。图18是将卡片型电子元件的前端部插入了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9是沿着图18所示的XIX — XIX线的剖视图。图20是将卡片型电子元件插入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完成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1是沿着图20所示的XXI — XXI线的剖视图。图22是图19的C部的放大图。图23是图21的D部的放大图。图24是卸下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是图24所示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6是图24所示的E部的放大图。图27是图25所示的F部的放大图。图28是具有以往的触头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9是对图28所示的触头的端子部进行弯曲加工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0是图28所示的触头的接触板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基于图1 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连接器10电连接卡片型电子元件(第1连接对象物)81和 印刷基板(第2连接对象物)86。连接器10包括外壳30、6个触头50、和罩70。如图4所示,外壳30是其前部和上部开放的壳体状,具有底面部31、2个侧壁部 32、和后壁部33。底面部31是平板状,在底面部31配置卡片型电子元件81。底面部31与 卡片型电子元件81的配置面82 (参照图19)相对。在底面部31a形成有6个收容部31a。 收容部31a是沿外壳高度方向H贯穿底面部31的孔。6个收容部31a沿着外壳宽度方向 W呈2列等间隔地排列。此外,在底面部31形成有6个孔31b。孔31b沿外壳高度方向H 贯穿底面部31。6个孔31b沿着外壳宽度方向W呈2列等间隔地排列。孔31b位于收容部 31a的后侧。另外,在图6、图7中,连接器10的右侧是连接器10的后侧,连接器10的左侧 是连接器10的前侧。侧壁部32与底面部31的两侧部分别相连。后壁部33与底面部31的后端部相连。 由底面部31、侧壁部32和后壁部33形成收容卡片型电子元件81的收容空间34。如图6、图7所不,各触头50被保持于外壳30上。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触头50具有接触部51、一对弹簧部52、保持 部53、连接部54、和连结部55。触头50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切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接触部51的截面形状(参照图7)是大致圆弧状,与卡片型电子元件81的焊盘(未图示)接触。接触部51在外壳30的底面部31未配置卡片型电子元件81时从收容部31a突出,在底面部31配置了卡片型电子元件81时被卡片型电子元件81向收容部31a侧压入。接触部51被卡片型电子元件81向收容部31a侧压入时,接触部51的一部分被压入收容部31a内,但是接触部51的其他的部分(接触部51的顶部)不被压入收容部31a内(参照图 22、图 23)。一对弹簧部52将接触部51按压于卡片型电子元件81的焊盘。一对弹簧部52经由连结部55与接触部51相连。各弹簧部52从外壳30的高度方向H观察,呈U字状弯曲大致180度。一对弹簧部52分别能够独立地弹性变形。任一弹簧部52均以在弹簧部52弹性变形时,弹簧部52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在外壳高度方向H (参照图4、图5)上彼此不干涉的方式沿与外壳高度方向H正交的方向弯曲地延伸。一对弹簧部52以能够变位的方式被收容于收容部31a内(参照图22、图23)。保持部53是大致板状,与一对弹簧部52相连,被保持于外壳30上(参照图7)。保持部53具有缺口 53a和孔53b。缺口 53a避免与接触部51干涉。孔53b位于缺口 53a的后侧(参照图11)。连接部54与保持部53相连。连接部54通过冲切弯曲加工而形成。连接部54呈L字状折弯(参照图10),连接部54的大部分被收容于孔31b内,连接部54的下端部从孔31b向下方突出。连接部54被软钎焊于印刷基板86的焊盘(未图示)(参照图7)。接触部51位于以面P (参照图7)为交界的一侧的区域(图7的面P的右侧的区域),一对弹簧部52的弯曲部52a位于该面P的另一侧的区域(图7的面P的左侧的区域),该面P通过一方的弹簧部52的保持部侧端部52b (参照图5)和另一方的弹簧部52的保持部侧端部52b (参照图5),且与外壳高度方向H平行。根据该结构,在外壳30的底面部31配置卡片型电子元件81,卡片型电子元件81接触到接触部51时,一对弹簧部52的弯曲部52a在收容部31a内向上方变位(参照图22、图23)。

如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所示,罩70是其前部和下部开放的壳体状,具有上表面部71、2个侧壁部72、和后壁部73。上表面部71是平板状,覆盖外壳30的上部。侧壁部72与上表面部71的两侧部分别相连。后壁部73与上表面部71的后端部相连。为了将卡片型电子元件81装填于连接器10中,如图18、图19、图20、图21所示,只要将卡片型电子元件81沿着插入方向I插入连接器10的外壳30的收容空间34即可。此时,如图22、图23所示,触头50的接触部51和连结部55被卡片型电子元件81向收容部31a的一侧按压,接触部51和弹簧部52向下方变位,接触部51的一部分进入收容部31a内,但是接触部51的顶部位于收容空间34内。随着接触部51和连结部55的变位,弹簧部52弹性变形,产生向卡片型电子元件81的焊盘按压接触部51的弹簧力。此外,弹簧部52形成为U字状,所以弹簧的长度长,而且,弹簧部52弹性变形时弹簧部52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不干涉,弹性变形量不变少。另外,因为经由连结部55与接触部51相连的弹簧部52朝向与外壳高度方向H正交的方向弯曲地延伸,所以有助于连接器10的扁平化。此外,在外壳30的底面部31配置卡片型电子元件81,卡片型电子元件81接触到接触部51时,因为一对弹簧部52的弯曲部52a在收容部31a内向上方变位,所以能防止弯曲部52a与印刷基板86接触而弹簧部52塑性变形。此外,能防止损伤印刷基板86的焊盘坐寸O另外,即使将卡片型电子元件81晃动地插入连接器10的外壳30的收容空间34中,因为一对弹簧部52能够各自独立地弹性变形,接触部51沿外壳宽度方向W动作(追随),所以弹簧部52难以塑性变形。根据该实施方式,触头50的弹簧部52弯曲,弹簧的长度长,而且,弹簧部52构成为,弹性变形时弹簧部52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不干涉,所以能获得弹性变形量,提高触头50的接触可靠性。此外,一对弹簧部52能够独立地弹性变形,接触部51能够沿外壳宽度方向W动作,所以即使将卡片型电子元件81晃动地插入连接器10的外壳30的收容空间34,弹簧部52也难以塑性变形,提高触头50的耐久性。另外,因为触头50的弹簧部52被收容于收容部31a,所以与在底面部31不形成收容部31a的连接器(未图示)相比,能够使连接器10扁平化。接着,基于图24、图25、图26、图27,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对于与第I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以下,对于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10在触头250的弹簧部252的形状这一点上,与第I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不同。触头250的一对弹簧部252均为,从外壳30的高度方向H观察弯曲成L字状。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接触部51位于以通过一方的弹簧部252的保持部侧端部252b (参照图26)和另 一方的弹簧部252的保持部侧端部252b (参照图26)且与外壳高度方向H平行的面(未图示)为交界的一侧的区域,一对弹簧部252的弯曲部252a位于与外壳高度方向H平行的面上。对于该结构,在外壳30的底面部31配置卡片型电子元件81,卡片型电子元件81接触到接触部51时,与第I实施方式的弯曲部52a相比,一对弹簧部252的弯曲部252a的变位量少。根据第2实施方式,发挥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通过冲切将弹簧部52的形状形成为U字状,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冲切将弹簧部252的形状形成为L字状,但是弹簧部52、252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V字状、W字状。此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卡片型电子兀件81插入连接器10的外壳30的收容空间34,接触部51接触到卡片型电子元件81时,弹簧部52的弯曲部52a向上方移动,在第2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卡片型电子元件81插入连接器210,接触部51接触到卡片型电子元件81时,弹簧部252的弯曲部252a的变位量比第I实施方式少,但是没有必要必须这样地构成。只要在接触部51接触到卡片型电子元件81时,弯曲部52a、252a不接触卡片型电子元件81、印刷基板86这样的结构即可。例如,弯曲部52a即使从收容部31a向上方突出,只要不接触卡片型电子元件81即可。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收容部31a是贯穿孔,但是也可以是具有底面的孔(未图示)。此外,作为第I连接对象物,不限于卡片型电子元件81,具有与底面部31相对的平坦的配置面的照相机组件、LED组件等电子元件、印刷基板等也包含于第I连接对象物中,在第2连接对象物中也包含FPC等。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弹簧部52、252经由连结部55与接触部51间接地相连,但是也可以是弹簧部52、252直接与接触部51相连。以上是本发明优选的方式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当然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地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电连接第I连接对象物和第2连接对象物,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包括 外壳,用于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以及 触头,被保持于该外壳, 上述触头具有接触部,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一对弹簧部,直接或间接地与该接触部相连,并将该接触部向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按压;保持部,与该一对弹簧部相连,并被保持于上述外壳;以及连接部,与该保持部相连,并连接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 上述一对弹簧部分别能够独立地弹性变形, 任一上述弹簧部均以在弹性变形时,该弹簧部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在外壳高度方向上彼此不干涉的方式,沿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地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弹簧部均弯曲大致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弹簧部均弯曲大致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具有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配置面相对的底面部, 在上述底面部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以能够使上述一对弹簧部变位的方式收容该一对弹簧部, 上述接触部在上述底面部未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从上述收容部突出,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了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被向上述收容部侧压入,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具有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配置面相对的底面部, 在上述底面部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以能够使上述一对弹簧部变位的方式收容该一对弹簧部, 上述接触部在上述底面部未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从上述收容部突出,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了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被向上述收容部侧压入,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壳具有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配置面相对的底面部, 在上述底面部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以能够使上述一对弹簧部变位的方式收容该一对弹簧部, 上述接触部在上述底面部未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从上述收容部突出,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了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时被向上述收容部侧压入,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部是沿上述外壳高度方向贯穿上述底面部的孔,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容部是沿上述外壳高度方向贯穿上述底面部的孔,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收容部是沿上述外壳高度方向贯穿上述底面部的孔,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上述一对弹簧部不与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以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向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一侧抬起的方式,上述接触部位于以通过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和另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并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平行的面为交界的一侧的区域,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位于该面的另一侧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以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向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一侧抬起的方式,上述接触部位于以通过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和另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并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平行的面为交界的一侧的区域,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位于该面的另一侧的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上述底面部配置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接触到上述接触部而上述一对弹簧部弹性变形时,以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向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的一侧抬起的方式,上述接触部位于以通过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和另一方的上述弹簧部的保持部侧端部并与上述外壳高度方向平行的面为交界的一侧的区域,上述一对弹簧部的弯曲部位于该面的另一侧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I连接对象物是卡片型电子元件,上述第2连接对象物是基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提高触头的耐久性和接触可靠性的连接器。将接触部(51)向卡片型电子元件(81)按压的一对弹簧部(52)与触头(50)的与卡片型电子元件(81)接触的接触部(51)相连。被保持于外壳(30)的保持部(53)与一对弹簧部(52)相连。连接于印刷基板(86)的连接部(54)与保持部(53)相连。能够使一对弹簧部(52)分别独立地弹性变形,并且任一弹簧部(52)均以弹性变形时该弹簧部(52)的一部分与其他的部分在外壳高度方向(H)上彼此不干涉的方式使弹簧部(52)弯曲。
文档编号H01R13/40GK103050806SQ201210385348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佐藤雄三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