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排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499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性排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性排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两端具有不同导线间距,可同时对应不同系统规格的软性排线结构。
技术背景传统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简称FFC)内所使用的扁平铜线,是将经过拉伸的圆形铜线施以压延而成,将已成型的扁平铜线与塑料膜共同经热压合后,即可得到具备极佳挠曲性的软性排线。扁平铜线的相对两端外露出塑料膜外,而在软性排线的相对两端形成接触点。在此制作过程下,扁平铜线为相同尺寸并以等间距相互平行排列,因此位于两端的接触点也会是相同排列状态,即使在热压合时调整扁平铜线的间距,也无法达到使两端的接触点彼此相异。如此一来,当软性排线两端所连接的系统为不同规格时,就必须使用转接的技术来克服这个问题,例如在软性排线一端加装软性电路板来调整接触点的间距,或是利用银浆将接触点延伸并调整间距等等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性排线结构,使软性排线两端可形成不同线宽及间距的接触点,以对应两端不同规格系统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性排线结构,包括数条导线,该些导线排列于同一平面上,每一条导线具有一第一接触点、一第二接触点及至少一安装部;—绝缘层,该绝缘层包覆该些导线,该些导线的第一接触点及第二接触点外露于该绝缘层的相对两端,而于该绝缘层的相对两端形成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一接触点的间距小于该些第二接触点的间距;至少一装置开口,形成于该绝缘层,该安装部对应于该装置开口。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左侧载点及一右侧载点,且该左侧载点与该右侧载点之间具有一截断点。所述该些左侧载点的间距等同于该些右侧载点的间距,该些右侧载点的间距小于该些第二接触点的间距。所述该些截断点为该绝缘层所覆盖。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限缩部,使该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于该第二连接部的宽度。所述该些第一接触点的线宽小于该些第二接触点的线宽。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上绝缘层及一下绝缘层,该装置开口形成于该上绝缘层。所述该些导线以平板状铝箔冲制而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软性排线结构,通过制程方式的调整,使软性排线两端可分别形成不同线宽及间距的接触点,改善以往利用转接方式造成成本增加及电气特性不易控制等缺失。且能够简单的在导线上形成截断点且不破坏到绝缘层,使电子组件能简易、确实的安装于软性排线上。为了能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然从从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从从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结构于安装电子组件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至图3,本实用新型软性排线结构主要包括数条导线10及绝缘层20,绝缘层20包括一上绝缘层21及一下绝缘层22,由上下方向包覆导线10,从而构成一平型长条状结构。数条导线10由平板状铝箔冲制而成,其一端部份外露于绝缘层20外形成数个第一接触点11,并与绝缘层20共同形成第一连接部30,而另一端部份外露于绝缘层20外形成数个第二接触点12,并与绝缘层20共同形成第二连接部40。相较于第一接触点11,数个第二接触点12具有较大的线宽及较大的间距,使第一连接部30与第二连接部40可分别使用于不同连接系统。此处,所谓间距是指一导线的中心线到另一导线的中心线的距离,例如图2所示的标号W的位置。于每一导线10上形成至少一安装部13,各安装部13包括一左侧载点131及一右侧载点132,左侧载点131及一右侧载点132之间通过一截断点14形成分隔,同时于上绝缘层21形成可对应安装部13的装置开口 211。如图2所示,将最上侧的导线10以虚线表示包覆于绝缘层20中的部分,可以看出导线10的左侧载点131及右侧载点132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装置开口 211,而截断点14形成于左侧载点131及右侧载点132之间,并被绝缘层20所覆盖。借此,可将任意的电子组件50以SMT方式置于安装部13,并与数个导线10形成导通。同样的,截断点14亦可直接外露于绝缘层20,也就是将左侧载点131、右侧载点132及截断点14共同外露于一个装置开口 211中。由于数条导线10以平板状铝箔直接冲制出外形而成,可于冲制时直接形成截断点14,再与绝缘层20进行压合,如此在截断点14上下侧的绝缘层20可保持不被破坏,以维持该处强度。在此实施例中,每一导线10可有I组或多组的安装部13,且各导线10的安装部13彼此对齐,以装置多个电子组件50。在此实施例中,数个左侧载点131的间距与数个右侧载点132的间距相同,数个第一接触点11的间距与数个左侧载点131的间距相同,数个右侧载点132的间距小于数个第二接触点12的间距。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数个第一接触点11的线宽及间距小于数个第二接触点12,故于第一连接部30的两侧形成限缩部221,以使第一连接部30宽度减小以符合对应系统规格。本实用新型的软性排线结构中,数条导线10以平板状铝箔直接冲制出外形而成,不同于传统软性排线的制作方式,所以可根据使用系统需求,任意变更两端接触点的线宽及间距,进而扩大软性排线的使用范围。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从从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 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软性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条导线,该些导线排列于同一平面上,每一条导线具有一第一接触点、一第二接触点及至少一安装部; 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包覆该些导线,该些导线的第一接触点及第二接触点外露于该绝缘层的相对两端,而于该绝缘层的相对两端形成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二连接部,该些第一接触点的间距小于该些第二接触点的间距; 至少一装置开口,形成于该绝缘层,该安装部对应于该装置开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软性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左侧载点及一右侧载点,且该左侧载点与该右侧载点之间具有一截断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性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些左侧载点的间距等同于该些右侧载点的间距,该些右侧载点的间距小于该些第二接触点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性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些截断点为该绝缘层所覆至Jhl o
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软性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形成限缩部,使该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小于该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软性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些第一接触点的线宽小于该些第二接触点的线宽。
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软性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一上绝缘层及一下绝缘层,该装置开口形成于该上绝缘层。
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软性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些导线以平板状铝箔冲制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性排线结构,包括数条导线排列于同一平面上,每一条导线具有第一接触点、第二接触点及至少一安装部;绝缘层包覆该些导线,使导线的第一接触点及第二接触点外露于绝缘层的相对两端,并于绝缘层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且该些第一接触点的间距小于该些第二接触点的间距;至少一装置开口形成于绝缘层上,前述安装部对应于装置开口。
文档编号H01B7/08GK202796106SQ2012203436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6日
发明者林贤昌, 陈仁豪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