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724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中,工程机械的选 装件或需经常拆装的部件中连接器的插座10’和插头20’出于拆装方便的目的,一般都未固定。这导致在工程机械使用时连接器无固定而导致悬空,使用该连接器的工程机械一有震动,连接器便随之产生晃动,不利于连接器的可靠连接和信号等传输内容的稳定传送,而且易降低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插头和插座组合后悬空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座,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座端子;插头,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插头%5子,插头%5子与插座%5子相配合;其中,插座壳体和/或插头壳体包括用于吸附固定的磁体。进一步地,插座壳体包括插座端子固定部,插座端子固定于插座端子固定部;插头壳体包括插头端子固定部,插头端子固定于插头端子固定部;磁体设置于插座端子固定部和/或插头端子固定部外侧。进一步地,插座壳体包括插座端子固定部,插座端子固定于插座端子固定部;插头壳体包括插头端子固定部,插头端子固定于插头端子固定部;磁体为插座端子固定部和/或插头端子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进一步地,插座壳体包括插座端子固定部和插座连接部,插座端子固定于插座端子固定部;插头壳体包括插头端子固定部和插头连接部,插头端子固定于插头端子固定部,插头连接部与插座连接部相配合;磁体设置于插座连接部和/或插头连接部外侧。进一步地,插座壳体包括插座端子固定部和插座连接部,插座端子固定于插座端子固定部;插头壳体包括插头端子固定部和插头连接部,插头端子固定于插头端子固定部,插头连接部与插座连接部相配合;磁体为插座连接部和/或插头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前述的连接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由于其插头壳体和/或插座壳体包括磁体,该磁体可以吸附于金属体上来固定连接器,避免连接器悬空,从而可防止使用该连接器的设备震动导致连接器晃动,能提高信号等传输内容的传输可靠性与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拆卸时,只要使磁体所受拉扯力大于磁吸附力,磁体便可脱离其吸附的金属体,便于连接器和金属体之间的拆装。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座端子;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插头端子;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相配合;其中,插座壳体和/或插头壳体包括用于吸附固定的磁体。由于其插头壳体和/或插座壳体包括磁体,该磁体可以吸附于工程机械的金属体上来固定连接器,从而避免连接器悬空,防止工程机械震动导致连接器晃动,能 提高信号等传输内容的可靠性与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拆卸时,只要使磁体所受拉扯力大于磁吸附力,磁体便可脱离工程机械的金属体,便于连接器和工程机械的金属体之间的拆装。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插座10和插头20。插座10与电缆30连接,插座10主要包括插座壳体11和插座端子。插头20与电缆40连接,插头20主要包括插头壳体21和插头端子。插座壳体11包括插座端子固定部111和插座连接部112。插座端子固定于插座端子固定部111上。插座连接部112可自由旋转,在插座连接部112的内部具有内螺纹。插头壳体21包括插头纟而子固定部211和插头连接部212,插头纟而子固定于插头纟而子固定部211,在插头连接部212的外部具有与插座连接部112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如图2所示,插座壳体11还包括了单独设置在插座端子固定部111上的磁体119。磁体119可以吸附于工程机械的金属体上来固定连接器,从而避免连接器悬空,防止工程机械震动导致连接器晃动。当连接器装配时,将插头20插入插座10使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相配合,旋转插座连接部112使其与插头连接部212组合,即可将连接器装配好。再将磁体119吸附于邻近的金属体上,将连接器固定于其上。当连接器拆卸时,只要使磁体119所受远离吸附面法向方向的力大于吸附力,磁体119和整个连接器都会从所吸附的金属体上脱离。然后再将插头连接部212和插座连接部112以及将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分离。为了保护插座端子和插头端子,插座10还包括具有外螺纹的插座封盖12,插头20还包括具有内螺纹的插头封盖22。在连接器装配前和拆卸后,将插座封盖12旋入插座连接部112内,将插头封盖22旋在插头连接部212外。优选地,磁体119由永磁材料制成,例如可以由磁钢制成。以上实施例中,磁体119单独设置在了插座壳体11的插座端子固定部111上。但是,磁体也可以单独设置在插头端子固定部211上或者在插座端子固定部111和插头端子固定部211外侧均设置磁体。甚至可以使磁体成为插座端子固定部111和/或插头端子固定部211的至少一部分。[0024]而且,在不妨碍插座连接部112和插头连接部212之间进行连接的情况下,磁体可以单独设置在插座连接部112外侧,也可以单独设置在插头连接部212的外侧,或者在插座连接部112和插头连接部212外侧同时设置磁体。当然,也可以使磁体为插座连接部112和/或插头连接部212的至少一部分。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也不限于此,例如,对于没有单独的插座连接部和插头连接部的连接器同样适用,只要使插座壳体和/或插头壳体包括用于吸附于金属体上以使连接器与金属体连接的磁体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可以应用于任何有可供连接器上的磁体吸附的金属体的场合,更优选地,可以应用于起重机械、混凝土泵车等工程机械上。使用了该连接器的工程机械工作时,由于通过磁体吸附于工程机械的金属体(例如汽车起重机的车架)上即可对连接器进行固定,从而可以避免连接器无固定导致悬空以及因悬空而引发的问题。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磁体的吸附作用,避免连接器无固定导致悬空,防止机械震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保证信号的 可靠传输,增加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磁体吸附于金属体上和从金属体上脱离都很容易,便于连接器拆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10),所述插座(10)包括插座壳体(11)和插座端子; 插头(20 ),所述插头(20 )包括插头壳体(21)和插头端子,所述插头端子与所述插座端子相配合; 其中,所述插座壳体(11)和/或所述插头壳体(21)包括用于吸附固定的磁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壳体(11)包括插座端子固定部(111),所述插座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座端子固定部(111); 所述插头壳体(21)包括插头端子固定部(211),所述插头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头端子固定部(211); 所述磁体设置于所述插座端子固定部(111)和/或所述插头端子固定部(21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壳体(11)包括插座端子固定部(111 ),所述插座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座端子固定部(111); 所述插头壳体(21)包括插头端子固定部(211),所述插头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头端子固定部(211); 所述磁体为所述插座端子固定部(111)和/或所述插头端子固定部(211)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壳体(11)包括插座端子固定部(111)和插座连接部(112),所述插座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座端子固定部(111); 所述插头壳体(21)包括插头端子固定部(211)和插头连接部(212),所述插头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头端子固定部(211),所述插头连接部(212)与所述插座连接部(112)相配合;所述磁体设置于所述插座连接部(112)和/或所述插头连接部(212)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壳体(11)包括插座端子固定部(111)和插座连接部(112),所述插座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座端子固定部(111);所述插头壳体(21)包括插头端子固定部(211)和插头连接部(212),所述插头端子固定于所述插头端子固定部(211),所述插头连接部(212)与所述插座连接部(112)相配合;所述磁体(119)为所述插座连接部(112)和/或所述插头连接部(212)的至少一部分。
6.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插座(10),插座(10)包括插座壳体(11)和插座端子;插头(20),插头(20)包括插头壳体(21)和插头端子,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相配合;其中,插座壳体(11)和/或插头壳体(21)包括用于吸附固定的磁体。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在使用时,能避免连接器悬空,增强了连接可靠性,保证了信号等传输内容的可靠传输,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R13/62GK202550188SQ20122020621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何攀, 周俊宇, 宋庆华, 祁恒, 郑捷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