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7131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到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为手机、平板电脑PAD等终端提供电力的器件。电池自身温度(电池温度)的稳定性将会保证电池的正常供电性能。电池温度这一电池特性较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如在某些地区的冬天,室外温度较低,在外界低温环境的影响下,电池内部的电解质的粘度变大,电解质中的离子间较难于扩散,电池内阻升高,进而导致电池充放电效率、容量均会降低,工作稳定性也会变差。这种低温环境也会造成电池寿命的缩短。

目前存在有以下两种方案来提高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电池温度:(1)当终端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低于电池所容忍的最低温度时,电池不再供电,终端进入关机状态;这种方法导致用户无法使用该终端,体验度大大降低。(2)在终端中额外增设能够为电池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在终端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低于电池所容忍的最低温度时,启动该加热装置为电池加热以提升电池的温度;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但是额外增设的加热装置通常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这对原本容积有限的终端如手机来说,无疑是增加了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设计简单、空间占用小,能够有效保证电池为终端的正常供电,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为电池的电池温度低于预定的警戒温度时,获取所述电池中两个电芯 的电量;

依据所述两个电芯的电量,确定放电电芯和充电电芯;

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向所述充电电芯充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为电池的电池温度低于预定的警戒温度,包括:

监测所述电池的内阻信息,依据所述内阻信息,确定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比较所确定出的电池温度与所述警戒温度的大小;或者,

通过设置在所述电池周边的至少一个温度感应器来获知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比较所获知到的电池温度与所述警戒温度的大小。

上述方案中,所述依据所述两个电芯的电量,确定放电电芯和充电电芯,包括:

读取两个电芯的电量;

确定所述两个电芯中电量大的电芯为放电电芯;

确定所述两个电芯中电量小的电芯为充电电芯。

上述方案中,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向所述充电电芯充电,包括:

控制放电电芯以第一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并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大于预设的安全温度时,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停止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安全温度且大于等于警戒温度,继续控制放电电芯以第一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预设的保护温度,判断第一电流值是否为电流最大值,如果不为电流最大值,增大第一电流值,控制放电电芯以增大后的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上述方案中,在控制放电电芯以增大后的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后,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仍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保护温度时,判断增大后的电流值是否为电流最大值;

如果增大后的电流值不为电流最大值,再次增大电流值,

直至电池温度大于等于警戒温度或者电流值增大至最大。

上述方案中,当控制放电电芯以电流最大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后,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大于等于保护温度,继续控制放电电芯以电流最大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保护温度,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停止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上述方案中,在控制放电电芯以所述第一电流值、增大后的电流值、再次增大后的电流值或电流最大值向放电电芯充电时,对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进行监测;

如果监测到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一预定阈值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高于第二预定阈值,停止放电电芯对充电电芯的充电;

切换充电方向,控制所述充电电芯向所述放电电芯进行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温度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为电池的电池温度低于预定的警戒温度;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池中两个电芯的电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两个电芯的电量,确定放电电芯和充电电芯;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向所述充电电芯充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

监测所述电池的内阻信息,依据所述内阻信息,确定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比较所确定出的电池温度与所述警戒温度的大小;或者,

通过设置在所述电池周边的至少一个温度感应器来获知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比较所获知到的电池温度与所述警戒温度的大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

读取两个电芯的电量;

确定所述两个电芯中电量大的电芯为放电电芯;

确定所述两个电芯中电量小的电芯为充电电芯。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

在控制放电电芯以第一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并对电池温度进行监 测;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大于预设的安全温度时,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停止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安全温度且大于等于警戒温度,继续控制放电电芯以第一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预设的保护温度,判断第一电流值是否为电流最大值,如果不为电流最大值,增大第一电流值,控制放电电芯以增大后的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控制放电电芯以增大后的电流值向充电电芯充电后,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仍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保护温度时,判断增大后的电流值是否为电流最大值;

如果增大后的电流值不为电流最大值,再次增大电流值,直至电池温度大于等于警戒温度或者电流值增大至最大。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

当控制放电电芯以电流最大值向充电电芯充电后,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大于等于保护温度,继续控制放电电芯以电流最大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保护温度,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停止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控制放电电芯以所述第一电流值、增大后的电流值、再次增大后的电流值或电流最大值向放电电芯充电时,对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进行监测;

如果监测到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一预定阈值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高于第二预定阈值,停止放电电芯对充电电芯的充电;

切换充电方向,控制所述充电电芯向所述放电电芯进行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终端中,包括:确定为电池温度低于预定的警戒温度时,获取所述电池中两个电芯的电量;依据所述两个电芯的电量,确定放电电芯和充电电芯;控制放电电芯向充电电芯充电。利用电池中电芯间的充放电过程产生的热量使电池温度提高,设计简单、空间占用小,能够有效保证电池为终端的正常供电,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内部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感应器件的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一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之前,先介绍一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应用到的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池采用两个用于存储电池电量的电芯,电芯11和电芯12,电芯11、电芯12的正负极引脚的位置如图1所示,两个电芯的负极均与电池负极接口相连接,除此之外,所述电池还包括:充电控制电路13及与该充电控制电路13进行连接的开关电路14;其中,电芯11、电芯12的正极一方面均与充电控制电路13相连接,另一方面与开关电路14相连。所述充电控制电路13和开关电路14及两个电芯的功能请参见后续方案。所述充电控制电路13可通过相关技术中的控制芯片、控制器件等来实现,如BX8020芯片、BX8022芯片;所述开关电路14可通过相关技术中的开关芯片器件来实现,如ADG633芯片、ADG733芯片、ADG786芯片。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前述对能够实现充电控制模块13和 开关电路14的芯片的几种型号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代表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控制模块13和开关电路14只能够通过前述几种类型芯片来实现,充电控制模块13还可以通过其他具有升压功能的芯片或器件来实现;所述开关电路14还可以通过其他具有开关功能的芯片或器件如单刀双掷开关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可应用于一终端中,所述终端可以为手机、PAD、笔记本电脑及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设备;当然所述终端还可以为任何能够想到的可使用电池的小型设备如学习机、文曲星,还可以为大型设备如基站。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确定为电池温度低于预定的警戒温度时,获取所述电池中两个电芯的电量;

这里,以所述电池内置于手机中为例,所述手机(具体可以为手机中的基带处理器)监测所述电池的内阻信息,依据所述内阻信息,确定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此时的电池温度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相同),比较所确定出的电池温度与所述警戒温度的大小。其中,所述内阻信息至少包括欧姆阻值和极化阻值,在相关技术中,电池内阻的取值与电池温度本身存在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依据内阻信息和该规律即可得到当前的电池温度(或外界环境温度)。例如对于锂电池来说,以电压为3.8v的锂电池为例,假定其电芯内阻在25℃下为30毫欧,当电芯温度降低到10℃时,电芯内阻可增大至31.5毫欧,为常温下内阻的1.05倍;当电芯温度降低到0℃时,电芯内阻可增大至33毫欧,为常温下内阻的1.1倍;当电芯温度降低到-10℃时,电芯内阻可增大至36毫欧,为常温下内阻的1.2倍;能够看出,电芯内阻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降低具有增大的特性。

或者,如图3所示,在电池的四周可设置至少一个温度感应器如热敏电阻,通过温度感应器来获知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电池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并比较所获知到的电池温度与所述警戒温度的大小。在基带处理器确定出电池温度 低于警戒温度时,通知所述电池、具体是充电控制电路13。

步骤202:依据所述两个电芯的电量,确定放电电芯和充电电芯;

这里,所述电池、具体是充电控制电路13接收到该通知后,读取两个电芯的电量,并确定这两个电芯中电量的大小,电量大的作为放电电芯,电量小的作为充电电芯,并控制放电电芯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即控制电芯间的电流的传输方向为从放电电芯到充电电芯。

步骤203:控制放电电芯向充电电芯充电。

这里,在充电控制电路13控制放电电芯向充电电芯充电即控制放电电芯向充电电芯传输一定电流的过程中,电芯中存在有内阻,物理上,电流流经内阻必然导致电芯热量的产生,该热量可用于阻止电池温度的继续降低或提升电池温度;该热量可使得电芯内部电解质中的离子运动趋于活跃、易于扩散,从而使得电池充放电效率、容量均会有提升,工作稳定性也会提高。在传输电流的过程中,放电电芯与充电电芯均可产生热量,理论上放电电芯产生的热量要高于充电电芯。

在放电电芯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实时对放电电芯的电量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进行监测,一旦监测到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一预定阈值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高于第二预定阈值,那么停止放电电芯对充电电芯的充电;切换充放电方向。即切换充电电芯此时为放电电芯、放电电芯为充电电芯,并控制角色切换前的充电电芯向角色切换前的放电电芯进行充电。

放电电芯向充电电芯进行一段时间的充电后,电池温度的变化会存在有以下三种情况:1)电池温度得到很明显的提升,能够保证对手机的正常供电,这种情况下无需再进行电芯间的充放电;2)电池温度有提升但不明显,需要电芯间的继续进行充放电;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得过快导致电池温度的提升不足以抵消外界环境温度的剧烈降低,使得电池温度没有提升。对这三种情况的具体说明请参见后续对图4的描述,此次不赘述。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一具体流程示意图。以终端为内置有电池的手机为例,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401:在开机使用或者待机的过程中,手机、具体是基带处理器实时或每隔一段时间监测电池的内阻信息,依据该内阻信息与电池温度之间对应的规律,确定出电池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或者,通过设置在电池四周的温度感应器来获取当前电池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

步骤402:手机、具体是基带处理器比较当前电池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与警戒温度的大小;

比较为外界环境温度低于警戒温度时,继续执行步骤403;

否则,本流程结束。

步骤403:手机、具体是基带处理器通过发送指令而通知电池需要检测电芯的电量;电池、具体是充电控制电路13对两个电芯的电量分别进行检测,并确定电量大的为当前的放电电芯,电量小的为当前的充电电芯;

假设当前电芯1为放电电芯、电芯2为充电电芯,需要开关电路14打开放电电芯即电芯1正极与电池正极接口之间的通道,使电芯1正负极与电池正负极接口对应连通,由放电电芯如电芯1对手机进行供电。

步骤404:电池、具体是充电控制电路13控制电芯1以第一电流值I1(初始电流值)向对电芯2进行充电;

通常电池的工作电压为3.5~4.3v,考虑到起到充电作用的电芯的输出电压在高于电池的工作电压下才方便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充电控制电路13将放电电芯即电芯1的输出电压通过自身的升压电路升高至5V,利用该5V的电压对充电电芯即电芯2进行充电;第一电流值I1可以默认为电芯本身可传输的最小电流值,也可以为预先设定的某个数值,此处不限定。

步骤405:在电芯1以第一电流值I1向对电芯2进行一段时间的充电后,手机、具体是基带处理器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或者基带处理器实时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大于预设的安全温度时,则执行步骤406;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安全温度且大于等于警戒温度,执行步骤407;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预设的保护温度时,执行步骤408;

这里,在电芯1向电芯2进行电流传输的过程中,由于电芯内存在有内阻,电流流经内阻时产生热量,该热量可用于阻止电池温度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继续降低和/或提升电池温度。

步骤406:电池、具体是充电控制电路13控制放电电芯停止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流程结束;

监测到电池温度大于预设的安全温度时,说明电芯1向电芯2充电一段时间后,电池温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可保证电池正常工作,无需再进行电芯间的充放电。

步骤407:电池、具体是充电控制电路13继续控制放电电芯以第一电流值I1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直至电池温度大于安全温度,流程结束;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安全温度且大于等于警戒温度,说明由于电芯1、电芯2之间的充放电产生的热量可以阻止电池温度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这一现象,电池温度得到了提升但是不明显,需要再接着进行电芯间的充放电来保证电池温度的进一步提升。

步骤408:判断第一电流值I1是否为电流最大值;

如果不为电流最大值,执行步骤409;

如果为电流最大值,执行步骤411;

步骤409:增大第一电流值I1,控制放电电芯以增大后的电流值I2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继续执行步骤410。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预设的保护温度时,说明由于外界环境温度的剧烈下降,由电芯间充放电产生的热量不足以抵消外界环境温度的降低程度,电池温度仍处于下降状态(当前充放电产生的热量难以阻止电池模块温度的降低);这个时候需要充电控制电路13增加电芯间的充放电电流值,以增大电芯产生的热量。

步骤410:在控制放电电芯以增大后的电流值I2向充电电芯进行一段时间 的充电后时,手机、具体是基带处理器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或者基带处理器实时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仍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保护温度时,判断增大后的电流值I2是否为电流最大值;

如果增大后的电流值I2不为电流最大值,再次增大电流值为I3,控制放电电芯以再次增大后的电流值I3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并在一段时间后接着监测电池温度,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仍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保护温度时,判断再次增大后的电流值I3是否为电流最大值,如果再次增大后的电流值不为电流最大值,继续增大电流值为I4,如此反复,直至电池温度大于等于警戒温度或者电流值增大至最大。

如果增大后的电流值I2为电流最大值,则执行步骤411。

这里,电流值可以以预定的间隔来增加如每次均增加5mA;当然,也可以第一次增加5mA、第二次增加7mA、第三次增加10mA(增加至电流最大值)等,此次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411:当放电电芯以电流最大值向充电电芯进行一段时间(第三时间段)的充电后,手机、具体是基带处理器对电池温度进行继续监测或者基带处理器实时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大于等于保护温度,则继续控制放电电芯以电流最大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这种情况下,说明电芯间的充放电产生的热量可以阻止电池温度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这一现象,但是阻止效果很小,需要继续进行电芯间的充放电来帮助提升电池温度。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保护温度,则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停止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对终端进行关机;这种情况下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得比较剧烈采用哪种电流进行电芯间的充放电均无法提升电池温度,为保证电池自身不受到损坏需要关机。

在前述的控制电芯1以一定的电流值向电芯2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充电控制电路13实时对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进行监测;如 果监测到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一预定阈值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高于第二预定阈值,那么充电控制电路13停止放电电芯对充电电芯的充电,切换充放电方向,即切换充电电芯为放电电芯、放电电芯为充电电芯,并控制方向切换前的充电电芯向方向切换前的放电电芯进行充电(也可以视为充放电角色的互换)。例如,如果放电电芯即电芯1的电量已用尽(第一预定阈值为0)或充电电芯即电芯2的电量已充满(第二预定阈值为满电量如1500mA)时,则切换电芯1为充电电芯、电芯2为放电电芯,并控制电芯2向电芯1进行充电;在电芯2向电芯1放电的过程中,继续监测电芯2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第一预定阈值和/或电芯1的充电电量是否高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再次进行角色切换,如此反复,直至电池温度高于安全温度从而停止电芯间的充放电、或电池温度小于保护温度手机进入关机状态、或者两个电芯的电量全部耗尽而无法向对方充电。

如果检测到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不低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也不满足第二预定阈值,那么在充电控制电路13控制放电电芯向充电电芯一段时间后,手机、具体是基带处理器监测电池温度,并根据所监测的结果执行前述的步骤306~308中的任一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1所示的电池内部结构,电芯1、电芯2、充电控制电路13和开关电路14的外面均包裹有导热材料如石墨,能够使得电池本身的温度平均,不会导致电池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较大,进而可保证电池正常的工作性能。其中,电芯1和电芯2在电芯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该热量可使电池温度提升;另外,由于充电控制电路13具有提升放电电芯的输出电压的功能和控制电流从放电电芯流向充电电芯的功能,所以其自身也能够产生热量,该热量通过导热材料传递至两个电芯,可作为提升电池温度的辅助手段。

在物理上,两个电芯的正极引脚均与开关电路14相连,但在执行充放电时开关电路14仅开启放电电芯正极与电池正极接口之间的通道,使放电电芯正负极与电池正负极接口对应连通,进而由放电电芯对手机进行供电;并不开启充电电芯正负极与电池正负极接口之间的通道。

在外部电源对手机中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开关电路14同时开启放电电芯正负极与电池正负极接口、充电电芯正负极与电池正负极接口之间的通道,使得外部电源同时为放电电芯和放电电芯充电。

其中,所述警戒温度、安全温度、保护温度、第一电流值、电流最大值等的取值均与电池本身的类型有关。其中,保护温度小于警戒温度,警戒温度小于安全温度,这些值的设定可实现在充电电芯向放电电芯进行一段时间的充电后,该充电过程是否对电池温度提升有帮助及提升程度的判断。以锂电池为例,安全温度可取值为0°,警戒温度可取值为-5°,保护温度可取值为-10°,当然也可以取其它合理数值。所述一段时间可以以秒、分钟、小时、或天为单位,如取值为10分钟,具体可根据对电池的实际使用情况而灵活设定。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所在的优势,包括以下几个:

(1)利用电池电芯之间的充放电过程所产生的物理热量使电池温度得到提升的方法,可有效保证温度提升的效果,且与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额外的加热装置相比较,设计简单,不占用空间,提升用户体验;

(2)电芯之间的充放电角色的不同切换,可保证没有达到安全温度的电池一直处于温度被提升的状态,进一步保证了温度提升的效果;

(3)利用电池电芯之间的充放电过程所产生的物理热量使电池温度得到提升的方案相当于实现电池的自加热,电池的这种自加热方式可适用于任何使用电池的终端或设备,可有效保证电池为终端的正常供电。

基于前述的温度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501、第一获取单元502、第二确定单元503、第一控制单元504;其中,

第一确定单元501,用于确定为所述电池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低于预定的警戒温度;

第一获取单元502,用于获取所述电池中两个电芯的电量;

第二确定单元503,用于依据所述两个电芯的电量,确定放电电芯和充电电芯;

第一控制单元504,用于控制放电电芯向充电电芯充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501,还用于:监测所述电池的内阻信息,依据所述内阻信息,确定所述电池的电池温度,比较所确定出的电池温度与所述警戒温度的大小;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电池周边的至少一个温度感应器来获知电池温度,比较所获知到的电池温度与所述警戒温度的大小。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503,还用于:读取两个电芯的电量;确定所述两个电芯中电量大的电芯为放电电芯;确定所述两个电芯中电量小的电芯为充电电芯。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4,用于:控制放电电芯以第一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并对电池温度进行监测;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大于预设的安全温度时,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停止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的安全温度且大于等于警戒温度,则继续控制放电电芯以第一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预设的保护温度时,判断第一电流值是否为电流最大值,如果不为电流最大值,增大第一电流值,控制放电电芯以增大后的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4,还用于:在控制放电电芯以增大后的电流值向充电电芯充电后,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仍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保护温度时,判断增大后的电流值是否为电流最大值;

如果增大后的电流值不为电流最大值,再次增大电流值,控制放电电芯以再次增大后的电流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仍小于警戒温度且大于等于保护温度时,判断再次增大后的电流值是否为电流最大值;

如果再次增大后的电流值不为电流最大值,继续增大电流值,直至电池温度大于等于警戒温度或者电流值增大至最大。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4,还用于:

当放电电芯以电流最大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时,对电池温度继续进行监 测;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大于等于保护温度,则继续控制放电电芯以电流最大值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如果监测到电池温度小于保护温度,则控制所述放电电芯停止向充电电芯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4,还用于:

在控制放电电芯以所述第一电流值、增大后的电流值、再次增大后的电流值或电流最大值向放电电芯充电时,对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进行监测;

如果监测到放电电芯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一预定阈值和/或充电电芯的充电电量高于第二预定阈值,那么停止放电电芯对充电电芯的充电;

切换充电方向,控制所述充电电芯向所述放电电芯进行充电。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501、第一获取单元502、第二确定单元503、第一控制单元504均可由终端中的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微处理器(MPU,Micro Processor Unit)、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5中所示的温度控制装置中的各处理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温度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装置中各处理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及用于获取所述电池中两个电芯的电量、并依据所述两个电芯的电量确定放电电芯和充电电芯的充电控制电路。该电池的具体组成与图1、图3中所示的电池相同,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具体请参见前述对图1和图3的说明,此次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前述的温度控制装置。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 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