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2856发布日期:2019-05-24 21:0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涉及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之间的配合方式。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第cn201610406094.1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一对平板部,所述绝缘本体凹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具有相对的两个分别固持所述平板部的侧壁,所述平板部的相对两端错位延伸有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突伸入所述收容空间的接触部。对接连接器包括平板状对接端子。接触部与平板状对接端子配合。该种配合方式稳定性欠缺,从而导致电气性能较差。

有必要提供一种配合稳定且电气性能较佳的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合稳定且电气性能较佳的电连接器组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至少一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由四个侧壁围设而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平框部及位于平框部中央的中空区域,所述平框部固持于其中一个侧壁,所述平框部包括相对的第一边与第二边,以及连接第一边与第二边的第三边与第四边,所述第一边与第二边分别向所述中空区域内延伸有第一弹性臂,每一第一弹性臂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第一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平框部的第三边弯折形成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连接于所述平框部的基部及自基部延伸并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弹性臂具有弹性变形方向,其中第一弹性臂的弹性变形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弹性变形方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从不同方向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接触,从而使配合更稳定,电气性能更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置有两个对接槽,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具有凸伸入对接槽的第一接触部的第一弹性臂及具有凸伸入对接槽的第二接触部的第二弹性臂;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对接本体及固持于所述对接本体的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为平板状,其具有相对的两个板面及相对的两个切割面;所述对接端子插入对接槽而与第一、第二接触部相接触;所述第一接触部弹性抵接在所述对接端子的其中一个板面,所述第二接触部弹性抵接在所述对接端子的其中一个切割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从不同方向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接触,从而使配合更稳定,电气性能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导电端子与对接端子的配合图。

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电连接器10及与之对接的对接连接器20。所述电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11及收容于绝缘本体11内的至少一对导电端子12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1外的金属壳体13。所述对接连接器20包括对接本体21、固持于对接本体21的对接端子22及包覆于对接本体21外的遮蔽壳体23。

请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的绝缘本体11具有第一对接面128及与所述第一对接面128相对的第一安装面129。所述绝缘本体11设置有两个自所述第一对接面128贯通所述第一安装面129的对接槽110。所述对接槽110由四个侧壁111围设而成。每个对接槽110内收容有一对导电端子12。每个导电端子12包括平框部120及位于平框部120中央的中空区域。所述一对导电端子12的平框部120分别固持于所述对接槽110相对的两个侧壁111。所述金属壳体13为自上向下组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1外,所述绝缘本体11向外凸伸有第一凸块部112,所述金属壳体13向下开设有架设于所述第一凸块部112以防止所述金属壳体13向下运动的第一开口131。所述金属壳体13还设置有向内凹设的向上抵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1外的限制所述金属壳体13向上运动的第一弹片132,为更有效地防止所述金属壳体13向上运动,所述绝缘本体11外对应所述第一弹片132处凹设有供所述第一弹片132抵持于内的第一凹陷113。

请参阅图5至图6,所述平框部120包括相对的第一边121与第二边123,以及连接第一边121与第二边123的第三边125与第四边127。所述第一边121与第二边123分别向所述中空区域内延伸有第一弹性臂124,每一第一弹性臂124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10的第一接触部1240。所述第一边121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1240与第二边123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1240彼此错开设置。所述第一边121延伸出第一接触部1240与第二边123延伸出的第一接触部1240在垂直于平框部120的方向上位于同一高度上。所述对接槽110的相对两个侧壁111上的正对的两个第一弹性臂124的第一接触部1240呈彼此交错排列。所述导电端子12还包括自所述平框部120的第三边125弯折形成的第二弹性臂126,所述第二弹性臂126包括连接于所述平框部120的基部1260及自基部1260延伸并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10的第二接触部1261。两个导电端子12的第二接触部1261分别位于不同侧。所述第一、第二弹性臂124、126具有弹性变形方向,其中第一弹性臂124的弹性变形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弹性臂126的弹性变形方向。详细的,所述导电端子12的第一边121延伸有接脚122,所述第二弹性臂126的基部1260自第三边125邻近第一边121处延伸出,所述第二接触部1261则位于远离第一边121处。所述导电端子12中邻近第二弹性臂126的其中一个第一弹性臂124自所述第二边123延伸出,其上第一接触部1240邻近第一边121。

结合图1,图2,图6、图7及图8,所述对接连接器20的对接本体21具有第二对接面211及与所述第二对接面211相对的第二安装面212,所述对接本体21贯穿所述第二对接面211与所述第二安装面212设有固持所述对接端子22的固持槽213,所述对接端子22具有固持于所述固持槽213内的固持部221及延伸出对接本体21的第二对接面211的板状对接部222,所述板状对接部222插入对接槽110而与第一、第二接触部1240、1261相接触。定义所述电连接器1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对接的方向为对接方向。每一平框部120设置有两个第一弹性臂124,固持于所述两侧壁111的平框部120沿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相正对设置,相正对的平框部120中的同向延伸的第一弹性臂124沿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错开设置而相向延伸的第一弹性臂124则相对设置。所述板状对接部222具有相对的两个板面223及相对的两个切割面224,所述第一接触部1240弹性抵接在所述对接端子22的其中一个板面223,每一导电端子12的两个第一弹性臂124同时接触同一板面223。所述第二接触部1261弹性抵接在所述对接端子22的其中一个切割面224。每一对接槽110内的一对导电端子12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接触部1261,一对导电端子12的第二接触部1261弹性抵接在板状对接部222的相对的两个切割面224。所述板状对接部222插置于所述对接槽110内并被夹持于所述一对平框部120的四个第一接触部1240及两个第二接触部1261之间。如此,所述两个平框部120的四个第一接触部1240及两个第二接触部1261之间构成一矩形结构而能够稳定可靠地夹持于所述对接连接器20的板状对接部222,电性性能可靠。所述对接本体21外亦设置有第二凸块部214及第二凹陷部215,所述遮蔽壳体23亦设有向下架设于所述第二凸块部24的第二开口231及抵持于所述第二凹陷部215内的第二弹片232。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