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3292阅读:1027来源:国知局
电流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涉及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设备的精细化和对电能质量要求的提高,电子元器件的的性能也需要提高。薄膜电容器是很重要的一种电容器,其应用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在一般电子技术领域应用。大量新的应用领域随着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出现,特别是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新型能源领域、电动汽车领域、电气化铁路领域、智能电网领域,薄膜电容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相应的电容器也必须与时俱进来适应这个社会。

基于金属化膜的薄膜电容器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应用在电流尖峰吸收电路中的薄膜电容器尖峰电流吸收能力仍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流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其能解决现有薄膜电容器尖峰电流吸收能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电流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包括本体和端子,所述本体包括电容芯子和壳体,所述电容芯子的一个端面与一端子电性连接,另一端面与另一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电容芯子由芯子叠材卷绕而成,所述芯子叠材包括两条相互分离且平行的双面金属化膜,所述双面金属化膜两面均设有用于绝缘的光膜;所述芯子叠材还包括等效串联层,所述等效串联层包括两条双留边金属化膜,所述双留边金属化膜的两面分别为基层和双留边金属层,两条双留边金属化膜的双留边金属层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基层的宽度与所述光膜的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两条双面金属化膜的一侧边分别从所述光膜的两端伸出。

优选的,所述电容芯子的两个端面都包括喷金层,所述端子与所述喷金层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端子为贴片式端子或引线。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灌封料,所述灌封料用于填充所述电容芯子和外壳之间的空隙。

优选的,所述灌封料为高温酸酐型环氧树脂层。

优选的,所述外壳为阻燃PBT外壳。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圆柱形、边缘平滑过渡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芯子叠材中设置等效串联层,等效串联层与两条双面金属化膜可等效为串联的两个电容,利用串联分压原理,使电容器能承受在吸收过程中的瞬间高压;等效串联层包括两条双留边金属化膜,两条双留边金属化膜的双留边金属层相对设置,从而增加导电金属层的厚度,降低方阻,减小大电流通过时的发热,增强过电流能力。采用双面金属化膜作为电极,可等效为电容并联,利用并联分流原理,将电极承受的吸收电流分流成二个回路,降低单层薄膜承流负荷,使电容整体能在尖峰电流吸收过程中,表现很低的温升,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及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流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芯子叠材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10、本体;11、电容芯子;12、壳体;13、喷金层;20、端子;100、芯子叠材;110、双面金属化膜;120、光膜;130、等效串联层;131、双留边金属化膜;1311、基层;1312、双留边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的电流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包括本体10和端子20。其中本体10包括电容芯子11和壳体12,电容芯子11的一个端面与一端子20电性连接,另一端面与另一端子20电性连接。结合图2,电容芯子11由芯子叠材100卷绕而成,芯子叠材100包括两条相互分离且平行的双面金属化膜110,双面金属化膜110的两面均设有用于绝缘的光膜120(如聚丙烯光膜),双面金属化膜110的侧边在芯子叠材100卷绕后形成电容芯子11的两个端面。

采用双面金属化膜110作为电极,可等效为电容并联,利用并联分流原理,将电极承受的吸收电流分流成二个回路,降低每面金属化膜承流负荷,使电容整体能在尖峰电流吸收过程中,表现很低的温升,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及延长使用寿命。

芯子叠材100还包括等效串联层130,等效串联层130包括两条双留边金属化膜131,双留边金属化膜131的两面分别为基层1311和双留边金属层1312,两条双留边金属化膜131的双留边金属层1312相对设置。

通过在芯子叠材100中设置等效串联层130,等效串联层130与两条双面金属化膜110可等效为串联的两个电容,利用串联分压原理,使电容器能承受在吸收过程中的瞬间高压。

等效串联层130包括两条双留边金属化膜131,两条双留边金属化膜131的双留边金属层1312相对设置,从而增加导电金属层的厚度,降低方阻,减小大电流通过时的发热,增强过电流能力。

进一步,基层1311的宽度与光膜120的宽度相等,以便于双面金属化膜110的侧边露出形成电容芯子11的端面。两条双面金属化膜110的一侧边分别从光膜120的两端伸出。芯子叠材100卷绕后,两条双面金属化膜110分别有一端露出,而没有绝缘的光膜120或基层1311影响电的传导。

进一步,电流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采用电极无感引出方式,即两个端子20各从电容芯子1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引出。优选的,电容芯子11的两端面都包括喷金层13,端子20与喷金层13电性连接。端子20可以为为贴片式端子或引线。通过喷金层13使卷绕后的芯子叠材100的导电面,即从光膜120两端伸出的两条双面金属化膜110的侧边连通性更强;而通过喷金层13引出两个端子20,比通过引出线插入电极的引出方式寄生电感明显减小。

进一步,壳体12包括外壳和灌封料,灌封料用于填充电容芯子11和外壳之间的空隙;优选的,灌封料为高温酸酐型环氧树脂层。外壳为阻燃PBT外壳,以增强电流尖峰吸收薄膜电容器的安全性能。壳体12可以为圆柱形、边缘平滑过渡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