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丝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940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熔丝单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熔丝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在车辆等的以往的熔丝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熔丝单元,其包括:与竖直设置在电池端子的螺栓连接的电源侧端子;与负载端子连接的负载侧端子;电源侧端子与架设到负载侧端子的可熔体以平板状一体形成的导体;以及使电源侧端子与负载侧端子的另一端子的连接部分别露出并将导体包覆的树脂制的盖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379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可是,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熔丝单元例如构成为直接安装在电池端子,但在将这样的电池端子与电池极柱结合的情况下,在抑制作用在该电池极柱的负荷方面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作用在电池极柱的负荷的熔丝单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熔断件,与电池端子连接,在过电流流过时可熔体熔断;保持机构,其具有底座部和保持部,所述底座部在所述电池端子与设置在电池壳体的极柱竖直设置面的电池极柱结合的状态下,存在于所述极柱竖直设置面与所述电池端子之间;所述保持部与所述底座部连接,将所述熔断件保持在所述极柱竖直设置面。

另外,在所述熔丝单元中,所述保持机构可以在所述底座部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将所述电池端子安装在能与所述电池极柱结合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熔丝单元中,可以包括端子定位机构,所述端子定位机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电池端子侧或者所述底座部侧中的一者的多个凹部;和设置在所述电池端子侧或者所述底座部侧中的另一者并与所述多个凹部的任意一个嵌合的凸部,并且在所述底座部将所述电池端子定位在能与所述电池极柱结合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由于利用与保持机构的底座部连接的保持部将熔断件保持在电池壳体的极柱竖直设置面,用该极柱竖直设置面承受熔断件的负荷,能够抑制从熔丝单元作用于电池端子的负荷,因此,取得的效果是:能够抑制作用在电池极柱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概要构成的平面图。

图4是图3中的a1-a1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b1-b1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c1-c1剖视图。

图7是图3中的d1-d1剖视图。

图8是表示适用有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概要构成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中的a2-a2剖视图。

图12是图10中的b2-b2剖视图。

图13是图10中的c2-c2剖视图。

图14是图10中的d2-d2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端子定位机构附近的局部平面图。

图16是图15中的a3-a3剖视图。

图17是图15中的b3-b3剖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保护器的底座部附近的局部平面图。

图19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端子底座的平面图。

图20是图19中的a4向视图。

图21是图19中的b4向视图。

图2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保护器的底座部附近的局部平面图。

图2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保护器的底座部附近的局部平面图。

图24是表示适用有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5是包含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卡合爪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26是表示适用有变形例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适用有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8是包含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卡合爪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29是表示适用有变形例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01、301、401、401a、501、501a:熔丝单元

2:熔断件

3:保护器(保持机构)

4、404、504:卡止机构

5:连结汇流条

21:熔丝元件

21c:可熔体

31:底座部

32:保持部

41、42、443、544:卡止爪部

100:电池

101:电池壳体

102:电池极柱

105:极柱竖直设置面

108:安装托盘(被连结部件)

110:电池端子

233:安装部

306、306a、306b:端子定位机构

306a、306b、306c、306f、306g:凹部

306d、306e:凸部

307:端子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容易替换的要素、或者实际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适用有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概要构成的平面图。图4是图3中的a1-a1剖视图。图5是图3中的b1-b1剖视图。图6是图3中的c1-c1剖视图。图7是图3中的d1-d1剖视图。此外,为了易于理解说明,图2将实际上由嵌入成型埋设在外壳的内部熔丝元件、柱状螺栓分解并示意地示出。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电池极柱102的中心轴线x1的方向记作轴向。典型地,轴向是在电池100搭载在车辆等的状态下沿着铅垂方向的方向,后述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典型地相当于电池壳体101的铅垂方向上表面。另外,此处,为了易于理解以下的说明,为方便将与该轴方向垂直的2个方向中的一个记作长边方向(第1宽度方向),将另一个记作短边方向(第2宽度方向)。这些轴向、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互相垂直。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丝单元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适用于与搭载在车辆等的电池100连接的电池端子110,用于电装电路的过电流保护。

此处,首先参照图1、图2、图3,说明适用有该熔丝单元1的电池100和电池端子110。

电池100例如作为蓄电装置搭载在车辆等。电池100被构成为包含:容纳电池液及构成该电池100的各种元件的电池壳体101;和设置在该电池壳体101的电池极柱102等。电池壳体101被构成为包含:任意1个面被开放的大致矩形箱状的壳体主体103;和将所述开放的面阻塞的盖部件104,整体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处,电池壳体101中,沿着长边方向的方向为长边,沿着短边方向的方向为短边,但不限于此。电池极柱102由具有导电性的铅等构成,竖直设置在盖部件104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是在电池壳体101竖直设置有电池极柱102的面。此处,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例如是在电池100搭载在车辆等的状态下,构成电池壳体101的盖部件104的铅垂方向上侧的面(铅垂方向上表面)。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是包含后述的凹部106的底面的、盖部件104的铅垂方向整个上表面。电池极柱102是大致圆柱形,以中心轴线x1与极柱竖直设置面105垂直的位置关系,在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突出地竖直设置。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极柱102竖直设置在形成于极柱竖直设置面105的角位置附近的凹部106内。该凹部106是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的角位置附近,以大致矩形凹下的部分。电池极柱102竖直设置在该凹部106内。电池极柱102典型地带有锥形,随着趋近轴向的末端侧直径变小。即,电池极柱102为末端的外径比基端的外径小的锥形。

此外,电池极柱102、凹部106相对于长边方向,以阳极、阴极成对地设置一对,该一对凹部106经由连通凹部107(参照图7等)而连通。连通凹部107沿着盖部件104的长边方向的缘部形成。在下面的说明中,说明了熔丝单元1适用于设置在阳极侧的电池极柱102的电池端子110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此外,电池100借助设置在铅垂方向下侧的固定托盘108等固定在车辆的预定位置。

电池端子110是通过安装在电池极柱102,用于将电池100与搭载有该电池100的车辆等主体侧的电线114的末端所设置的端子115等配件电连接的元件。电池端子110包括主体部111、柱状螺栓112、紧固部113。主体部111例如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的加压弯曲加工,一体形成有环状部111a、螺栓保持部111b等。环状部111a形成有:插入电池极柱102的极柱插入孔111c;和与该极柱插入孔111c连续的狭缝111d。极柱插入孔111c形成为大致圆形,在插入有电池极柱102的状态下,在内周壁面具有与上述的电池极柱102的锥形对应的锥形,使得各内周面与电池极柱102接触。螺栓保持部111b例如是通过在螺栓插入孔111e插入有柱状螺栓112的状态下被弯曲加工,从而保持该柱状螺栓112的部分。柱状螺栓112具有导电性,在保持在螺栓保持部111b的状态下,设置在电线114的末端的端子115等配件与从螺栓插入孔111e露出的轴部电连接(参照图1、图3等)。紧固部113在电池极柱102插入在极柱插入孔111c内的状态下,将环状部111a与该电池极柱102结合。紧固部113被构成为包含例如螺栓、螺母,该螺栓以横穿所述狭缝111d的位置关系组装在主体部111。而且,紧固部113通过在螺栓的末端部分螺合有螺母,将环状部111a紧固并将电池端子110与电池极柱102结合。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熔丝单元1在如上所述的电池端子110与电池极柱102结合的电池100中,利用作为一体形成有底座部31与保持部32的保持机构的保护器3,通过将熔断件2保持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此处为电池壳体101的铅垂方向上表面,从而抑制作用在电池极柱102的负荷。

具体而言,熔丝单元1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包括熔断件2、作为保持机构的保护器3。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熔丝单元1包括卡止机构4、连结汇流条5。

熔断件2与电池端子110连接,在过电流流过时可熔体(熔丝)21c熔断。熔断件2被构成为包含:设置有可熔体21c的熔丝元件21;与熔丝元件21连接的柱状螺栓22;和支承熔丝元件21的树脂制的外壳23。

熔丝元件21是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导体,由金属汇流条构成。熔丝元件21中,经由连结汇流条5等与电池端子110连接的电源侧端子21a、与负载端子连接的多个负载侧端子21b和架设在电源侧端子21a和各负载侧端子21b的可熔体21c以平板状一体形成。各负载侧端子21b根据负载端子的形状等具有各种形状。各可熔体21c将电源侧端子21a与各负载侧端子21b分别导通连接。各可熔体21c例如是在宽度变窄的带状的导电部熔敷有低熔点金属芯片的构成,在过电流流过时熔断并将相应的电流路径断开。此处,可熔体21c的过电流例如是预先设定的额定以上的电流。即,各可熔体21c在预先设定的额定以上的电流流过时熔断。各可熔体21c的额定电流分别与保护的电路的电流一致地被决定。电源侧端子21a、各负载侧端子21b分别设置有螺栓安装孔、连接器连接形状,例如在螺栓安装孔结合有柱状螺栓22。

各柱状螺栓22具有导电性,电连接有外部电路的负载端子。

外壳23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是支承熔丝元件21和柱状螺栓22并覆盖的块状体部。本实施方式的熔断件2例如利用嵌入成型等在外壳23的内部埋设熔丝元件21、柱状螺栓22而一体化(参照图6、图7等)。熔断件2的整体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箱状。

此外,熔断件2的各可熔体21c的位置被树脂制的透明盖体部件24覆盖,通过该透明盖体部件24能够目视到各可熔体21c。

保护器3将熔断件2保持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保护器3具有底座部31、保持部32,这些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一体形成。

底座部31是在电池端子110与设置于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的电池极柱102结合的状态下,存在于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与电池端子110之间的部分。底座部31设置在电池极柱102的周围。此处,底座部31被形成为矩形板状,形成有电池极柱102插入的极柱插入孔31a。极柱插入孔31a考虑到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形成得充分大于电池极柱102。底座部31在电池极柱102插入到极柱插入孔31a的状态下,以能配置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的凹部106内的大小、形状形成。此外,底座部31的构成也可以是取代极柱插入孔31a,具有电池极柱102能贯通的极柱插入切口。

保持部32与底座部31连接,将熔断件2保持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保持部32具有: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的底面32a;以包围该底面32a的周缘的方式竖直设置的侧壁32b,这些成为一体并被形成为托盘状(盘状)。侧壁32b以包围底面32a的4方的方式,向轴向一侧、此处为保护器3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状态(以下有的情况下仅记作“组装状态”)下向铅垂方向上侧突出地竖直设置。此外,侧壁32b例如也可以根据与熔断件2连接的端子、连接器的形状等而将预定的部位切除。保持部32由底面32a与侧壁32b划分出用于容纳并保持熔断件2的容纳空间部32c。容纳空间部32c在保护器3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状态下,在铅垂方向上侧开口。容纳空间部32c被形成为熔断件2嵌合的大小、形状。另外,保持部32在侧壁32b的末端部(组装状态下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形成有多个卡止爪部32d。卡止爪部32d被形成为侧壁32b的末端部折弯的勾状或者钩状(参照图7等)。保持部32在熔断件2嵌合在容纳空间部32c的状态下,通过该多个卡止爪部32d卡合在熔断件2的外壳23的外缘部的预定位置,能够将该熔断件2卡止并锁定在容纳空间部32c。

而且,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32相对于长边方向与底座部31相邻,并与该底座部31一体形成。保持部32的底座部31侧的侧壁32b与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凹部106所带来的台阶相对应地在铅垂方向下侧延伸,在该侧壁32b的下端部与底座部31连续。在该保护器3以底座部31的极柱插入孔31a内插入电池极柱102、该底座部31位于凹部106内的位置关系组装在电池100的状态下,保持部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在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载放、保持熔断件2。保持部32在组装状态下,底面32a的背面侧(与容纳空间部32c的相反侧的面)抵接并载放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因此,保护器3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经由该保持部32承受熔断件2的负荷。

卡止机构4将如上所述构成的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本实施方式的卡止机构4被构成为包含:通过与电池壳体101卡合,从而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卡止爪部41、42。卡止爪部41、42设置有多个,此处为2个,与电池壳体101的多个面、此处为电池壳体101中互相垂直的2个面卡合。卡止爪部41、42分别在组装状态下经由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板状部(臂部)41a、42a,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和保持部32一体形成。板状部41a、42a在组装状态下,从底座部31、保持部32向铅垂方向下侧延伸,与底座部31、保持部32一体形成。

卡止爪部41和板状部41a在组装状态下,形成在与沿着电池壳体101的盖部件104的长边方向的侧面、此处为沿着盖部件104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所形成的凹部106附近的长边方向的侧面对置的位置。卡止爪部41和板状部41a跨着底座部31和保持部32沿着长边方向延伸而形成。卡止爪部42和板状部42a在组装状态下,形成在与沿着电池壳体101的盖部件104的短边方向的侧面、此处为沿着盖部件104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所形成的凹部106附近的短边方向的侧面对置的位置。卡止爪部42和板状部42a在底座部31沿着短边方向延伸形成。

卡止爪部41、42分别被形成为板状部41a、42a的末端部(在保护器3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折弯的勾状或者钩状(参照图4、图5、图7等)。此处,卡止爪部41、42在电池壳体101中与盖部件104的缘部的铅垂方向下端面卡合。卡止机构4在保护器3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状态下,通过该卡止爪部41、42与盖部件104的铅垂方向下端面的预定位置卡合,从而能够将保护器3卡止并锁定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连结汇流条5是具有导电性的板状的导体,将熔丝元件21与电池端子110电连接。连结汇流条5是板状的金属汇流条,与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凹部106所带来的台阶相对应地形成有台阶部5a,并且在两端部形成螺栓孔5b、5c。连结汇流条5通过在螺栓孔5b插入电源侧端子21a的柱状螺栓22并结合有螺母,在螺栓孔5c插入电池端子110的柱状螺栓112并结合有螺母,从而将电源侧端子21a的柱状螺栓22与电池端子110的柱状螺栓112的轴部电连接。

如上所述的构成的熔丝单元1中,通过熔断件2嵌合在保护器3的保持部32的容纳空间部32c内,多个卡止爪部32d卡合在熔断件2的外壳23,从而该熔断件2被卡止并锁定在容纳空间部32c。而且,熔丝单元1在保护器3的底座部31的极柱插入孔31a内插入电池极柱102、该底座部31位于凹部106内的位置关系下,保护器3与熔断件2一起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此时,熔丝单元1中,通过卡止机构4的卡止爪部41、42卡合在盖部件104的铅垂方向下端面,从而能够与熔断件2一起将保护器3卡止并锁定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通过这样,熔丝单元1的至少保护器3的一部分位于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能够在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载放并保持熔断件2。而且,熔丝单元1在电池端子110组装在电池极柱102后,以将熔丝元件21的电源侧端子21a的柱状螺栓22与电池端子110连接的方式设置连结汇流条5,并将各部的螺栓、螺母等紧固。其结果是,电池端子110与电池极柱102结合,并且该电池端子110与熔断件2连接。此时,连结汇流条5还作为限制电池端子110相对于电池极柱102的组装角度的限制部件而发挥功能。

此外,此处说明了在将熔断件2组装在保护器3后,与熔断件2一起将保护器3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保护器3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后,在保护器3组装熔断件2。另外,在电池端子110的柱状螺栓112还连接有与连结汇流条5一起设置在所述电线114的末端的端子115等。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1,包括与电池端子110连接且过电流流过时可熔体21c熔断的熔断件2和保护器3。保护器3具有:在电池端子110与设置于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的电池极柱102结合的状态下,存在于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与电池端子110之间的底座部31;和与底座部31连接,并将熔断件2保持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的保持部32。

因此,熔丝单元1由于通过利用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连接的保持部32将熔断件2保持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并通过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承受熔断件2的负荷,从而能够抑制从熔丝单元1作用于电池端子110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作用在电池极柱102的负荷。另外,熔丝单元1在电池壳体101的侧面侧的周围不能确保用于设置该熔丝单元1的空间的情况下,由于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铅垂方向上表面)上能够确保设置空间并配置熔断件2,因此,能够适当地设置有熔断件2。

另外,上述说明的熔丝单元1由于能够将保护器3与电池端子110分开地组装在电池100,因此,能够例如与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无关地、适当地将电池端子110与电池极柱102结合。

并且,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1,具有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卡止机构4。因此,熔丝单元1能够利用卡止机构4,将保护器3与熔断件2一起可靠地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并且,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1,卡止机构4被构成为包含:通过与电池壳体101卡合,从而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卡止爪部41、42。因此,熔丝单元1通过卡止爪部41、42与电池壳体101卡合,从而能够将保护器3与熔断件2一起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并且,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1,设置有多个卡止爪部41、42,并与电池壳体101的多个面卡合。因此,熔丝单元1由于卡止爪部41、42能够卡合在电池壳体101的多个面并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保护器3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实施方式2]

图8是表示适用有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概要构成的平面图。图11是图10中的a2-a2剖视图。图12是图10中的b2-b2剖视图。图13是图10中的c2-c2剖视图。图14是图10中的d2-d2剖视图。此外,为了易于理解说明,图9将实际上由嵌入成型埋设在外壳的内部熔丝元件、柱状螺栓分解并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熔丝单元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还包括安装部。此外,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作用、效果,尽可能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丝单元201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包括熔断件2、作为保持机构的保护器3、卡止机构4、连结汇流条5。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器3还在底座部31具有安装有电池端子110的安装部233。安装部233在底座部31中将电池端子110安装在能与电池极柱102结合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33被构成为包含:卡合爪部233a;和与该卡合爪部233a卡合的盖部233b(参照图9、图11等)。卡合爪部233a在底座部31中相对于长边方向夹着极柱插入孔31a设置有一对。盖部233b覆盖电池端子110的环状部111a附近。盖部233b形成有与电池端子110的极柱插入孔111c大致同样形状的贯通孔,并且在该贯通孔的两侧形成有能与所述卡合爪部233a卡合的锁定部233c(参照图9等)。安装部233通过在底座部31与盖部233b之间夹着电池端子110的状态下,盖部233b的各锁定部233c与底座部31上的卡合爪部233a卡合,从而能够将电池端子110安装并卡止在底座部31的预定位置。安装部233设置有各卡合爪部233a和盖部233b,使得在电池极柱102插入到底座部31的极柱插入孔31a内的状态下,成为电池极柱102插入到电池端子110的极柱插入孔111c的位置关系。

如上所述的构成的熔丝单元201中,通过熔断件2嵌合在保护器3的保持部32的容纳空间部32c内,多个卡止爪部32d卡合在熔断件2的外壳23,从而该熔断件2被卡止并锁定在容纳空间部32c。而且,熔丝单元201中,电池端子110安装在底座部31所设置的安装部233,并在该状态下电池极柱102插入到保护器3的底座部31的极柱插入孔31a内和电池端子110的极柱插入孔111c内,以该底座部31位于凹部106内的位置关系,保护器3与熔断件2一起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此时,熔丝单元201中,通过卡止机构4的卡止爪部41、42卡合在盖部件104的铅垂方向下端面,从而能够与熔断件2一起将保护器3卡止并锁定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通过这样,熔丝单元201的至少保护器3的一部分位于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能够在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载放并保持熔断件2。而且,熔丝单元201以将熔丝元件21的电源侧端子21a的柱状螺栓22与电池端子110连接的方式来设置连结汇流条5,并将各部的螺栓、螺母等紧固。其结果是,电池端子110与电池极柱102结合,并且该电池端子110与熔断件2连接。

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201由于通过利用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连接的保持部32将熔断件2保持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用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承受熔断件2的负荷,从而能够抑制从熔丝单元201作用于电池端子110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作用在电池极柱102的负荷。另外,熔丝单元201在电池壳体101的侧面侧的周围不能确保用于设置该熔丝单元201的空间的情况下,由于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铅垂方向上表面)上能够确保设置空间并配置熔断件2,因此,能够适当地设置有熔断件2。

并且,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201,保护器3在底座部31具有将电池端子110安装在能与电池极柱102结合的位置的安装部233。因此,熔丝单元201在安装部233安装有电池端子110的状态下,由于能够将保护器3与该电池端子110一体地组装在电池100,所以,能够削减组装时的作业工时,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

另外,该熔丝单元201由于能够将保护器3与电池端子110一体地组装在电池100,因此,能够将与该保护器3一体形成的卡止爪部41、42、板状部41a、42a兼用作限制部件,限制电池端子110相对于电池极柱102的组装角度。即,熔丝单元201的卡止爪部41、42、板状部41a、42a作为将电池端子110的绕电池极柱102方向的旋转限制在预定范围的止动器发挥功能,从而能够将电池端子110相对于电池极柱102的组装角度的容许范围限定在相对小的范围,因此,能够提高电池端子110相对于电池极柱102的组装精度。

此外,以上所说明的安装部233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形式。例如,安装部233包括2组一对的卡合爪部233a与锁定部233c,但也可以构成为取代一组,经由铰链使底座部31与盖部233b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安装部233通过以在底座部31与盖部233b之间保持有电池端子110的状态、即闭状态,锁定部233c与卡合爪部233a卡合,从而限制该盖部233b的开放,由此,能够将电池端子110安装并卡止在底座部31的预定位置。另外,安装部233的构成也可以是不包括盖部233b等。在该情况下,安装部233的形式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在另一者形成的带锁定形状的突起部嵌合并锁定在电池端子110或者底座部31中的一者形成的凹部,将电池端子110安装并卡止在底座部31的预定位置。

[实施方式3]

图15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端子定位机构附近的局部平面图。图16是图15中的a3-a3剖视图。图17是图15中的b3-b3剖视图。图1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保护器的底座部附近的局部平面图。图19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端子底座的平面图。图20是图19中的a4向视图。图21是图19中的b4向视图。图2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保护器的底座部附近的局部平面图。图2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保护器的底座部附近的局部平面图。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熔丝单元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还包括端子定位机构。此外,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作用、效果,尽可能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概要构成,参照适当其他附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丝单元301如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所示,除了上述的熔断件2(参照图1等)、作为保持机构的保护器3(参照图1等)、卡止机构4(参照图1等)、连结汇流条5(参照图1等)之外,还包括端子定位机构306。此外,本实施形的熔丝单元301例如不需要图2等图示的底座部31上的突起形状。

端子定位机构306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保护器3的底座部31上的预定位置。端子定位机构306具有:设置在电池端子110侧或者底座部31侧中的一者的多个凹部306a、306b、306c(参照图18等);设置在电池端子110侧或者底座部31侧中的另一者并与多个凹部306a、306b、306c的任意一个嵌合的凸部306d、306e(参照图20、图21等)。此处,多个凹部306a、306b、306c设置在底座部31,凸部306d、306e设置在一体地组装于电池端子110的端子底座307。端子定位机构306在底座部31中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能与电池极柱102结合的位置。

多个凹部306a、306b、306c如图16、图17、图18所示,为了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的预定位置而设置在底座部31。此处,多个凹部306a、306b、306c为将底座部31贯通的孔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有底的槽部(孔部)。

多个凹部306a、306b、306c中的凹部306a、306b是用于将电池端子110在底座部31上相对于短边方向进行定位的凹部。此处,凹部306a、306b都形成为沿着长边方向的椭圆状,相对于短边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并列设置。凹部306a与凹部306b的短边方向的间隔根据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设定即可,例如设定为能够对应因公差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在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此外,此处说明了用于将电池端子110在底座部31上相对于短边方向定位的凹部,设置有2个凹部306a、306b,但为了对应因公差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在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也可以设置有更多凹部。

多个凹部306a、306b、306c中的凹部306c是用于将电池端子110在底座部31上相对于长边方向进行定位的凹部。此处,凹部306c形成为沿着短边方向的椭圆状。和所述凹部306a与凹部306b的短边方向的间隔同样,凹部306c的沿着短边方向的长度根据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来设定即可,例如设定为能够对应因公差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在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

凸部306d、306e如图16、图17、图19、图20、图21所示,为了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的预定位置而设置在端子底座307。

此处,端子底座307是对于电池端子110一体地组装的板状部件,存在于该电池端子110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之间。端子底座307被构成为包含:组装有电池端子110的组装部307a;和在电池端子110一体地组装在该组装部307a的状态下,在与极柱插入孔111c对置的位置形成的极柱插入孔307b。组装部307a被构成为例如包含:卡合爪部307c(参照图19等);和与该卡合爪部307c卡合的盖部307d(参照图15等)。卡合爪部307c被设置在构成端子底座307的板状部件。盖部307d覆盖电池端子110的环状部111a附近。盖部307d形成有与电池端子110的极柱插入孔111c大致同样曲率的半圆形的切除部,并且该切除部的一侧经由铰链等与构成端子底座307的板状部件连结,在该切除部的另一侧形成能与卡合爪部307c卡合的锁定部307e(参照图15、图21等)。组装部307a通过在构成端子底座307的板状部件与盖部307d之间夹着电池端子110的状态下,盖部307d的锁定部307e与卡合爪部307c卡合,从而将电池端子110与端子底座307一体地组装。极柱插入孔307b在构成端子底座307的板状部件中,在组装部307a一体地组装有电池端子110的状态下,在与极柱插入孔111c对置的位置,以与极柱插入孔111c等同的大小、形状形成。另外,在该状态下,所述盖部307d的切除部也与极柱插入孔111c对置。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凸部306d、306e形成为从端子底座307的设置有电池端子110侧的相反侧的面突出(参照图20、图21等)。凸部306d、306e中的凸部306d是用于将电池端子110在底座部31上相对于短边方向定位的凸部。此处,凸部306d被形成为截面形状沿长边方向的椭圆状的突出部,并被形成为能与上述的凹部306a、306b嵌合的大小、形状。凸部306d、306e中的凸部306e是用于将电池端子110在底座部31上相对于长边方向定位的凸部。此处,凸部306e被形成为截面形状沿着短边方向的椭圆状的突出部,并被形成为能与上述的凹部306c嵌合,且在与该凹部306c嵌合的状态下能沿着短边方向移动的大小、形状。此处,和所述凹部306c的沿着短边方向的长度、凹部306a与凹部306b的短边方向的间隔同样,凸部306e能沿着短边方向移动的距离根据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来设定即可,例如设定为能够对应因公差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在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

如上所述构成的端子定位机构306设置有凹部306a、306b、306c和凸部306d、306e,使得在电池极柱102插入到底座部31的极柱插入孔31a内的状态下,成为电池极柱102插入到电池端子110的极柱插入孔111c的位置关系。其结果是,端子定位机构306通过凸部306d与凹部306a、306b的任意一个嵌合(参照图17),凸部306e与凹部306c嵌合(参照图16),从而能够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的适当位置,即,能将电池极柱102插入到底座部31的极柱插入孔31a内和电池端子110的极柱插入孔111c内的位置。

此时,端子定位机构306通过凸部306d选择性地与凹部306a、306b中的任意一者嵌合,从而能够对应因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而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向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的适当位置。换言之,端子定位机构306能够容许电池极柱102向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并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的适当位置。进一步换言之,端子定位机构306能够容许电池极柱102向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并与该位置偏离相一致地,将电池端子110的底座部31上的定位位置适当地变更到适当位置。此外,在该情况下,所述凸部306e由于构成为能在与凹部306c嵌合的状态下沿着短边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在凸部306d与凹部306a、306b的任意一个嵌合的情况下,凸部306e也不会妨碍电池端子110和底座部31向短边方向的相对移位(换言之,定位位置的调整)。

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301由于通过利用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连接的保持部32将熔断件2保持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用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承受熔断件2的负荷,从而能够抑制从熔丝单元301作用于电池端子110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作用在电池极柱102的负荷。另外,熔丝单元301在电池壳体101的侧面侧的周围不能确保用于设置该熔丝单元301的空间的情况下,由于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铅垂方向上表面)上能够确保设置空间并配置熔断件2,因此,能够适当地设置有熔断件2。

并且,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301,包括端子定位机构306,端子定位机构306具有:设置在电池端子110侧或者底座部31侧中的一者的多个凹部306a、306b、306c;和设置在电池端子110侧或者底座部31侧中的另一者并与多个凹部306a、306b、306c的任意一个嵌合的凸部306d、306e,并在底座部31中,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能与电池极柱102结合的位置。因此,端子定位机构306通过凸部306d、306e与凹部306a、306b、306c的任意一个嵌合,从而能够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的适当位置,即,能将电池端子110与电池极柱102结合的位置。另外,此时,端子定位机构306通过适当地选择凸部306d、306e所嵌合的凹部306a、306b、306c,从而能够对应因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而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的位置偏离,将电池端子110在底座部31上的适当位置微调并定位。

此外,以上所说明的端子定位机构306的构成是至少凹部306a与凹部306b在短边方向并列设置,从而能够对应公差等所导致的电池极柱102向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但构成也可以是能够对应电池极柱102向长边方向的位置偏离。

图22例举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端子定位机构306a除了上述端子定位机构306的构成外,例如还具有相对于长边方向凹部与306c隔开预定间隔并列设置的凹部306f。凹部306f以与凹部306c同样的大小、形状形成。凹部306c与凹部306f的长边方向的间隔根据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来设定即可,例如设定为能够对应因公差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向长边方向的位置偏离。而且,在该情况下,凸部306d被形成为能与凹部306a、306b嵌合,且在与该凹部306a、306b嵌合的状态下能沿长边方向移动的大小、形状,由此,该凸部306d被构成为不会妨碍电池端子110与底座部31向长边方向的相对移位(换言之,定位位置的调整)。

在该情况下,端子定位机构306a除了因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而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向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外,并且凸部306e选择性地与凹部306c、306f中的任意一者嵌合,从而能够对应向长边方向的位置偏离,而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的适当位置。换言之,端子定位机构306a还能够容许电池极柱102向长边方向的位置偏离,并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的适当位置。进一步换言之,端子定位机构306a能够容许电池极柱102向长边方向的位置偏离,并与该位置偏离相一致地,将电池端子110的底座部31上的定位位置适当地变更到适当位置。

另外,以上所说明的端子定位机构306、306a中,能够将对应电池极柱102的位置偏离的构成、和不妨碍电池端子110与底座部31的相对移位(换言之,定位位置的调整)的构成由其他的构成来实现。

图23例举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端子定位机构306b取代上述端子定位机构306a的凹部306a、306b,而具有多个凹部306g。此处,多个凹部306g形成为正圆形,并且被设置为:相对于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分别隔开预定间隔,并排列为方格状。此处,多个凹部306g相对于短边方向设置有3列,相对于长边方向设置有2列,合计6列。多个凹部306g的相互的间隔根据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设定即可,例如设定为能够对应因公差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向长边方向、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在该情况下,与多个凹部306g嵌合的凸部306d与凹部306g的形状一致地形成为大致圆柱状。

在该情况下,端子定位机构306b通过凸部306e选择性地与凹部306c、306f中的任意一者嵌合,凸部306d选择性地与多个凹部306g中的任意一者嵌合,从而能够对应因在电池100等所容许的公差等可能产生的电池极柱102向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位置偏离,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的适当位置。此时,端子定位机构306b在凸部306e与凹部306c嵌合的情况下,凸部306d与多个凹部306g中、图23中朝向左侧的列的凹部306g的任意一个嵌合,另一方面,在凸部306e与凹部306f嵌合的情况下,凸部306d与多个凹部306g中、图23中朝向右侧的列的凹部306g的任意一个嵌合。其结果是,端子定位机构306b能够实现能够对应电池极柱102的位置偏离的构成;和不妨碍电池端子110与底座部31的相对移位(换言之,定位位置的调整)的构成。此外,在该端子定位机构306b中,关于不妨碍电池端子110与底座部31向短边方向的相对移位(换言之,定位位置的调整)的构成,与上述端子定位机构306a同样,但对于凹部306c、306f,也能够替换为与多个凹部306g同样的构成。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多个凹部306a、306b、306c设置在底座部31,凸部306d、306e设置在端子底座307,但也可以是多个凹部306a、306b、306c设置在端子底座307,凸部306d、306e设置在底座部31。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凸部306d、306e设置在相对于电池端子110一体地组装的端子底座307,但也可以不经由该端子底座307而直接地设置在电池端子110。

另外,也可以将以上所说明的端子定位机构306、306a、306b适用于上述的熔丝单元201。在该情况下,安装部233以例如通过在电池端子110或者底座部31中的一者所形成的凹部嵌合并锁定有在另一者所形成的带锁定形状的突起部,从而将电池端子110安装并卡止在底座部31的预定位置的形式来构成,也可以设置多个所述凹部来兼用作端子定位机构的凹部,将带锁定形状的突起部兼用作端子定位机构的凸部。在该情况下,熔丝单元201由于能够例如根据电池端子110的形状、电池极柱102的位置等微调电池端子110与底座部31的相对位置关系,之后,将电池端子110定位在底座部31上,因此,能够提高通用性。

[实施方式4]

图24是表示适用有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图25是包含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卡合爪部的局部剖视图。图26是表示适用有变形例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熔丝单元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在于设置有卡止机构的卡合爪部的位置。此外,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作用、效果,尽可能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概要构成,参照适当其他附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丝单元401如图24、图25所示,包括上述的熔断件2、作为保持机构的保护器3、卡止机构404、连结汇流条5。

而且,卡止机构404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本实施方式的卡止机构404被构成为包含通过与电池壳体101卡合,从而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卡止爪部42、443。即,本实施方式的卡止机构404被构成为:取代上述卡止爪部41,而包含卡止爪部443。卡止爪部42、443设置有多个,此处为2个,与电池壳体101的多个面、此处为电池壳体101中互相对置的2个面卡合。

卡止爪部42如上所述,在组装状态下,经由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板状部42a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一体形成。

另一方面,卡止爪部443在组装状态下,经由沿着长边方向延伸的支承板443a,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保持部32一体形成。支承板443a被构成为包含:在组装状态下,从底座部31、保持部32向长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443b;和从该主体部443b的保护器3(底座部31、保持部32)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向铅垂方向下侧延伸的弯折部443c。卡止爪部443的支承板443a的弯折部443c的末端部(在保护器3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与该弯折部443c一体形成。卡止爪部443被形成为弯折部443c的末端部折弯的勾状或者钩状(参照图25等)。

卡止爪部443和支承板443a的弯折部443c形成于:在组装状态下,在长边方向与沿着电池壳体101的盖部件104的短边方向的侧面、此处为卡止爪部42所卡合的面对置的侧面对置的位置。卡止爪部443和支承板443a的弯折部443c在组装状态下,沿着短边方向延伸而形成。

此处,卡止爪部42、443在电池壳体101中与盖部件104的缘部的铅垂方向下端面卡合。卡止机构404通过在保护器3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状态下,该卡止爪部42、443与盖部件104的铅垂方向下端面的预定位置卡合,从而能够将保护器3卡止并锁定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401由于通过利用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连接的保持部32将熔断件2保持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并用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承受熔断件2的负荷,从而能够抑制从熔丝单元401作用于电池端子110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作用在电池极柱102的负荷。另外,熔丝单元401在电池壳体101的侧面侧的周围不能确保用于设置该熔丝单元401的空间的情况下,由于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铅垂方向上表面)上能够确保设置空间并配置熔断件2,因此,能够适当地设置有熔断件2。

并且,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401能够利用卡止机构404,将熔断件2与保护器3一起可靠地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并且,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401通过卡止爪部42、443与电池壳体101卡合,从而能够将保护器3与熔断件2一起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并且,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401,设置有多个卡止爪部42、443,在电池壳体101中互相对置的2个面卡合。因此,熔丝单元401由于卡止爪部42、443能够卡合在电池壳体101的对置的2个面并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保护器3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此外,如图26例举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将以上所说明的卡止机构404适用于上述的熔丝单元201来构成熔丝单元401a。在该情况下,熔丝单元401a通过卡止爪部42、443与电池壳体101卡合,从而能够将熔断件2与保护器3一起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能够将熔断件2与该保护器3一起可靠地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此外,图26例举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卡止机构404被构成为:除了卡止爪部42、443外,还包含上述卡止爪部41。在该情况下,卡止爪部41、42、443卡合在电池壳体101的3个面。在该情况下,熔丝单元401a由于能够例如利用卡止爪部41的存在来抑制支承板443a的弯曲等,因此,能够将保护器3更可靠地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实施方式5]

图27是表示适用有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图28是包含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卡合爪部的局部剖视图。图29是表示适用有变形例所涉及的熔丝单元的电池的概要构成的立体图。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熔丝单元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在于设置有卡止机构的卡合爪部的位置。此外,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作用、效果,尽可能省略重复的说明,关于概要构成,参照适当其他附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丝单元501如图27、图28所示,包括上述的熔断件2、作为保持机构的保护器3、卡止机构504、连结汇流条5。

而且,卡止机构504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本实施方式的卡止机构504被构成为包含:通过与电池壳体101卡合,从而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卡止爪部41、544。即,本实施方式的卡止机构504被构成为:取代上述卡止爪部42,而包含卡止爪部544。卡止爪部41、544设置有多个,此处为2个,与电池壳体101的多个面、此处为电池壳体101中互相对置的2个面卡合。

卡止爪部41如上所述,在组装状态下,经由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板状部41a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一体形成。

另一方面,卡止爪部544在组装状态下,经由沿着短边方向延伸的支承板544a,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保持部32一体形成。支承板544a被构成为包含:在组装状态下,从底座部31、保持部32向短边方向延伸的主体部544b;和从该主体部544b的保护器3(底座部31、保持部32)侧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向铅垂方向下侧延伸的弯折部544c。弯折部544c与盖部件104的形状相一致地形成带阶梯部。卡止爪部544的支承板544a的弯折部544c的末端部(在保护器3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状态下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与该弯折部544c一体形成。卡止爪部544被形成为弯折部544c的末端部折弯的勾状或者钩状(参照图28等)。

卡止爪部544和支承板544a的弯折部544c形成于:在组装状态下,在短边方向与沿着电池壳体101的盖部件104的长边方向的侧面、此处为卡止爪部41所卡合的面对置的侧面对置的位置。卡止爪部544和支承板544a的弯折部544c在组装状态下,沿着长边方向延伸而形成。

此处,卡止爪部41、544在电池壳体101中与盖部件104的缘部的铅垂方向下端面卡合。卡止机构504在保护器3组装在电池100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的状态下,通过该卡止爪部41、544与盖部件104的铅垂方向下端面的预定位置卡合,从而能够将保护器3卡止并锁定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501由于通过利用与保护器3的底座部31连接的保持部32将熔断件2保持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并用该极柱竖直设置面105承受熔断件2的负荷,从而能够抑制从熔丝单元501作用于电池端子110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作用在电池极柱102的负荷。另外,熔丝单元501在电池壳体101的侧面侧的周围不能确保用于设置该熔丝单元501的空间的情况下,由于在电池壳体101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铅垂方向上表面)上能够确保设置空间并配置熔断件2,因此,能够适当设置有熔断件2。

并且,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501能够利用卡止机构504,将熔断件2与保护器3一起可靠地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并且,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501通过卡止爪部41、544与电池壳体101卡合,从而能够将保护器3与熔断件2一起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并且,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501由于卡止爪部41、544能够卡合在电池壳体101的对置的2个面并将保护器3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保护器3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此外,如图29例举的变形例所示,也可以将以上所说明的卡止机构504适用于上述的熔丝单元201来构成熔丝单元501a。在该情况下,熔丝单元501a通过卡止爪部41、544与电池壳体101卡合,从而能够将熔断件2与保护器3一起卡止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能够将熔断件2与该保护器3一起可靠地组装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上。

此外,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丝单元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熔丝单元也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以上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的构成要素来构成。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熔断件2将熔丝元件21、柱状螺栓22利用嵌入成型等埋设在外壳23内而一体化,但不限于此。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保护器3的保持部32在长边方向与底座部31相邻而与该底座部31一体形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短边方向与底座部31相邻而与该底座部31一体形成。

另外,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的构成也可以不包括卡止机构。

另外,说明了以上所说明的熔丝单元适用于在极柱竖直设置面105形成有凹部106的电池100,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没有凹部106的极柱竖直设置面105为平面状的电池。在该情况下,熔丝单元的上述的底座部31、保持部32、连结汇流条5等形成为大致平面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