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9411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阳极旋转机构中使用球轴承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以2015年1月27日申请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12991号、2015年12月25日申请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53985号为基础,要求它们的优先权的利益,并且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的方式纳入本申请。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的、在保持为真空气密环境的真空外围器内偏心的阴极与大致伞状的阳极靶相对配置。阳极靶被旋转机构支承,且能够旋转。在真空外围器外部,与旋转机构对应地配置有定子,并对旋转机构进行驱动。

在现有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中,阳极固定体由导热性差(包含fe合金在内)的构件形成,因此,球轴承的温度,特别是靠近阳极靶一侧的球轴承的温度可能会上升而变高。

在现有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中,阳极固定体通常由作为磁性材料的fe或fe合金等形成。由磁性体形成的阳极固定体以将转子(旋转圆筒)夹在中间的方式与定子线圈的磁性体铁芯相对,来构成磁回路。因存在上述磁回路,能使穿过旋转圆筒的磁通密度提高,从而能使旋转圆筒高效地旋转。此外,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通常包括高辐射膜,该高辐射膜用于通过辐射使热在旋转圆筒的外周表面逸散。

下面示出与上述的技术相关的文献,并通过援引将整体内容纳入本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63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5-1747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球轴承的温度上升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包括:旋转圆筒,该旋转圆筒固定有阳极靶;转轴,该转轴同轴地固定于旋转圆筒的内侧;阳极固定体,该阳极固定体配置于旋转圆筒和转轴之间,且沿轴向延伸,并由磁性体构件和导热促进构件中的任一方形成,其中,上述磁性体构件由磁性体形成,上述导热促进构件的导热率比周围的导热率高;球轴承,该球轴承设于阳极固定体与转轴之间;内侧构件,该内侧构件配置于阳极固定体与转轴之间,通过连接构件而与阳极固定体连接,上述内侧构件由磁性体构件和导热促进构件中的任一方且与阳极固定体不同的一方形成。

此外,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包括:阳极靶,该阳极靶供电子碰撞;旋转圆筒,该旋转圆筒的底部连接于上述阳极靶;转轴,该转轴在上述旋转圆筒的内侧同轴地连接于上述阳极靶;阳极固定体,该阳极固定体配置于上述旋转圆筒与上述转轴之间,且沿轴向延伸;球轴承,该球轴承以能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上述阳极固定体与上述转轴之间;以及高辐射膜,该高辐射膜促进上述旋转圆筒的内周部和上述阳极固定体的外周部中的至少一处积聚的热的辐射。

此外,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包括:阳极靶,该阳极靶供电子碰撞;旋转圆筒,该旋转圆筒的底部连接于上述阳极靶;转轴,该转轴在上述旋转圆筒的内侧同轴地连接于上述阳极靶;阳极固定体,该阳极固定体配置于上述旋转圆筒与上述转轴之间,且沿轴向延伸;球轴承,该球轴承能旋转地设于上述阳极固定体与上述转轴之间;以及导热圆筒,该导热圆筒设于上述旋转圆筒与上述阳极固定体之间,且通过远离上述阳极靶的固定部而固定于上述阳极固定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阳极构体的纵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内侧构件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阳极构体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内侧构件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阳极构体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阳极构体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阳极构体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内侧构件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变形例2的阳极构体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第五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变形例2的内侧构件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阳极构体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阳极构体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阳极构体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一例的示意图。

x射线管100包括真空外围器1、阴极2、阳极靶3、旋转机构4和阴极支承体200。x射线管100是旋转阳极型的x射线管。在x射线管100中,阴极2与大致伞状的阳极靶(靶盘片)3相对配置在真空外围器1内。

真空外围器1排气成高真空。真空外围器1在排气成高真空的内部包括阴极2和阳极构体90。此外,真空外围器1由例如玻璃制的玻璃阀形成。在真空外围器1内,阴极2和阳极靶3相互相对地配置。阴极2保持于与阳极靶3相对配置的阴极支承体200,并以与管轴ta偏离(偏心)的方式配置。阴极2将以高电压产生的电子(电子束)朝向阳极靶3射出。

阳极靶3形成为伞状的大致圆板形状。阳极靶3被旋转机构4支承,且设置成能够旋转。阳极靶3随着旋转机构4的旋转而旋转。阳极靶3由靶层和靶基体构成,其中,上述靶层例如由钨形成,并放射出x射线,上述靶基体对靶层进行支承,并例如由钼形成。靶层例如由钨形成。此外,靶基体例如由钼合金(tzm)形成。阳极靶3通过使电子束碰撞到形成为伞状的表面,从而放射出x射线。x射线管装置在驱动中,因高电压的电子束发生碰撞,而使阳极靶3成为高温。

以下,将阳极靶3和旋转机构4统称为阳极构体90。阳极构体90包括大致伞状的阳极靶(靶盘片)3和旋转机构4。

此外,在真空外围器1的外侧,与旋转机构4对应地配置有定子(定子线圈)(未图示)。上述定子(未图示)通过从电源(未图示)供给电流以产生磁场,从而驱动旋转机构4。定子(未图示)以夹着旋转构件(例如,后述的旋转圆筒5)的方式,与由磁性体形成的磁性构件构成磁回路。一般而言,能利用磁回路来提高穿过旋转构件的磁通密度,从而能使旋转构件高效地旋转。

另外,将x射线管100的中心轴称作管轴ta。此外,将在与管轴ta垂直的方向上远离管轴ta的方向称作外侧,将朝向管轴ta的方向称作内侧。在沿着管轴ta(以下,称作轴向)的方向上,将设置阴极2一侧的方向称作前方,将设置阳极构体90一侧的方向称作后方。此外,将与轴ta垂直的方向称作半径方向。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构4包括:旋转圆筒(转子)5;同轴地安装于旋转圆筒5的支承柱6;转轴7;圆板8;安装螺纹件9;球轴承(滚珠轴承)11、12;筒状隔板13;固定螺纹件14、15;固定螺母16;阳极固定体18;以及内侧构件19。

旋转圆筒5形成为以管轴ta为中心轴的圆筒状。旋转圆筒5被两个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支承,两个上述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以在阳极固定体18的内侧与配置于转轴7外周部的筒状隔板13的两端部紧密接触的方式设置。因而,旋转圆筒5随着转轴7的旋转而在阳极固定体18的外侧高速旋转。旋转圆筒5例如由铜形成。

支承柱6在前方通过螺母等大致同轴地固定有阳极靶3。此外,支承柱6沿后方的底部的外周大致同轴地固定有旋转圆筒5。

支承柱6与圆板8通过安装螺纹件9固定。转轴7包括与阳极侧的一端部一体形成的圆板8。转轴7在旋转圆筒5的内侧,以与管轴ta同轴的方式隔着圆板8固定于支承柱6的底部端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分别固定于转轴7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面之间。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分别在内侧的环状的内圈与外侧的环状的外圈之间设有转动体(滚珠)。在转动体上也可以安装有保持器,以使转动体准确地旋转。在此,在转动体上涂覆有固体润滑材料。在此,固体润滑材料是例如铅或银等软性金属类的润滑材料。通过使外圈嵌合在形成于固定螺纹件14及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台阶部处,且使内圈在转轴7的外周部及侧部处与筒状隔板13接触,从而使球轴承11被固定。此外,通过使外圈嵌合在形成于固定螺纹件15、内侧构件19、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台阶部处,且使内圈在固定螺母6、转轴7的外周部及侧部处与筒状隔板13接触,从而使球轴承12被固定。在此,在转轴7的外周部处的球轴承11与球轴承12之间,沿转轴7的侧部设有筒状隔板13。

阳极固定体18形成为有底圆筒状。阳极固定体18设置在与旋转圆筒5的内周面相对的位置处。此外,在沿着管轴ta的方向上,阳极固定体18设置成从与转轴7的固定于支承柱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插入到开口部。在阳极固定体18的规定部分处,形成有用于将固定螺纹件(连接构件)14、15螺合的螺纹孔部。阳极固定体18将球轴承11、球轴承12及筒状隔板13等内置于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固定体18由比周围的导热率高的金属构件、即导热促进构件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固定体18的导热促进构件例如是纯铜、铜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铜或铜钨的。

内侧构件19设置在由球轴承11、球轴承12、筒状隔板13和阳极固定体18包围的空间。即,内侧构件19设置在筒状隔板13的外侧且阳极固定体18的内侧。内侧构件19通过固定螺纹件15而被固定于阳极固定体18。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构件19是磁性体构件。磁性体构件是由磁性体形成的金属构件。例如,磁性体构件由fe或fe合金形成。在此,内侧构件19设置在与定子线圈(未图示)相对的位置处。此外,内侧构件19设置成其一端部对球轴承12进行固定。

在阳极固定体18与内侧构件19接合的情况下,可能会因热膨胀而产生接合部的剥离或尺寸的偏差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分别配置成对伴随着热膨胀差而产生的热应力进行缓和。即,如前文所述,由于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仅通过固定螺纹件15进行固定,因此,会产生能发生热变形的游隙部分(多余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x射线管100施加高电压的情况下,从阴极2射出的电子与阳极靶3碰撞以产生x射线时所产生的热会经由支承柱6传递至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与作为导热促进构件的阳极固定体18接触,因此,热会传递至阳极固定体18,而从阳极固定体18释放。

图7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阳极构体90的图,图7所示的阳极构体90是一般的阳极构体。比较例的阳极构体90中,阳极固定体18由磁性体构件形成,且在阳极固定体18与筒状隔板13之间存在间隙。在比较例中,以将旋转圆筒5夹在阳极固定体18与定子线圈(未图示)之间的方式构成磁回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比较例所示的现有的阳极构体90的阳极固定体18成为导热促进构件,因此,为了与定子线圈(未图示)一起构成磁回路,作为磁性体构件的内侧构件19设置在筒状隔板13与阳极固定体18之间。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中,在定子线圈(未图示)与阳极固定体18之间形成有磁回路。

根据本实施方式,x射线管100包括由磁性体构件形成的内侧构件19。此外,由于阳极固定体18与内侧构件19通过固定螺纹件15而被固定,因此,产生有各自发生热变形的游隙部分。相比于阳极固定体18与内侧构件19相互接合的情况,阳极固定体18与内侧构件19通过利用固定螺纹件15分体地连接,能抑制因热变形导致的不同种类部件间的接合部分的剥离及尺寸精度的降低。换言之,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因互为不同种类构件各自的变形区域被切断,而消除因热变形导致的不同种类构件间的接合部分的剥离及尺寸精度的降低。

此外,在图7所示的现有的x射线管100中,通过用导热促进构件来形成作为磁性体的阳极固定体18,以促进散热,但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包括作为磁性体的内侧构件19,以确保与定子线圈(未图示)间的磁通密度的强度。因而,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在定子线圈(未图示)与内侧构件19之间形成与现有的x射线管同等的磁通密度的磁场。

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接着,对另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装置进行说明。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基本相同,但形成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的构件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不同的结构。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阳极构体90的纵剖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阳极固定体18由磁性体构件形成,内侧构件19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即,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采用如下结构,将分别构成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的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相互进行了替换。

本实施方式的阳极固定体18由磁性体构件形成。本实施方式的阳极固定体18在侧部的规定部分形成有至少一个螺纹孔部,该螺纹孔部用于将因对内侧构件按压而发生变形的按压螺纹件20螺合。螺纹孔部在内侧构件19的周向上以均等的间隔形成。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螺纹孔部分别形成在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附近。螺纹孔部例如在球轴承11附近设置三个。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构件19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内侧构件19因被至少一个按压螺纹件20经由阳极固定体18的螺纹孔部从外侧向内侧按压,而在筒状隔板13与阳极固定体18间的空间内发生变形。此时,内侧构件19的变形量根据被按压螺纹件20按压的部分的容积而变大。此外,内侧构件19以规定的变形量而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接触。在此,将阳极固定体18与内侧构件19的接触部分称作变形接触部19a。在被按压而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有时也将变形接触部19a称作按压变形部19a。

在设有多个按压螺纹件20的情况下,按压螺纹件20在内侧构件19的周向上以均等的间隔设置。较为理想的是,按压螺纹件20设置成分别对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附近进行按压。按压螺纹件20例如在球轴承11附近设置有三个。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构件19形成为在沿着管轴ta的方向上,该内侧构件19的壁厚比球轴承11与球轴承12间的长度短和/或比筒状隔板13与阳极固定件18间的、在垂直于管轴ta的方向上的长度(间隙)小,以使由热所产生的热应力逸散。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构件19能通过变形(膨胀)而使热传来时产生的热应力逸散。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构件19由导热率比周围的构件的导热率高且容易变形的构件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构件19的导热促进构件例如是纯铜或铜合金。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构件19的变形进行说明。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构件19的示意图。此外,如图4所示,通过利用螺合到设于阳极固定体18的螺纹孔部中的按压螺纹件20,对内侧构件19的多个部位进行按压以使内侧构件19的一部分发生变形,从而形成阳极固定体18与内侧构件19的变形接触部19a。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x射线管100施加高电压的情况下,从阴极2射出的电子与阳极靶3碰撞以产生x射线时所产生的热会经由支承柱6传递至球轴承11。由于球轴承11与阳极固定体18接触,因此,热会传递至阳极固定体18,并经由变形接触部19a而传递至由导热构件形成的内侧构件19。传递至内侧构件19的热从阳极固定体18的后方端部释放。此外,内侧构件19能通过在筒状隔板13的外侧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侧间的空间内发生热膨胀变形,来将热应力逸散。

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构体90在阳极固定体18的内侧设有内侧构件19。内侧构件19因利用至少一个按压螺纹件20对外周面进行按压而发生变形,从而使内侧构件19的一部分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接触。此时,x射线产生时所产生的热从支承柱6经由球轴承11和阳极固定体18向内侧构件19传递。内侧构件19能通过热变形,来使由热产生的热应力逸散。

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变形例1)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x射线管100是与前述的x射线管10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阳极构体90的结构上有所不同。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阳极构体90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阳极构体90因被拉伸螺纹件21拉伸,而使内侧构件19的一部分发生变形。

变形例1的内侧构件19形成有至少一个螺纹孔部,该螺纹孔部用于将因拉伸(拉近)而发生变形的拉伸螺纹件21螺合。在此,螺纹孔部是形成有螺纹槽的螺纹孔。螺纹孔部在内侧构件19的周向上以均等的间隔形成。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螺纹孔部形成在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附近。螺纹孔部例如在球轴承11附近设置三个。内侧构件19因被至少一个拉伸螺纹件21从外侧拉伸,而在筒状隔板13与阳极固定体18之间的空间内发生变形。此时,内侧构件19的变形量根据被拉伸螺纹件21拉伸的部分的容积而变大。此外,内侧构件19以规定的变形量而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接触。即,形成变形接触部19a。另外,在因拉伸而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有时也将变形接触部19a称作拉伸变形部19a。

拉伸螺纹件21在内侧构件19的周向上以均等的间隔设置。较为理想的是,多个拉伸螺纹件21分别设置在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附近。拉伸螺纹件21例如在球轴承11附近设置三个。

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例1的内侧构件19的变形进行说明。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内侧构件19的示意图。此外,如图6所示,通过利用嵌合到设于阳极固定体18的孔部中的拉伸螺纹件21,对内侧构件19的多个部位进行拉伸以使内侧构件19的一部分发生变形,从而形成阳极固定体18与内侧构件19的变形接触部19a。

根据本实施方式,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通过拉伸螺纹件21而形成变形接触部19a。在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中,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通过拉伸螺纹件21而被牢固地固定,且能够比第二实施方式更为可靠地相互接触。因而,能比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更可靠地形成变形接触部19a。

根据本实施方式,x射线管100包括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内侧构件19。内侧构件19对经由支承柱6传来的热进行传递。此外,阳极固定体18与内侧构件19仅通过固定螺纹件15和变形接触部19a而被固定,因此,会产生相互发生热变形的游隙部分。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因互为不同种类构件各自的变形区域被切断,从而消除因热变形导致的不同种类构件间的接合部分的剥离及尺寸精度的降低。

此外,在图7所示的现有的x射线管100中,通过用导热促进构件来形成作为磁性体的阳极固定体18,以促进散热,但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包括作为磁性体的内侧构件19,以确保与定子线圈(未图示)间的磁通密度的强度。因而,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在定子线圈(未图示)与内侧构件19之间形成与现有的x射线管同等的磁通密度的磁场。

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具有内圈,但也可以不设置内圈而在转轴7中设置轴承座圈。此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具有外圈,但也可以不设置外圈而在阳极固定体18中设置轴承座圈。

接着,对另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装置进行说明。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机构4包括:旋转圆筒(转子)5;大致同轴地安装于旋转圆筒5的支承柱6;转轴7;安装螺纹件9;球轴承(滚珠轴承)11、12;筒状隔板13;固定螺纹件14、15;固定螺母16;固定环17;阳极固定体18;以及高辐射膜22。

如图8所示,在旋转圆筒5中,将外周部设为外周表面s0,将内周部设为内周表面s1。

支承柱6在前方通过螺母等大致同轴地固定有阳极靶3。此外,支承柱6沿后方的底部表面的外周大致同轴地固定有旋转圆筒5。

转轴7包括:圆板7a,该圆板7a设于前端部;以及圆柱部7b,该圆柱部7b从圆板7a的中心垂直地朝后方延伸。圆板7a通过安装螺纹件9大致同轴地固定于支承柱6的底部表面。此时,圆板7a固定于旋转圆筒5内侧的支承柱6的底部表面。圆柱部7b在后方的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固定螺母16螺合的螺纹槽。转轴7通过由定子线圈(未图示)和磁性体构件构成的磁回路而高速旋转。此时,固定于转轴7的支承柱6和固定于支承柱6的旋转圆筒5随着转轴7的旋转而高速旋转。

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对旋转圆筒5和阳极固定体18进行支承。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分别固定在转轴7的圆柱部7b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面之间。例如,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设置成分别与圆柱部7b前方的前端部和圆柱部7b后方的前端部嵌合。

球轴承11的外圈通过固定螺纹件14与形成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台阶部而被固定,且其内圈通过形成于圆柱部7b的外周部的台阶部和筒状隔板13而被固定。

此外,球轴承12的外圈通过被固定螺纹件15固定的固定环17和形成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台阶部而被固定,且其内圈通过螺合到圆柱部7b后方的固定螺母16和筒状隔板13而被固定。

筒状隔板13沿圆柱部7b的外周部设于圆柱部7b的外周部且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之间。例如,筒状隔板13设置成与圆柱部7b嵌合。

阳极固定体18形成为有底的圆筒状,并对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进行固定。阳极固定体18设置在旋转圆筒5的内侧,且设置成使开口部配置于前方。在阳极固定体18的外周表面与旋转圆筒5的内周表面之间设有间隙。在阳极固定体18的规定的部分设有用于将固定螺纹件(连接构件)14螺合的螺纹孔部。同样地,在阳极固定体18的规定的部分设有用于将固定螺纹件(连接构件)15螺合的螺纹槽。如图8所示,在阳极固定体18中,将外周部设为外周表面s2。例如,外周表面s2是与旋转圆筒5的内周表面s1相对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固定体18由磁性体构件形成。例如,磁性体构件由fe或fe合金构成。此时,阳极固定体18和定子线圈(未图示)构成磁回路。

高辐射膜22由辐射热的物质构成。例如,高辐射膜22由以四氧化三铁(化学式:fe3o4)、氧化铝、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例如,高辐射膜22通过利用热喷涂或离子镀敷等蒸镀进行表面处理,从而形成于x射线管100的规定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高辐射膜22形成于外周表面s0、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2。另外,高辐射膜22只要形成于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2中的至少一个即可。较为理想的是,高辐射膜22也可以不形成在应抑制温度上升的部分。例如,高辐射膜22也可以不形成在与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相对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x射线管100施加高电压的情况下,从阴极2射出的电子束与阳极靶3碰撞而产生的热会经由支承柱6传递至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传递至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的热向阳极固定体18传递,并从阳极固定体18的远离阳极靶3一侧的端部(阳极固定体18后方的端部)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此外,在阳极靶3上产生的热还经由支承柱6向旋转圆筒5传递。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通过形成于外周表面s0的高辐射膜22而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其中一部分被形成于阳极构件18的外周表面s2的高辐射膜22吸收,并在阳极固定体18中传递,以从阳极固定体18的远离阳极靶3一侧的端部(阳极固定体18后方的端部)向阳极构件90的外部散热。

如上所述,从阳极靶3经由支承柱6传来的热的发散性通过高辐射膜22而得到提高,因此,传递至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热减少。其结果是,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得到抑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x射线管100的高辐射膜22形成于旋转圆筒5的外周表面s0及内周表面s1和阳极固定体18的外周表面s2。从阳极靶3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的一部分经由旋转圆筒5和阳极固定体18,而通过高辐射膜22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其结果是,从阳极靶3传递至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热减少。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通过高辐射膜22促进热的逸散。因而,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并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另外,旋转圆筒5也可以是由比周围的构件的导热率高的金属构件形成的导热促进构件。例如,导热促进构件是比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导热率高的金属构件。此外,导热促进构件例如是纯铜、铜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铜或铜钨。此外,阳极固定体18也可以是导热促进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相较于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更高效地使传递至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热向外部散热。

(第四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阳极构体90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除了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之外,还包括内侧构件19。

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固定体18是由比周围的构件的导热率高的金属构件形成的导热促进构件。导热促进构件例如是比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导热率高的金属构件。导热促进构件例如是纯铜、铜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铜或铜钨。

内侧构件(固定圆筒)19是大致圆筒形状的金属构件。内侧构件19设置于由球轴承11、球轴承12、筒状隔板13和阳极固定体18包围的空间。即,内侧构件19设置在筒状隔板13的外侧且阳极固定体18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构件19是磁性体构件。在此,内侧构件19以与定子线圈(未图示)对应的方式设置,从而与定子线圈(未图示)形成磁回路。内侧构件19通过固定螺纹件15连接于阳极固定体18。另外,只要能确保能允许由热膨胀等产生的热变形的空间,则内侧构件19例如也可以与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接触。

在内侧构件19通过钎焊等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接合的情况下,可能会因热膨胀而产生接合部的剥离及尺寸的偏差等。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内侧构件19通过固定螺纹件15固定于阳极固定体18和球轴承12,因此,可能会产生能发生热变形的游隙部分(多余部分)。因而,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分别配置成对伴随着热膨胀差而产生的热应力进行缓和。在这种情况下,与内侧构件19通过钎焊等接合于阳极固定体18的情况相比,内侧构件19通过固定螺纹件15以分体的方式连接到阳极固定体18和球轴承12,从而能抑制因热变形导致的不同种类构件间的接合部分的剥离及尺寸精度的降低等。换言之,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因互为不同种类构件各自的变形区域被切断,从而消除因热变形导致的不同种类构件间的接合部分的剥离及尺寸精度的降低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辐射膜22形成于外周表面s0、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2。另外,高辐射膜22只要形成于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2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x射线管100施加高电压的情况下,从阴极2射出的电子束与阳极靶3碰撞而产生的热会经由支承柱6传递至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传递至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的热向作为导热促进构件的阳极固定体18传递。传递至阳极固定体18的热在阳极固定体18中传递,以从后方的端部(远离阳极靶3一侧的端部)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在阳极靶3上产生的热还经由支承柱6向旋转圆筒5传递。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通过形成于外周表面s0的高辐射膜22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但其中一部分被形成于阳极构件18的外周表面s2的高辐射膜22吸收,并在阳极固定体18中传递,以从阳极固定体18后方的端部向阳极构件90的外部散热。

这样,从阳极靶3经由支承柱6传来的热的发散性通过高辐射膜22和导热促进构件得到提高,因此,传递至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热减少。其结果是,能抑制球轴承11和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x射线管100包括:阳极固定体18,该阳极固定体18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以及内侧构件19,该内侧构件19由磁性体形成。阳极固定体18从后方的端部将经由支承柱6传来的热逸散。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高辐射膜22设置于旋转圆筒5的外周表面s0及内周表面s1和阳极固定体18的外周表面s2。因从阴极2射出的电子发生碰撞而在阳极靶3上产生的热通过高辐射膜22,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通过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阳极固定体18和高辐射膜22来促进热的逸散,并能通过由磁性体形成的内侧构件19来确保与定子线圈(未图示)间的磁通密度的强度。因而,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并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阳极构体90的一例的纵剖视图。在图10中,省略了高辐射膜22,但在一并标注有高辐射膜22的附图标记的表面上形成有高辐射膜22。

第五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是与第四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构成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的构件不同。即,第五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采用如下结构,将分别构成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的构件与第四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的这些构件相互进行了替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阳极固定体18由磁性体构件形成。阳极固定体18在规定的部分设有至少一个螺纹孔部,该螺纹孔部用于供因对内侧构件19按压而发生变形的按压螺纹件20插入。较为理想的是,在阳极固定体18形成有多个螺纹孔部的情况下,多个螺纹孔部形成于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附近。更为理想的是,多个螺纹孔部在阳极固定体18的周向上以大致均等的间隔形成。例如,阳极固定体18在球轴承11附近且在周向上以大致均等的间隔设有三个螺纹孔部。此外,例如,阳极固定体18也可以在球轴承12附近且在周向上以大致均等的间隔设有三个螺纹孔部。在球轴承12附近的螺纹孔中插入有按压螺纹件15,将内侧构件19按压于球轴承12。

按压螺纹件20插入到形成于阳极固定体18的螺纹孔部中,并以将内侧构件19向内侧按压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构件19由导热率比周围的构件的导热率高且容易变形的导热促进构件形成。内侧构件19例如是纯铜或铜合金。内侧构件19通过经由阳极固定体18的螺纹孔部被至少一个按压螺纹件20从外侧向内侧按压,从而在筒状隔板13与阳极固定体18之间的空间内发生变形。此时,内侧构件19的变形量根据被按压螺纹件20按压的部分的容积而变大。内侧构件19以规定的变形量与阳极固定体10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接触。将内侧构件19的与阳极固定体18接触的部分称作变形接触部19a。在因按压而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有时也将上述变形接触部19a称作按压变形部19a。

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构件19形成为在轴向上,该内侧构件19的壁厚比球轴承11与球轴承12间的长度短,且比筒状隔板13与阳极固定件18间的、在半径方向上的长度(间隙)小,以使由热产生的热应力逸散。因而,内侧构件19能通过变形(碰撞)来使热传来时产生的热应力逸散。只要能确保能允许由热膨胀等产生的热变形的空间,则内侧构件19例如也可以与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接触。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内侧构件19的变形进行说明。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内侧构件19的示意图。

此外,如图11所示,内侧构件19被插入到形成于阳极固定体18的螺纹孔中的按压螺纹件20向内侧按压,从而使内侧构件19的一部分发生变形。内侧构件19的一部分(按压变形部19a)根据内侧构件19的变形而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辐射膜22形成于外周表面s0、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2。另外,高辐射膜22只要形成于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2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x射线管100施加高电压的情况下,从阴极2射出的电子束与阳极靶3碰撞而产生的热会经由支承柱6传递至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传递至球轴承11和/或球轴承12的热向阳极固定体18传递。传递至阳极固定体18的热经由变形接触部19a而向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内侧构件19传递。内侧构件19能通过在筒状隔板13的外侧与阳极固定体10的内侧的空间内发生热膨胀变形,而使热应力逸散。

此外,在阳极靶3上产生的热还经由支承柱6向旋转圆筒5传递。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通过形成于外周表面s0的高辐射膜22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其中一部分被形成于阳极构件18的外周表面s2的高辐射膜22吸收,并经由阳极固定体18和变形接触部19a在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内侧构件19中传递,从阳极固定体18后方的端部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如上所述,从阳极靶3经由支承柱6传来的热的发散性通过高辐射膜22和导热促进构件得到提高,因此,传递至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热减少。其结果是,球轴承11和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得到抑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x射线管100包括:阳极固定体18,该阳极固定体18由磁性体形成;以及内侧构件19,该内侧构件19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内侧构件19通过用至少一个按压螺纹件20对外周面按压而发生变形,从而使变形接触部19a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接触。此时,在阳极靶3上产生的热从支承柱6经由球轴承11和阳极固定体18向内侧构件19传递。内侧构件19能通过热变形来使由热产生的热应力逸散。

此外,内侧构件19通过固定螺纹件15固定于阳极固定体18,而在内侧构件19与阳极固定体18之间具有发生热变形的游隙部分。与内侧构件19通过钎焊等接合于阳极固定体18的情况相比,内侧构件19通过固定螺纹件15以分体的方式连接到阳极固定体18,从而能抑制因热变形导致的不同种类构件间的接合部分的剥离及尺寸精度的降低等。换言之,阳极固定体18和内侧构件19因互为不同种类构件各自的变形区域被切断,从而消除因热变形导致的不同种类构件间的接合部分的剥离及尺寸精度的降低这样的问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高辐射膜22设置于旋转圆筒5的外周表面s0及内周表面s1和阳极固定体18的外周表面s2。因从阴极2射出的电子发生碰撞而在阳极靶3上产生的热通过高辐射膜22,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通过由磁性体形成的阳极固定体18来确保与定子线圈(未图示)间的磁通密度的强度,并能通过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内侧构件19来使热应力逸散。此外,x射线管100能通过高辐射膜22来促进热的逸散。因而,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和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并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变形例2)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变形例2的阳极构体90的一例的纵剖视图。在图12中,省略了高辐射膜22,但在一并标注有高辐射膜22的附图标记的表面上形成有高辐射膜22。

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阳极构体90是与第五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内侧构件19的一部分(变形接触部19a)因拉伸弹簧21而发生变形。

在变形例2中,阳极固定体18在规定的部分设有至少一个孔部,该孔部用于供因对内侧构件19进行拉伸(拉近)而发生变形的拉伸螺纹件21插入。较为理想的是,在阳极固定体18形成有多个孔部的情况下,多个孔部形成在球轴承11附近。更为理想的是,多个孔部在阳极固定体18的周向上以大致均等的间隔形成。例如,阳极固定体18在球轴承11附近且在周向上以大致均等的间隔设有三个孔部。此外,阳极固定体18在球轴承12的附近且在周向上以大致均等的间隔设有三个螺纹孔部。在螺纹孔中插入有按压螺纹件15,并将内侧构件19按压于球轴承12。

拉伸螺纹件21插入到形成于阳极固定体18的孔部,且与后述的内侧构件19的螺纹孔螺合,并设定成夹着阳极固定体18以将内侧构件19向外侧拉伸。

在变形例2中,内侧构件19形成有至少一个螺纹孔部,该螺纹孔部用于将拉伸螺纹件21螺合。上述螺纹孔部是在内周面形成有螺纹槽的阴螺纹件。此外,上述螺纹孔部形成于与阳极固定体18的孔部对应的内侧构件19的规定的部分。例如,内侧构件19在球轴承11附近且在周向上以大致均等的间隔设有三个螺纹孔部。此外,例如,内侧构件19也可以在球轴承12的附近且在周向上以大致均等的间隔设有三个螺纹孔部。

内侧构件19通过经由阳极固定体18的孔部被螺合到螺纹孔的至少一个拉伸螺纹件21向外侧拉伸,从而在筒状隔板13与阳极固定体18之间的空间内发生变形。此时,内侧构件19的变形量根据被拉伸螺纹件21拉伸的部分的容积而变大。此外,内侧构件19以规定的变形量而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接触。即,变形接触部19a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接触。此时,内侧构件19通过拉伸螺纹件21而牢固地固定于阳极固定体18。另外,在因拉伸而发生变形的情况下,有时也将上述变形接触部19a称作拉伸变形部19a。

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例2的内侧构件19的变形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变形例2的内侧构件19的示意图。

此外,如图13所示,内侧构件19通过与螺纹孔部螺合的拉伸弹簧21向外侧被拉伸,以使内侧构件19的一部分发生变形。内侧构件19的一部分(拉伸变形部19a)根据内侧构件19的变形而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接触。

在变形例2中,高辐射膜22形成于外周表面s0、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2。另外,高辐射膜22只要形成于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2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根据变形例2,通过使阳极构体90的内侧构件19被至少一个拉伸螺纹件21向外侧拉伸而发生变形,以使拉伸变形部19a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接触。此时,内侧构件19通过拉伸螺纹件21牢固地固定于阳极固定体18。因而,内侧构件19的拉伸变形部19a能比第四实施方式更可靠地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的一部分接触。因而,在阳极靶3上产生的热从支承柱6经由球轴承11和阳极固定体18向内侧构件19传递。内侧构件19能通过热变形,来使由热产生的热应力逸散。

此外,在阳极靶3上产生的热也经由支承柱6向旋转圆筒5传递。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通过形成于外周表面s0的高辐射膜22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此外,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的一部分被形成于阳极固定体18的外周表面s2的高辐射膜22吸收,并经由阳极固定体18和变形接触部19a在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内侧构件19传递,以从阳极固定体18后方的端部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如上所述,从阳极靶3经由支承柱6传递的热的发散性通过高辐射膜22和导热促进构件而提高,因此,传递至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热减少。其结果是,能抑制球轴承11和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

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通过由磁性体形成的阳极固定体18来确保与定子线圈(未图示)间的磁通密度的强度,并能通过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内侧构件19来使热应力逸散。因而,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和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并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第六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阳极构体90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第六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是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在阳极固定体18的结构上有所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阳极固定体18包括:受热圆筒(导热圆筒)18a,该受热圆筒18a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以及主体部18b,该主体部18b由磁性体形成。受热圆筒18a在旋转圆筒5与主体部18b之间具有间隙,并且上述受热圆筒18a的一部分通过钎焊等固定于主体部18b。例如,受热圆筒18a后方的端部通过钎焊等固定于主体部18b。较为理想的是,受热圆筒18a优选固定于比球轴承12更靠后方的主体部18b。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x射线管100施加高电压的情况下,从阴极2射出的电子束与阳极靶3碰撞而产生的热的一部分会经由支承柱6传递至旋转圆筒5。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通过形成于外周表面s0的高辐射膜22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其中一部分被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受热圆筒18a的外周表面吸收。受热圆筒18a的热在受热圆筒18a中传递,以向固定有受热圆筒18a的一部分的主体部18b的后方部分传递。传递至主体部18b的后方部分的热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如上所述,从阳极靶3经由支承柱6传递的热的发散性通过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受热圆筒18a而提高,因此,传递至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热减少。其结果是,能抑制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阳极固定体18包括:受热圆筒18a,该受热圆筒18a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以及主体部18b,该主体部18b由磁性体形成。从阳极靶3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经由主体部18b例如通过受热圆筒18a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通过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受热圆筒18a来促进热的逸散,并能通过由磁性体形成的主体部18b来确保与定子线圈(未图示)间的磁通密度的强度。因而,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并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阳极固定体18的受热圆筒18a由磁性体形成,阳极固定体18的主体部18b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

(第七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阳极构体90的一例的纵剖视图。

第七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是与第六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包括高辐射膜22。如图15所示,在受热圆筒18a中,将外周部的表面设为外周表面s3。例如,外周表面s3与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8的外周表面s2同样地,是与旋转圆筒5的内周表面s1相对的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阳极固定体18包括:受热圆筒18a,该受热圆筒18a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以及主体部18b,该主体部18b由磁性体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辐射膜22形成于外周表面s0、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3。另外,高辐射膜22除了外周表面s0之外,只要形成于内周表面s1和外周表面s3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x射线管100施加高电压的情况下,从阴极2射出的电子束与阳极靶3碰撞而产生的热的一部分会经由支承柱6传递至旋转圆筒5。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通过形成于外周表面s0的高辐射膜22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其中一部分被高辐射膜22吸收,该高辐射膜22形成于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受热圆筒18a的外周表面s3。被受热圆筒18a吸收的热在受热圆筒18a中传递,以向固定有受热圆筒18a的一部分的主体部18b的后方部分传递。传递至主体部18b的后方部分的热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如上所述,从阳极靶3经由支承柱6传递的热的发散性通过由高辐射膜22和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受热圆筒18a提高,因此,传递至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热减少。其结果是,能抑制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

根据本实施方式,高辐射膜22形成于旋转圆筒5的外周表面s0、内周表面s1和受热圆筒18a的外周表面s3。从阳极靶3向旋转圆筒5传递的热经由主体部18b例如从受热圆筒18a和高辐射膜22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通过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受热圆筒18a和高辐射膜22来促进热的逸散,并能通过由磁性体形成的主体部18b来确保与定子线圈(未图示)间的磁通密度的强度。因而,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和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并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阳极固定体18的受热圆筒18a由磁性体构件形成,阳极固定体18的主体部18b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

(第八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的阳极构体90的一例的纵剖视图。在图16中,省略了高辐射膜22,但在一并标注有高辐射膜22的附图标记的表面上形成有高辐射膜22。

第八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是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阳极构体90大致相同的结构,但还包括内侧构件19。

本实施方式的阳极固定体18包括:受热圆筒18a,该受热圆筒18a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以及主体部18b,该主体部18b由磁性体形成。

内侧构件19是导热促进构件。内侧构件19通过经由形成于阳极固定体18的螺纹孔部插入的按压螺纹件20而发生变形。变形接触部19a与主体部18b的内周部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管100包括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内侧构件19。内侧构件19通过至少一个按压螺纹件20而发生变形,从而使变形接触部19a与阳极固定体18的内周部接触。此时,在阳极靶3上产生的热的一部分从支承柱6经由球轴承11、球轴承12、内侧构件19(变形接触部19a)和主体部18b向阳极固定体18后方的端部传递,并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内侧构件19能通过热变形来使由热产生的热应力逸散。从阳极靶3传递至旋转圆筒5的热经由受热圆筒18a和主体部18b向阳极固定体18后方的端部传递,并向阳极构体90的外部散热。

根据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管100能通过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的受热圆筒18a、内侧构件19和高辐射膜22来促进热的散热,并能通过由磁性体形成的主体部18b来确保与定子线圈(未图示)间的磁通密度的强度。其结果是,x射线管100能抑制球轴承11和球轴承12的温度上升,并且能使旋转圆筒5高效地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阳极固定体18的受热圆筒18a由磁性体构件形成,阳极固定体18的主体部18b由导热促进构件形成。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球轴承11和球轴承12具有内圈,但也可以不设置内圈而在转轴7中设置轴承座圈。此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球轴承11及球轴承12具有外圈,但也可以不设置外圈而在阳极固定体18中设置轴承座圈。

此外,与在旋转圆筒5的内周表面s1形成高辐射膜22的情况相比,在阳极固定体18的外周表面s2形成高辐射膜22的情况下,制造更为容易。也可以对旋转圆筒5的内周表面s1、阳极固定体18的外周表面s2、受热圆筒18a的外周表面s3进行粗面加工以提高辐射率,来代替在这些面上形成高辐射膜22。

另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身,在其实施的阶段能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加以实现。此外,能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使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圆筒,该旋转圆筒固定有阳极靶;

转轴,该转轴同轴地固定于所述旋转圆筒的内侧;

阳极固定体,该阳极固定体配置在所述旋转圆筒与所述转轴之间,且沿轴向延伸,并由磁性体构件和导热促进构件中的任一方形成,其中,所述磁性体构件由磁性体形成,所述导热促进构件的导热率比周围的导热率高;

球轴承,该球轴承设于所述阳极固定体与所述转轴之间;

内侧构件,该内侧构件配置于所述阳极固定体与所述转轴之间,并通过连接构件与所述阳极固定体连接,所述内侧构件由所述磁性体构件和所述导热促进构件中的任一方且与所述阳极固定体不同的一方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构件是所述导热促进构件,所述阳极固定体是所述磁性体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构件的至少一个按压变形部与所述阳极固定体接触,所述按压变形部被与设于所述阳极固定体的至少一个螺纹孔部嵌合的至少一个按压螺纹件按压而发生变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构件的至少一个拉伸变形部与所述阳极固定体接触,所述拉伸变形部被与设于所述阳极固定体的至少一个孔部嵌合的至少一个拉伸螺纹件拉伸而发生变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构件的至少一个所述螺纹孔部或所述孔部形成在所述球轴承附近。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促进构件是纯铜或铜合金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构件是所述磁性体构件,所述阳极固定体是所述导热促进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促进构件是纯铜、铜合金、氧化物强化铜或铜钨的。

9.(修改后)一种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阳极靶,该阳极靶供电子碰撞;

旋转圆筒,该旋转圆筒的底部连接于所述阳极靶;

转轴,该转轴在所述旋转圆筒的内侧同轴地连接于所述阳极靶;

阳极固定体,该阳极固定体配置于所述旋转圆筒与所述转轴之间,且沿轴向延伸;

球轴承,该球轴承能旋转地设于所述阳极固定体与所述转轴之间;

高辐射膜,该高辐射膜促进所述旋转圆筒的内周部和所述阳极固定体的外周部中的至少一处积聚的热的辐射;以及

固定圆筒,该固定圆筒配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阳极固定体之间,且通过连接构件以能发生热变形的方式连接于所述阳极固定体。

10.(修改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辐射膜由以四氧化三铁、氧化铝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个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构成。

11.(修改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固定体由磁性体构件和导热促进构件中的任一方构成,其中,所述磁性构件由磁性体构成,所述导热促进构件的导热率比周围的导热率高,

所述固定圆筒通过连接构件而与所述阳极固定体连接,且由与所述阳极固定体不同的、所述磁性体构件和所述导热促进构件中的任一方构成。

12.(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圆筒是所述导热促进构件,所述阳极固定体是所述磁性体构件。

13.(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是按压螺纹件,

所述固定圆筒的因所述连接构件的按压而产生的变形部与所述阳极固定体接触。

14.(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是拉伸螺纹件,

所述固定圆筒的因所述连接构件的拉伸而产生的变形部与所述阳极固定体接触。

15.(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圆筒在靠近所述球轴承的部分具有所述变形部。

16.(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促进构件是纯铜或铜合金的。

17.(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圆筒是所述磁性体构件,所述阳极固定体是所述导热促进构件。

18.(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促进构件是纯铜、铜合金、氧化物强化铜或铜钨的。

19.(修改后)一种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阳极靶,该阳极靶供电子碰撞;

旋转圆筒,该旋转圆筒的底部连接于所述阳极靶;

转轴,该转轴在所述旋转圆筒的内侧同轴地连接于所述阳极靶;

阳极固定体,该阳极固定体配置于所述旋转圆筒与所述转轴之间,且沿轴向延伸;

球轴承,该球轴承以能旋转的方式设于所述阳极固定体与所述转轴之间;

导热圆筒,该导热圆筒设于所述旋转圆筒与所述阳极固定体之间,且通过远离所述阳极靶的固定部而固定于所述阳极固定体;以及

固定圆筒,该固定圆筒配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阳极固定体之间,且通过连接构件以能发生热变形的方式连接于所述阳极固定体。

20.(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高辐射膜,该高辐射膜促进所述旋转圆筒的内周部和所述导热圆筒的外周部中的至少一处积聚的热的辐射。

21.(修改后)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旋转阳极型x射线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圆筒在轴向上比所述球轴承远离所述阳极靶的位置处设有所述固定部。

22.(删除)

23.(删除)

24.(删除)

25.(删除)

26.(删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