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7424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包括滑动组件、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所述上抓手组件设置在滑动组件的上部,下抓手组件设置在滑动组件的下部;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均由旋转抓手、抓手支座、电机和同步带组成,抓手支座设置在滑动组件上,旋转抓手设置在抓手支座前端,电机通过同步带与抓手支座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工位进行绞线作业,提高了绞线效率,且在上抓手组件进行绞线作业时,可对下抓手组件进行装夹作业,这样避免了绞合工序和装夹工序因先后步骤产生作业空白间隙,装夹的时候机器不能进行绞合作业,绞合的时候机器不能进行装夹作业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机器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绞线装置,尤其是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加工企业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线束绞合工艺,最初的工艺为由成品绞线进行下线压接,这种工艺的改进方式为由步进电机进行双根线束的绞合,但这种方式效率也不够高且精度差,步骤复杂,工作效率极低。后来,进一步发展的是单头绞线机,这种机器往往采用伺服系统控制,对要绞合的线束进行装夹后,由程序控制绞合参数。单工位绞线机提高了绞合工艺的效率和精度,但是,由于绞合的时候机器不能进行装夹作业,致使机器利用率不高,工作效率尚有提升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绞线机在绞合的时候机器不能进行装夹作业,致使机器利用率不高,工作效率低。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实用新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包括滑动组件、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所述上抓手组件设置在滑动组件的上部,下抓手组件设置在滑动组件的下部;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均由旋转抓手、抓手支座、电机和同步带组成,抓手支座设置在滑动组件上,旋转抓手设置在抓手支座前端,电机通过同步带与抓手支座连接。通过设置同步带,当工作时,电机带动同步带高带转动,同步带在高带转动的同时带动与抓手支座连接的旋转抓手高速旋转。通过将上下抓手组件分别固定在滑动组件上部和下部,然后通过滑动组件带动上下抓手组件来回交替工作,以实现用两个工位进行绞线,提高了绞线效率,且在上抓手组件进行绞线作业时,可对下抓手组件进行装夹作业,这样避免了绞合工序和装夹工序因先后步骤产生作业空白间隙,装夹的时候机器不能进行绞合作业,绞合的时候机器不能进行装夹作业的发生。通过这种结构提高了机器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0006]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电机头部还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在抓手支座后端、另一侧设有供电机前端穿过的过孔,电机前端穿过过孔,同步带一端缠绕在电机前端,另一端深入到抓手支座内部。通过设置固定板可以加固电机与抓手支座,更进一步提高了抓手组件结构更稳定性。
[0007]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旋转抓手与电机之间还设置有防尘支板,所述防尘支板中部设置有供旋转抓手穿过的过孔,防尘支板设置在抓手支座前端,旋转抓手穿过防尘支板上的过孔设置在抓手支座的前端。通过设置防尘支板可以防止灰尘落入到旋转抓手根部的空隙内,提高旋转抓手使用寿命。
[0008]在电机与抓手支座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板。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旋转抓手由气管、高速旋转接头、压缩弹簧和设置在罩壳内的连杆结构和抓手块组成,气管与高速旋转接头通过压缩弹簧与罩壳内的连杆结构串连连接,抓手块设置在位于罩壳内的连杆结构前端。
[0009]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抓手块由两块夹持块和设置在两块夹持块相对内侧的接触层组成。通过设置夹持块保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接触层保证了夹持摩擦力,防止在绞线过程中线束脱落。
[0010]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两块夹持块的相对内侧表面设置有齿形凹槽,接触层与夹持块的连接面设置有与齿形凹槽相配合的齿形凸起。通过在接触层和夹持块之间设置相配合的齿形凹槽和齿形凸起,防止接触层和夹持块之间产生脱落。
[0011]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夹持块为金属夹持块,接触层为橡胶接触层。通过采用金属夹持块和具有一定弹性变形的橡胶接触层,橡胶材料在保证足够大的摩擦力的同时不伤及线束表面。
[0012]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滑动组件由基座、滑动轴、滑块和气缸组成,滑动轴和滑块设置在基座内部,滑块设置在滑动轴上,气缸设置在基座外部与滑动轴的一端相连,滑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在基座上。通过设置在基座外部的气缸来控制基座内部的滑块在滑动轴上来回移动。
[0013]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基座内设置有两组滑动轴、滑块和气缸,每组滑动轴和滑块分别位于基座内部的上层和下层,两个气缸位于基座外部分别与上层和下层滑动轴相连,上抓手组件的抓手支座与上层滑块连接,下抓手组件的抓手支座与下层滑块连接。通过设置上层和下层滑动轴和滑块,气缸带动上下层滑块移动,上下层滑块带动设置在滑块上的上下抓手组件来回交替工作。
[00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实现用两个工位进行绞线作业,提高了绞线效率,且在上抓手组件进行绞线作业时,可对下抓手组件进行装夹作业,这样避免了绞合工序和装夹工序因先后步骤产生作业空白间隙,装夹的时候机器不能进行绞合作业,绞合的时候机器不能进行装夹作业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机器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上抓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旋转抓手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连杆结构与夹持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包括滑动组件C和设置在滑动组件C上部的上抓手组件A和设置在滑动组件下部的下抓手组件B ;所述上抓手组件A和下抓手组件B均由旋转抓手Al、抓手支座A2、电机A4和同步带A3组成,抓手支座A2设置在滑动组件C上,旋转抓手Al设置在抓手支座A2前端,电机A4设置在抓手支座A2后部,电机A4通过同步带A3与抓手支座A2连接。工作时,电机A4带动同步带A3高带转动,同步带A3在高带转动的同时带动与抓手支座连接的旋转抓手Al高速旋转,滑动组件C带动分别位于滑动组件C上部和下部的上抓手组件A和下抓手组件B来回交替工作,以实现用两个工位进行绞线。在电机A4头部设置有固定板A5,所述固定板A5 —侧固定在抓手支座A2后端、另一侧设有供电机前端穿过的过孔,电机A4前端穿过固定板A5的过孔,同步带A3一端缠绕在电机A4前端,同步带A3另一端深入到抓手支座A2内部。通过设置固定板可以加固电机与抓手支座,更进一步提高了抓手组件结构更稳定性。在旋转抓手Al根部设置有防尘支板A6,所述防尘支板A6中部设置有供旋转抓手Al穿过的过孔,旋转抓手Al穿过防尘支板A2上的过孔设置在抓手支座A2的前端。通过设置防尘支板可以防止灰尘落入到旋转抓手根部的空隙内,提高旋转抓手使用寿命。
[0022]旋转抓手Al由气管Al.5、高速旋转接头Al.1、压缩弹簧Al.2和设置在罩壳Al.6内的连杆结构Al.3和抓手块Al.4组成,气管Al.5与高速旋转接头Al.1通过压缩弹簧Al.2与罩壳Al.6内的连杆结构Al.3串连连接,抓手块Al.4设置在位于罩壳Al.6内的连杆结构Al.3前端。对旋转抓手Al夹持线束并高速旋转进行绞线时,要求在抓手动力源,即气管、高速旋转接头在保持静止的情况下,整个抓手可以被电机带动进行高速旋转,为了实现此动作,对旋转抓手的夹持和松开动作采用弹簧+气动的组合方式,夹持动作需要的较大力量由气动执行,松开动作不需较大力量采用压缩弹簧的弹力实现。压缩弹簧在抓手内部,可随旋转抓手整体转动,高速旋转接头的前端可随旋转抓手整体进行旋转,后端可随气管保持静止。
[0023]抓手块Al.4由两块夹持块Al.4.1和设置在两块夹持块相对内侧的接触层Al.4.2组成。通过设置夹持块Al.4.1保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通过设置接触层Al.4.2保证了夹持摩擦力,防止在绞线过程中线束脱落。在两块夹持块Al.4.1的相对内侧表面设置有齿形凹槽,接触层Al.4.2与夹持块Al.4.1的连接面设置有与齿形凹槽相配合的齿形凸起。通过在接触层Al.4.2和夹持块Al.4.1之间设置相配合的齿形凹槽和齿形凸起,防止接触层和夹持块之间产生脱落。
[0024]为了使夹持线束表面无损伤,因此对抓手块进行了改进,夹持块Al.4.1由金属材料制成,接触层Al.4.2由橡胶材料制成,金属夹持块与橡胶接触层不仅采用齿轮凹槽配合,还用强力胶进行强力粘接,其它旋转抓手Al运动部件均采用金属材料,由于夹持线束接触部分的接触面采用由一定弹性变形的橡胶材料,且接触面两者在齿形接触面中进行强力粘接,使橡胶材料的接触层在保证足够大的摩擦力的同时不伤及线束表面。
[0025]滑动组件C由基座Cl、滑动轴C3、滑块C2和气缸C4组成,滑动轴C3和滑块C2设置在基座Cl内部,滑块C2设置在滑动轴C3上,气缸C4设置在基座Cl外部与滑动轴C3的一端相连,滑动轴C3的另一端固定在基座Cl上。通过设置在基座外部的气缸C4来控制基座内部的滑块在滑动轴上来回移动。基座Cl内设置有两组滑动轴C3和滑块C2,分别位于基座Cl内部的上层和下层,基座Cl外设置有两个气缸C4,所述两个气缸C4分别与上层和下层的滑动轴连接,通过两个气缸分别带动上层和下层滑动轴上的滑块移动,上抓手组件A的抓手支座与上层滑块连接,下抓手组件B的抓手支座与下层滑块连接。通过两个气缸分别控制位于基座内的上下层滑块来回移动,上下层滑块分别带动上下抓手组件来回交替工作。
[0026]本实用新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的双工位即指上下两个抓手组件交替进行工作,上下抓手组件可随工作周期,轮回进行内外位置交换,外侧临近操作者,便于进行线束装夹,内侧远离操作者,便于进行安全绞线作业。
[0027]本实用新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0028]工作时,上抓手组件A和下抓手组件B通过气缸C4在滑动组件C的滑块C2在滑动轴C3上来回运动,进行位置交替,实现双工位工作。电机A4带动设置在电机A4端部的同步带A3高带转动,同步带A3在高带转动的同时带动与抓手支座A2连接的旋转抓手Al高速旋转。旋转抓手Al通过气管Al.5和压缩弹簧Al.2实现夹持和松开的动作,旋转抓手Al内部的压缩弹簧Al.2随旋转抓手Al整体转动,高速旋转接头Al.1的前端随旋转抓手Al整体进行旋转,高速旋转接头Al.1的后端随气管Al.5保持静止。气管Al.5与气源连接,由气源提供动力,当气管Al.5进气时,旋转抓手Al的抓手块Al.4.1通过连杆机构Al.3施加力量对线束进行夹持,气管Al.5排气时,通过压缩弹簧Al.2的弹力可实现旋转抓手Al的松开。
[0029]实施例2
[0030]本实施例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包括滑动组件和设置在滑动组件上部的上抓手组件和设置在滑动组件下部的下抓手组件;所述上抓手组件和下抓手组件均由旋转抓手、抓手支座、电机和同步带组成,抓手支座设置在滑动组件上,旋转抓手设置在抓手支座前端,电机设置在抓手支座后端,电机通过同步带与抓手支座连接。同步带一端缠绕在电机前端,另一端深入到抓手支座内部。
[0031]旋转抓手由气管、高速旋转接头、压缩弹簧和设置在罩壳内的连杆结构和抓手块组成,气管与高速旋转接头通过压缩弹簧与罩壳内的连杆结构串连连接,抓手块设置在位于罩壳内的连杆结构前端。
[0032]抓手块由两块夹持块和设置在两块夹持块相对内侧的接触层组成。在两块夹持块的相对内侧表面设置有齿形凹槽,接触层与夹持块的连接面设置有与齿形凹槽相配合的齿形凸起。
[0033]滑动组件由基座、滑动轴、滑块和气缸组成,滑动轴和滑块设置在基座内部,滑块设置在滑动轴上,气缸设置在基座外部与滑动轴的一端相连,滑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在基座上。通过设置在基座外部的气缸来控制基座内部的滑块在滑动轴上来回移动。基座内设置有两组滑动轴和滑块,分别位于基座内部的上层和下层,基座外设置有两个气缸,所述两个气缸分别与上层和下层的滑动轴连接,通过两个气缸分别带动上层和下层滑动轴上的滑块移动,上抓手组件的抓手支座与上层滑块连接,下抓手组件的抓手支座与下层滑块连接。
[0034]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固定板与防尘支板可不设置,也可以单独任选其一进行结合,总之这些结合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组件(C)、上抓手组件(A)和下抓手组件(B),所述上抓手组件(A)设置在滑动组件的上部,下抓手组件(B)设置在滑动组件的下部;上抓手组件(A)和下抓手组件(B )均由旋转抓手(AI)、抓手支座(A2 )、电机(A4 )和同步带(A3)组成,抓手支座(A2)设置在滑动组件(C)上,旋转抓手(Al)设置在抓手支座(A2)前端,电机(A4)通过同步带(A3)与抓手支座(A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机(A4)头部还设置有固定板(A5),所述固定板(A5) —侧固定在抓手支座(A2)后端、另一侧设有供电机前端穿过的过孔,电机(A4)前端穿过过孔,同步带(A3) —端缠绕在电机(A4)前端,另一端深入到抓手支座(A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转抓手(Al)根部还设置有防尘支板(A6),所述防尘支板(A6)中部设置有供旋转抓手穿过的过孔,旋转抓手(Al)穿过防尘支板(A6)上的过孔设置在抓手支座(A2)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抓手(Al)由气管(Al.5)、高速旋转接头(Al.1)、压缩弹簧(Al.2)、罩壳(Al.6)和位于罩壳(Al.6)内的连杆结构(Al.3)串连连接,在罩壳(Al.6)内连杆结构(Al.3)前端还设置有抓手块(Al.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块(Al.4)由两块夹持块(Al.4.1)和设置在两块夹持块相对内侧的接触层(Al.4.2)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夹持块(Al.4.1)的相对内侧表面设置有齿形凹槽,接触层(Al.4.2)与夹持块的连接面设置有与齿形凹槽相配合的齿形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块(Al.4.1)为金属夹持块,接触层(Al.4.2)为橡胶接触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C)由基座(Cl)、滑动轴(C3 )、滑块(C2 )和气缸(C4)组成,滑动轴(C3 )和滑块(C2 )设置在基座(Cl)内部,滑块(C2 )设置在滑动轴(C3 )上,气缸(C4)设置在基座(Cl)外部与滑动轴(C3 )的一端相连,滑动轴(C3)的另一端固定在基座(Cl)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工位绞线机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Cl)内设置有两组滑动轴(C3)、滑块(C2)和气缸(C4),每组滑动轴(C3)和滑块(C2)分别位于基座(Cl)内部的上层和下层,两个气缸(C4)位于基座(Cl)外部分别与上层和下层滑动轴(C3)相连,上抓手组件的抓手支座与上层滑块连接,下抓手组件的抓手支座与下层滑块连接。
【文档编号】H01B13/02GK203826134SQ201420188210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刘培超, 郭得岁, 胡德超, 陈涛, 易红建, 刘铁铮, 李志光 申请人:鹤壁海昌专用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