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959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指一种发光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键盘无发光功能,当环境光线不足时,除非熟习盲打,否则使用者易误压按键,产生错误输入,常造成使用者输入上的困扰。因此目前已有具有发光功能的键盘,使得使用者于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仍可精确知道按键位置,进行输入。然而,光线自按键下方向上照射,若非经特别设计,除键帽可透光部位产生光亮外,光线经可透光部位界面或其他结构件表面反射,亦可能自键帽下缘溢出,可能干扰使用者对按键的辨识,尤其是当键帽预定部位透光度较小时,自键帽下缘溢出的光线则显得相对明亮,将困扰使用者对预定部位的判读。此外,当环境光线不足时,自键帽下缘溢出的光线可能对使用者而言相对刺眼,易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舒适感。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利用遮光件遮蔽向键帽下缘行进的反射光线,以减少或消除光线自键帽下缘溢出的可能性,以解决习知技术中光线自键帽下缘溢出而造成使用者操作上不便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按键结构,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发光元件和遮光件。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之上并能相对于该底板上下移动,该键帽具有第一周围及位于该第一周围内侧的可透光部;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可透光部之下并发射光线,该光线部分经由该可透光部射出该键帽;遮光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用以遮蔽部分未进入该可透光部的该光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周围分为第一键帽区段及第二键帽区段,该遮光件仅设置于该第一键帽区段,使得该底板和该第一键帽区段的该键帽的漏光间隙小于该底板和该第二键帽区段的该键帽的漏光间隙。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还包含裙部,该第一周围位于该裙部的下缘,该遮光件突出设置于该下缘且朝向该底板延伸。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遮光件还以朝向该键帽中心的方向朝内弯折延伸。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退让槽,当该键帽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遮光件至少部分进入该退让槽。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可透光部具有第二周围,该第二周围分为第一可透光部区段及第二可透光部区段,该第一可透光部区段位于该第一周围与该可透光部之间,该遮光件自该键帽的底表面突出并仅邻近于该第一可透光部区段。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退让槽,当该键帽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遮光件至少部分进入该退让槽。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遮光件突出设置于该底板上且邻近该第一周围于该底板的投影处。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包含突出部及形成于该突出部的通孔,该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突出部内侧,该发光元件发射的该光线穿过该通孔朝向该可透光部行进。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发光按键结构进一光包含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连接该键帽及该底板,该键帽利用该升降机构实现相对于该底板的上下移动。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的遮光件位于可透光部与相对靠近可透光部的键帽周围之间,此有助于避免遮光件与发光按键结构的其他构件发生结构干涉。此外,本发明是遮光件非完整围绕可透光部设置,而是仅于可透光部相对接近键帽周围的侧边设置,此亦有助于避免结构干涉的发生。简言之,本发明利用现有发光按键结构的剩余空间设置遮光件,便能有效减少被底表面反射的光线经键帽周围溢出,进而效减轻或消除溢漏光线对使用者操作上影响的程度。此外,本发明还提出另一种发光按键结构,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底板、发光元件、键帽和遮光件。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底板上,并发射光线;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并能相对于该底板上下移动,该键帽具有第一键帽区段与第二键帽区段,该第一键帽区段的该键帽和该发光元件的间隔距离小于该第二键帽区段的该键帽和该发光元件的间隔距离,该键帽具有可透光部,该可透光部正对于该发光元件,该光线的部分经由该可透光部射出该键帽;遮光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遮光件遮蔽部分未进入该可透光部的该光线;其中该遮光件仅设置于邻近该第一键帽区段处,使得该第一键帽区段的该键帽和该底板的漏光间隙小于该第二键帽区段的该键帽和该底板的漏光间隙。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包含环形裙部下缘,该遮光件设置于该环形裙部下缘,该遮光件自该环形裙部下缘朝向该底板延伸。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遮光件下端朝向该键帽中心的方向弯折延伸。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退让槽,当该键帽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遮光件至少部分进入该退让槽。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可透光部具有第一可透光部区段及第二可透光部区段,该第一可透光部区段位于该第一键帽区段与该可透光部之间,该遮光件设置于邻近该第一可透光部区段,该遮光件自该键帽底表面朝向该底板延伸。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退让槽,当该键帽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遮光件至少部分进入该退让槽。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遮光件设置于该底板上且邻近该第一键帽区段于该底板投影处,该遮光件自该底板突出。藉此,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的遮光件主要利用该可透光部至该键帽周围间的有限的空间设置,以避免与其他结构干涉而能有效大幅抑制或消除被底表面反射的光线溢出键帽的可能性。此外,即使仍有部分反射的光线自该键帽周围溢出,其强度已被减弱,不致对使用者于辨识按键或操作上造成困扰或不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2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沿线X-X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发光按键结构于键帽按压后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图4中发光按键结构沿线Y-Y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I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发光按键结构I沿图1中线X-X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简化图面及说明,发光按键结构I于实际操作中通常配置的其他元件,例如弹性圆突等,均予以省略。按键结构I包含底板12、键帽14、升降机构16、发光元件18、遮光件20及薄膜电路板22。键帽14设置于底板12之上,升降机构16连接底板12与键帽14,使得键帽14能利用升降机构16实现相对于底板12上下移动;于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16为剪刀式升降机构,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键帽14具有周围14a及位于周围14a内侧的可透光部142。为简化说明,于本实施例中,可透光部142以区块表示,于实际操作中,其轮廓可为字母或其他几何图样,本发明均不以此为限,原则上视发光按键结构I应用于何种按键而定,例如功能键,如大小写锁定的功能键。另外,可透光部142可为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作,亦可直接为键帽14的镂空区域,本发明均不以此为限。薄膜电路板22设置于底板12上。发光元件18设置于可透光部142之下并能发射光线,该光线部分可经由可透光部142射出键帽14。于实际操作中,发光元件18可电连接至设置于底板12下方的一挠性电路板(未绘示于图中)上,底板12包含突出部122及形成于突出部122的通孔122a,藉此,发光元件18可容置于突出部122内侧,且发光元件18发射的光线可穿过通孔122a朝向可透光部142行进,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底板12得以遮罩杯123取代前述突出部122,遮罩杯123亦与具有前述通孔122a相似结构的通孔123a,遮罩杯123设置于薄膜电路板22上(或薄膜电路板22上形成较大的镂孔以使遮罩杯123可直接设置于底板12上)以覆盖发光元件18使得发光元件18的出光面正对通孔123a(如图3所示),同样可使发光元件18发射的光线可朝向可透光部142行进。遮光件20设置于键帽14与底板12之间,用以遮蔽部分未进入可透光部142的该光线;其中,光线以箭头表示。于本实施例中,键帽14包含呈环形的裙部144,键帽14的周围14a即位于裙部144的下缘(或谓环形裙部下缘),遮光件20突出设置于裙部144的下缘且实质上朝向底板12延伸。于本实施例中,遮光件20包含向底板12延伸的第一部分20a及自第一部分20a再向键帽14中心的方向朝向延伸的第二部分20b ;整体而言,遮光件20下端实质上朝向键帽14中心的方向弯折延伸。原则上,遮光件20仅需突出于裙部144,向下延伸即可产生遮蔽反射光线的效果,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补充说明的是,遮光件20非裙部144的一部分,而是突出于裙部144的结构。于实际操作中,裙部144虽亦有遮蔽光线的效果,但本发明的遮光件20则是进一步于裙部144的下缘部分区段的突出结构,以进一步遮蔽光线,以有效大幅抑制或消除被底表面142a反射的光线溢出键帽14的可能性,进而解决先前技术中光线自键帽下缘溢出而造成使用者操作上不便的问题。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键帽14的周围14a可分为第一键帽区段Sll及第二键帽区段S12,亦即键帽14左下方的周围14a属于第一键帽区段S11,周围14a其余部分则属于第二键帽区段S12。于一般情形,因第一键帽区段Sll相对靠近可透光部142,或谓第一键帽区段Sll和发光元件18的间隔距离dl小于第二键帽区段S12和发光元件18的间隔距离d2,故,若无遮光件20,则键帽14于此处溢漏的光线强度较强,易造成使用操作上的下便。因此,本发明仅于此第一键帽区段Sll突出设置遮光件20 (或谓遮光件20设置于邻近第一键帽区段Sll处),使得底板12和第一键帽区段Sll的漏光间隙Gl小于底板12和第二键帽区段S12的漏光间隙G2,即可产生有效减轻或消除溢漏光线对使用者操作上影响的程度;其中,遮光件20以隐藏线绘示于图1中。再补充说明的是,由于遮光件20设置于可透光部142与周围14a之间,故可减少遮光件20与其他结构的干涉;换言之,原则上,本发明可直接应用于现有习知按键结构中,无需变更原结构尺寸。另外,请参阅图2及图4,图4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I于键帽14按压后的剖面示意图。原则上,遮光件20向底板12延伸的长度越长越佳,惟于实际操作中需考虑遮光件20与底板12可能干涉的现象,故于本实施例中,底板12具有退让槽124,其上的薄膜电路板22亦对应具有镂空222,当键帽14朝向底板12移动时,遮光件20至少部分穿过镂空222并进入退让槽124,以避免结构干涉。请参阅图5及图6,图5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3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发光按键结构3沿图5中线Y-Y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简化图面及说明,发光按键结构3于实际操作中通常配置的其他元件,例如弹性圆突等,均予以省略。发光按键结构3与发光按键结构I结构大致相同,故发光按键结构3仍沿用发光按键结构I的元件符号。发光按键结构3与发光按键结构I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发光按键结构3的遮光件40邻近可透光部142设置。于本实施例中,可透光部142具有第二周围,可透光部142的第二周围可分为第一可透光部区段S21及第二可透光部区段S22,亦即可透光部142左下方的周围属于第一可透光部区段S21,其余部分则属于第二可透光部区段S22 ;与前述发光按键结构I相较,第一可透光部区段S21位于第一键帽区段Sll与可透光部142之间。遮光件40 (于图4中以隐藏线绘示)仅于第一可透光部区段S21突出键帽14的底表面14b设置(或谓遮光件40设置于邻近第一可透光部区段S21且邻近第一键帽区段Sll处且自键帽14的底表面14b朝向底板12延伸);其中,于本实施例中,底表面14b与可透光部142的底表面142a共平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藉此,遮光件40可更有效地遮蔽经可透光部142的底表面142a反射并以实质上远离键帽14中心的方向朝外行进的部分的光线。关于发光按键结构3的其他说明,请参阅发光按键结构I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补充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底板12同样具有退让槽126,其上的薄膜电路板22亦对应具有镂空224,当键帽14朝向底板12移动时,遮光件40至少部分穿过镂空224并进入退让槽126,以避免结构干涉。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因结构尺寸限制,发光按键结构3未设置有如前述突出部122或遮罩杯123的结构,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及图7,图7为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5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简化图面及说明,发光按键结构5于实际操作中通常配置的其他元件,例如弹性圆突等,均予以省略。发光按键结构5与发光按键结构I结构大致相同,故发光按键结构5仍沿用发光按键结构I的元件符号。发光按键结构5与发光按键结构I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发光按键结构5的遮光件60邻近周围14a(或谓第一键帽区段Sll)于底板12的投影(以虚线表示)并突出于底板12设置。于本实施例中,遮光件60自底板12向上延伸,薄膜电路板22对应具有镂空226,遮光件60穿过镂空226,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遮光件60可直接设置于薄膜电路板22上。另外,遮光件60的设置位置与第一键帽区段Sll于底板12上的投影位置大致相当或谓相当接近;换言之,实质上,遮光件60仅设置于第一键帽区段Sll于底板12上的投影处。同样地,遮光件60可有效地遮蔽经可透光部142的底表面142a反射并以实质上远离键帽14中心的方向朝外行进的部分的光线。补充说明的是,为增加遮光件60遮光效益,于本实施例中,键帽14,尤其是于裙部144对应遮光件60处形成退让槽144a (以虚线表示于图7中),使得遮光件60可更突出于底板12而不致与裙部144发生结构干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键盘(未绘示),该键盘包含复数个按键结构,该复数个按键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为上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如前述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遮光件位于可透光部与相对靠近可透光部的键帽周围之间,此有助于避免遮光件与发光按键结构的其他构件发生结构干涉。此外,本发明是遮光件非完整围绕可透光部设置,而是仅于可透光部相对接近键帽周围的侧边设置,换言之,于前述实施例中,遮光件20、40位于键帽14周围14a与可透光部142之间,此亦有助于避免结构干涉的发生。简言之,本发明利用现有发光按键结构的剩余空间设置遮光件,便能有效减少被底表面反射的光线经键帽周围溢出,进而效减轻或消除溢漏光线对使用者操作上影响的程度。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 底板; 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之上并能相对于该底板上下移动,该键帽具有第一周围及位于该第一周围内侧的可透光部; 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可透光部之下并发射光线,该光线部分经由该可透光部射出该键帽;以及 遮光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用以遮蔽部分未进入该可透光部的该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周围分为第一键帽区段及第二键帽区段,该遮光件仅设置于该第一键帽区段,使得该底板和该第一键帽区段的该键帽的漏光间隙小于该底板和该第二键帽区段的该键帽的漏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还包含裙部,该第一周围位于该裙部的下缘,该遮光件突出设置于该下缘且朝向该底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光件还以朝向该键帽中心的方向朝内弯折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退让槽,当该键帽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遮光件至少部分进入该退让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透光部具有第二周围,该第二周围分为第一可透光部区段及第二可透光部区段,该第一可透光部区段位于该第一周围与该可透光部之间,该遮光件自该键帽的底表面突出并仅邻近于该第一可透光部区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退让槽,当该键帽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遮光件至少部分进入该退让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光件突出设置于该底板上且邻近该第一周围于该底板的投影处。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包含突出部及形成于该突出部的通孔,该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突出部内侧,该发光元件发射的该光线穿过该通孔朝向该可透光部行进。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结构进一步包含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连接该键帽及该底板,该键帽利用该升降机构实现相对于该底板的上下移动。
11.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 底板; 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底板上,并发射光线; 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上并能相对于该底板上下移动,该键帽具有第一键帽区段与第二键帽区段,该第一键帽区段的该键帽和该发光元件的间隔距离小于该第二键帽区段的该键帽和该发光元件的间隔距离,该键帽具有可透光部,该可透光部正对于该发光元件,该光线的部分经由该可透光部射出该键帽;以及 遮光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遮光件遮蔽部分未进入该可透光部的该光线.其中该遮光件仅设置于邻近该第一键帽区段处,使得该第一键帽区段的该键帽和该底板的漏光间隙小于该第二键帽区段的该键帽和该底板的漏光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包含环形裙部下缘,该遮光件设置于该环形裙部下缘,该遮光件自该环形裙部下缘朝向该底板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光件下端朝向该键帽中心的方向弯折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退让槽,当该键帽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遮光件至少部分进入该退让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透光部具有第一可透光部区段及第二可透光部区段,该第一可透光部区段位于该第一键帽区段与该可透光部之间,该遮光件设置于邻近该第一可透光部区段,该遮光件自该键帽底表面朝向该底板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退让槽,当该键帽朝向该底板移动时,该遮光件至少部分进入该退让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遮光件设置于该底板上且邻近该第一键帽区段于该 底板的投影处,该遮光件自该底板突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发光按键结构,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底板、键帽、发光元件及遮光件。该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之上并能相对于该底板上下移动,该键帽具有周围及位于该周围内侧的可透光部。该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可透光部之下并能发射光线。该遮光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该光线部分可经由该可透光部射出该键帽,该遮光件遮蔽部分未进入该可透光部的该光线。藉此,该遮光件主要利用该可透光部至该键帽周围间有限的空间设置,以避免与其他结构干涉而能有效大幅抑制或消除被底表面反射的光线溢出键帽的可能性。
文档编号H01H13/86GK103151206SQ20131006885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5日
发明者蔡柏伟 申请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