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611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磁性元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磁性元件包括一基座、一铁心、一第一导线、一第二导线及一第三导线。该基座具有一载板、两前导脚及两后导脚。该载板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铁心设于该基座的载板上,且位于该载板的顶面。该第一导线绕于该铁心上,该第一导线的两终端分别电连接该两前导脚。该第二导线绕于该铁心上,该第二导线的两终端分别电连接该两后导脚。该第三导线绕于该铁心上,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分别固定于该基座的载板的底面。该第三导线的硬度大于该第一及第二导线。
【专利说明】磁性元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与磁性元件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磁性元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产品高频化使外观朝向轻、薄及小的发展趋势,使得各式电子元件被配置于该电子产品内的空间逐渐缩小。如图8及9所示,图8绘示传统变压器的示意图,图9绘示图8中传统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图。该传统变压器9包括一基座90、一铁心91及三组导线92、93、94。该基座90具有多导脚95。该铁心91设于该基座90上。该些导线92、93、94分别绕于该铁心91上,该些导线92、93、94的终端分别缠绕固定于该些导脚95上。由于,该些导线92、93、94的终端以缠绕于该些导脚95的方式组装,所以,该些导线92、93、94需要预留足较长的终端导体的长度来缠绕在该些导脚95上。此外,由于需要缠绕,使得终端距离较长,所以传统变压器9在高频操作时,信号传输路径距离长,致使传输特性(performance)差。再者,通常该些导脚95的硬度较该些导线92、93、94高,所以,若将该些导脚95省略,仅利用该些导线92、93、94的终端来取代,这样,由于该些导线92、93、94的终端容易变形,所以,要将该传统变压器9组装于电路板上,将使得该些导线92、93、94的终端无法被准确地插入或放置在预设的位置,而造成组装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磁性元件包括一基座、一铁心、一第一导线、一第二导线及一第三导线。该基座具有一载板、两前导脚及两后导脚。该载板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该铁心设于该基座的载板上,且位于该载板的顶面。该第一导线绕于该铁心上,该第一导线的两终端分别电连接该两前导脚。该第二导线绕于该铁心上,该第二导线的两终端分别电连接该两后导脚。该第三导线绕于该铁心上,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分别固定于该基座的载板的底面。该第三导线的硬度大于该第一及第二导线。如此,本发明的磁性元件较先前技术的传统变压器缩短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不需要缠绕在导脚上,而缩短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的连接至该载板的距离,并提高高频操作下该磁性元件的传输特性。
[0004]较佳地,该基座的载板还有两立槽及两底槽。该两立槽分别贯穿该载板的顶、底两面。该两底槽分别连通该两立槽,且位于该载板的底面。该两底槽的槽口朝向该载板的底面。该两底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导线的线径。其中,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分别穿过该两立槽,且贴靠于该两底槽的槽底,使得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分别被留在该两立槽及该两底槽内。
[0005]较佳地,该基座的载板还有两穿孔,分别供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穿过。如此,就可利用穿过该载板的两穿孔的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来取代现有技术中传统变压器的其中两导脚。
[0006]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磁性元件可省略掉传统变压器的其中两导脚,且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不需要在导脚上缠绕,所以,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的长度可相较于传统变压器短。此外,由于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不需要在导脚上缠绕,所以该磁性元件在高频传输时,信号传输路径距离较短,使得该磁性元件的传输特性(performance)提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中磁性元件被组合后的示意图。
[0009]图3是图1中磁性元件被组合后的局部剖视图。
[0010]图4是图1中磁性元件的基座的局部剖视图。
[0011]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示意图。
[0012]图6及图7是图5中磁性元件被组合后的示意图。
[0013]图8是传统变压器的示意图。
[0014]图9是传统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10是以一表面黏着元件(surface mount device, SMD)为例来作说明,该磁性元件10包括一基座20、一铁心30、一第一导线40a、一第二导线40b及一第三导线40c。
[0016]该基座20具有一载板21、两前导脚23及两后导脚25。该载板21具有一顶面210及一底面211,该载板21为绝缘材料。于此实施例中,该两前导脚23延伸自该载板21的前侧面,该两后导脚25延伸自该载板21的后侧面,较佳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0017]该铁心30设于该基座20的载板21上,且位于该载板21的顶面210。
[0018]该第一导线40a绕于该铁心30上,该第一导线40a的两终端40la、403a分别电连接该两前导脚23。
[0019]该第二导线40b绕于该铁心30上,该第二导线40b的两终端401b、403b分别电连接该两后导脚25。
[0020]该第三导线40c绕于该铁心30上,其中,该铁心30上的该第一、二及三导线40a、40b、40c可被等效如现有技术图9的电路图,且在该铁心30上绕有该第一、二及三导线40a、40b、40c的结构已为现有技术,因此,于此不再赘述。
[0021]该第三导线40c的两终端401c、403c分别固定于该基座20的载板21的底面。
[0022]该第三导线40c的硬度大于该第一及第二导线40a、40b,表示,该第三导线40c的线径不一定比第一及第二导线40a、40b大,但该第三导线40c的材料硬度系较高。如此,该基座20的两前导脚23及两后导脚25可保持结构的强度,且该第三导线40c的两终端可直接设于该载板21的底面上,而不需要如先前技术中缠绕在导脚上,来缩短该第三导线40c的两终端401c、403c至该载板21的距离。再者,当本发明的磁性元件10被操作在高频时,由于第三导线40c的信号传输路径距离较短,所以,可提高该磁性元件10的第三导线40c的传输特性。
[0023]如图3及图4所不,该基座20的载板21还具有两立槽27及两底槽29,该两立槽27分别贯穿该载板21的顶、底两面210、211,该两底槽29分别连通该两立槽27,且位于该载板21的底面,该两底槽29的槽口 291朝向该载板21的底面211。该第三导线40c的两终端401c、403c分别穿过该两立槽27,且贴靠于该两底槽29的槽底,如此,就可以将该第三导线40c的两终端401c、403c限制在该载板21的两立槽27及两底槽29内。再者,该两底槽29的深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导线40c的线径,表示,该第三导线40c的两终端401c、403c都会露出该两底槽29的槽口 291外。
[0024]该基座20还具有一块体22,该块体22设于该载板21的顶面210,且邻近该两前导脚23,较佳地,该块体22与该载板21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如此,当该第一导线40a的两终端401a、403a要连接该两前导脚23时,就必须绕过该块体22的外表面,以增加该第一导线40a的两终端401a、403a距离,来符合各国对于变压器的安全法规规范,并缩短本发明的磁性元件的前、后距离。再者,该块体22的外观不以此所绘为限,仅要达成上述增加距离的目的即可。然,若该载板21的长度足够,该块体22系可以被省略。
[0025]如图5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50是以一穿孔式(through hole)零件为例来作说明,其目的是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用以缩短第三导线的两终端至载板的距离。
[0026]特别地,该基座70的载板71具有两穿孔711,该两穿孔711邻近该两后导脚73,且位于该两后导脚73之间,该第三导线60c的两终端601c、603c分别穿过该两穿孔711。于此实施例中,该两穿孔711为矩形的形状,且该两穿孔711的尺寸略大于该第三导线60c的两终端601c、603c,这样,组装时该两终端601c、603c不仅可轻易地穿过该两穿孔711,且该两终端601c、603c也不会任意位移。然而,该两穿孔711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菱形或三角形等,所以,不以矩形为限。
[0027]该基座70还有两侧墙75,该两侧墙75分别设于该载板71上,且位于该载板71的顶面。其中,该铁心80位于该两侧墙75之间,该两前导脚77分别位于该两侧墙75的底部的前端,其中,由于视角关系,图5中仅绘示其中一前导脚77。该第一导线60a的两终端601a、603a分别缠绕于该两前导脚77上,该两后导脚73分别位于该两侧墙75的底部的后端,该第二导线60b的两终端601b、603b分别缠绕于该两后导脚73上。如此,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50仍藉由该基座70而获得基本的结构强度,再者,由于该第三线圈60c的两终端601c、603c不需要如先前技术中需要缠绕在导脚上,所以,本发明的磁性元件50可以较传统变压器被制作的更薄。
[0028]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侧墙75的底部具有一沟751,该沟751贯穿该侧墙75的左右两侧,且位于该侧墙75的底部。如此,该两侧墙75的沟751的设计可用来增加该些前、后导脚77、75之间的沿面距离(creepage distance)。但在实务中,该沟751也可以设计两个以上,因此,也不以一个沟751为限。
【权利要求】
1.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具有一载板、两前导脚及两后导脚,该载板具有一顶面及一底面; 一铁心,设于该基座的载板上,且位于该载板的顶面; 一第一导线,绕于该铁心上,该第一导线的两终端分别电连接该两前导脚; 一第二导线,绕于该铁心上,该第二导线的两终端分别电连接该两后导脚;及 一第三导线,绕于该铁心上,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分别固定于该基座的载板的底面,该第三导线的硬度大于该第一及第二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载板还具有两立槽及两底槽,该两立槽分别贯穿该载板的顶、底两面,该两底槽分别连通该两立槽,且位于该载板的底面,该两底槽的槽口朝向该载板的底面,该两底槽的槽深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三导线的线径;其中,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分别穿过该两立槽,且贴靠于该两底槽的槽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载板还具有两穿孔,分别供该第三导线的两终端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有两侧墙,该两侧墙分别设于该载板上,且位于该载板的顶面,其中,该铁心位于该两侧墙之间,该两前导脚分别位于该两侧墙的底部的前端,该两后导脚分别位于该两侧墙的底部的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侧墙的底部具有至少一沟,该沟贯穿该侧墙的左、右两侧,且位于该侧墙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具有一块体,该块体设于该载板的顶面,且邻近该两前导脚。
【文档编号】H01F27/06GK104036922SQ20131006779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曾吉宏, 曹树城 申请人:环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