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辐射振子及由其组成的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309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辐射振子及由其组成的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吸顶天线用的增益辐射振子以及由该辐射振子组成的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辐射振子是天线的核心元件,具有导向和放大电磁波的作用,使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号更强。全向吸顶天线是室分中用于信号覆盖的主要天线类型,其结构一般包括辐射体、馈线和底板;辐射体至少包括上缀振子,有的还包括下锥振子。传统的吸顶天线的上锥振子均是采用呈锥柱状的辐射振子。传统的吸顶天线存在一些技术缺陷,(1)呈锥柱状的辐射振子,生产工序复杂、成本高。(2)60°~85°辐射角的增益低,信号覆盖面积小。(3)在高频段信号集中分布在小于60°的辐射角以内,信号容易穿透楼层造成干涉。(4)不圆度较差,信号覆盖不均匀。

基于现有技术的天线辐射振子的缺陷,有必要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辐射振子及由该辐射振子组成的吸顶天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辐射振子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生产制备、增强电磁信号等优点的辐射振子,并进一步提供了由该振子组成的吸顶天线。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辐射振子,包括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特别地:所述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均为自身轴对称的结构;所述第一辐射块、第二辐射块各自为平面的金属件或非平面的异型金属件;所述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互成角度交叉连接;所述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的交线既与第一辐射块的对称中轴线共线,也与第二辐射块的对称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的交线上至少有一端为细窄的类锥顶端或类球面顶端。

所述非平面的异型金属件,是相对平面金属件而言的,具体是指具有一定弧度或角度折弯的板状金属件。

优选地,所述互成角度交叉连接的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是由一块平面金属板通过切割或一体冲压成型所得的。如,将一块锥形的金属板,在其自身的对称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地切割或冲压,使之成为一个锥形金属框架体和一块锥形金属板,该锥形金属框架体和锥形金属板在对称中轴线处相连的;然后将两侧的锥形金属框架体向相反的方向冲压成型,使其形成非平面的异型的第一辐射块,而两侧的锥形金属板则形成平面状的第二辐射块。或者,所述互成角度交叉连接的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是由若干块平面金属板通过拼接所得。

所述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互成的交角最好为90°;也可以是第一辐射块与第二辐射块互成的交角为非直角,优选交角为10°~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可以是椭圆形的金属件,也可以是锥形的金属件;所述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可以是空心框架体,也可以是实心板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辐射振子,可作为单锥吸顶天线的辐射振子使用,也可作为双锥吸顶天线的辐射振子使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由所述的新型辐射振子组成的单锥吸顶天线,所述单锥吸顶天线的结构包括辐射振子和底板。所述底板是设置在所述辐射振子的类锥顶端的下方的,且所述第一辐射块和第二辐射块的交线与所述底板互相垂直。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由所述的新型辐射振子组成的双锥吸顶天线,包括上辐射振子、下辐射振子和托架;所述上辐射振子的类锥顶端或类球面顶端与下辐射振子的类锥顶端或类球面顶端相对设置,且上辐射振子的中轴线与下辐射振子的中轴线共线;所述托架置于上辐射振子与下辐射振子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辐射振子及吸顶天线具有如下优势:(1)该新型辐射振子改变了传统的辐射振子的锥柱状结构,采用了金属板相交的结构。传统的锥柱状辐射振子生产工序复杂、成本高;本实用新型的辐射振子只需采用金属板切割冲压成型或焊接成型即可,易于生产制备、成本低。(2)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辐射振子及吸顶天线提升了60°~85°辐射角的增益,扩大了覆盖面积。控制了小于60°以内的增益,减少了布网中因为穿透楼层造成的信号干扰。提升了不圆度指标,使信号覆盖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辐射振子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辐射振子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例1的辐射振子用作单锥吸顶天线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辐射振子用作单锥吸顶天线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辐射振子用作双锥吸顶天线的主视图;

图6为实施例1的辐射振子用作双锥吸顶天线的俯视图;

图7为实施例2的辐射振子的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2的辐射振子的俯视图;

图9为实施例2的辐射振子用作单锥吸顶天线的主视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辐射振子用作单锥吸顶天线的俯视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辐射振子用作双锥吸顶天线的主视图;

图12为实施例2的辐射振子用作双锥吸顶天线的俯视图;

图13为实施例3的辐射振子的主视图;

图14为实施例3的辐射振子的左视图;

图15为实施例3的辐射振子的立体图;

图16为实施例3的辐射振子用作单锥吸顶天线的主视图;

图17为实施例3的辐射振子用作单锥吸顶天线的俯视图;

图18为实施例3的辐射振子用作双锥吸顶天线的主视图;

图19为实施例3的辐射振子用作双锥吸顶天线的俯视图;

图20为实施例4的辐射振子的主视图;

图21为实施例4的辐射振子的左视图;

图22为实施例4的辐射振子的立体图;

图23为实施例5的辐射振子的主视图;

图24为实施例5的辐射振子的左视图;

图25为实施例5的辐射振子的立体图;

图26为实施例6的双锥吸顶天线的主视图;

图27为实施例6的双锥吸顶天线的俯视图;

图28为实施例6的双锥吸顶天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上锥振子;11-第一辐射块;12-第二辐射块;

20-上锥振子;21-第一辐射块;22-第二辐射块;

30-上锥振子;31-第一辐射块;32-第二辐射块;33-中轴连接部;

40-上锥振子;41-第一辐射块;42-第二辐射块;43-中轴连接部;

50-上锥振子;51-第一辐射块;52-第二辐射块;53-中轴连接部;

60-上辐射振子;61-第一上辐射块;62-第二上辐射块;63-上辐射块中轴连接部;90-下辐射振子;91-第一下辐射块;92-第二下辐射块;93-下辐射块中轴连接部;

7-底板;8-下锥振子;100-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10是由第一辐射块11和第二辐射块12互成角度交叉连接组成的。所述第一辐射块11和第二辐射块12均是由金属制成的。本实施例的第一辐射块11和第二辐射块12均为锥形金属平板。第一辐射块11和第二辐射块12互成90°相交,且第一辐射块11自身和第二辐射块12自身分别沿交线对称。第一辐射块11上的锥尖端与第二辐射块12上的锥尖端相交,其交点形成辐射振子10的锥尖端。

如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10,可用于单锥吸顶天线中。辐射振子10的锥尖端的下方还设有底板7,辐射振子10的交线垂直于底板7设置。

如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10,也可用作双锥吸顶天线中的上锥振子。本双锥吸顶天线包括辐射振子10、下锥振子8、托架100和底板7;辐射振子10的类锥顶端和下锥振子8的锥顶端相对设置;托架100位于辐射振子10和下锥振子8之间,底板7位于下锥振子8的底部;辐射振子10的中轴线与下锥振子8的中轴线共线。

实施例2

如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20是由第一辐射块21和第二辐射块22互成90°角交叉连接组成的。所述第一辐射块11和第二辐射块12均是由金属制成的椭圆形平板。所述第一辐射块21和第二辐射块22的交线,是位于第一辐射块21、第二辐射块22各自的最长的直径上的,即第一辐射块21自身和第二辐射块22自身分别沿交线对称。所述第一辐射块21和第二辐射块22的交线的两端均为辐射振子20的类球面顶端。

如图9和图10,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20可用于单锥吸顶天线中。辐射振子20的一个锥尖端的下方还设有底板7,所述第一辐射块21和第二辐射块22的交线与底板7互相垂直。

如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20,也可用作双锥吸顶天线中的上锥振子。本双锥吸顶天线包括辐射振子20、下锥振子8、托架100和底板7。辐射振子20的一个类球面顶端与下锥振子8的锥尖端相对设置,辐射振子20的中轴线与下锥振子8的中轴线共线;托架100位于辐射振子20与下锥振子8之间,底板7位于下锥振子8的底部。

实施例3

如图13至图15,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30是由一块金属板切割后一体冲压成型所得的。该金属板为锥形平面板,该金属板沿其对称中轴线在两侧对称地切割,每侧切割成一个锥形框架体和一个锥形金属板;对称中轴线处形成中轴连接部33,切割后的锥形框架体和锥形金属板依然在中轴连接部33处相连;将中轴连接部33两侧的锥形金属板向相反的反向折弯冲压90°成型即可。所述中轴连接部33两侧的锥形金属框架体形成平面状的第一辐射块31,中轴连接部33两侧的锥形金属板形成非平面的第二辐射块32。

如图16和图17,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30可用于单锥吸顶天线中。辐射振子30的锥尖端的下方设有底板7,所述轴连接部33的中轴线与底板7互相垂直。

如图18和图19,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30,也可用作双锥吸顶天线中的上锥振子。本双锥吸顶天线包括辐射振子30、下锥振子8、托架100和底板7。辐射振子30的锥尖端与下锥振子8的锥尖端相对设置,且中轴连接部33的中轴线与下锥振子8的中轴线共线;托架100置于辐射振子30和下锥振子8之间,底板7位于下锥振子8的底部。

实施例4

如图20至图22,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40是由一块金属板切割后一体冲压成型所得的。该金属板为锥形平面板,该金属板沿其对称中轴线在两侧对称地切割,每侧切割成一个锥形框架体和一个锥形金属板;对称中轴线处形成中轴连接部43,切割后的锥形框架体和锥形金属板依然在中轴连接部43处相连。将中轴连接部43两侧的锥形框架体向相反的反向折弯冲压90°成型即可。所述中轴连接部43两侧的锥形金属板形成平面状的第一辐射块41,中轴连接部43两侧的锥形金属框架体形成非平面的第二辐射块42。

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40可用于单锥吸顶天线中或者用作作双锥吸顶天线中的上锥振子。其作为单锥吸顶天线的辐射振子或双锥吸顶天线的上锥振子时,其自身与其他部件的结构关系与实施例3相似,本实施例省略图示。

下表为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的实测85°增益和85°不圆度的数据:

实施例5

如图23至图25,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50是由一块金属板切割后一体冲压成型所得的。该金属板为椭圆形平面板,该椭圆形金属板沿其最长的直径在两侧对称地切割,每侧切割成一个弧形框架体和一个半椭圆形金属板。椭圆形金属板的最长直径处形成中轴连接部53,切割后的弧形框架体和半椭圆形金属板依然在中轴连接部53处相连。将中轴连接部53两侧的弧形框架体向相反的反向折弯冲压90°成型即可。所述中轴连接部53两侧的半椭圆形金属板形成平面的第一辐射块51;中轴连接部53两侧的弧形金属框架体形成非平面状的第二辐射块52。

本实施例的辐射振子50可用于单锥吸顶天线中或者用作作双锥吸顶天线中的上锥振子。其作为单锥吸顶天线的辐射振子或双锥吸顶天线的上锥振子时,其自身与其他部件的结构关系与实施例2相似,本实施例省略图示。

实施例6

如图26至图28,本实施例的双锥吸顶天线是由上辐射振子60、下辐射振子90和托架100组成的。上辐射振子60是由一块锥形金属板通过冲压成型的,成型后包括互成交角连接的第一上辐射块61和第二上辐射块62,第一上辐射块61和第二上辐射块62的中轴线位置处形成上辐射块中轴连接部63。下辐射振子90是有若干块类三角锥形的金属板互相拼接成型所得的,成型后包括第一下辐射块91和第二下辐射块92,第一下辐射块91和第二下辐射块92互成90°角连接,连接处为下辐射块中轴连接部93,第一下辐射块91和第二下辐射块92均沿下辐射块中轴连接部93对称。

上辐射振子60的锥尖端和下辐射振子90的锥尖端相对设置,而且上辐射振子60的中轴线与下辐射振子90的中轴线共线;上辐射振子60和下辐射振子90之间设有托架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