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角度的铜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045阅读:28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排,尤其是一种折弯角度的铜排。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在电器工程中使用的铜排通常比较复杂,不易加工成型,生产效率低,扩展性不好,容易产生振动,同时很难将两个不同方位上的元器件连接起来,载电流不平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弯角度的铜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折弯角度的铜排,包括软铜前端子,与软铜前端子一端连接的软铜连接段,以及与软铜连接段另一端连接的软铜后端子,软铜前端子与软铜连接段夹角为30~70度,软铜后端子与软铜连接段夹角为30~70度,软铜前端子,软铜连接段和软铜后端子分别为平面块状结构。

一种优选方案是软铜前端子与软铜连接段夹角为45度,软铜后端子与软铜连接段夹角为45度。

一种优选方案是软铜前端子与软铜连接段连接处设有圆弧倒角。

一种优选方案是软铜后端子与软铜连接段连接处设有圆弧倒角。

一种优选方案是软铜前端子,软铜连接段和软铜后端子为一体式结构。

一种优选方案是软铜前端子和软铜后端子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安装孔。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软铜前端子和软铜后端子分别与软铜连接段呈夹角,因此可以连接位于不同方向上的元器件;铜前端子,软铜连接段和软铜后端子分别为平面块状结构,因此载电流比较平稳;软铜前端子,软铜连接段和软铜后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因此可以通过一条长的软铜折叠形成,提高了生产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折弯角度的铜排10,包括软铜前端子101,与软铜前端子101一端连接的软铜连接段102,以及与软铜连接段102另一端连接的软铜后端子103,软铜前端子101与软铜连接段102夹角为30~70度,软铜后端子103与软铜连接段102夹角为30~70度,软铜前端子101,软铜连接段102和软铜后端子103分别为平面块状结构。

如图1所示,软铜前端子和软铜后端子分别与软铜连接段呈夹角,因此可以连接位于不同方向上的元器件;铜前端子,软铜连接段和软铜后端子分别为平面块状结构,因此载电流比较平稳。

具体地,如图1所示,软铜前端子101与软铜连接段102夹角为45度,软铜后端子103与软铜连接段102夹角为45度。软铜前端子101与软铜连接段102相互平行,软铜前端子101与软铜连接段102可以相同方向也可以是相反方向。

如图1所示,软铜前端子101与软铜连接段102连接处设有圆弧倒角。软铜后端子103与软铜连接段102连接处设有圆弧倒角。

如图1所示,软铜前端子101,软铜连接段102和软铜后端子103为一体式结构。软铜前端子,软铜连接段和软铜后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因此可以通过一条长的软铜折叠形成,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折成不同角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

软铜前端子101和软铜后端子103的自由端分别设有安装孔。安装孔方便折弯角度的铜排10与外部元器件连接。

其它实施例中,软铜前端子101与软铜连接段102夹角为30度,软铜后端子103与软铜连接段102夹角为60度。

其它实施例中,软铜前端子101与软铜连接段102夹角为60度,软铜后端子103与软铜连接段102夹角为300度。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