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488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元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线转接头。



背景技术:

旋转接头是可以在接头的一端连接件旋转的时候,将介质流体稳定输出的组件。在本领域当中,输出的主要介质为电子,连接件为导线,对于电子的传输有着其他物理介质所没有的特殊性,在物理介质的传输过程中,其主要影响旋转接头的原因是介质和连接件的离心力,而在本领域,不存在介质离心力的问题,但是在导线高速旋转以及电子的流通过程中,会存在磁场变化的问题,旋转速度越大,电流越大,这种问题越明显,如果周围有其他电器件时,会存在电磁干扰,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旋转接头。具体设计方案为:

一种旋转接头,包括旋转连接箱,所述旋转连接箱的前端设有输出管,所述旋转连接箱的上设有输入板、限位环,所述输出管上套有永磁环,所述旋转连接箱的后侧设有电磁线圈。

所述限位环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限位环沿前后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限位环的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分布,所述旋转连接箱安装在位于前侧、中部的两个限位环之间,所述电磁线圈安装在位于后侧的所述限位环与位于中部的所述限位环之间,所述输出管从后镶嵌贯穿位于前侧的所述限位环。

所述输出管为硬塑管状结构,所述输出管的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分布,所述输出管的内侧贯穿有输出线,所述输出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输出线与所述旋转连接箱电连接,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旋转连接箱转动连接。

所述输出管为硬塑管状结构,所述输出管的外侧设有螺纹,所述永磁环与所述输出管螺纹连接,所述永磁环的内侧安装有惰环,所述惰环为涂覆在永磁环上的惰性涂料或与所述输出管、永磁环过盈连接的橡胶环中的一种。

所述限位环与旋转连接箱之间、所述限位环与电磁线圈之间、所述输入板与旋转连接箱之间均为螺栓连接。

所述电磁线圈为导线紧密缠绕形成的筒状导体,所述电磁线圈的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分布,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旋转连接箱电连接。

所述输入板上设有输入线,所述输入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输入线的轴向沿所述旋转连接箱的径向方向在水平面上分布,所述输出线的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分布。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旋转接头,其有益效果是:

通过永磁铁或者电磁线圈制造与旋转磁场和电流磁场互相干涉的中和磁场,防止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转连接箱;2、输出管;3、输入板;4、限位环;5、永磁环;6、电磁线圈;7、输出线;8、输入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旋转接头,包括旋转连接箱1,所述旋转连接箱1的前端设有输出管2,所述旋转连接箱1的上设有输入板3、限位环4,所述输出管2上套有永磁环5,所述旋转连接箱1的后侧设有电磁线圈6。

所述限位环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限位环4沿前后方向呈直线阵列分布,所述限位环4的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分布,所述旋转连接箱1安装在位于前侧、中部的两个限位环4之间,所述电磁线圈6安装在位于后侧的所述限位环4与位于中部的所述限位环4之间,所述输出管2从后镶嵌贯穿位于前侧的所述限位环4。

所述输出管2为硬塑管状结构,所述输出管2的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分布,所述输出管2的内侧贯穿有输出线7,所述输出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输出线7与所述旋转连接箱1电连接,所述输出管2与所述旋转连接箱1转动连接。

所述输出管2为硬塑管状结构,所述输出管2的外侧设有螺纹,所述永磁环5与所述输出管2螺纹连接,所述永磁环5的内侧安装有惰环,所述惰环为涂覆在永磁环5上的惰性涂料或与所述输出管2、永磁环5过盈连接的橡胶环中的一种。

所述限位环4与旋转连接箱1之间、所述限位环4与电磁线圈6之间、所述输入板3与旋转连接箱1之间均为螺栓连接。

所述电磁线圈6为导线紧密缠绕形成的筒状导体,所述电磁线圈6的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分布,所述电磁线圈6与所述旋转连接箱1电连接。

所述输入板3上设有输入线8,所述输入线8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输入线8的轴向沿所述旋转连接箱1的径向方向在水平面上分布,所述输出线7的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分布。

使用时,按照现有连接方式即可实现所述输入线8与输入板3、输出线7与旋转连接箱1的连接,而所述输出管2与旋转连接箱1、所述输入板3与旋转连接箱1之间的连接在生产时即可完成。

在旋转接头安装在整体电路当中后,通过限位环4进行固定,当旋转连接箱1发生转动时,所述输入线8也会随之发生转动,在高速转动以及介质输送时,会产生干扰磁场,影响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所述永磁环5自带磁场,可以用于干扰磁场的干涉,所述永磁环5磁场强度可以通过所述永磁环5与旋转连接箱1之间的距离来调整,所述惰环可以保证所述永磁环5位于输出管2中部的时候,仍然可以稳定固定在输出管2上,又不会由于轻微的外力或重力发生位置的变动。

所述永磁环5的调整范围收输出管2的限制,但所述永磁环5的优势在于不需要耗费额外能源,节省能耗,可以通过拧下永磁环5实现对永磁环5磁场的启闭。

所述电磁线圈6通电后,会产生磁场,通过与所述干扰磁场发生干涉,避免对其他元器件的电磁干扰,所述电磁线圈6磁场的强弱,可以通过控制电磁线圈6的电流实现调整,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调整电磁线圈6所使用的材质、缠绕的圈数、缠绕的半径来实现调节,所述电磁线圈6磁场的启闭,通过通入电流的启闭实现。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