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器的顶杆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636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器的顶杆定位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敏开关器件,特别是指一种温控器的顶杆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电热器具中,均需采用恒温器与温度保险丝作为控制及安全保护装置,当恒温器周围温度升高超出安全温度时,恒温器内动触片会在热作用下与静触片分离而断开电路,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而烧坏电器产器;温度保险丝是在恒温器失去功能时起作用。

如授权公告号为CN n03120182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温控机构,其包括一恒温器;该恒温器包括一锁附架、一本体、位于本体中的温控组;所述的温控组包括双金属片、导向盖、瓷杆、铆钉、固定片及配合有接点的弹片;所述的锁附架通过一铝盖与本体配合在一起。其中,导向盖的中心具有一与瓷杆对应的通孔,供瓷杆穿过,该导向盖的顶面用以放置弹片双金属片,在该导向盖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一次测量,测量该导向盖的顶面至弹片的距离,从而选出合适的瓷杆,但是由于导向盖为塑料件,并且是盖合在本体的顶端遮蔽本体,因此,从该需从该导向盖的通孔进行测量,导向盖的通孔极小,测量难度大,测量精度低,而瓷杆的顶部与金属片之间的距离直接决定了该温控器所要保护的温度极限值,为了确保测量的精度,在将瓷杆装入导向盖后,需要再次测量瓷杆露出导向盖顶面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因此这种结构的温控器需要进行两次以上的测量,保证顶杆的精度,测量工序多且繁复,耗费较多的时间。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恒温器的顶杆定位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定位顶杆,并且结构简单、容易测量的温控器的顶杆定位机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温控器的顶杆定位机构,该温控器包括至少一本体、一弹片、一固定片、一顶杆及一双金属片,弹片的一端固定在该本体内,弹片的另一端一侧固定有一接点,固定片固定在本体内与弹片的接点靠接,所述双金属片放置在该本体的开口端,所述顶杆一端抵靠在弹片上,另一端与双金属片接触,所述固定片设有一通孔,所述顶杆穿过固定片通孔。

所述固定片的通孔周缘往双金属片的方向延伸有一凸垣。

所述固定片上设有至少一缺口。

所述固定片为双层结构。

所述固定片由两片灌包连接或相互嵌入配合的连接片组成。

所述本体的内壁顶部形成一卡垣,所述双金属片的边缘卡在该卡垣上。

所述本体的内壁等间距设置有多条凸棱,各凸棱形成所述卡垣。

所述本体的顶部与该本体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台阶,该台阶形成所述卡垣。

所述本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凸出的卡块,所述固定片锁固在该卡块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用新型温控器的顶杆定位机构是于本体内固定一用于定位顶杆的固定片,由于没有受到如现有导向盖的遮蔽,该恒温器只需进行一次测量,即可精确测量出弹片与固定片之间的距离,再根据该距离选出适合的顶杆,测量工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实用新型固定片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固定片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固定片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用新型固定片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用新型固定片的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用新型固定片的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用新型固定片的第八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图2所示,为实用新型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实用新型一种恒温器的顶杆定位机构,该温控器包括一本体1、一弹片2、一顶杆3、一双金属片4及一固定片5,弹片2的一端固定在该本体1内,弹片2的另一端一侧固定有一接点6,所述双金属片卡在该本体1的内壁顶端,固定片5固定在本体1内,且设于该弹片2的上方,固定片5与本体1的固定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于本体1的内壁凸设一卡块,将固定片5锁固在该卡块中。该固定片5对应弹片2接点6的位置固定有一与弹片2接点相接触的另一接点7,固定片5上还设有一通孔51,所述顶杆3穿过该通孔51,该顶杆3一端抵靠在弹片2上,另一端位于该双金属弹片4下方。所述本体1的内壁顶部形成一卡垣11,所述双金属片4的边缘卡在该卡垣11上,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该本体的内壁等间距设置有多条凸棱,各凸棱形成所述卡垣11,该双金属片4卡抵在各凸棱上,除此以外,卡垣1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在本体的顶部与本体1之间的内壁之间形成一台阶,该台阶即为所述卡垣11。

如图3所示,为实用新型固定片5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片5的通孔51周缘往双金属片4的方向延伸有一凸垣52,使顶杆3放置时更加稳定。

如图4所示,为实用新型固定片5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片5上设有至少一缺口53,从而减轻该固定片5的重量。

如图5所示,为实用新型固定片5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在第四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该固定片5的通孔51周缘往双金属片4的方向延伸有一凸垣52,使顶杆3放置时更加稳定。

如图6所示,为实用新型固定片5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片5为双层结构,可采用不同的材质进行组合。

如图7所示,实用新型固定片5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在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该固定片5的通孔51周缘往双金属片4的方向延伸有一凸垣52,使顶杆3放置时更加稳定。

如图8所示,为实用新型固定片5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该固定片5是由两片灌包连接或相互嵌入配合的连接片组成,可采用不同的材质进行组合,以减轻该固定片5的重量。

如图9所示,为实用新型固定片5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在第七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该固定片5的通孔51周缘往双金属片4的方向延伸有一凸垣52,使顶杆3放置时更加稳定。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