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卷绕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1526阅读:10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芯及卷绕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绕式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对于减少电池故障、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的正负极都是活性物质附在导电骨架上制作的,在电池循环使用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活性物质脱落的问题,活性物质脱落会造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低压甚至短路。电池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高温,特别是大电流充放电时,或者电池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时,电池的隔膜受热一般会收缩,会造成电池正负极直接接触短路,另外,电池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绕错位造成电池短路也是一直以来电池短路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电池在制作时,隔膜一般会比电极片宽3mm以上,以防止电池正负极极片接触。但即使如此, 也不能保证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完全隔开。如图I所示,普通的卷绕式电池的隔膜200为长条状,卷绕时隔膜沿长度方向在折叠线A处折叠,包住一个电极片201,露出极片上的极耳202,再放上另外一个电极片(未图示)卷绕成极组。这种隔膜包住的电极片实际只有三面,还有三面是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的,极片的前端表面和上下表面有隔膜覆盖,极片的尾端和两侧没有隔膜包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电芯及卷绕式电池,其所采用的隔膜能降低电池正负极极片接触及活性物质脱落带来的短路率,提高电池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延长电池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电芯,包括正、负极片和将正、负极片隔离的隔膜,所述隔膜为袋式,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装在袋式隔膜内且其导电极耳伸出袋式隔膜外。优选地,所述袋式隔膜的开口除供所述导电极耳伸出部分外其余部分封住。优选地,所述袋式隔膜是由一片隔膜直接成型的或是由多片隔膜焊接而成的。一种卷绕式电池,包括前述任一种电池电芯。所述电池可以是镍氢充电电池。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利用“筒状的”袋式隔膜,将一个电极片装进隔膜以后,放上另外一个电极片就可以卷成电池极组(电芯)。由于袋式隔膜为袋形,除在入口处外均是封闭的,所以隔膜只要保证能将电极片装入就可以了,不用比电极片宽3mm以上,故在增强隔离效果的同时也节省
了隔膜用量。由于隔膜是袋式的,有效避免了正负电极片直接接触,杜绝了电池低压现象,而电极片在循环过程中脱落的活性物质由于有隔膜完全隔绝,不会接触到另外的电极片而成为反极物质,从而增加了电池的循环寿命。[0013]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电池活性物质脱落造成的短路率和电池由于受到高温隔膜收缩造成的短路率,提高电池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图I为普通隔膜卷绕时正极片和隔膜放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袋式隔膜卷绕时正极片和隔膜放置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电池循环寿命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里,电池电芯包括正极片101、负极片(未图示)和将正、负极片隔离的隔膜100,所述隔膜100为袋子形状的袋式隔膜,所述正极片101装在袋式隔 膜100内且其导电极耳102伸出袋式隔膜100外。袋式隔膜的外轮廓例如但不限于是圆筒形的或扁平的。在优选的实施例里,所述袋式隔膜100的开口除供所述导电极耳伸出部分外其余部分封住。袋式隔膜的开口也可以不封起来。在一些实施例里,袋式隔膜可以是制作隔膜时由一片隔膜直接成型的。在另一些实施例里,袋式隔膜可以是由多片隔膜焊接而成的。—种卷绕式电池,包括外壳和电池电芯,在不同的实施例,其可以具有前述任一种电池电芯。该卷绕式电池例如但不限于是镍氢充电电池。以下通过测试数据比较采用传统的隔膜(比较例)和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袋式隔膜的两种镍氢充电电池,容量都是AA600mAh,跟踪记录两种中镍氢充电电池在各个环节的短路率,并比较其循环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电芯,包括正、负极片和将正、负极片隔离的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袋式,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装在袋式隔膜内且其导电极耳伸出袋式隔膜外。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式隔膜的开口除供所述导电极耳伸出部分外其余部分封住。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式隔膜是由一片隔膜直接成型的或是由多片隔膜焊接而成的。
4.一种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电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镍氢充电电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电芯,包括正、负极片和将正、负极片隔离的隔膜,所述隔膜为袋式,所述正极片或所述负极片装在袋式隔膜内且其导电极耳伸出袋式隔膜外。在此还公开了采用该电池电芯的卷绕式电池。通过使用袋式隔膜,能够降低电池正负极极片接触及活性物质脱落带来的短路率,提高电池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延长电池寿命。
文档编号H01M2/18GK202523782SQ20122003097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1日
发明者孟志轩, 彭东方, 莫元妙 申请人:深圳市量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