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684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散热管是通过胶体粘贴在移动终端的壳体和电池之间以实现对电池的散热,但是由于胶体的存在,影响了热传递的过程,导致电池的散热效果差,大大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产品的性能,严重的影响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有利于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固定部;电池,所述电池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池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固定部对应设置;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设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散热管的端部与所述固定部对应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在壳体的侧壁上设置固定部,在电池上设置定位孔,使定位孔与固定部对应设置,这样,当散热管容纳在定位孔内且散热管的端部与固定部配合时,在移动终端工作时,电池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管传递到固定部,并经过固定部传递到壳体,从而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可较好地降低电池的温度,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为在所述壳体的侧壁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侧壁的固定孔,所述散热管的端部伸入所述固定孔内。

具体地,移动终端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从所述壳体的外侧伸入所述固定孔内以在所述散热管的轴向上固定所述散热管。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孔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散热管的端部形成有螺纹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为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向外凹入,所述散热管的所述端部位于所述固定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部为设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的定位筋,所述散热管的端部可卡设在所述定位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管为金属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管包括管壳和吸液芯,所述管壳内布有工作介质,所述吸液芯设在所述管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所述固定部;在平行于两个所述固定部的连线的方向上,所述定位孔贯穿所述电池,所述散热管的两端的端部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固定部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安装有散热管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移动终端100;

壳体1;固定孔1a;固定槽1b;定位筋1c;

电池2;定位孔21;

散热管3;固定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例如,该移动终端100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机或学习机等。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壳体1、电池2和散热管3。具体地,电池2和散热管3可设置在壳体1内。例如,如图1-图4以及图6所示,壳体1的前侧敞开,由此,可便于壳体1内相关结构例如电池2等的设置。

具体地,电池2上设有定位孔21,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固定部,定位孔21与固定部对应设置。优选地,定位孔21沿与电池2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例如,如图1-图6所示,电池2的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定位孔21沿着左右方向延伸。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和“后”、“左”和“右”以及“上”和“下”是相对的方向,且是依据附图的示意性说明,移动终端100的具体设置方位以实际应用为准,此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散热管3设在定位孔21内且散热管3的端部与固定部对应配合。例如,在垂直于电池2的厚度方向上,定位孔21可贯穿电池2例如定位孔21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电池2,当定位孔21贯穿电池2时,定位孔21的两端可分别与壳体1的两个侧壁上的固定部对应设置以便于散热管3穿过定位孔21时散热管3的两个端部分别配合在相应的固定部上。再例如,定位孔21还可以不贯穿电池2,当定位孔21不贯穿电池2时,定位孔21的一端位于电池2内,定位孔21的另一端延伸到电池2的与固定部相对的侧壁上,散热管3设在定位孔21内时,散热管3的一端位于定位孔21内,散热管3的另一端配合在固定部上。由此,一方面固定部可以起到对散热管3的端部的固定作用,另一方面在移动终端100工作时,电池2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管3传递到固定部,并经过固定部传递到壳体1,从而提高电池2的散热效果,可较好地降低电池2的温度,提高电池2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移动终端100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通过在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固定部,在电池2上设置定位孔21,使定位孔21与固定部对应设置,这样,当散热管3容纳在定位孔21内且散热管3的端部与固定部配合时,在移动终端100工作时,电池2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管3传递到固定部,并经过固定部传递到壳体1,从而提高电池2的散热效果,可较好地降低电池2的温度,延长电池2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移动终端100的使用寿命,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固定部为在壳体1的侧壁的厚度方向上贯穿侧壁的固定孔1a,散热管3的端部伸入固定孔1a内。也就是说,散热管3在设在定位孔21内的同时,散热管3的端部可伸入固定孔1a内,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散热管3起到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移动终端100工作时,电池2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管3传递到固定孔1a,并通过固定孔1a传递到壳体1,同时散热管3的热量还可以通过固定孔1a辐射到壳体1的外侧,从而提高电池2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100还包括固定件4,固定件4从壳体1的外侧伸入固定孔1a内以在散热管3的轴向上固定散热管3。具体而言,散热管3可从壳体1的外侧伸入固定孔1a内,并伸入到定位孔21内,固定件4再从壳体1的外侧伸入固定孔1a内以在散热管3的轴向上固定散热管3。由此,有利于提高对散热管3的固定强度,避免散热管3从固定孔1a内跑出。例如固定件4为螺钉。

可选地,固定件4与固定孔1a螺纹配合,这样当固定件4与固定孔1a螺纹配合时,固定件4的端部可止抵在散热管3的位于固定孔1a内的端部上以在轴向上对散热管3进行限位,从而避免散热管3从固定孔1a内跑出。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3的端部形成有螺纹孔,固定件4与螺纹孔螺纹配合,也就是说,散热管3在设在定位孔21内的同时,散热管3的端部可伸入固定孔1a内,固定件4可从壳体1的外侧部分地伸入到固定孔1a内以与散热管3的端部螺纹配合,从而提高散热管3和壳体1之间的固定强度,这样散热管3的热量可传递到固定件4和壳体1,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为形成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的固定槽1b,固定槽1b向外凹入,散热管3的端部卡设在固定槽1b内。由此结构简单可靠。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槽1b向外凹入中的“外”是指远离壳体1的中心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固定部为设在壳体1的内侧壁上的定位筋1c,散热管3的端部可卡设在定位筋1c内。例如,如图4所示,定位筋1c形成为大体C形形状,散热管3的端部可设在定位筋1c内。进一步地,定位筋1c一体地成型在壳体1上,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提高定位筋1c的强度。

可选地,散热管3为金属件,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通过将散热管3设置成金属件有利于提高对电池2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可选地,壳体1为金属件。从而,散热管3和壳体1均为金属件,这样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可选地,所述金属可以为铝或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管3包括管壳和吸液芯,管壳内布有工作介质,吸液芯设在管壳内。具体而言,散热管3的工作原理为:散热管3具有蒸发端和冷凝端,蒸发端为邻近电池2的一端,冷凝端为邻近固定部的一端,当移动终端100工作时,电池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蒸发端,位于蒸发端的工作介质吸收热量后汽化成蒸汽,由于蒸发端的蒸汽压力高于冷凝端,这样蒸汽在压差的作用下从蒸发端流向冷凝端。蒸汽在冷凝端冷凝成液体并且释放出热量,从而传递到固定部上。由于蒸发端的工作介质蒸发的原因,蒸发端的工作介质的液面在吸液芯内形成不同的曲率半径并产生毛细力,冷凝端的液体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回流到蒸发端,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可以理解的是,热量由散热管3的蒸发端传递至冷凝端,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此处可以理解的是,不管散热管3如何设置,散热管3的吸热的一端为蒸发端,散热管3的散热的一端为冷凝端。

可选地,工作介质为沸点低且易挥发的介质,例如高纯度水、甲醇、丙酮或氨水等。

具体地,吸液芯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吸液芯位于管壳的管壁处,且在管壳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管壳为金属件,例如管壳为内部具有腔体的铜件或铝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的不同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部(例如,壳体1的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部),在平行于两个固定部的连线的方向上,定位孔21贯穿电池2,散热管3的两端的端部分别与相应的固定部配合,从而,电池2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管3后,热量可朝向散热管3的两端传递,散热管3两端的热量可通过固定部传递到壳体1上,从而提高电池2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散热管3可以为多个,电池2上可以设有多个定位孔21,多个散热管3和多个定位孔21一一对应设置。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定位孔21内可对应设有多个顺次相连的散热管3。例如,壳体1的不同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部,在平行于两个固定部的连线的方向上,定位孔21贯穿电池2,散热管3为两个,其中一个散热管3的一端位于定位孔21内且另一端配合在壳体1的其中一个侧壁的固定部上,另一个散热管3的一端位于定位孔21内且另一端配合在壳体1的另一个侧壁的固定部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