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597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具备:等待侧壳体,其以贯通状态保持于面板的安装孔;嵌入侧壳体,其嵌合到等待侧壳体的罩部内;以及滑动杆,其安装于嵌入侧壳体。在将两个壳体嵌合时,在面板的正面侧将嵌入侧壳体较浅地嵌合到罩部,使滑动杆向与两个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滑动。于是,通过由罩部的凸轮从动件和滑动杆的凸轮槽的滑接产生的凸轮作用,嵌入侧壳体被牵引至罩部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698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连接器中,在比面板靠正面侧的位置对滑动杆进行操作,但是凸轮从动件设于罩部的外表面,所以包括滑动杆的操作部在内的整体配置成比面板靠正面侧。因此,需要使罩部向面板的正面侧较大地突出,其结果,在面板的正面侧需要能排列配置嵌入侧壳体和罩部的较大的空间。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实情而完成的,其目的为实现省空间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等待侧壳体,其安装于面板;罩部,其形成于所述等待侧壳体,所述罩部贯通所述面板的安装孔,并且在所述面板的正面侧开口;凸轮从动件,其形成于所述罩部的内表面;嵌入侧壳体,其从所述面板的正面侧嵌合到所述罩部内;滑动杆,其设于所述嵌入侧壳体,能向与所述等待侧壳体和所述嵌入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凸轮功能部,其构成所述滑动杆,在所述等待侧壳体和所述嵌入侧壳体的嵌合过程中进入所述罩部内;凸轮槽,其形成于所述凸轮功能部,在所述等待侧壳体和所述嵌入侧壳体的嵌合过程中与所述凸轮从动件卡合;操作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凸轮功能部的向所述罩部的进入方向上的后端侧部分与所述滑动杆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突出,并配置成比所述面板靠正面侧。

发明效果

在将等待侧壳体和嵌入侧壳体嵌合时,使滑动杆的凸轮功能部进入罩部内而使凸轮槽与凸轮从动件卡合,通过在比面板靠正面侧的位置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滑动杆移动。操作部从凸轮功能部中的向罩部的进入方向上的后端侧部分与滑动杆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突出,因此能将凸轮功能部中的向罩部的进入方向上的前端侧部分配置成比面板靠背面侧。由此,能将罩部向面板的正面侧的的突出尺寸抑制得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构成实施例1的连接器的等待侧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构成连接器的嵌入侧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滑动杆的立体图。

图4是滑动杆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将安装于面板的等待侧壳体和嵌入侧壳体嵌合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6是表示将嵌入侧壳体较浅地嵌合到等待侧壳体并将凸轮槽的入口嵌合到凸轮从动件的状态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7是表示等待侧壳体和嵌入侧壳体正规嵌合的状态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能为,在所述罩部的外周形成有与所述面板卡止的凸缘部,所述凸轮从动件在所述等待侧壳体和所述嵌入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凸缘部对应的位置。根据此结构,在两个壳体的嵌合过程中,凸轮从动件可能会受到来自滑动杆侧的按压力而不正当地倾斜。但是,由于罩部中的凸轮从动件的形成区域被凸缘部加固,所以凸轮从动件不会不正当地倾斜。

本发明也可以在所述罩部形成有缺口部,该缺口部避免所述罩部与所述操作部干渉。该构成的技术意义为如下:当凸轮从动件配置于与凸缘部对应的位置时,罩部的前端部比面板向正面侧突出。于是,通过在罩部形成缺口部,使得操作部的一部分收纳于罩部内。由此,与没有在罩部形成缺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将两个壳体的嵌合方向上的滑动杆的尺寸设定得小。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7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针对前后方向,将图5-7中的右方定位为前方。针对上下方向,将图1-7中所示的朝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a是安装于面板p的连接器,面板p构成汽车的车身。在面板p形成有从其正面s(前表面)贯通到背面(后表面)的安装孔h。连接器a具备等待侧壳体m和嵌入侧壳体f,等待侧壳体m预先保持于面板p,嵌入侧壳体f从面板p的正面s侧嵌合于该等待侧壳体m。

等待侧壳体m具备:合成树脂制的框架10,在框架10形成有向前方突出的呈纵长筒状的罩部11;以及合成树脂制的辅助壳体18,其从后方组装到框架10。在辅助壳体18安装有多个阳端子零件(省略图示),阳端子零件的前端部的阳极片被罩部11包囲。

在罩部11的前端部外周形成有凸缘部12,凸缘部12在罩部11的整个周向上突出成肋状。在罩部11的前端部形成有多个弹性卡止片13。等待侧壳体m以使罩部11贯通于安装孔h的方式安装于面板p。等待侧壳体m通过使凸缘部12与面板p的背面抵接并且使弹性卡止片13与面板p的正面s卡止,从而相对于面板p保持为安装状态。

在构成罩部11的左右两侧壁部14的内表面突出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凸轮从动件15。凸轮从动件15形成为将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相对于两个壳体f、m的嵌合方向以及后述的滑动杆30的移动方向这两个方向大致直角地交叉的方向)的圆柱状。在前后方向(与两个壳体f、m的嵌合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凸轮从动件15配置于与凸缘部12重叠的位置。凸缘部12的一部分和凸轮从动件15形成为从侧壁部14相互向内外相反侧突出。

在将等待侧壳体m安装到面板p的状态下,罩部11的前端部(比凸缘部12靠前方的区域)比面板p向正面s侧突出。另外,在罩部11的前端部形成有缺口部16,缺口部16将罩部11的内部和外部连通,并向罩部11的前端缘开放。缺口部16以将构成罩部11的上壁部17中比面板p的正面s靠前方(正面s侧)的区域和左右两侧壁部14的上端部中的比面板p的正面s靠前方的区域切削的方式形成。

嵌入侧壳体f构成为具备:壳体主体20;以及合成树脂制的滑动杆30,其能够相对于壳体主体20在初始位置(参照图2、5、6)和比初始位置靠下方的嵌合位置(参照图7)之间沿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在壳体主体20的内部收纳有多个阴端子零件(省略图示)。在壳体主体20形成有左右一对导向壁部21,用于将滑动杆30能移动地引导。壳体主体20的左右两侧面和导向壁部21之间的空间成为用于将滑动杆30能上下移动地引导的导向空间22。

滑动杆30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如图3所示,具备左右一对凸轮功能部31和操作部33,左右一对凸轮功能部31呈将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平板状,操作部33将左右两个凸轮功能部31的上端部相互连结。在凸轮功能部31形成有凸轮槽32,凸轮槽32相对于滑动杆30的移动方向和两个壳体f、m的嵌合方向的这两个方向倾斜。在从侧面观察时的凸轮功能部31的形状为大致方形。

即使滑动杆30处于从初始位置到嵌合位置的任意位置,凸轮功能部31也以其整体沿壳体主体20的外侧面的状态被导向壁部21引导。在两个壳体f、m的嵌合过程中,壳体主体20和凸轮功能部31的一部分被收纳于罩部11内。另外,凸轮功能部31的上下尺寸比壳体主体20(嵌入侧壳体f)的上下尺寸小。

操作部33由左右一对平板状的臂部34和连结部35构成,臂部34与凸轮功能部31相同地将板厚方向朝向左右方向,连结部35将左右两臂部34的上端部相互连结。臂部34和连结部35的前后方向(与嵌入侧壳体f相对于罩部11的进入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尺寸比凸轮功能部31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小。臂部34的下端部与凸轮功能部31的上端缘中向罩部11的进入方向上的后端侧部分对齐地连续。臂部34和凸轮功能部31的在向罩部11的进入方向上的后端缘相互对齐地连续。另一方面,在向罩部11的进入方向上,凸轮功能部31的前端缘位于比臂部34的前端缘靠前方(罩部11侧)的位置。凸轮功能部31比操作部33向罩部11侧突出。

操作部33比凸轮功能部31向上方突出,在滑动杆30从初始位置向嵌合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臂部34以在上下方向上与壳体主体20的外侧面重叠的方式移位。然后,当滑动杆30到达嵌合位置时,臂部34的大致整体位于与壳体主体20的外侧面重叠的位置。另外,在嵌合位置,连结部35位于与壳体主体20的上表面重叠的位置。

接着,对两个壳体f、m的嵌合过程进行说明。将等待侧壳体m安装于面板p的安装孔h,使处于将滑动杆30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状态的嵌入侧壳体f从面板p的正面s侧较浅地进入罩部11内。此时,如图5所示,在面板p的正面s侧(前方)需要用于配置罩部11的前端部和嵌入侧壳体f的整体的前后方向的空间。当使嵌入侧壳体f进入罩部11内时,如图6所示,凸轮槽32的入口与凸轮从动件15嵌合。此时,嵌入侧壳体f和凸轮功能部31的一部分位于比面板p的背面(图5-7中的左侧面)更靠背面侧的位置。

从该状态,从上对操作部33的连结部35进行按压操作,而使滑动杆30向下方移动。伴随滑动杆30的移动,凸轮从动件15和凸轮槽32卡合而发挥凸轮作用,由此嵌入侧壳体f引入到罩部11的内部。在此期间,凸轮功能部31一边增加进入罩部11内的进入深度一边相对于罩部11向下方移位。在此期间,操作部33的整体保持比面板p的正面s位于正面s侧的状态,但是臂部34的下端部一边穿过缺口部16一边收纳到罩部11内。

当滑动杆30到达嵌合位置时,如图7所示,两个壳体f、m完成嵌合而成为正规嵌合状态。在正规嵌合状态下,凸轮功能部31相对于罩部11的进入量变得最大,但是操作部33中的连结部35的整体和臂部34的大部分位于比面板p的正面s靠正面s侧的位置。凸轮功能部31的大部分和凸轮槽32的大部分收纳于罩部11内,凸轮功能部31的大致一半的区域位于比面板p的背面靠背面侧的位置。如此,滑动杆30的大部分区域被收纳于罩部11内,因此能将罩部11的大部分区域配置于面板p的背面侧。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连接器a具备安装于面板p的等待侧壳体m和从面板p的正面s侧嵌合到等待侧壳体m的罩部11内的嵌入侧壳体f。在等待侧壳体m形成有罩部11,罩部11贯通面板p的安装孔h,并在面板p的正面s侧开口,在罩部11的内表面形成有凸轮从动件15。

在嵌入侧壳体f设有滑动杆30,滑动杆30能向与两个壳体f、m的嵌合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移动。构成滑动杆30的凸轮功能部31在两个壳体f、m的嵌合过程中进入到罩部11内。在凸轮功能部31形成有凸轮槽32,凸轮槽32在两个壳体f、m的嵌合过程中与凸轮从动件15卡合。滑动杆30的操作部33从凸轮功能部31中的向罩部11的进入方向上的后端侧部分与滑动杆3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突出。操作部33在两个壳体f、m的嵌合过程中保持比面板p配置在正面s侧的状态。

在将两个壳体f、m嵌合时,使滑动杆30的凸轮功能部31进入罩部11内而使凸轮槽32与凸轮从动件15卡合,通过在比面板p靠正面s侧的位置对操作部33进行操作,从而使滑动杆3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嵌合位置。操作部33从凸轮功能部31中的向罩部11的进入方向上的后端侧部分与滑动杆3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地突出,所以能将凸轮功能部31中的向罩部11的进入方向上的前端侧部分配置成比面板p靠背面侧。由此,能实现将罩部11向面板p的正面s侧的突出尺寸抑制得较小。

另外,在两个壳体f、m的嵌合过程中,由于凸轮从动件15从滑动杆30的凸轮槽32侧受到按压力,所以凸轮从动件15有可能向与两个壳体f、m的嵌合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不正当地倾斜。但是,在罩部11的外周形成有与面板p卡止的凸缘部12,凸轮从动件15在两个壳体f、m的嵌合方向上配置在与凸缘部12对应的位置,所以罩部11中凸轮从动件15的形成区域通过凸缘部12加强。因此,凸轮从动件15不会不正当地倾斜。

另外,凸轮从动件15配置在与凸缘部12对应的位置,所以罩部11的前端部成为比面板p的正面s更向正面s侧突出。因此,在两个壳体f、m嵌合时,当操作部33的整体配置成比罩部11的前端靠前方时,滑动杆30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变大。但是,在罩部11的前端部形成有用于避免与操作部33干渉的缺口部16,操作部33的一部分收纳于罩部11内。根据此结构,与没有在罩部11形成缺口部16的情况相比,能将滑动杆30在两个壳体f、m的嵌合方向上的尺寸形成得小。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为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也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两个壳体的嵌合方向上,凸轮从动件配置在与凸缘部对应的位置,但是凸轮从动件也可以配置在比凸缘部向前方或者后方偏离的位置。

(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两个壳体嵌合的状态下,操作部的后端位于比罩部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但是在两个壳体处于嵌合状态下的操作部后端的位置可以是与罩部的前端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是比罩部的前端靠前方的位置。

(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罩部形成有用于避免与操作部干渉的缺口部,但是罩部也可以采用没有形成缺口部的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a…连接器

f…嵌入侧壳体

h…安装孔

m…等待侧壳体

p…面板

s…面板的正面

11…罩部

12…凸缘部

15…凸轮从动件

16…缺口部

30…滑动杆

31…凸轮功能部

32…凸轮槽

33…操作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