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335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设备科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于能源问题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新兴的能源储存和转换系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一定亮度的光,其亮度又能通过电流或电压进行调节,本身又耐冲击、抗振动,并且发光颜色非常丰富,色彩过渡十分柔和,同时使用寿命比普通白炽灯长20至30倍,基于以上种种优点,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并采用与白炽灯相似外形的发光二极管装置被业界推崇。现有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消耗能量较多,发光效率低下,随着电压变化显色稳定性不佳。

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图像显示作业,促进绿色节能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进行调控、气密性不好以及气体流量控制性效果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封闭盖板、阳极板层、发光材料层和电子注入层,所述封闭盖板通过密封圈机构下方固定有玻璃基板层,所述封闭盖板内部包裹有触摸元件层,且触摸元件层下方设置有显示器件层,所述显示器件层下部粘贴有平坦化层,且平坦化层下方设置有开关器件层,所述开关器件层通过固定缓冲层与玻璃基板层相连接,所述阳极板层下面设置有空穴注入层,且空穴注入层下方粘贴有空穴传输层,所述发光材料层在空穴传输层下方固定,且发光材料层由第一磷分发光层、间隔层和第二荧光发光层构成,所述发光材料层下方固定有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上方设置有电子传输层,且电子注入层下方安装有阴极层。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件层由阳极板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层共同构成。

优选的,所述阳极板层为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且阴极层由1nm厚度的氟化锂层和位于其上的铝层材料复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空穴注入层为m-MTDATA材料形成,且空穴注入层厚度为8nm,同时空穴传输层为5nm厚的TAPC材料构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磷分发光层、间隔层和第二荧光发光层自上到下依次设置,且第一磷分发光层为绿色磷分发光层,同时第二荧光发光层为红色磷分发光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结构层设置合理,发光材料层采用间隔层设置,实现了激子在各发光层中的隔离分配,提高了发光二级管的发光效率和光稳定性,有效降低发光二极显示面板中的TFT的漏电流,同时设置有触摸感应元件,提高显示装置的触控精度,减少后期制作的工序,降低加工成本,能够更好的进行图像显示作业,促进绿色节能行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发光二极管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显示器件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发光层示意图。

图中:1、封闭盖板,2、显示器件层,21、阳极板层,22、空穴注入层,23、空穴传输层,24、发光材料层,241、第一磷分发光层,242、间隔层,243、第二荧光发光层,25、电子传输层,26、电子注入层,27、阴极层,3、平坦化层,4、固定缓冲层,5、开关器件层,6、玻璃基板层,7、密封圈机构,8、触摸元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封闭盖板1、阳极板层21、发光材料层24和电子注入层26,封闭盖板1通过密封圈机构7下方固定有玻璃基板层6,封闭盖板1内部包裹有触摸元件层8,且触摸元件层8下方设置有显示器件层2,显示器件层2下部粘贴有平坦化层3,且平坦化层3下方设置有开关器件层5,开关器件层5通过固定缓冲层4与玻璃基板层6相连接,显示器件层2由阳极板层21、空穴注入层22、空穴传输层23、发光材料层24、电子传输层25、电子注入层26和阴极层27共同构成,阳极板层21下面设置有空穴注入层22,且空穴注入层22下方粘贴有空穴传输层23,空穴注入层22为m-MTDATA材料形成,且空穴注入层22厚度为8nm,同时空穴传输层23为5nm厚的TAPC材料构成,发光材料层24在空穴传输层23下方固定,且发光材料层24由第一磷分发光层241、间隔层242和第二荧光发光层243构成,第一磷分发光层241、间隔层242和第二荧光发光层243自上到下依次设置,且第一磷分发光层241为绿色磷分发光层,同时第二荧光发光层243为红色磷分发光层,实现了激子在各发光层中的隔离分配,提高了发光二级管的发光效率和光稳定性,有效降低发光二极显示面板中的TFT的漏电流,发光材料层24下方固定有电子传输层25,电子注入层26上方设置有电子传输层25,且电子注入层26下方安装有阴极层27,阳极板层21为氧化铟锡、氧化铟锌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且阴极层27由1nm厚度的氟化锂层和位于其上的铝层材料复合而成。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时,首先对发光二极管被施加电流,开关器件层5内部的开关元件启动发光二极管,阳极板层21通过空穴传输层23向发光材料层24注入空穴,而阴极层27通过电子传输层25向发光材料层24注入电子,注入的空穴和电子各自向着带相反电荷的电极迁移,当电子和空穴定域在同一分子上时,形成“激子”,具有激发能态的定域的电子-空穴对,激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会由辐射跃迁而产生发光,激子复合区域限定在第二荧光发光层243中,从而大部分的激子均在第二荧光发光层243中产生,荧光激子由于寿命短不能穿越间隔层242到达第一磷分发光层241,而在第二荧光发光层243中被荧光材料利用,而磷光激子由于寿命较长,扩散距离较远,可越过间隔层242被第一磷分发光层141的磷光材料所利用,由此,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均能获得较好利用,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这就是该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工作的整个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