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77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尤指一种有效解决高频讯号连接器所产生的串音干扰问题的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器的运用非常广泛,所及包含USB等的连接器,而在于USB连接器方面则是不断的改良、进步,并同时增加了其传输速度。然而,串音干扰(CROSS TALK)会影响差分讯号的高频传输,尤其针对连接器于高频讯号传输时差分讯号对与差分讯号对或差分讯号对与讯号对会受到串音干扰而发生讯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因此,电子连接器的部份端子使用接地端子进行隔离串音干扰,以阻绝由讯号端子间所产生的串音干扰,并防止对包括电子连接器本身的传输速度和高频讯号产生影响;而再更进一步对串音干扰说明,其串音干扰指的是相邻信道之间信号干扰,当数据传输距离增加、相邻对之间过于接近或彼此讯号强度差距过大时,串音干扰发生的可能性会随之提高。并且无法提供大电压及大电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通过接地传输导体及第一接地传输导体的第一接地延伸部、第二接地延伸部、第三接地延伸部、第四接地延伸部、第五接地延伸部、第六接地延伸部的设置与其相互连接的技术特征,亦达到有效解决高频讯号连接器所产生的串音干扰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包括一屏蔽外壳,该屏蔽外壳内收容至少一绝缘胶体及第一绝缘胶体,该绝缘胶体及第一绝缘胶体分别结合有一接地传输导体及一第一接地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接地接触部及第一接地接触部,并该接地接触部及该第一接地接触部分别向另端叉开分别延伸有第一接地延伸部及第二接地延伸部与第四接地延伸部及第五接地延伸部,再该接地接触部及该第一接地接触部由不同于第一接地延伸部、第二接地延伸部、第四接地延伸部及第五接地延伸部所延伸的方向处另延伸有一第三接地延伸部与第六接地延伸部,并该第三接地延伸部的位置位于下述第二讯号传输导体背离第四接地传输导体的侧处,而该第六接地延伸部的位置位于下述第四讯号传输导体背离第五接地传输导体的侧处,又该第一接地延伸部、第二接地延伸部及第三接地延伸部于背离接地接触部端处相互连接,而第四接地延伸部、第五接地延伸部及第六接地延伸部于背离第一接地接触部端处相互连接。再者,于第一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二接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而第四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五接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又于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二接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而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五接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又于接地传输导体位置并排处设有一电源传输导体,又于第一接地传输导体位置并排处设有一第一电源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电源接触部及第一电源接触部,并该电源接触部向另端延伸有电源延伸部,而该第一电源接触部向另端延伸有第一电源延伸部;又于该第三接地延伸部及该电源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而该第六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一电源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又于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电源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而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一电源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又于第二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三接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四接地传输导体,而第五接地延伸部及该第六接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又于第二接地延伸部及该第四接地传输导体之间设有一第一讯号传输导体,而第五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五接地传输导体之间设有一第三讯号传输导体,另外第四接地传输导体及该第三接地延伸部之间则设有一第二讯号传输导体,且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及该第六接地延伸部之间则设有一第四讯号传输导体,藉此,当工作而产生高频串音干扰时,其可通过接地传输导体所延伸出的第一接地延伸部、第二接地延伸部、第三接地延伸部、第四接地延伸部、第五接地延伸部、第六接地延伸部,使其达到绝佳的抑制高频串音干扰问题,同时经由体积较其它传输导体大的接地源传输导体及正电源传输导体,使得具有提供大电流流通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主要包括一屏蔽壳体;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壳体内的第一绝缘胶体;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的接地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接地接触部,并该接地接触部向另端叉开分别延伸有第一接地延伸部及第二接地延伸部,再该接地接触部由不同于第一接地延伸部及第二接地延伸部所延伸的方向处另延伸有一第三接地延伸部,并该第三接地延伸部的位置位于下述第二讯号传输导体背离第四接地传输导体的侧处,又该第一接地延伸部、第二接地延伸部及第三接地延伸部于背离接地接触部端处相互连接;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一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二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二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与该接地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电源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电源接触部,并该电源接触部向另端延伸有电源延伸部;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三接地延伸部及该电源延伸部之间的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电源延伸部之间的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二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三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四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四接地接触部;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二接地延伸部及该第四接地传输导体之间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一讯号接触部;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四接地传输导体及该第三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二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二讯号接触部;[0019]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并位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绝缘胶体;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的第一接地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第一接地接触部,并该第一接地接触部向另端叉开分别延伸有第四接地延伸部及第五接地延伸部,再该第一接地接触部由不同于第四接地延伸部及第五接地延伸部所延伸的方向处另延伸有一第六接地延伸部,并该第六接地延伸部的位置位于下述第四讯号传输导体背离第五接地传输导体的侧处,又该第四接地延伸部、第五接地延伸部及第六接地延伸部于背离第一接地接触部端处相互连接;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四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五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五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与该第一接地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一电源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第一电源接触部,并该第一电源接触部向另端延伸有第一电源延伸部;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六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一电源延伸部之间的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一电源延伸部之间的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五接地延伸部及该第六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五接地接触部;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五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五接地传输导体之间的第三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三讯号接触部;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及该第六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四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第四讯号接触部。其中该接地接触部、电源接触部、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电源接触部及位于该第一讯号接触部、第二讯号接触部、第三讯号接触部及第四讯号接触部前侧处,而该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接地接触部、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及第五接地接触部位于该接地接触部、电源接触部、第一讯号接触部、第二讯号接触部、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电源接触部、第三讯号接触部及第四讯号接触部后侧处;其中该接地接触部、电源接触部、第一讯号接触部及第二讯号接触部位于该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及第四接地接触部下方处,而该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电源接触部、第三讯号接触部及第四讯号接触部位于该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及第五接地接触部上方处;其中该接地接触部、电源接触部、第一讯号接触部、第二讯号接触部、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电源接触部、第三讯号接触部及第四讯号接触部为平板状形态,而该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接地接触部、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及第五接地接触部为弹性状形态;其中该接地传输导体、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第二讯号传输导体、电源传输导体、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四接地传输导体、第一接地传输导体、第三讯号传输导体、第四讯号传输导体、第一电源传输导体、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第五接地传输导体于一端处共同接设一印刷电路板,其接设方式为单排表面贴附(SMT)、单排插接设置(DIP)、双排表面贴附(SMT)、双排插接设置(DIP)、向上弯折延伸(板上)、向下弯折延伸(板下)、连续弯折延伸(沉板)其中之一,又其板上包含有板上平贴或板上垫高其中之一,而其板下又包括有板下平贴或板下垫高其中之一,另其沉板包括有正向沉板或反向沉板其中之一,又接设方式可为垂直平贴、垂直垫高、垂直沉板、直立垫高、直立平贴或直立沉板其中之一;其中该印刷电路板上进一步接设有转接端子组,该转接端子组可为表面贴附(SMT)、插接设置(DIP)或夹板设置(Clamp)其中之一;其中该接地传输导体、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第二讯号传输导体、电源传输导体、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四接地传输导体、第一接地传输导体、第三讯号传输导体、第四讯号传输导体、第一电源传输导体、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第五接地传输导体连接电性线材组,且其连接方式为单面热压焊、单面点焊、单面拉焊、单排热压焊、单排点焊、单排拉焊、双面热压焊、双面点焊、双面拉焊、双排热压焊、双排点焊或双排拉焊其中之一。本实用新型为一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主要包括—屏蔽外壳;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的第一绝缘胶体;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组装或镶埋的讯号传输导体组;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组装或镶埋的差分讯号导体组,与该讯号传输导体组错开设置;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并位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绝缘胶体;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组装或镶埋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组装或镶埋的第一差分讯号导体组,与该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错开设置。本实用新型为一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主要包括一屏蔽外壳;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印刷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讯号传输导体组;一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一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并位于该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一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并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并位于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并设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之间的第四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接地接触部;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并位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印刷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一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并位于该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一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并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并位于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一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并设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之间的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接地接触部。本实用新型为一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主要包括一屏蔽外壳;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的第一绝缘胶体;一印刷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的讯号传输导体组;一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一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并位于该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一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并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一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并位于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一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并设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之间的第四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接地接触部;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并位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绝缘胶体;一印刷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一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的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0071]一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并位于该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并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并位于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一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并设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之间的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接地接触部。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连接器所存在的无法有效的解决高频串音干扰及无法提供大电压大电流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本实用新型如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接地传输导体的第一接地延伸部、第二接地延伸部、第三接地延伸部、第四接地延伸部、第五接地延伸部、第六接地延伸部的设置与其相互连接的技术特征,亦达到有效解决高频讯号连接器所产生的串音干扰问题。

[0077]图[0078]图[0079]图[0080]图[0081]图[0082]图[0083]图[0084]图
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一。
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二。
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I至附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局部示意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包括一屏蔽外壳I ;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I内的第一绝缘胶体2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2结合的接地传输导体21,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且为平板状形态的接地接触部211,并该接地接触部211向另端叉开分别延伸有第一接地延伸部212及第二接地延伸部213,再该接地接触部211由不同于第一接地延伸部212及第二接地延伸部213所延伸的方向处另延伸有一第三接地延伸部214,并该第三接地延伸部214的位置位于下述第二讯号传输导体29背离第四接地传输导体27的侧处,又该第一接地延伸部212、第二接地延伸部213及第三接地延伸部214于背离接地接触部211端处相互连接;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2结合、并设于该第一接地延伸部212及该第二接地延伸部213之间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2,其一端设有一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221 ;—与该第一绝缘胶体2结合、并设于该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2及该第二接地延伸部213之间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3,其一端设有一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231 ;
11[0091]一与该第一绝缘胶2体结合、并与该接地传输导体21并排设置的电源传输导体24,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电源接触部241,并该电源接触部241向另端延伸有电源延伸部242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2结合、并设于该第三接地延伸部214及该电源延伸部242之间的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5,其一端设有一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251 ;—与该第一绝缘胶体2结合、并设于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5及该电源延伸部242之间的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6,其一端设有一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261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2结合、并设于该第二接地延伸部213及该第三接地延伸部214之间的第四接地传输导体27,其一端设有一第四接地接触部271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2结合、并设于该第二接地延伸部213及该第四接地传输导体27之间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28,其一端设有一第一讯号接触部281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2结合、并设于该第四接地传输导体27及该第三接地延伸部214之间的第二讯号传输导体29,其一端设有一第二讯号接触部291 ;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I内并位于该第一绝缘胶体2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绝缘胶体3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3结合的第一接地传输导体31,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且为平板状形态的第一接地接触部311,并该第一接地接触部311向另端叉开分别延伸有第四接地延伸部312及第五接地延伸部313,再该第一接地接触部311由不同于第四接地延伸部312及第五接地延伸部313所延伸的方向处另延伸有一第六接地延伸部314,并该第六接地延伸部314的位置位于下述第四讯号传输导体39背离第五接地传输导体37的侧处,又该第四接地延伸部312、第五接地延伸部313及第六接地延伸部314于背离第一接地接触部311端处相互连接;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3结合、并设于该第四接地延伸部312及该第五接地延伸部313之间的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2,其一端设有一为弹性状形态的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321 ;—与该第二绝缘胶体3结合、并设于该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2及该第五接地延伸部313之间的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3,其一端设有一为弹性状形态的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331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3结合、并与该第一接地传输导体31并排设置的第一电源传输导体34,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第一电源接触部341,并该第一电源接触部341向另端延伸有第一电源延伸部342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3结合、并设于该第六接地延伸部314及该第一电源延伸部342之间的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5,其一端设有一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351 ;—与该第二绝缘胶体3结合、并设于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5及该第一电源延伸部342之间的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6,其一端设有一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361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3结合、并设于该第五接地延伸部313及该第六接地延伸部314之间的第五接地传输导体37,其一端设有一第五接地接触部371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3结合、并设于该第五接地延伸部313及该第五接地传输导体37之间的第三讯号传输导体38,其一端设有一第三讯号接触部381 ;[0106]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3结合、并设于该第五接地传输导体37及该第六接地延伸部317之间的第四讯号传输导体39,其一端设有一第四讯号接触部391。呈上所述,其中该接地接触部211、电源接触部241、第一接地接触部311、第一电源接触部341及位于该第一讯号接触部281、第二讯号接触部291、第三讯号接触部381及第四讯号接触部391前侧处,而该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221、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231、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251、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261、第四接地接触部271、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321、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331、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351、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361及第五接地接触部371位于该接地接触部211、电源接触部241、第一讯号接触部281、第二讯号接触部291、第一接地接触部311、第一电源接触部341、第三讯号接触部381及第四讯号接触部391后侧处。又该接地接触部211、电源接触部241、第一讯号接触部281及第二讯号接触部291位于该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221、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231、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251、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261及第四接地接触部271下方处,而该第一接地接触部31、第一电源接触部341、第三讯号接触部381及第四讯号接触部391位于该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321、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331、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351、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361及第五接地接触部371上方处。并前述的接地传输导体21、第一讯号传输导体28、第二讯号传输导体29、电源传输导体24、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2、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3、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5、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6、第四接地传输导体27、第一接地传输导体31、第三讯号传输导体38、第四讯号传输导体39、第一电源传输导体34、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2、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3、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5、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6及第五接地传输导体37于一端处共同接设一印刷电路板,其接设方式为单排表面贴附(SMT)、单排插接设置(DIP)、双排表面贴附(SMT)、双排插接设置(DIP)、向上弯折延伸(板上)、向下弯折延伸(板下)、连续弯折延伸(沉板)其中之一,又其板上包含有板上平贴或板上垫高其中之一,而其板下又包括有板下平贴或板下垫高其中之一,另其沉板包括有正向沉板或反向沉板其中之一,又接设方式可为垂直平贴、垂直垫高、垂直沉板、直立垫高、直立平贴或直立沉板其中之一,且印刷电路板上进一步接设有转接端子组,该转接端子组可为表面贴附(SMT)、插接设置(DIP)或夹板设置(Clamp)其中之一。再者,接地传输导体21、第一讯号传输导体28、第二讯号传输导体29、电源传输导体24、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2、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3、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5、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6、第四接地传输导体27、第一接地传输导体31、第三讯号传输导体38、第四讯号传输导体39、第一电源传输导体34、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2、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3、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5、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6及第五接地传输导体37连接电性线材组,且其连接方式为单面热压焊、单面点焊、单面拉焊、单排热压焊、单排点焊、单排拉焊、双面热压焊、双面点焊、双面拉焊、双排热压焊、双排点焊或双排拉焊其中之一。如附图I至附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插置于母座连接器4时,其母座连接器4上的传输导通部与接地传输导体
21、第一讯号传输导体28、第二讯号传输导体29、电源传输导体24、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
22、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3、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5、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6及第四接地传输导体27差动电性连接,并且在作动的同时所产生的高频串音干扰得以通过接地传输导体所延伸出的第一接地延伸部212、第二接地延伸部213及第三接地延伸部214,使其达到绝佳的抑制高频串音干扰问题,使得本案具有提供大电流流通的技术特征。再者,本案亦能让母座连接器4正反插置,因此,其母座连接器4上的传输导通部亦能与第一接地传输导体31、第三讯号传输导体38、第四讯号传输导体39、第一电源传输导体34、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2、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3、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5、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6及第五接地传输导体37差动电性连接。如附图7及附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及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主要包括一屏蔽外壳Ia;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Ia内的第一印刷电路板5a ;—印刷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5a上的讯号传输导体组280a ;—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5a上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2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221a ;一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5a上、并位于该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2a —侧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3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231a ;—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5a上、并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31a并排设置的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5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251a ;一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5a上、并位于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5a —侧的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6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261a ;一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5a上、并设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3a及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25a之间的第四接地传输导体27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接地接触部271a ;至少一收容于该屏蔽外壳Ia内并位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5a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印刷电路板6a ;—印刷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6a上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380a ;—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6a上的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2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321a ;一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6a上、并位于该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2a —侧的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3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331a ;—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6a上、并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3a并排设置的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5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351a ;一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6a上、并位于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5a —侧的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6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361a ;一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6a上、并设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3a及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35a之间的第五接地传输导体37a,其一端设有一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接地接触部371a。
权利要求1.ー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屏蔽壳体; 至少ー收容于该屏蔽壳体内的第一绝缘胶体;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的接地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接地接触部,并该接地接触部向另端叉开分别延伸有第一接地延伸部及第ニ接地延伸部,再该接地接触部由不同于第一接地延伸部及第ニ接地延伸部所延伸的方向处另延伸有一第三接地延伸部,并该第三接地延伸部的位置位于下述第二讯号传输导体背离第四接地传输导体的侧处,又该第一接地延伸部、第二接地延伸部及第三接地延伸部于背离接地接触部端处相互连接;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一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二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二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与该接地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电源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电源接触部,并该电源接触部向另端延伸有电源延伸部;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三接地延伸部及该电源延伸部之间的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电源延伸部之间的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二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三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四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四接地接触部;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二接地延伸部及该第四接地传输导体之间的第ー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一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四接地传输导体及该第三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ニ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二讯号接触部; 至少ー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并位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绝缘胶体;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的第一接地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第一接地接触部,并该第一接地接触部向另端叉开分别延伸有第四接地延伸部及第五接地延伸部,再该第一接地接触部由不同于第四接地延伸部及第五接地延伸部所延伸的方向处另延伸有一第六接地延伸部,并该第六接地延伸部的位置位于下述第四讯号传输导体背离第五接地传输导体的侧处,又该第四接地延伸部、第五接地延伸部及第六接地延伸部于背离第一接地接触部端处相互连接;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四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五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五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与该第一接地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一电源传输导体,其包含有设于一端处的第一电源接触部,并该第一电源接触部向另端延伸有第一电源延伸部;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六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一电源延伸部之间的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一电源延伸部之间的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五接地延伸部及该第六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五接地接触部;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五接地延伸部及该第五接地传输导体之间的第三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三讯号接触部;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结合、并设于该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及该第六接地延伸部之间的第四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第四讯号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地接触部、电源接触部、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电源接触部及位于该第一讯号接触部、第二讯号接触部、第三讯号接触部及第四讯号接触部前侧处,而该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接地接触部、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及第五接地接触部位于该接地接触部、电源接触部、第一讯号接触部、第二讯号接触部、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电源接触部、第三讯号接触部及第四讯号接触部后侧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地接触部、电源接触部、第一讯号接触部及第ニ讯号接触部位于该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及第四接地接触部下方处,而该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电源接触部、第三讯号接触部及第四讯号接触部位于该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及第五接地接触部上方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地接触部、电源接触部、第一讯号接触部、第二讯号接触部、第一接地接触部、第一电源接触部、第三讯号接触部及第四讯号接触部为平板状形态,而该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四接地接触部、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及第五接地接触部为弹性状形态。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地传输导体、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第二讯号传输导体、电源传输导体、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四接地传输导体、第一接地传输导体、第三讯号传输导体、第四讯号传输导体、第一电源传输导体、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第五接地传输导体于一端处共同接设ー印刷电路板,其接设方式为单排表面贴附、单排插接设置、双排表面贴附、双排插接设置、向上弯折板上延伸、向下弯折板下延伸、连续弯折沉板延伸其中之一,又其板上包含有板上平贴或板上垫高其中之一,而其板下又包括有板下平贴或板下垫高其中之一,另其沉板包括有正向沉板或反向沉板其中之一,又接设方式可为垂直平贴、垂直垫高、垂直沉板、直立垫高、直立平贴或直立沉板其中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印刷电路板上进ー步接设有转接端子组,该转接端子组可为表面贴附、插接设置或夹板设置其中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地传输导体、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第二讯号传输导体、电源传输导体、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四接地传输导体、第一接地传输导体、第三讯号传输导体、第四讯号传输导体、第一电源传输导体、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第五接地传输导体连接电性线材组,且其连接方式为单面热压焊、单面点焊、单面拉焊、单排热压焊、单排点焊、单排拉焊、双面热压焊、双面点焊、双面拉焊、双排热压焊、双排点焊或双排拉焊其中之一。
8.—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屏蔽外壳; 至少ー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的第一绝缘胶体;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组装或镶埋的讯号传输导体组; 一与该第一绝缘胶体组装或镶埋的差分讯号导体组,与该讯号传输导体组错开设置; 至少ー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并位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绝缘胶体;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组装或镶埋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 一与该第二绝缘胶体组装或镶埋的第一差分讯号导体组,与该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错开设置。
9.ー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屏蔽外壳; 至少ー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的第一印刷电路板; 一印刷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讯号传输导体组; ー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并位于该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ー侧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并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并位于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并设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之间的第四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接地接触部; 至少ー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并位于该第一印刷电路板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印刷电路板; 一印刷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 ー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的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ー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并位于该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并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并位于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并设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之间的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接地接触部。
10.ー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屏蔽外壳; 至少ー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的第一绝缘胶体; 一印刷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的讯号传输导体组; ー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的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一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并位于该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ー侧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二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并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三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并位于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并设于该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之间的第四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四接地接触部; 至少ー收容于该屏蔽外壳内并位于该第一绝缘胶体上方呈反向设置的第二绝缘胶体; 一印刷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 ー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的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并位于该第五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六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并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并排设置的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七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并位于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侧的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八差分讯号接触部; ー设置于该第二绝缘胶体上、并设于该第六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该第七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之间的第五接地传输导体,其一端设有ー呈弹性状形态的第五接地接触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有关一种USB双向导通公头连接器,属于电子类,其包括屏蔽外壳,收容至少一第一及第二绝缘胶体,第一绝缘胶体结合一接地传输导体、第一与第二讯号传输导体、电源传输导体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第四接地传输导体,第二绝缘胶体结合第一接地传输导体、第三与第四讯号传输导体、第一电源传输导体及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第五接地传输导体,接地传输导体及第一接地传输导体一端处设有接地接触部及第一接地接触部,接地接触部及第一接触部向另端叉开分别延伸有第一、第二、第四及第五接地延伸部。通过接地传输导体延伸部的设置与其相互连接,达到有效解决高频讯号连接器所产生的串音干扰问题。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817399SQ20122039179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锺轩禾, 林昱宏, 许志铭, 郭明忠, 余奕弘 申请人:东莞广迎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