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级电容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110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级电容散热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超级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级电容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又名电化学电容器、双电层电容器、黄金电容和法拉电容,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的一种电化学元件。它不同于传统的化学电源,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与电池之间、具有特殊性能的电源,主要依靠双电层和氧化还原假电容电荷储存电能。但在其储能的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储能过程是可逆的,也正因为此超级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其基本原理和其它种类的双电层电容器一样,都是利用活性炭多孔电极和电解质组成的双电层结构获得超大的容量。

目前的超级电容器大多数都是通过风冷进行散热,但是风冷进行散热不均匀,常常只会对受风部位进行散热,散热效率低,适用性差,可靠性低,不方便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散热系统,解决了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超级电容散热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支撑块与电容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容器的表面由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上管环和下管环,所述上管环的底部通过以电容器为中心等距离排列的竖管与下管环连通,所述下管环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出液管和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远离下管环的一端均插入底座的底部,所述底座内壁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和第一水泵,所述底座内壁的底部并且位于第二水泵和第一水泵之间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口与插入底座内部的出液管连通,所述储液箱的右侧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插入底座内部的进液管连通。

所述电容器的外部套设有外罩,所述底座的顶部并且位于外罩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外罩两侧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杆远离底座的一端插入凹槽的内部与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凹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板相适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板靠近电容器的一侧与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罩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所述底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位于第一水泵的右侧,所述电机上设置有转轴,所述底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座,所述轴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轴座的一端贯穿底座且延伸至底座的顶部与螺纹柱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通过皮带与转杆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螺纹柱远离转杆的一端穿过滑动套且延伸至滑动套的顶部与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外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盖板,且盖板位于电容器的上方。

所述电容器左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的输出端与底座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的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模块双向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还分别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壁靠近电容器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定位板靠近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且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采用型号为DN的蝶式止回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通过其底部设置的支脚与底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杆与底座顶部的交界处嵌设有轴承,且轴承的内环与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据对比模块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比的温度阈值。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级电容散热系统。具备的有益效果是:该超级电容散热系统,当电容器温度较低于温度阈值,控制器控制第一水泵将储液箱内部的冷却液抽取并流经电容器表面的下管环、竖管和上管环,并同时配合第二水泵使其循环流动,进行散热,当电容器温度贴近温度阈值时,电机立即旋转,再由皮带带动转杆旋转,从而促使螺纹柱转动,使外罩向上升起,促使电容器裸露在空气中,即加快了对电容器的散热,又降低了经济损失,散热效率高,成本低,适用性强,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中:1底座、2电容器、3上管环、4下管环、5竖管、6出液管、7进液管、8第二水泵、9第一水泵、10储液箱、11第二连接管、 12第一连接管、13外罩、14固定杆、15凹槽、16定位板、17定位块、18滑动套、19电机、20转轴、21轴座、22转杆、23螺纹柱、 24皮带、25限位块、26盖板、27温度检测器、28控制器、29数据对比模块、30第一皮带轮、31第二皮带轮、32滑槽、33滑块、34 第一控制阀、35第二控制阀、3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超级电容散热系统,如图1-4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通过支撑块与电容器2的内部固定连接,电容器2的表面由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上管环3和下管环4,上管环3的底部通过以电容器2为中心等距离排列的竖管5与下管环4连通,下管环4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连通有出液管6和进液管7,出液管6和进液管7远离下管环4的一端均插入底座1的底部,底座1内壁的底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8和第一水泵9,第一水泵9和第二水泵8均通过其底部设置的支脚与底座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底座1内壁的底部并且位于第二水泵8和第一水泵9之间固定连接有储液箱10,储液箱10的左侧通过第二连接管11与第二水泵8 的出水口连通,第二水泵8的进水口与插入底座1内部的出液管6连通,储液箱10的右侧通过第一连接管12与第一水泵8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水泵8的出水口与插入底座1内部的进液管7连通,进液管7和出液管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4和第二控制阀35,且第一控制阀34和第二控制阀35均采用型号为DN25的蝶式止回阀,第一控制阀34和第二控制阀35均与控制器28连接,当电容器2温度较低于温度阈值,第一水泵9通过第一连接管12将储液箱10内部的冷却液抽出,并通过进液管7传输到下管环4、竖管5和上管环3的内部,再经由第二水泵8抽回,促使冷却液循环的流经电容器2表面,从而对电容器2进行降温。

电容器2的外部套设有外罩13,底座1的顶部并且位于外罩13 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外罩13两侧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5,固定杆14远离底座1的一端插入凹槽15的内部与定位板16固定连接,凹槽15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板16相适配的定位块17,定位板16靠近电容器2的一侧与凹槽15的内壁滑动连接,凹槽15 内壁靠近电容器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32,定位板16靠近滑槽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滑槽32相适配的滑块33,外罩13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18,底座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9,电机19 位于第一水泵9的右侧,电机19上设置有转轴20,底座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座21,轴座2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杆22,转杆22 远离轴座21的一端贯穿底座1且延伸至底座1的顶部与螺纹柱23固定连接,转杆22与底座1顶部的交界处嵌设有轴承36,且轴承36 的内环与转杆22的表面固定连接,转轴20的表面通过皮带24与转杆22的表面传动连接,转轴20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30,转杆2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31,第一皮带轮30通过皮带 24与第二皮带轮31传动连接,螺纹柱23远离转杆22的一端穿过滑动套18且延伸至滑动套18的顶部与限位块25固定连接,外罩1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6,且盖板26位于电容器2的上方,当电容器 2温度贴近温度阈值时,在第一水泵9和第二水泵8工作的同时,控制器28控制电机19旋转,电机19旋转时通过皮带24带动转杆22 旋转,转杆22旋转时带动其顶部的螺纹柱23进行旋转,螺纹柱23 旋转时促使滑动套18在螺纹柱23的表面向上的滑动,从而促使外罩 13向上运动,使电容器2裸露在外界中,避免温度过高的气体一直停留在电容器2的表面,提高了对电容器2散热效果,在温度不高时采用液冷进行降温,在温度过高时采用液冷和外露配合,降低了降温所消耗的成本,加快了对电容器2的散热,方便实用。

电容器2左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检测器27,温度检测器27 的输出端与底座1顶部的左侧固定安装的控制器28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28的输出端与数据对比模块29双向连接,数据对比模块29 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对比的温度阈值,控制器28的输出端还分别与第一水泵9、第二水泵8和电机19连接,温度检测器27将电容器2的温度信息传输到控制器28,控制器28将信息传输到数据对比模块29 的内部,数据对比模块29将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与内部的温度阈值进行对比,数据对比模块29将对比后的信息传输到控制器28的内部,控制器28再控制相对应的第一水泵9、第二水泵8、电机19、第一控制阀34或第二控制阀35运作。

综上所述,该超级电容散热系统,当电容器2温度较低于温度阈值,控制器28控制第一水泵9将储液箱10内部的冷却液抽取并流经电容器2表面的下管环4、竖管5和上管环3,并同时配合第二水泵 8使其循环流动,进行散热,当电容器2温度贴近温度阈值时,在保证第一水泵9和第二水泵8工作的同时,控制电机19旋转,再由皮带24带动转杆22旋转,从而促使螺纹柱23转动,使外罩13向上升起,促使电容器2裸露在空气中,即加快了对电容2的散热,又降低了经济损失,散热效率高,成本低,适用性强,可靠性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