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723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线缆插头连接器的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线缆插头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以进行信号传输时,通常直接将线缆插头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通过插拔的方式相互配合,并无其他装置将线缆插头连接器进行固定。然而,若线缆插头连接器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晃动则很容易松动或脱落进而导致接触不良甚至信号传输中断的现象发生。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连接器组合,以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对线缆插头连接器进行可靠固定的连接器组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沿前后方向相互配合的锁定装置及线缆插头连接器,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收容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的收容腔以及位于收容腔两侧的侧壁,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设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有一对位于左右两侧的卡持部,所述两侧壁设有向前凸伸的锁扣部,当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插入所述锁定装置后,所述弹性元件的卡持部锁扣在所述锁扣部下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所述锁扣部的下方设有收容所述卡持部的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扣部向下并向前抵压所述弹性元件的卡持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组装在绝缘本体后方的端子模组、组装在端子模组后方的绝缘块以及包覆成型在绝缘本体及绝缘块外的绝缘外壳;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有对接槽,所述端子分两排设于对接槽的上下两侧并且其一端暴露于对接槽内,另一端与线缆连接;所述绝缘块设有若干前后贯穿的椭圆形孔以供所述线缆穿过;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绝缘块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垫以及弹簧,所述绝缘垫沿上下方向固定在所述绝缘块上并可沿前后方向在所述绝缘块上滑动,所述弹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绝缘垫上,所述弹簧夹持于所述绝缘块与绝缘垫之间以推动所述绝缘垫带动弹性元件进行滑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沿前后方向相互配合的锁定装置及线缆插头连接器,所述锁定装置包括收容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的收容腔,所述锁定装置设有位于所述收容腔上方的锁扣部,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设有向后延伸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设有向后锁扣在所述锁扣部下方的卡持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收容腔两侧的侧壁,所述锁扣部成对设置于所述两侧壁的上方,所述卡持部成对设置并位于所述弹性元件的左右两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扣部向前凸伸并背向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锁扣部的下方设有凹槽,所述弹性元件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并收容在所述凹槽内,所述锁扣部向前并向下抵压所述锁扣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组装在绝缘本体后方的端子模组、组装在端子模组后方的绝缘块以及包覆成型在绝缘本体及绝缘块外的绝缘外壳;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有对接槽,所述端子分两排设于对接槽的上下两侧并且其一端暴露于对接槽内,另一端与线缆连接;所述绝缘块设有若干前后贯穿的椭圆形孔以供所述线缆穿过;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绝缘块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模组设有一对向后凸伸的平台,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包括一对固定在所述平台上的金属接地片,所述端子包括差分对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所述金属接地片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搭接在平台上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垂直弯折后再向前延伸的若干间隔设置以接触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触片以及连接所述接触片前端的短接部,所述短接部向前贴靠在所述主体上并与所述主体部相互垂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弹性元件的卡持部锁扣在锁扣部下方,从而将线缆插头连接器很好地固定在锁定装置内,防止插头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发生松动,进而实现二者之间进行可靠的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组合的线缆插头连接器与锁定装置配合后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器组合的线缆插头连接器插入锁定装置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器组合的线缆插头连接器与锁定装置分开的示意图。

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沿图3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的线缆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进一步分解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线缆插头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15为图1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6为沿图5中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沿图5中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的线缆插头连接器与锁定装置配合后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8中的线缆插头连接器与锁定装置分开的示意图。

图21为图20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2为沿图18中e-e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图18中的连接器组合中线缆插头连接器插入锁定装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17所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组合100包括沿前后方向相互配合的锁定装置10及线缆插头连接器50。所述锁定装置10设有收容腔11,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向前插入所述收容腔11内以实现与所述锁定装置10的配合。所述锁定装置10包括一对位于所述收容腔11左右两侧的侧壁12、连接于两侧壁12上端的横栏18及挡板21以及自所述侧壁12的下端向内凸伸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缘16,所述挡板21及横栏18分别位于侧壁12的前侧及后侧,所述侧壁12、挡板21、横栏18及凸缘16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侧壁12内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收容腔11相连通的导引槽14。所述横栏18的下方设有台阶状的锁扣部20以及位于锁扣部20下方的凹槽22。

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包括绝缘本体52以及设于绝缘本体52上的两排端子(未图示),所述绝缘本体52的前端设有对接槽54,所述两排端子设于对接槽的上下两侧并暴露于对接槽54内以与对接的连接器相对接。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包括组装于绝缘本体52后方的端子模组56,所述绝缘本体52在对接槽54的两侧设有固定槽53,所述端子模组56设有一对自两侧向前凸伸的卡勾51,所述卡勾51卡持在所述固定槽53内从而将端子模组56与绝缘本体52固定在一起,所述端子模组56包括一对上下组装在一起的主体58,请参阅图14所示,所述两主体58通过凸柱581及固定孔582相互配合的方式相互固定在一起,所述端子沿前后方向穿过所述主体58以更好地固定在端子模组56上,所述主体58的后方设有向后凸伸的平台583,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包括一对固定在所述主体58的平台上的金属接地片60,所述端子包括与差分对线缆70相连的差分对信号端子以及与所述金属接地片60相接触的接地端子,所述金属接地片60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搭接在平台583上的主体部601、自主体部601垂直弯折后再向前延伸的若干间隔设置以接触接地端子的接触片602以及连接所述接触片602前端的短接部603,所述短接部603向前贴靠在所述主体58上并与所述主体部601相互垂直,所述两主体部601的两侧通过垂直弯折延伸的耳部604相互搭接在一起从而将两排端子的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很好的屏蔽效果,所述金属接地片60还设有若干自主体部601向前延伸以固定在主体部601的插接槽585内的插接片605。所述平台583对应所述插接片605位置设有狭槽586,平台583的两侧设有供所述耳部604穿过的穿孔587。

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包括组装于端子模组56后方的绝缘块62,所述绝缘块62包括一向前贯穿以收容所述端子模组56的开槽64、一对向两侧凸伸的凸耳66以及若干前后贯穿的椭圆形孔68,所述椭圆形孔68与开槽64前后连通以供所述线缆穿过。绝缘块62的上方设有一对凹陷72、以及沿前后方向位于凹陷72后方且沿横向方向位于两凹陷72间的隔墙76,一对弹簧74的前端收容在所述凹陷72内,所述隔墙76将所述弹簧74分离在其左右两侧。

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包括与隔墙76相配合的绝缘垫78,所述绝缘垫78设有一对收容槽80以收容弹簧74的后端,所述绝缘垫78与隔墙76通过燕尾槽及燕尾块相配合的方式使得绝缘垫78在弹簧74的作用力下相对所述隔墙76沿前后方向进行滑动。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包括固定在绝缘垫78上的弹性元件82,所述弹性元件82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弹性元件82设有与锁扣部20进行锁扣及脱离的卡持部90。当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与锁定装置10进行配合时,所述绝缘垫78可带动弹性元件82前后移动以缓冲线缆插头连接器50所遭受的冲击力同时又能保证与锁定装置10的可靠配合。

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还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绝缘本体52、绝缘块62及线缆70上的绝缘外壳84,所述绝缘块62两侧的凸耳66向外凸伸于绝缘外壳84之外。

当线缆插头连接器50从锁定装置10的后方向前插入所述锁定装置10的收容腔11时,所述凸耳66在所述导引槽14内滑动以导引线缆插头连接器50进入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弹性元件82在所述横栏18的作用力下向下偏移,当所述绝缘块62向前抵靠在所述挡板21上时,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已插入到位,此时所述弹性元件82上的卡持部90进入所述凹槽22内并向后锁扣在所述横栏18的锁扣部20下方。

本发明通过将弹性元件82的卡持部90锁扣在锁扣部20下方,从而将线缆插头连接器50很好地固定在锁定装置10内,防止插头连接器50与对接连接器配合时发生松动,进而实现二者之间进行可靠的信号传输。所述锁扣部20向下并向前抵压弹性元件82的卡持部90以同时沿前后及上下方向将线缆插头连接器50固定在锁定装置10内,从而对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50从各个方向实现全方位定位。所述锁扣部20的下方设有凹槽22收容所述卡持部90,从而可以为所述卡持部90的变形提供一空间。

请参阅图18-2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其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锁定装置的锁扣部20’成对设置在侧壁12上,所述锁扣部20’向后凸伸且其下方形成有凹槽22’以收容卡持部90,每一侧壁12的内表面上方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滑槽19,所述弹性元件的卡持部90位于弹性元件的左右两侧,当线缆插头连接器插入锁定装置时,所述卡持部90在滑槽内向前滑动进入所述凹槽22’内并向后锁扣在所述锁扣部20’下方,所述弹性元件向后并向上倾斜延伸,所述锁扣部20向下并向前抵压所述卡持部90,本实施例通过将锁扣部20’设置在侧壁12上来锁扣所述卡持部90,从而使得锁定装置在两侧壁12之间形成供使用者按压所述弹性元件的空间,进而更加方便从锁定装置插入或拔出所述线缆插头连接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