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活性物质、正极、电池、电池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050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310356584.1、申请日为2013年8月15日、发明名称为“正极活性物质、正极、电池、电池组和电子设备”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本技术涉及的正极活性物质、正极、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设备和电力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诸如摄像机、蜂窝电话、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的便携式装置的广泛使用,对作为用于便携式装置的电源的小型、轻量和高容量的二次电池的需求正不断增加。响应这样的需求,作为用于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除了锂钴氧化物(licoo2)之外,锂金属复合氧化物已投入实际使用,例如与锂钴氧化物(licoo2)相同具有r-3m空间群的层状结构的锂镍氧化物(linio2)锂和具有rd3m空间群的正尖晶石结构的锂锰氧化物(limn2o4)。锂钴氧化物具有约150mah/g的放电容量,而锂镍氧化物具有约180mah/g至约200mah/g的放电容量。由于作为锂镍氧化物的原料的镍(ni)在成本上比钴(co)低,所以镍锂氧化物在成本上也优于锂钴氧化物。此外,镍在原材料供应稳定性上比钴高。因此,锂镍氧化物在原材料供应稳定性上也优于钴镍氧化物。另一方面,使用镍锂氧化物的正极活性物质具有大理论容量和高放电电位的优点,然而,锂镍氧化物的晶体结构随充电-放电循环的重复而崩溃。其结果是,使用锂镍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电池存在某些问题,例如放电容量下降和热稳定性退化。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其中limn2o2被混合到具有高于锂镍氧化物的稳定性的镍钴锂锰氧化物或锂镍氧化物中的系统被广泛地用作正极活性物质。然而,虽然这些系统被用作正极活性物质,但仍然须提高循环寿命性能并抑制在循环期间电阻的增加。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08-213015、2011-238416和h09-298061中,提供了锂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各种提案。例如,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08-213015中,为了提高锂二次电池的自放电特性和循环特性,提出了由lixniacobmco2表示的锂金属复合氧化物,其中满足0.8≤x≤1.2、0.01≤a≤0.99、0.01≤b≤0.99、0.01≤c≤0.3、0.8≤a+b+c≤1.2,且m是选自由al、v、mn、fe、cu和zn配置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在日本未审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11-238416中,提出具有层状岩盐结构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其中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的结果获得的晶格常数、锂在3b位上的位占有率、和镍在3a位上的位占有率中的每个都在特定范围内。通过发现由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的结果获得的锂位(3a位)上的位占有率和过渡金属位(3b位)上的位占有率和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的结果获得的晶格常数与放电容量和充电-放电循环特性之间的相关性而获得锂镍复合氧化物。根据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2011-238416,在锂镍复合氧化物具有层状岩盐结构、且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的结果获得的晶格常数、锂在3b位上的位占有率、和镍在3a位上的位占有率中的每个都在特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其它位适当地被锂和镍占用以稳定锂镍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因此,锂镍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获得稳定和大放电容量和优异循环特性。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09-298061中,提出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其被允许在工业规模的生产过程中稳定地制造并具有高初始放电容量和低电阻,并使用喷雾干燥法作为制造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法。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09-298061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初始容量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在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和除镍、钴、锂和锰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上的位占有率分别是5%以下和10%以下,且平均粒径为2μm至6μm。技术实现要素:在电池中,需要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功率。特别是在用于高功率的电池中,希望抑制循环过程中电阻的增加。希望提供能够抑制电阻增加并改进循环特性的极活性物质、正极和电池,均使用它们的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蓄电设备和电力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其中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且除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覆盖有涂膜,且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设置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其中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并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覆盖有涂膜,且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其中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并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由涂膜覆盖,且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在根据电池规格的充电条件(例如电池在充电电压为4.1v到4.3v和充电电流为1c下充电的条件)下在此时进行充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其包括: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控制电池的控制部;和包含电池的封装部(package),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所述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并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由涂膜覆盖,且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电池,电子设备从电池接收电力,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在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并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由涂膜覆盖,且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其包括: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转换器,其接收来自电池的电力且然后将电力转换成车辆的驱动力;和控制器,其基于与电池相关的信息进行关于车辆控制的信息处理,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所述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并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由涂膜覆盖,且从涂膜暴露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蓄电设备,其包括电池,蓄电设备对连接到电池的电子设备供应电力,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且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其中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所述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并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由涂膜覆盖,且从涂膜暴露的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其从电池接收电力或将电力从发电机或电力网络供应到电池,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其中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并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由涂膜覆盖,且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抑制电阻增加,且可提高循环特性。应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示例性的,且旨在提供对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配置实例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螺旋卷绕电极体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3a至图3d是示出的xps测量结果的实例的曲线图。图4a至图4d是示出xps测量结果的实例的曲线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配置实例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螺旋卷绕电极体的截面图。图7a、图7b和图7c分别是透视图、分解透视图和透视图,其中图7a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外观,图7b示出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配置,且图7c示出图7a中所示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底表面。图8a至图8d是透视图,其中图8a和图8b示出正极的配置实例,且图8c和图8d示出负极的配置实例。图9a、图9b和图9c分别是透视图、截面图和透视图,其中图9a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压电极体的配置实例,图9b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装置的配置实例,且图9c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层压电极体的配置实例。图10是示出图7a中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截面a-a'的截面图。图11a至图11e是示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层压电极体的电极接线片(electrodetab)弯曲成“u”字母形状在的弯曲工序的工序图。图12a至图12e是示出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层压电极体的电极接线片弯曲成“u”字母形状在的弯曲工序的工序图。图13a至图13c是示出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将层压电极体的电极接线片连接到电极引线的工序的工序图。图14a至图14e是示出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到层压电极体的电极引线上的弯曲工序的工序图。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使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池单元的配置的透视图。图16是示出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池单元的配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7是示出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池模块的配置的透视图。图18是示出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池模块的配置的透视图。图19a和图19b是分别示出并联块的配置实例的透视图和截面图。图20a和图20b是示出模块情况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图2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配置实例的框图。图22是示出其中使用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蓄电设备被应用于房屋的蓄电系统的实例的示意图。图23是示出采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应用于其上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的实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应注意,将按以下顺序给出描述。1.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的第一实例)2.第二实施方式(电池的第二实例)3.第三实施方式(电池的第三实例)4.第四实施方式(电池的第四实例)5.第五实施方式(电池模块等的实例)6.第六实施方式(使用电池的电池组的实例)7.第七实施方式(使用电池的蓄电系统的实例)8.其它实施方式(变形例)(1.第一实施方式)(电池的配置)下面将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截面配置。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螺旋卷绕电极体20的一部分的放大图。非水电解质电池可以是例如可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电池可以是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负极22的容量基于作为电极反应物的锂的插入和提取(extraction,放出)而表示。非水电解质电池通过在基本空心的圆柱形电池壳11中包含螺旋卷绕电极体20和一对绝缘板12和13而配置。螺旋卷绕电极体20通过层压并螺旋卷绕正极21和负极22而形成,并且隔膜23在正极21和负极22之间。使用圆柱形电池壳11的这样的电池配置被称为圆柱型。电池壳11具有空心配置,其中电池壳11的末端被封闭,且其另一端被打开,且电池壳11由例如铁(fe)、铝(al)或它们的合金制成。应注意,电池壳11的表面可镀镍(ni)等。一对绝缘板12和13配置为夹持螺旋卷绕电极体20并在垂直于螺旋卷绕电极体20的外周卷绕表面的方向上延伸。在电池壳11的开口端中,电池盖14、安全阀机构15和正温度系数(ptc)装置16通过垫片17填塞以密封电池壳11。电池盖14由例如类似于电池壳11的材料制成。安全阀机构15和ptc装置16被配置在电池盖14的内部。安全阀机构15通过ptc装置16被电连接到电池盖14。在安全阀机构15中,当电池中的内部压力由于内部短路或外部加热而增加到一定程度以上时,盘板15a被翻转以断开电池盖14和螺旋卷绕电极体20之间的电连接。ptc装置16可通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电阻(限制电流)防止由大电流引起的异常发热。垫片17例如由绝缘材料制成,且其表面可涂覆有沥青。螺旋卷绕电极体20通过层压并螺旋卷绕正极21和负极22而形成,其中隔膜23在正极21和负极22之间。中心销24可被插入螺旋卷绕电极体20的中心。在螺旋卷绕电极体20中,由铝等制成的正极引线25连接到正极21,且由镍等制成的负极引线26连接到负极22。正极引线25通过焊接等将连接到安全阀机构15,电连接到电池盖14,而负极引线26通过焊接等连接到电池壳11,电连接到电池壳11。(正极)正极21包括具有一对相对表面的正极集电体21a,和被配置在正极集电体21a的两个表面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1b。或者,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可被配置在正极集电体21a的仅一个表面上。正极集电体21a由例如诸如铝、镍或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包括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能够插入和提取锂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正极材料,并且如有必要,可包括任何其它材料,例如粘合剂或导体。(正极活性物质)下面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活性物质的一个实例和另一个实例。正极活性物质的一个实例是仅使用第一正极材料的正极活性物质。另一个实例是使用第一正极材料和第二正极材料的混合物的正极活性物质。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在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和暴露量方面,改进了正极活性物质的粉末和电极设计;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可进一步抑制电阻增加,且可进一步提高循环性能。应注意,当活性物质的表面不适当地由涂膜覆盖时,初始输出良好,但由于循环的随时间变化,活性物质的表面反应,成为无定形,且显著出现循环特性的退化和电阻增加。此外,当初始阳离子混合(锂离子和锂离子以外的金属离子之间的位交换)高时,初始输出良好;然而,由于循环的随时间变化而进一步进行阳离子混合,且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变形,且活性物质的表面反应,成为无定形。因此,循环特性退化和电阻增加变得显著。此外,例如,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08-213015、2011-238416和h09-298061中提出的材料不足以达到更长使用寿命和更高输出。例如,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h08-213015等中的正极材料中,基本使用钴和镍的组合,且第三元素被添加到组合中来实现晶体结构等的稳定,同时保持这些元素的潜在特性;然而,仍然不足以实现更长使用寿命和更高输出。(正极活性物质的一个例子)下面将描述正极活性物质的一个实例。正极活性物质的一个实例是仅使用第一正极材料的正极活性物质。(第一正极材料)第一正极材料是属于r-3m空间群的层状岩盐型氧化物。层状岩盐型氧化物的实例包括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其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锂金属氧化物是包括锂和至少镍的层状岩盐型锂镍氧化物。锂镍氧化物的一个实例是这样锂镍氧化物:包括至少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锂镍氧化物的一个更具体实例是由式(1)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式(1)livm1wm2xm3yoz其中,v、w、x、y和z满足0.8<v<1.2、w+x+y≤1、0.45≤w≤1、0≤x≤1、0≤y≤1和0<z<3,m1是镍(ni),且m2和m3中的每个都是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由式(1)表示的锂镍氧化物的更具体实例包括livni0.5co0.2mn0.3o2,其中“v”上述“v”同义,livni1/3co1/3mn1/3o2,其中“v”与上述“v”同义,livni0.8co0.15al0.05o2,和livni0.7co0.1mn0.2o2,其中“v”与上述“v”同义。在正极活性物质中,优选的是,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除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且除由镍或者镍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的并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多。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正极活性物质能够通过适当改变阳离子混合量获得优异特性。换言之,如果在3a位的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在上述范围以外,则作为活性物质的特性有退化倾向。因此,在3a位的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优选为约5%以下。如果除由镍或镍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并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在上述范围之外,则作为活性物质的特性存在退化倾向。因此,在3b位除占有3b位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优选是约1%或更多。应注意,在第一正极材料的rietveld分析中,假设其中在3a位的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和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彼此相等的晶体结构模型。因此,在其中在3a位的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以下的情况下,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上的位占有率被基本确定为约5%以下;因此,占有3b位的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的上限没有被指定。此外,在正极活性物质中,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并由选自镍(ni)、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占有的3b位配置的正八面体结构的体积优选在约9立方埃至约10.5立方埃的范围内,因为获得优异特性。应注意,1埃等于10-10m。(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例如通过以下方式进行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对使用包括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的电池充电一次,且然后在0.1c的放电电流下对电池放电直到达到2.5v,且在这样放电状态下从电池中取出正极,并在正极上进行使用cukα射线作为x射线源进行的粉末x射线衍射测量以进行rietveld分析。例如,可在正极上由x-射线衍射仪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测量,并可使用分析软件(例如,rietan2000)进行rietveld分析。在充电之前的上述电池的实例包括从来没有被充电的电池,和在制造后从未被充电或已经过1个循环到10个循环的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市售的未使用电池等)。即使在任何这些电池上进行上述的测量和分析,测量和分析的结果也基本上相等或相似。应注意,概括地讲,rietveld分析是根据通过x-射线衍射测量获得的衍射强度精修(refine)晶体结构参数的分析方法,即,假设晶体结构模型,并精修晶体结构的各种参数的技术使得从该晶体结构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的x射线衍射图与测量出的x射线衍射图一致。可假设第一正极材料的100%的晶体结构模型属于r3-m空间群,且其3a位被li和其离子半径接近li+的离子半径的ni2+,其3b位被上述金属和与上述ni2+的量相同量的li占用,且其6c位被o占用。例如,在由式(1)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的情况下,作为晶体结构模型,可假设[liv-mnim]3a位[limniw-mm2xm3y]3b位[o2]6c位。(暴露量)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优选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如果暴露量小于约0.05%,则活性物质被涂膜覆盖太多,从而导致特性退化,并且如果暴露量超过约8%,则活性物质的表面暴露太多,从而导致特性退化。应注意,从涂膜暴露的组分的实例包括电解质盐的分解物,诸如覆盖活性物质的表面的li盐;和有机物,其主要包括电解液组分的分解物,诸如溶剂的分解物。(暴露量的测量)例如通过以下方式测量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对使用包括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的电池充电一次,且然后在0.1c的放电电流下对电池放电直到达到2.5v,且在这样放电状态下从电池中取出正极,并在正极上进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量。使用在此时获得的xps谱,基于下面的表达式来确定暴露量。暴露量被如下定义:暴露量(%)=通过xps获得的在3b位上的金属元素的比/通过xps获得的氧的比(%)。例如,在livniwcoxmnyoz的情况下,如下地确定暴露量:露出量(%)=(mn2p3+co2p3+ni3p)的比/(li1s+c1s+o1s+f1s+p2p+s2p+mn2p3+co2p3+ni3p)的比。上述的充电之前的电池的实例包括从来没有被充电的电池,和已经从电池从来没有被充电的状态开始经过1个循环到10个循环的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市售的未使用电池等)。即使在任何这些电池上进行上述暴露量的测量,测量的结果也基本上相等或相似。应注意,xps测量的实例示于图3a至图3d和图4a至图4d中。这些实例是对将在后面描述的实施例1-1和1-2的测量结果。每个图中的线“a”表示实施例1-1中的xps谱,且每个图中的线“b”表示实施例1-2中的xps谱。(正极活性物质的其它特性)优选地,正极材料在x射线衍射图中在衍射角2θ=31°±1°不具有衍射峰。这样的正极活性物质是优选的,因为该正极活性物质不包含杂质。在正极活性物质中,第一正极材料的(001)面的衍射角2θ=约18.5°±1°的峰a的强度和由x射线衍射图确定的第一正极材料的(104)面的衍射角2θ=约44.4°±1°的峰b的强度之间的强度比“ia/ib”是约1.5或更多。应注意,ia是峰a的峰强度,ib峰b的峰强度。强度比“ia/ib”越大,晶体结构刚性越大,且更有利于插入并提取锂。在第一正极材料中,通过x射线衍射图确定的(003)面的半值宽度、(101)面的半值宽度和(104)面的半值宽度的平均值在从约0.135至约0.155的范围内。如果半值宽度的平均值小,则结晶性趋于高,且容量趋于降低。如果半值宽度的平均值大,则结晶性低,且如果结晶性低,则颗粒尺寸太大,且锂扩散趋向被抑制。因此,第一正极材料优选具有上述半值宽度的平均值。(正极活性物质的另一个例子)下面将描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另一实例。正极活性物质的实例是使用第一正极材料和第二正极材料的混合物的正极活性物质。(第一正极材料)第一正极材料类似于上述的一个实例。(第二正极材料)第二正极材料的实例包括具有属于fd3m空间群的尖晶石晶体结构的氧化物。具有尖晶石晶体结构的氧化物是具有包括锂和锰的尖晶石晶体结构的锂金属氧化物。具有尖晶石晶体结构的锂金属氧化物的更具体实例是由式(2)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式(2)liam4bmnco4m4是选自铝(al)、钴(co)、镍(ni)、镁(mg)、锆(zr)和钛(ti)中的一种或多种,且a、b和c满足0.8<a<1.2、b+c≤2、0≤b和c≤2。(暴露量)在正极活性物质的另一个示例中,与正极活性物质的一个例子一样,正极活性物质从涂膜暴露的暴露量优选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从涂膜露出的组分、测量暴露量的方法等类似于上面所描述的,将不再进一步描述。(混合比)在正极活性物质中,第一正极材料和第二正极材料的混合比优选满足以下关系以便获得优异特性。即,优选满足0<第一正极材料的质量比≤40且60≤第二正极材料的质量比<100,其中第一正极材料的质量比和第二正极材料的质量比的总和是100。(制备正极活性物质的方法)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例如共沉淀法、固相法等形成。应注意,当形成第一正极材料时,优选使用共沉淀法。(共沉淀法)在共沉淀法中,例如预先形成前体,例如在一个颗粒中包括构成目标锂金属氧化物的过渡金属(co、ni、mn等)的共沉淀氢氧化物前体,然后li化合物(li盐)与前体混合,并烧制前体。当形成共沉淀氢氧化物前体时,优选地形成其中每个过渡金属(mn、ni、co等)均匀地混合的化合物。应注意,前体是不限于氢氧化物,且可以以类似氢氧化物的方式使用其中元素以原子水平地均匀地存在的任何不溶性盐,例如碳酸盐和柠檬酸盐。此外,可使用络合剂等通过结晶反应形成具有较高堆积密度(bulkdensity)的前体。共沉淀氢氧化物前体的原料包括金属化合物,其包括构成锂金属氧化物的金属。金属化合物的实例包括mn化合物、co化合物和al化合物。mn化合物包括氧化锰、碳酸锰、硫酸锰、硝酸锰、醋酸锰等。ni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镍、碳酸镍、硫酸镍、硝酸镍、醋酸镍等。co化合物包括硫酸钴、硝酸钴、乙酸钴等。al化合物包括氢氧化铝、氧化铝等。li化合物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过氧化锂、氧化锂、硝酸锂、硫酸锂、醋酸锂等。作为用于形成共沉淀氢氧化物前体的原料,可使用引起与碱溶液的析出反应的任何形式的任何原料;然而,优选使用具有高溶解性的金属盐。(固相法)在固相法中,构成目标锂金属氧化物的li盐和各种金属的盐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烧制该混合物。作为li盐,可使用碳酸锂、氢氧化锂、过氧化锂、氧化锂、硝酸锂、硫酸锂、醋酸锂等。各种金属的盐的实例包括ni盐、co盐、mn盐和al盐。作为ni盐,可使用碳酸镍、氢氧化镍、羟基氧化镍、氧化镍、硝酸镍、硫酸镍、乙酸镍等。作为co盐,可使用碳酸钴、氢氧化钴、氧化钴、硝酸钴、硫酸钴、乙酸钴等。作为mn盐,可使用碳酸锰、氢氧化锰、氧化锰、硝酸锰、硫酸锰、乙酸锰等。作为al盐,可使用氢氧化铝、氧化铝等。锂以比组成比更大或更小的量加入这些原料(金属盐)中,将它们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在约600°至约900°的温度下在氧气氛中或空气中烧制该混合物。因此,获得目标锂金属氧化物。(固相形成法)可通过固相形成法获得目标锂金属氧化物,在固相形成法中,将目标锂金属氧化物的原料(金属盐)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将该混合物压缩成型,然后烧制。(形成第一正极材料(在正极活性物质中在3a位和3b位上的占有率不同的活性物质)的方法)在正极活性物质中在3a位和3b位上的位占有率可主要通过改变在制备过程中锂和金属之间的比、烧制温度或合成方法而改变。本文所用的术语“在制备过程中的锂和金属之间的比”是指原料中的“锂和金属之间的比”。例如,当形成第一正极材料时,优选使用共沉淀法。例如,当在制备过程中锂和金属之间的比以摩尔比小于约1.0,且烧制温度是约900°或更高,允许活性物质的阳离子混合量增加。换言之,可获得其中通过rietveld分析的在3b位除由镍、或镍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在约1%至约5%的范围内。例如,当在制备过程中锂和金属之间的比以摩尔比在从约1.0至约1.15的范围内,且烧制温度被设置为约600°或更高并小于约900°时,允许阳离子混合量减少。换言之,可获得其中除由(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通过rietveld分析的在3b位上的位占有率在约1%至约5%的范围内的样本。(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不同的电池)例如可通过以下方法改变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允许通过改变上述第一正极材料的阳离子混合量,或通过电池加温处理(其中,在电池被组装后,电池被放入预定温度下的恒温浴中)改变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因此,可以形成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预定范围内的电极或形成使用该电极的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一个实例和另一实例还可包括除第一正极材料和第二正极材料以外的正极材料。其它正极材料的实例包括其它锂金属氧化物,例如具有橄榄石晶体结构的磷酸锂化合物,和不包括锂的无机化合物(例如mno2、v2o5、v6o13、nis和mos)。(粘合剂)粘合剂的实例包括合成橡胶(例如苯乙烯丁二烯系橡胶、氟系橡胶、和乙烯-丙烯二烯)和高分子材料(例如聚偏二氟乙烯)。可使用选自它们的仅一种或选自它们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导体的实例包括碳材料,诸如石墨和炭黑。可使用选自它们的仅一种或选自它们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应注意,导体可以是金属材料、导电高分子等,只要金属材料、导电高分子等是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即可。(负极)负极22包括具有一对相对表面的负极集电体22a和设置在负极集电体22a的两个表面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2b。或者,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可被布置在负极集电体22a的仅一个表面上。例如,负极集电体22a由诸如铜、镍或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包括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能够插入和提取锂的一种或多种负极材料,并且如有必要,可包括任何其它材料,诸如粘合剂或导体。在负极活性物质层22b中,负极材料的可充电容量优选大于负极21的放电容量,以防止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锂金属的意外沉积。应注意,作为粘合剂和导体,可以使用类似正极中描述的那些粘合剂和导体。能够插入和提取锂的负极材料的实例包括碳材料。碳材料的实例包括难石墨化碳、易石墨化碳、人造石墨(诸如mcmb(中间相碳微球))、天然石墨、热解碳、焦炭、石墨、玻璃状碳、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烧制体、炭黑、碳纤维和活性炭。焦炭包括针状焦炭、沥青焦炭和石油焦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烧制体通过在适当温度下烧制和碳化(诸如酚醛树脂或呋喃树脂)高分子材料形成。一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烧制体可归类为难石墨化碳或易石墨化碳。除了上述碳材料之外,能够插入和提取锂的负极材料的实例包括如下材料:能够插入和提取锂并包括选自由作为构成元素的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配置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因为可获得高能量密度。这样的负极材料可以是单质、合金、和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中的任何一种,或包括至少部分选自它们的一种或多种的相的材料。应注意,合金是指包括两种或更多种金属元素的合金和包括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和一种或多种类金属元素的合金。此外,合金可包括非金属元素。合金的组织(texture)可以是固溶体、共晶(低共熔混合物)、金属间化合物,或选自它们的两种或更多种的共存。上述金属元素和上述类金属元素的实例包括能够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具体实例包括镁(mg)、硼(b)、铝(al)、镓(ga)、铟(in)、硅(si)、锗(ge)、锡(sn)、铅(pb)、铋(bi)、镉(cd)、银(ag)、锌(zn)、铪(hf)、锆(zr)、钇(y)、钯(pd)和铂(pt)。特别是硅和锡中的一者或两者是优选的,且硅是更优选的,因为硅和锡具有高插入和提取锂的能力,且可相应地获得高能量密度。包括硅和锡中的一者或两者的负极材料可以是硅的单体、合金或化合物、锡的单质、合金或化合物、或至少部分包括选自它们的一种或多种的相的材料。作为除si以外的第二构成元素,si的合金的实例包括选自由锡(sn)、镍(ni)、铜(cu)、铁(fe)、钴(co)、锰(mn)、锌(zn)、铟(in)、银(ag)、钛(ti)、锗(ge)、铋(bi)、锑(sb)和铬(cr)配置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材料。作为除锡(sn)以外的第二构成元素,锡的合金的实例包括选自由硅(si)、镍(ni)、铜(cu)、铁(fe)、钴(co)、锰(mn)、锌(zn)、铟(in)、银(ag)、钛(ti)、锗(ge)、铋(bi)、锑(sb)和铬(cr)配置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材料。锡的化合物和硅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含有氧(o)或碳(c)的化合物,且除锡(sn)或硅(si)之外,化合物还可包括上述第二构成元素。具体而言,作为包括硅(si)和锡(sn)中的一者或两者的负极材料,例如包括作为第一构成元素的锡(sn)、第二构成元素和第三构成元素的负极材料是优选的。负极材料可与任何上述负极材料一起使用。第二构成元素是选自由钴(co)、铁(fe)、镁(mg)、钛(ti)、钒(v)、铬(cr)、锰(mn)、镍(ni)、铜(cu)、锌(zn)、镓(ga)、锆(zr)、铌(nb)、钼(mo)、银(ag)、铟(in)、铈(ce)、铪(hf)、钽(ta)、钨(w)、铋(bi)和硅(si)配置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三构成元素是选自由硼(b)、碳(c)、铝(al)和磷(p)配置的组的一种或多种。当第二构成元素和第三构成元素都包括在内时,可改进循环特性。特别而言,如下含sncoc的材料是优选的:其中,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锡(sn)、钴(co)和碳(c),碳(c)含量在从约9.9质量%到约29.7质量%的范围内,且钴(co)与锡(sn)和钴(co)的总和的比(co/(sn+co))在约30质量%至70质量%的范围内,因为在这样的组成范围内可获得高能量密度。含sncoc的材料还可包括任何其它构成元素,如果必要。作为其它构成元素,例如,硅(si)、铁(fe)、镍(ni)、铬(cr)、铟(in)、铌(nb)、锗(ge)、钛(ti)、钼(mo)、铝(al)、磷(p)、镓(ga)、铋(bi)等是优选的,且选自它们的两种或更多种可被包括在其中,因为可进一步改进容量特性或循环特性。应注意,含sncoc的材料包括含有锡(sn)、钴(co)和碳(c)的相,且该相优选具有低晶体结构或无定形结构。此外,在含sncoc的材料中,作为构成元素的碳的至少一部分被优选键合到作为另一构成元素的金属元素或半金属元素,因为认为循环特性的退化是由锡(sn)的凝聚或结晶等引起的,而在碳键合到另一元素时,可抑制这样的凝聚或结晶。检查元素的键合状态的测量方法的实例是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在xps中,在石墨的情况下,在进行了能量校准以允许在84.0ev下获得金原子的4f轨道(au4f)的峰的设备中,在284.5ev下观察到碳的1s轨道(c1s)的峰。此外,在表面污染碳的情况下,在284.8ev下观察到表面污染碳的c1s的峰。另一方面,在碳元素的电荷密度增加的情况下,例如,在碳键合到金属元素或半金属元素的情况下,在区域中观察到c1s的峰低于284.5ev。换言之,当在区域中观察到在含sncoc的材料中获得的c1s的复合波的峰低于284.5ev时,包括在含sncoc的材料中的碳(c)的至少一部分键合到作为其它构成元素的金属元素或半金属元素。应注意,在xps中,例如,峰c1s被用于校正光谱的能量轴。一般情况下,由于表面污染碳存在于材料表面上,所以表面污染碳的c1s的峰被定义在284.8ev下,并用作能量参考。在xps中,c1s的峰的波形作为包括表面污染碳的峰和含sncoc材料中碳的峰的形式而获得;因此,表面污染碳的峰和碳的峰例如利用市售软件的分析而被分离。在波形的分析中,存在于最低结合能侧的主峰的位置被用作能量参考(284.8ev)。此外,能够插入和提取锂的负极材料的实例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高分子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钛酸锂(li4ti5o12)、氧化铁、氧化钌和氧化钼,且高分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聚乙炔、聚苯胺和聚吡咯。应注意,能够插入和提取锂的负极材料可以是除上述负极材料以外的任何负极材料。此外,可混合任意选自上述负极材料的两种或更多种。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可由例如气相法、液相法、热喷涂法、烧制法、涂布法,或选自这些方法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当使用气相法、液相法、热喷涂法、烧制法,或选自这些方法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2b时,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和负极集电体22a优选以它们之间的界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彼此合金化。更具体而言,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它们之间的界面中,负极集电体22a的构成元素扩散到负极活性物质层22b中,或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的构成元素扩散到负极集电体22a中,或它们扩散到对方,因为可抑制由于由充电和放电造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的膨胀和收缩引起的损害,且可提高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和负极集电体22a之间的导电性。气相法的实例包括物理沉积法和化学沉积法。气相法的更具体实例包括真空沉积法、溅射法、离子镀法、激光烧蚀法、热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和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作为液相法,可使用已知的技术,诸如电镀或非电解电镀。在烧制法中,粒状负极活性物质与粘合剂等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分散在溶剂中以用该混合物进行涂布,然后将混合物加热到比粘合剂等的熔点高的温度。作为烧制法,可使用已知的技术,诸如气氛烧制方法、反应烧制方法和热压烧制方法。(隔膜)隔膜23在正极21和负极22之间隔离以允许锂离子穿过,同时防止由于正极21和负极22之间的接触引起的电流短路。隔膜23由例如诸如聚四氟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的合成树脂的多孔膜或陶瓷的多孔膜配置,可由通过层压两种或更多种多孔膜形成的层压膜配置。隔膜23由是液体电解质的电解液浸渍。(电解液)电解液通过将电解质盐溶解在非水溶剂中而形成,并通过电离电解质盐展现离子导电性。由电解液浸渍隔膜23。电解液没有特别限制,且作为电解液,可使用相关技术中的非水溶剂型的电解液。(电解质盐)电解质盐的实例包括六氟磷酸锂(lipf6)、二(五氟乙烷磺酰)亚胺锂(li(c2f5so2)2n)、高氯酸锂(liclo4)、六氟砷酸锂(liasf6)、四氟硼酸锂(libf4)、三氟甲磺酸锂(liso3cf3)、二(三氟甲磺酰基)亚胺锂(li(cf3so2)2n)、三(三氟甲磺酰基)甲基锂(lic(so2cf3)3)、氯化锂(licl)、溴化锂(libr)、lib(c6h5)4、lich3so3、licf3so3、lin(so2cf3)2、lialcl4、lisif6、二氟(草酸-o,o')硼酸锂和双(草酸)硼酸锂。lipf6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可获得高离子电导性,并且可改进循环特性。仅选自它们的一种或选自它们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可用作电解质盐。(非水溶剂)溶解电解质盐的非水溶剂的实例包括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丁酯、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4-氟-1,3-二氧戊环-2-酮、γ-丁内酯、γ-戊内酯、1,2-二甲氧基乙烷、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1,3-二氧戊环、4-甲基-1,3-二氧戊环、乙酸甲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乙腈、戊二腈、己二腈、甲氧基乙腈、3-甲氧基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甲基噁唑烷酮、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环丁砜、二甲亚砜、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亚硫酸亚乙酯、和常温熔融盐(例如双三氟甲磺酰亚胺和三甲基己基铵)。特别而言,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乙烯酯、4-氟-1,3-二氧戊环-2-酮、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和亚硫酸亚乙酯是优选的,因为可获得优异的充放电容量特性和优异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仅选自它们的一种或选自它们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可用作溶剂。(制造电池的方法)可通过例如下面的制造方法制造非水电解质电池。(正极的制造)首先,形成正极21。首先,正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导体混合以形成正极混合物,然后将正极混合物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以形成糊状正极混合物浆料。接下来,通过刮刀、刮棒涂布机等在正极集电体21a的两个表面上均匀地涂布正极混合物浆料,并干燥正极混合物浆料以形成涂膜。最后,通过辊压机等将涂膜压缩成型,同时进行加热(如有必要),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21b。在这种情况下,压缩成型可被重复多次。(负极的制造)接下来,形成负极22。首先,负极材料和粘合剂和(如有必要)导体混合以形成负极混合物,然后将负极混合物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以形成糊状负极混合物浆料。接下来,通过刮刀、刮棒涂布机等在负极集电体22a的两个表面上均匀地涂布负极混合物浆料,并干燥负极混合物浆料以形成涂膜。最后,通过辊压机等将涂膜压缩成型,同时进行加热(如有必要),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应注意,可通过以下方式制造负极22。首先,制备由电解铜箔等配置的负极集电体22a,然后通过气相法(诸如蒸镀法)将负极材料沉积在负极集电体22a的两个表面上以形成多个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在这之后,如有必要,通过液相法(诸如液相沉积法)形成含氧的膜,或通过液相法(诸如电解镀法)形成金属材料,或形成含氧膜和金属材料两者,从而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电池的组装)通过以下方式组装非水电解质电池。首先,正极引线25和负极引线26通过焊接等分别附接到正极集电体21a和负极集电体22a。接下来,层压正极21和负极22,其中隔膜23在正极21和负极22之间,且它们被螺旋卷绕以形成螺旋卷绕电极体20,然后中心销24被插入螺旋卷绕电极体20的中心。接下来,夹持在一对绝缘板12和13之间的螺旋卷绕电极体20包含在电池壳11中,且正极引线25的末端和负极引线26的末端分别焊接至安全阀机构15和电池壳11。接下来,上述电解液被注入电池壳11以由电解液浸渍隔膜23。最后,电池盖14、安全阀机构15和ptc装置16通过垫片17嵌接并固定在电池壳11的开口端。在此之后,为了改变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如有必要),进行在预定条件下的加温处理,诸如浸在恒温浴中。因此,完成图1和图2中所示的非水电解质电池。(2.第二实施方式)(电池的配置)下面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图5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分解透视配置,且图6示出沿图5中所示的螺旋卷绕电极体30的线i-i截取的放大截面图。非水电解质电池主要通过在膜状包装构件40中包含附接有正极引线31和负极引线32的螺旋卷绕电极体30而配置。使用膜状包装构件40的电池配置被称为层压膜型。正极引线31和负极引线32被例如在同一方向上从包装构件40的内部引到外部。正极引线31由例如诸如铝的金属材料制成,而负极引线32由例如诸如铜、镍或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制成。这些金属材料每种都可具有例如片形状或网形状。包装构件40具有例如通过在由金属箔制成的金属层的两个表面上配置树脂层形成的配置,诸如通过以这个顺序层压尼龙膜、铝箔和聚乙烯膜形成的铝层压膜。作为每个包装构件40的典型配置,包装构件40每个都具有通过层压外树脂层、金属层和内侧树脂层形成的层压配置。例如,包装构件40通过由熔融粘结或粘附剂彼此粘附两个矩形铝层压膜的边缘部分以允许内侧树脂层面对螺旋卷绕电极体30。外侧树脂层和内侧树脂层可由多层配置。构成金属层的金属材料可具有起到具有水分渗透阻力的阻挡膜的作用,且可使用铝(al)箔、不锈钢(sus)箔、镍(ni)箔、镀铁(fe)箔等。特别而言,薄且重量轻并具有优异的加工性的铝箔是优选的。特别而言,在加工性方面,优选使用例如退火铝(jisa8021p-o)、(jisa8079p-o)或(jisa1n30-o)。金属层优选具有约30μm至约150μm的厚度。在厚度小于约30μm的情况下,材料强度降低。此外,在厚度超过约150μm的情况下,加工极其困难,且层压薄膜52的厚度增加引起非水电解质电池的体积效率的下降。内侧树脂层是通过加热溶解并彼此焊接的部分,且可使用聚乙烯(pe)、流延聚丙烯(c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且可使用选自它们的两种或更多种。作为外侧树脂层,在外观的美观、韧性、柔软性等方面,使用聚烯烃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酯等。更具体而言,可使用尼龙(ny)、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聚萘二甲酸(pbn),且可使用选自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用于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的粘附膜41被插在每个包装构件40和正极引线31之间和每个包装构件40和负极引线32之间。粘附膜41由具有到正极引线31和负极引线32的粘附性的材料制成。具有粘附性的材料的实例包括聚烯烃树脂,诸如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和改性聚丙烯。应注意,代替具有上述层压配置的铝层压膜,包装构件40可由具有任何其它层压配置的层压膜配置,或者可由聚丙烯等的高分子膜或金属膜配置。图6示出沿图5中所示的螺旋卷绕电极体30的线i-i截取的截面配置。螺旋卷绕电极体30通过层压正极33和负极34(隔膜35和电解质36在它们之间)并螺旋卷绕它们而形成。螺旋卷绕电极体30的最外部分由保护带37保护。正极33例如通过在正极集电体33a的两个表面上配置正极活性物质层33b而形成。负极34例如通过在负极集电体34a的两个表面上配置负极活性物质层34b而形成,且正极活性物质层33b被配置成面对负极活性物质层34b。正极集电体33a、正极活性物质层33b、负极集电体34a和负极活性物质层34b的配置类似于正极集电体21a、正极活性物质层21b、负极电流集电体22a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2b的配置。电解质36包括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解液和保持电解液的高分子化合物。电解质36可以是例如所谓的凝胶电极。凝胶电解质是优选的,因为可获得高离子导电性(例如,在室温下为1ms/cm或更高),并可防止电解液的泄漏。高分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聚丙烯腈、聚偏二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四氟乙烯、聚六氟丙烯、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磷腈、聚硅氧烷、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可使用仅选自它们的一种或选自它们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特别而言,聚丙烯腈、聚偏二氟乙烯、聚六氟丙烯或聚环氧乙烷是优选的,因为它们是电化学稳定的。(制造电池的方法)例如,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第一至第三制造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制造非水电解质电池。(第一制造方法)在第一制造方法中,首先,通过类似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正极21和负极22的上述步骤的步骤,正极活性物质层33b形成在正极集电体33a的两个表面上以形成正极33。此外,负极活性物质层34b形成在负极集电体34a的两个表面上以形成负极34。接下来,制备包括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解液的电解液、高分子化合物和溶剂的前体溶液,然后,对正极33和负极34涂布前体溶液。然后,溶剂挥发以形成凝胶电解质36。接下来,正极引线31和负极引线32分别附接到正极集电体33a和负极集电体34a。然后,层压形成有电解质36的正极33和在形成有电解质36的负极34,其中,隔膜35在两者之间,并在纵向方向上螺旋卷绕以形成螺旋卷绕体,然后保护带37被结合到螺旋卷绕体的最外部分以形成螺旋卷绕电极体30。最后,螺旋卷绕电极体30被夹持在例如两个膜状包装构件40之间,且包装构件40的边缘部分通过热熔融粘结等彼此附接以将螺旋卷绕电极体30密封在包装构件40中。此时,粘附膜41被插在正极引线31和每个包装构件40之间和负极引线32和每个包装构件40之间。因此,完成图5和图6中所示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第二制造方法)在第二制造方法中,首先,正极引线31和负极引线32分别附接到正极33和负极34。接下来,层压正极33和负极34(隔膜35在两者之间)并螺旋卷绕以形成卷绕体,然后保护带37被结合到螺旋卷绕体的最外部分以形成螺旋卷绕电极体,作为螺旋卷绕电极体30的前体。然后,螺旋卷绕电极体被夹持在例如两个膜状包装构件40之间,且除了一侧上的边缘部分外的包装构件40的边缘部分通过热熔融粘结等附接以将螺旋卷绕电极体包含在构成袋状包装的包装构件40中。接下来,制备包括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解液的电解液、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的单体和聚合引发剂、以及(如有必要)任何其它材料(诸如聚合抑制剂)的电解组合物,并将所述电解组合物注入构成袋状包装的包装构件40中,然后由包装构件40配置的袋状包装的开口部分通过热熔融粘结等密封。最后,单体被热聚合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从而形成凝胶电解质36。因此,完成图5和图6中所示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第三制造方法)在第三制造方法中,与上述第二制造方法的情况一样,形成螺旋卷绕体,且螺旋卷绕体被包含在构成袋状包装的包装构件40中,但是使用两个表面都涂有高分子化合物的隔膜35。适用于隔膜35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含有作为组分的偏二氟乙烯的高分子,即,均聚物、共聚物和多组分共聚物。更具体而言,高分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聚偏二氟乙烯;包括作为组分的偏二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二元共聚物,和包括作为组分的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和三氟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应注意,一种或多种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可与上述的包括作为组分的偏二氟乙烯的高分子一起使用。作为隔膜35上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多孔高分子化合物。首先,通过将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由诸如n-甲基-2-吡咯烷酮、γ-丁内酯、n,n-二甲基乙酰胺、或n,n-二甲基亚砜的极性有机溶剂构成的第一溶剂中来制备溶液,然后用该溶液涂布隔膜35。接下来,将涂布上述溶液的隔膜35浸渍在第二溶剂,诸如水、乙醇或丙醇(其具有与上述极性有机溶剂的相容性,并且相对于上述高分子化合物是不良溶剂)中。此时,发生溶剂交换,且发生由于旋节线分解(spinodaldecomposition)的相分离,从而允许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多孔配置。在此之后,干燥隔膜35,并可获得具有多孔配置的多孔高分子化合物。接下来,制备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液的电解液,并将所述电解液注入包装构件40,然后由包装构件40配置的袋状包装的开口部分通过热熔融粘结等密封。最后,包装构件40被加热,同时被加重以由它们之间的高分子化合物使隔膜35与正极33和负极34紧密接触。由此,高分子化合物由电解液浸渍,且高分子化合物被凝胶化以形成电解质36。因此,完成图5和图6中所示的非水电解质电池。(3.第三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类似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但是使用电解质溶液本身,而不是保持电解液(电解质36)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为了避免重复描述,将详细描述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配置,将不再进一步描述类似于第二实施方式的配置。(电池的配置)在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中,代替凝胶电解质36,使用电解液。因此,螺旋卷绕电极体30具有不包括电解质36的配置,且隔膜35由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解液浸渍。(制造电池的方法)可通过例如以下方法制造非水电解质电池。首先,混合正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和导体以形成正极混合物,且正极混合物被分散在诸如n-甲基-2-吡咯烷酮的溶剂中以形成正极混合物浆料。接下来,正极集电体33a的两个表面上被涂布正极混合物浆料,并将正极混合物浆料干燥和压缩成型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33b,从而形成正极33。然后,通过例如超声波焊接、点焊等将正极引线31结合到正极集电体33a。此外,负极材料和粘合剂混合以形成负极混合物,且负极混合物分散在诸如n-甲基-2-吡咯烷酮的溶剂中以形成负极混合物浆料。接下来,负极集电体34a的两个表面上被涂布负极混合物浆料,并将负极混合物浆料干燥和压缩成型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34b,从而形成负极34。然后,通过例如超声波焊接、点焊等将负极引线32结合到负极集电体34a。接下来,螺旋卷绕正极33和负极34(隔膜35在它们之间),且卷绕体夹持在包装构件40之间,且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解液的电解液被注入包装构件40中,且包装构件40被密封。因此,获得非水电解质电池。(4.第四实施方式)(电池的配置)下面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配置。图7a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外观的透视图。图7b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配置的分解透视图。图7c是示出图7a中所示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底部表面配置的透视图。应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在非水电解质电池51中,正极引线54被引出的部分称为顶部,其面对顶部并从其中引出负极引线54的部分称为底部,且夹持在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两个侧面部分称为侧部。此外,在电极、电极引线等中,从一个侧部到另一个侧部方向上的长度称为宽度。如图7a至图7c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51是例如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且通过在层压膜52中封装层压电极体60配置,且连接到层压电极体60的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从层压膜52被密封在一起的部分引出到非水电解质电池51的外部。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从彼此面对的侧面被引出。(层压电极体)图8a和图8b示出形成层压电极体的正极的配置实例。图8c和图8d示出形成层压电极体的负极的配置实例。图9a至图9c示出在被封装在层压膜中之前层压电极体的配置实例。层压电极体60具有在图8a或图8b中所示的矩形正极61和图8c或图8d中所示的矩形负极62(隔膜63在它们之间)层压的配置。更具体而言,如图9a和图9b中所示,正极61和负极62由z字形折叠的隔膜63在之间交替层压。应注意,如图9c所示,代替z字形折叠的隔膜63,可使用多个矩形隔膜63。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其中隔膜63、负极62、隔膜63、正极61,...,负极62和隔膜63被如此层压以使隔膜63配置在层压电极体60的每个最外层的层压电极体60。应注意,在图9a和图9b中所示的层压电极体60是使用图8b中所示的正极61和图8d中所示的负极62。虽然未示出,代替图8b中所示的正极61,可使用在图8a中示出的正极61,且代替图8d中所示的负极62,可使用图8b中所示的负极62。图10是示出图7a中所示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截面a-a'的截面图。如图10所示,在非水电解质电池51中,隔膜63和正极61被配置为在它们之间有电解质66,隔膜63和负极62被配置为在它们之间有电解质66。隔膜63和正极61可与在它们之间的电解质66相互结合,且隔膜63和负极62可与在它们之间的电解质66相互结合。从两个或更多个正极61延伸的正极接线片(cathodetab)61c和从两个或更多个负极62延伸的负极接线片62从层压电极体60被引出。多个正极接线片61的层压体被这样弯曲以允许它们的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母状,同时它们的弯曲部分具有适当的凹陷(sag)。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等将正极引线53连接到正极接线片61的层压体的末端。此外,与正极61一样,多个负极接线片62c的层压体被这样弯曲以允许其截面被形成为大致“u”字母状,同时它们的弯曲部分具有适当的凹陷。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等将负极引线54连接到负极接线片62c的层压体的末端。(正极引线)作为连接到正极接线片61c的正极引线53,可使用例如由铝(al)等制成的金属引线体。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大容量非水电解质电池51中,为了获得大电流,与相关技术相比,正极引线53具有较大宽度和较大厚度。正极引线53优选具有约150μm至约250μm的厚度。如果正极引线53的厚度小于约150μm,则减少将获得的电流量。如果正极引线53的厚度超过约250μm,则正极引线53过厚;因此,围绕其中正极引线53被引出的位置的层压膜52的密封性能降低,从而容易引起水进入。应注意,作为用于改进层压膜52和正极引线53之间的粘附性的粘附膜的密封剂55被提供到正极引线53的一部分。密封剂55由对金属材料的粘附性高的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例如,在正极引线53由上述金属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密封剂55优选由聚烯烃树脂,诸如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或改性聚丙烯制成。密封剂55优选具有约70μm至约130μm的厚度。如果密封剂55的厚度小于约70μm,则正极引线53和层压膜52的粘附性降低,如果密封剂的厚度55超过约130μm,则熔融树脂在热熔融粘结过程中的流动量大,且这在制造过程中不是优选的。(负极引线)作为连接到负极接线片62c的负极54,例如可使用由镍(ni)等制成的金属引线体。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大容量非水电解质电池中,为了获得大电流,与相关技术相比,负极引线54具有较大宽度和较大厚度。负极引线54的宽度优选基本等于将在后面描述的负极接线片62c的宽度。可任意确定负极引线54的宽度;然而,由于获得大电流,所以负极引线54的宽度wb优选是负极62的宽度wb的约50%至约100%。与正极引线53一样,负极引线54优选具有约150μm至约250μm的厚度。如果负极引线54的厚度小于约150μm,获得的电流量减少。如果负极引线54的厚度超过约250μm,在负极引线54过厚,因此,围绕负极引线54被引出的位置的层压膜52的密封性能降低,从而容易引起水进入。与正极引线53一样,作为用于改进层压膜52和负极引线54之间的粘附性的粘附膜的密封剂55被提供到负极引线54的一部分。(正极)如图8a和图8b所示,正极61通过在正极集电体61a的两个表面上形成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61b配置。作为正极集电体61a,例如,可使用金属箔,诸如铝(al)箔、镍(ni)箔或不锈钢(sus)箔。此外,正极接线片61c一体地从正极集电体61a延伸。多个正极接线片61c的层压体被弯曲为允许它们的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母状,且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等将正极引线53连接到正极接线片61c的层压体的末端。正极活性物质层61b形成在正极集电体61a的矩形主表面部分上。正极集电体61a的暴露延伸部分具有正极接线片61c的功能,正极接线片61c是允许正极引线53连接其上的连接接线片。正极接线片61c的宽度可被任意确定。特别而言,当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都从同一侧引出时,必要的是,正极接线片61c的宽度小于正极61的宽度的约50%。可如下地获得这种正极61: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61b以在矩形正极集电体61a的一侧具有暴露部分并切出暴露部分的不必要部分。正极活性物质层61b的配置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1b的配置。即,正极活性物质层61b包括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能够插入和提取锂的一种或多种正极材料,并且可包括任何其它材料,诸如粘合剂或导体(如有必要)。正极材料、粘合剂和导体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正极材料、粘合剂和导体。(负极)如图8c和图8d所示,负极62通过在负极集电体62a的两个表面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62b而配置。负极集电体62a由例如金属箔,诸如铜(cu)箔、镍(ni)箔或不锈钢(sus)箔配置。此外,负极接线片62c一体地从负极集电体62a延伸。多个负极接线片62c的层压体被弯曲为允许它们的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母状,且通过超声波焊接、电阻焊等将负极引线54连接到负极接线片62c的层压体的末端。负极活性物质层62b形成在负极集电体62a的矩形主表面部分上。负极集电体62a的暴露延伸部分具有负极接线片62c的功能,负极接线片62c为允许负极引线54连接到其上的连接接线片。负极接线片62c的宽度可被任意确定。特别而言,当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都从同一侧引出时,必要的是,负极接线片62c的宽度小于负极62的宽度的约50%。可如下获得这种负极62: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62b以在矩形负极集电体62a的一侧具有暴露部分并切出暴露部分的不必要部分。(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62b的配置类似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2b。即,负极活性物质层62b包括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能够插入和提取锂的一种或多种负极材料,并且如有必要,可包括任何其它材料,诸如粘合剂或导体。负极材料、粘合剂和导体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正极材料、粘合剂和导体。电解质66、隔膜63和层压膜52类似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解质36、隔膜35和包装构件40。层压电极体60被封装在上述层压膜52中。此时,连接到正极接线片61c的正极引线53和连接到负极接线片62c的负极引线54从层压膜52被密封在一起的部分被引到非水电解质电池51的外部。如图7b所示,预先通过深冲压形成的层压电极体包容部57被设置在层压膜52中。层压电极体60被包含在层压电极体包容部57中。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层压电极体60的外围部分由加热头加热以通过热熔融粘结来密封从其两面覆盖层压电极体60的层压膜52。特别而言,在引线被引出的部分附近,层压膜52的粘结优选用设置有避开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的切口形状的加热头进行热熔融粘结,因为可以形成在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具有小负荷的电池。通过这种方法,可防止在形成电池的过程中的短路。(制造电池的方法)可通过例如以下方法形成上述非水电解质电池51。(正极的形成)正极材料、导体和粘合剂混合以形成正极混合物,然后正极混合物分散在诸如n-甲基-2-吡咯烷酮的溶剂中以形成正极混合物浆料。接下来,带状正极集电体61a的两个表面上涂布正极混合物浆料,并干燥正极混合物浆料,并由辊压机等压缩成型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61b,从而形成正极片。正极片被切割成预定尺寸以形成正极61。此时,正极活性物质层61b被形成为允许正极集电体61a的一部分被暴露。正极集电体61a的暴露部分是正极接线片61c。此外,如有必要,正极集电体61a的暴露部分的不必要部分可被切出以形成正极接线片61c。因此,获得与正极接线片61c一体的正极61。(负极的形成)负极材料和粘合剂混合以形成负极混合物,然后负极混合物分散在诸如n-甲基-2-吡咯烷酮的溶剂中,以形成负极混合物浆料。接下来,负极集电体62a被涂布负极混合物浆料,并干燥负极混合物浆料,并由辊压机等压缩成型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62b,从而形成负极片。负极片被切割成预定尺寸以形成负极62。此时,负极活性物质层62b被形成为允许负极集电体62a的一部分被暴露。负极集电体62a的暴露部分是负极接线片62c。此外,如有必要,负极集电体62a的暴露部分的不必要部分可被切出以形成负极接线片62c。因此,获得与负极接线片62c一体的负极62。(电解质66的形成)隔膜63的一个主表面或两个表面被涂布高分子化合物。涂覆到隔膜63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含有作为组分的偏二氟乙烯的高分子,即,均聚物、共聚物、和多组分共聚物。更具体而言,高分子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聚偏二氟乙烯、包括作为组分的偏二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二元共聚物、和包括作为组分的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和三氟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应注意,高分子化合物可包括一种或多种其它高分子化合物与上述的包括偏二氟乙烯的高分子一起。应注意,涂覆到隔膜63的高分子化合物保持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解液以形成电解质66。作为隔膜63上的高分子化合物,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多孔高分子化合物。首先,通过将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由诸如n-甲基-2-吡咯烷酮、γ-丁内酯、n,n-二甲基乙酰胺、或n,n-二甲基亚砜的极性有机溶剂制成的第一溶剂中来制备溶液,然后用该溶液涂布隔膜63。接下来,将涂布上述溶液的隔膜63浸渍在第二溶剂,诸如水、乙醇或丙醇(其具有与上述极性有机溶剂的相容性,并且相对于上述高分子化合物是不良溶剂)中。此时,发生溶剂交换,且发生由旋节线分解的相分离,从而允许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多孔配置。在此之后,干燥隔膜63,并可获得具有多孔配置的多孔高分子化合物。(层压工序)接下来,如图9a和图9b中所示,交替层压正极61和负极62,其中z字形折叠的隔膜63在它们之间。例如,预定数量的正极61和预定数量的负极62以隔膜63、负极62、隔膜63、正极61、隔膜63、负极62,...,隔膜63、负极62和隔膜63的顺序层压。接下来,固定正极61、负极62和隔膜63,同时被挤压以便被彼此紧密接触以形成层压电极体60。为了更牢固地固定层压电极体60,可使用固定构件56,诸如粘附胶带。为了使用固定构件56固定层压电极体60,例如,固定构件56被设置在层压电极体60的两侧。接下来,多个正极接线片61c和多个负极接线片62c被弯曲为允许它们的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母状。电极接线片通过例如以下方式弯曲。(将接线片弯曲成“u”字母形状的第一弯曲工序)从层压正极61引出的多个正极接线片61c和从层压负极62引出的多个负极接线片62c被弯曲为允许它们的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母状。弯曲成“u”字母状的第一弯曲工序是提前将正极接线片61c和负极接线片62c弯曲为具有最佳“u”字母状。由于正极接线片61c和负极接线片62c提前具有最佳的“u”字母状,所以在正极接线片61c和负极接线片62c分别连接到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之后被弯曲以形成“u”字母状的弯曲部时,诸如拉伸应力的更小应力可被施加到正极接线片61c和负极接线片62c。图11a到图11e是用于描述在负极接线片62c上弯曲成“u”字母形状的第一弯曲工序。参照图11a至图11e,下面将描述在负极接线片62c上进行的各处理。应注意,以类似方式对正极集电体61a进行第一弯曲工序。首先,如图11a所示,层压电极体60被配置在具有用于弯曲成“u”字母状的薄板71的加工固定台(worksettable)70a上。薄板71被布置为从加工固定台70a突出略小于层压电极体60的厚度的长度,具体地至少小于多个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总厚度的长度。通过这样的配置,负极接线片62c4的弯曲外侧部分被配置在层压电极体60的厚度的范围内;因此,可防止非水电解质电池51的厚度增加和非水电解质电池51的外观缺陷。接下来,如图11b所示,层压电极体60向下移动,或加工固定台70a向上移动。此时,层压电极体60和薄板71之间的间隙越小,非水电解质电池51的空间效率可提高更多;因此,例如,层压电极体60和薄板71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如图11c所示,层压电极体60被放置在加工固定台70a上,并且弯曲部分形成在负极接线片62c上,然后,在图11d和图11e所示,辊72向下移动以将负极接线片62c弯曲成“u”字母状。薄板71具有约1mm或更小(例如,优选约0.5mm)的厚度。对于薄板71,可使用尽管厚度如此小但是具有可以弯曲形状形成多个正极接线片61c或多个负极接线片62c所必需的强度的材料。薄板71所必需的强度根据层压正极61的数量和层压负极62的数量、用于正极接线片61c和负极接线片62c的材料的硬度等而变化。薄板71越薄,允许位于负极接线片62c的弯曲层压体的最内侧的负极接线片62c1的曲率减小越多,且允许弯曲负极接线片62c所必需的空间相应地减少越多;因此,薄板71优选更薄。对于薄板71,可使用例如,不锈钢(sus)、增强塑料材料、电镀钢材料等。(集电体暴露部分的切割工序)接下来,已形成“u”字母形状弯曲部分的负极接线片62c的末端被几乎均匀地切割。在集电体的暴露部分的切割工序中,“u”字母形状的弯曲部分成被提前形成为最佳形状,且正极接线片61c和负极接线片62c的过剩部分被切出以符合最佳“u”字母形状。图12a至图12e是用于描述对负极接线片62c的切割工序的侧视图。应注意,对正极接线片61c以类似的方式对集电体的暴露部分进行切割工序。如图12a所示,将在第一弯曲工序中形成“u”字母形状的弯曲部分的层压电极体60顶部底部翻转,且层压电极体60被固定在具有用于集电极凹陷的间隙部73的加工固定台70b上。接下来,如图12b所示,从“u”字母形状弯曲部分到形成了“u”字母形状弯曲部分的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末端的范围的末端部分以大致“l”字母形状沿加工固定台70b一起变形。此时,由于保持了重新形成“u”字母形状弯曲部分所必需的形状,所以较大凹陷形成在弯曲负极接线片62c的弯曲层压体的最外侧部分中的负极接线片62c4中。由于这样的凹陷进入加工固定台70b的用于集电体凹陷的间隙部73,所以可无应力地使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变形。应注意,可在将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末端部分固定的情况下使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变形。接下来,如图12c所示,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用集电体保持器74压在加工固定台70b上,然后,如图12d和图12e所示,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末端通过例如沿集电体保持器74配置的切割刀片75被均匀地切割。在某个位置切割在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末端的至少过剩部分,该切割位置使得当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被再次弯曲成“u”字母形状时,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末端位于层压电极体60的厚度范围内。(电极引线连接工序)接下来,将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连接到负极引线54。在接线片连接工序中,正极接线片61c和负极接线片62c被分别固定到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同时保持由第一弯曲工序形成的最佳“u”字母形状。因此,正极接线片61c和正极引线53彼此电连接,且负极接线片62c和负极引线54彼此电连接。图13a至图13c是用于描述将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连接到负极引线54的侧视图。应注意,虽然未示出,但是负极引线54被提前提供密封剂55。正极接线片61c和正极引线53以类似的方式彼此连接。如图13a所示,在切割工序中在集电体的暴露部分上切出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末端上的过剩部分的层压电极体60被再次顶部底部翻转。接下来,如图13b所示,层压电极体60被固定在具有用于维持集电体形状的板76的加工固定台70c。板76的末端位于负极接线片62c1的内弯曲侧,在维持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弯曲形状的情况下,可防止由诸如由固定设备产生的超声波振动的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接下来,如图13c所示,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和负极引线54通过例如超声波焊接彼此固定。在超声波焊接中,使用例如设置在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下方的砧座77a和设置在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上方的焊头(horn)77b。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提前设置在砧座77a上,且焊头77b向下移动以在砧座77a和焊头77b之间的夹持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和负极引线54。然后,通过砧座77a和焊头77b将超声波振动施加到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和负极引线54。因此,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和负极引线54被彼此固定。应注意,在接线片连接工序中,可优选的是负极引线54连接到负极接线片62c使得形成图13c中的内弯曲边缘(margin,裕度)ri。应注意,内弯曲边缘ri等于或大于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每个的厚度。接下来,固定到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负极引线54被弯曲成预定形状。图14a至图14e是用于描述电极引线54上的接线片弯曲工序的侧视图。以类似的方式在正极接线片61c和正极引线53上进行接线片弯曲工序和电极引线连接工序。如图14a所示,其中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和负极引线54通过连接工序彼此固定的层压电极体60再次从顶部底部翻转,且层压电极体60被固定在具有用于集电极凹陷的间隙部73的加工固定台70d上。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和负极引线54之间的连接部分被放置在接线片弯曲台78a上。接下来,如图14b所示,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和负极引线54之间的连接部分由块78b挤压,并如图14c所示,辊79向下移动以弯曲从接线片弯曲台78a和块78b中突出的负极引线54。(将接线片弯曲成“u”字母形状的第二弯曲工序)接下来,如图14d所示,将薄板71配置为被夹持在层压电极体60与挤压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的块78b之间。然后,如图14e所示,负极接线片62c1至62c4沿在图11a到图11e中所示的第一弯曲工序中形成的“u”字母形状被弯曲成约90°以形成层压电极体60。此时,如上所述,负极引线54和负极接线片62c彼此连接为形成如图13c所示的内弯曲边缘ri。因此,在接线片上弯曲成“u”字母形状的第二弯曲工序中,允许负极接线片62c在基本垂直于电极表面的方向上被弯曲,同时保持负极引线54不与层压的正极61和负极62接触。此时,负极引线54优选与提前热焊接到其上的密封剂55一起弯曲。由于负极引线54的弯曲部分被涂布密封剂55,所以负极引线54和层压膜52被如此配置为彼此不直接接触。通过这样的配置,可显著降低由于长期振动、冲击等引起的层压膜52中的树脂层和负极引线54彼此摩擦、层压膜52的破损、层压膜52和金属层之间的短路的风险。由此,可形成层压电极体60。(封装工序)然后,所形成的层压电极体60被封装在层压膜52中。层压膜52的一侧的侧部、和层压膜52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加热头而加热以允许层压膜52通过热熔融粘结结合在一起。层压膜52的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被引出顶部和底部通过例如设置有切口形状的加热头加热,从而通过热熔融粘结将层压膜52结合在一起。接下来,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解液被从尚未通过层压膜52的热熔融粘结结合的另一侧上的侧部上的开口注入。最后,电解液被注入的层压膜52的一侧上的侧部分通过热熔融粘结来结合以将层压电极体60密封在层压膜52中。在这之后,通过从层压膜52的外部挤压和加热层压电极体60对层压电极体60进行加热挤压。因此,高分子化合物由电解液浸渍,且高分子化合物被凝胶化以形成其中高分子化合物保持电解液的电解质66。应注意,在高分子化合物是多孔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在电解质66中,多孔高分子化合物可在热挤压时由于电解液而膨胀;然而,可维持孔,而多孔高分子化合物的孔结构不变形。由此,完成非水电解质电池。(5.第五实施方式)。(电池模块的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将在下面描述使用上述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池单元,和由电池单元配置的电池模块。应注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将描述使用其中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3从不同侧被引出的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情况。(电池单元)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池单元的配置实例的透视图。图15a和图15b示出从不同侧观察的电池单元100,且图15a中主要示出的一侧视图称为电池单元100的前侧,且图15b中主要示出的一侧称为电池单元100的背侧。如图15a和图15b所示,电池单元100包括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支架110,和母线(busbar)120-1和120-2。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可以是例如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支架110是用于确保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强度的支撑工具。非水电解质电池1-1安装在支架110的前侧,而非水电解质电池1-2安装在支架110的背侧。应注意,在从前侧和后侧观看时,支架110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且倒角111形成在下侧上的一个拐角上。倒角111被看到处于右下侧的一侧称为前侧,且其中倒角111被看到处于左下侧的一侧称为背侧。母线120-1和120-2是具有基本“l”字母形状的金属构件,并以以下方式安装到支架110的两个侧表面上:连接到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接线片的连接部分被配置在支架110的侧表面上,且连接到电池单元100的外侧的端子被配置在支架110的顶表面上。图16示出电池单元100的分解透视图。图16中的顶侧称为电池单元100的前侧,且图16中的底侧称为电池单元100的背侧。在下文中,非水电解质电池1-1的包含层压电极体的突出部分称为电池主体1-1a。同样地,非水电解质电池1-2的包含层压电极体的突出部分称为电池主体1-2a。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被如此安装在支架110中以允许电池本体1-1a和1-2a的突出侧彼此面对。换言之,非水电解质电池1-1被安装在支架110中以允许设置有正极引线3-1和负极引线4-1的表面面对前侧,且非水电解质电池1-2被安装在支架110中以允许设置有正极引线3-2和负极引线4-2的表面面对背侧。支架110包括外壁112的肋部113。外壁112形成为比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电池主体1-1a和1-2a中的每个的外周都略宽,即使得在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被安装的状态下包围电池主体1-1a和1-2a。肋部113形成在外壁112的内侧表面上以便从外壁112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向内延伸。在图16中的配置实例中,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分别从支架110的前侧和背侧插入外壁112,并用在其两个表面上具有粘附性的双面胶带130-1和130-2结合到支架110的肋部113的两个表面上。双面胶带130-1和130-2具有沿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外周边缘带有预定宽度的基本正方框形状,且支架110的肋部113可具有足够大以允许双面胶带130-1和130-2结合的面积。如上所述,肋部113形成以沿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外周边缘以预定宽度从外壁112的内侧表面向内延伸,且开口形成在肋部113的内侧上。因此,用双面胶带130-1从支架110的前侧结合到肋部113的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用双面胶带130-2从支架110的背侧结合到肋部113的非水电解质电池1-2之间通过该开口形成间隙。换言之,由于开口形成在支架110的中央部分中,所以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被安装在支架110中,并具有厚度等于肋部113的厚度和双面胶带130-1和130-2的厚度的总和的间隙。例如,由于充放电时、气体产生等,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可能某种程度地膨胀;然而,由开口形成的间隙用作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膨胀的余隙。因此,可排除诸如由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膨胀引起的整个电池单元100的厚度增加的影响。此外,在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结合到肋部113时结合面积宽广的情况下,必须相当大的压力;然而,当肋部113的结合表面限于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外周边缘时,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可通过高效率的压力施加而很容易地结合到肋部113。因此,可减少在制造过程中施加到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压力。如图16所示,当两个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被安装在一个支架110中时,与一个非水电解质电池被安装在一个支架上的情况相比,可减小支架110的厚度和空间。因此,可提高能量密度。此外,由于通过结合两个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获得的协同效应而获得在电池单元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刚性,所以允许支架110的肋部113的厚度减小。换言之,例如,即使在肋部113的厚度是约1mm或以下(大约在树脂成型的极限的厚度),整个电池单元100也可通过将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结合到肋部113的两侧而获得足够刚性。此外,当肋部113的厚度减小时,电池单元100的厚度被减小,从而减少电池单元100的体积。由此,可以提高电池单元100的能量密度。此外,为了增加对外部应力的耐受性,电池单元100具有如下配置:其中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外周表面(两个侧表面以及顶表面和底表面)不与支架110的外壁112的内表面接触,且非水电解质电池1-1和1-2的宽表面被结合到肋部113。通过这样的配置,可以实现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对外部应力的高耐受性的电池单元100。(电池模块)接下来,将参照图17、图18、图19a、图19b、图20a和图20b来描述由电池单元100的组合配置的电池模块200的配置实例。图17是示出电池模块200的配置实例的分解透视图。如图17所示,电池模块200包括模块外壳210、橡胶片部220、电池部230、电池盖240、固定片部250、电子部件部260和盒盖270。模块外壳210是用于在其中容纳电池单元100并将电池单元100安装在要使用的设备中的壳体,且在图17中的配置实例中,模块外壳210具有能够包含24个电池单元100的尺寸。橡胶片部220是放在电池单元100下方以吸收冲击等的片材。在橡胶片部220中,对三个电池单元100提供一个橡胶片,并为24个电池单元100准备八个橡胶片。在图17中的配置实例中,电池单元230由24个电池单元100的组合配置。此外,在电池部230中,三个电池单元100彼此并联以配置并联块231,且八个并联块231彼此串联。电池盖240是用于固定电池部230的盖,且对电池盖240提供对应于非水电解质电池1的母线120的开口。固定片部250被配置在电池盖240的上方,且当盒盖270被固定到模块外壳210时,固定片部250与电池盖240和盒盖270紧密接触以固定电池盖240和盒盖270。电子部件部260包括电子部件,诸如控制电池单元100的充电和放电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充放电控制电路被配置在例如被以两行布置在电池部230中的母线120之间的空间中。盒盖270是用于在各个组件都包含在模块外壳210中之后封闭模块外壳210的盖子。在电池模块200中,每个都包括彼此并联的三个电池单元100的并联块231彼此串联以配置电池部230,并使用包括在电子部件部260中的金属板来进行这样的串联。因此,在电池部230中,并联块231被布置为允许并联块231的端子的方向被交替取向,即,以允许一个并联块231的正端子和邻近所述一个并联块231的并联块231的负端子被并排布置。在电池模块200中,必要的是,避免将相邻并联块231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端子并排布置。例如,如图18所示,由三个电池单元100配置的并联块231-1和由三个电池单元100配置的并联块231-2包含在模块外壳210使得允许正端子和负端子彼此相邻地布置。为了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并联块231-1和231-2,利用在电池单元100的支架110的下侧上的一个拐角处形成的倒角111。图19a是示出并联块的配置实例的透视图,且图19b是示出并联块的配置实例的截面图。如图19a和图19b中所示,并联块231-1中的电池单元100被组合为允许各自倒角111定向在同一方向上,从而形成倒角区域280。应注意,虽然未示出,但是并联块231-2类似于并联块231-1。图20a和图20b示出模块外壳210的配置实例。如图20a和图20b中所示,在模块外壳210中,形成有各自对应于倒角区域280的倾斜的倾斜部290,并且长度对应于三个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总厚度的倾斜部290被交替地配置。由于并联块231-1的倒角区域280和模块外壳210的倾斜部290,如果并联块231-1在错误方向上容纳在模块外壳210中,则并联块231-1的下拐角与模块外壳210的倾斜部290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并联块231-1浮离模块外壳210的底表面;因此,并联块231-1没有完全容纳在模块外壳210中。此外,由于并联块231-2的倒角区域280和模块外壳210的倾斜部290,如果并联块231-2在错误方向上容纳在模块外壳210中,则并联块231-2的下拐角与模块外壳210的倾斜部290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并联块231-2浮离模块外壳210的底表面;因此,并联块231-2没有完全容纳在模块外壳210中。因此,在电池模块200中,相邻并联块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端子不会被并排布置。如上所述,配置了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池单元和电池模块。(6.第六实施方式)。(电池组的实例)图21是示出其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以下在适当时称为二次电池)被应用于电池组的电路配置实例的框图。电池组包括组装电池301、包装、包括充电控制开关302a和放电控制用开关303a的开关部304、电流感测电阻器307、温度检测装置308、和控制部310。电池组还包括正极端子321和负极端子322,且在充电过程中,正极端子321和负极端子322分别连接到充电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以进行充电。此外,当电池组用于电子设备时,正极端子321和负极端子322分别连接到电子设备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以进行放电。组装电池301由彼此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多个二次电池301a配置。二次电池301a中的每个都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应注意,在图21中,作为实例,示出六个二次电池以两并联三串联(2p3s)的配置彼此连接的情况;然而,也可采用任何连接配置,诸如n并联m串联的配置,其中n和m是整数。开关部304包括充电控制开关302a、二极管302b、放电控制开关303a和二极管303b,并由控制部310控制。二极管302b具有相对于从正极端子321流动到组装电池301的充电电流的反向(oppositedirection)和相对于从负极端子322流动到组装电池301的放电电流的正向(forwarddirection)的极性。二极管303b具有相对于充电电流的正向上和相对于放电电流的反向的极性。应注意,在本实例中,开关部被设置在正侧,但开关部也可设置在负侧。当电池电压达到过充电检测电压时,控制部310控制充电控制开关302a断开,从而不允许充电电流流过组装电池301的电流路径。在充电控制开关302a断开之后,仅允许通过二极管302b进行放电。此外,当大电流在充电过程中流动时,控制部310控制充电控制开关302a断开,从而中断流过组装电池301的电流路径的充电电流。当电池电压达到过放电检测电压时,控制部310控制放电控制开关303a断开,从而不允许放电电流流过组装电池301的电流路径。在放电控制开关303a断开之后,仅允许通过二极管303b进行充电。此外,当大电流在放电过程中流动时,控制部310控制放电控制开关303a断开,从而中断流过组装电池301的电流路径的放电电流。温度检测装置308可以是例如热敏电阻,并被设置在靠近组装电池301以测量组装电池301的温度且然后将所测量的温度供应到控制部310。电压检测部311测量组装电池301的电压和配置组装电池301的二次电池301a中的每个的电压,然后将所测量的电压从ac电压转换为dc电压,并将dc电压供应到控制部310。电流测量部313使用电流检测电阻307测量电流,并将所测量的电流供应到控制部301。开关控制部314基于从电压检测部311和电流测量部313输入的电压和电流控制开关部304的充电控制开关302a和放电控制开关303a。当任何二次电池301a的电压达到过充电检测电压以下,或过放电检测电压以下时,或当大电流迅速流过时,开关控制部314将控制信号发送到开关部304以防止过充电、过放电、以及过电流充电和放电。例如,在二次电池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过充电检测电压被确定为例如4.20v±0.05v,且过放电检测电压被确定为例如2.4v±0.1v。作为充放电开关,例如,可使用诸如mosfet的半导体开关。在这种情况下,mosfet的寄生二极管起到二极管302b和303b的作用。在其中p沟道fet用作充放电开关的情况下,开关控制部314将控制信号do和co分别供应至充电控制开关302a的栅极和放电控制开关303a的栅极。在充电控制开关302a和放电控制开关303a是p-沟道型的情况下,充电控制开关302a和放电控制开关303a通过低于预定值或超过源电位的栅极电位接通。换言之,在正常的充电和放电操作中,控制信号co和do变为低电平,且充电控制开关302a和放电控制开关303a被接通。然后,例如,在过充电或过放电的过程中,控制信号co和do变为高电平,且充电控制开关302a和放电控制开关303a断开。存储器317由ram或rom,例如,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配置。在存储器317中,由控制部310计算的值和在制造过程中测量的二次电池301a中的每个的初始内部电阻等可被提前存储,并可被重写(如有必要)。此外,当二次电池301a中的每个的满充电容量的值被存储在存储器317中时,例如可与控制部310一起计算剩余容量。温度检测部318使用温度检测装置308测量温度,并在产生异常发热时控制充电和放电,并在计算剩余容量中进行校正。(7.第七实施方式)。上述非水电解质电池,和每个都使用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池组、电池单元和电池模块可被安装在设备中,诸如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蓄电设备,或可用于对这些设备供应电力。电子设备的实例包括笔记本个人计算机、pda(个人数字助理)、蜂窝电话、无绳电话手机、录像带相机、收录机、数码相机、电子书籍、电子词典、音乐播放器、收音机、耳机、游戏机、导航系统、存储卡、心脏起搏器、助听器、电动工具、电动剃须刀、冰箱、空调、电视、音响、热水器、微波炉、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照明设备、玩具、医疗器械、机器人、负载调节器和交通灯。电动车辆包括铁路车辆、高尔夫车、电动推车、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并且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组、电池单元或电池模块可用作驱动电源或用于电动车辆的辅助电源。蓄电设备包括用于建筑物(诸如房屋或发电设施)的电力存储。在上述应用实例中,作为具体实例,将在下面描述使用其中应用有根据本技术的任何实施方式的上述非水电解质电池的蓄电设备的蓄电系统。蓄电系统例如可具有例如任何以下配置。第一蓄电系统是其中蓄电设备由从可再生能源产生电力的发电机充电的蓄电系统。第二蓄电系统是其中包括蓄电设备且电力被供应到连接到蓄电设备的电子设备的蓄电系统。第三蓄电系统是从蓄电设备接收电力的电子设备。这些蓄电系统被实现为与外部电力供应网合作有效供应电力的系统。此外,第四蓄电系统是包括转换器和控制器的电动车辆。转换器从蓄电设备接收电力,然后将所述电力转换为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力,且控制器基于蓄电设备上的信息进行关于车辆控制的信息处理。第五蓄电系统是包括电力信息发送接收部的电力系统,所述电力信息发送接收部通过网络向其它设备发送信号以及从其接收信号,并基于由电力信息发送接收部接收的信息进行上述蓄电设备的充放电控制。第六蓄电系统是电力系统,其从上述蓄电设备接收电力或将来自发电机或电力网的电力供应到蓄电设备。将在下面描述蓄电系统。(7-1.作为应用例的用于房屋的电力存储系统)将参照图22描述其中使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蓄电设备被应用到房屋的蓄电系统的实例。例如,在住宅401的蓄电系统400中,通过电力网409、信息络412、智能电表407、电力集线器408等将电力从包括热电站402a、核电站402b、水力发电站402c等的集中电力系统402供应到蓄电设备403。与其一起,电力被从诸如家用发电机404的独立电源供应到蓄电设备403。被供应到蓄电设备403的电力被存储在蓄电设备403中。使用蓄电设备403来供应在住宅401中使用的电力。不仅在住宅401中可使用类似的蓄电系统,而且在建筑物中也可使用。住宅401包括发电机404、电力消耗设备405、蓄电设备403、控制各设备的控制器410、智能电表407和获得各种信息的传感器411。设备通过电力网409和信息网412连接。作为发电机404,可使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且由发电机404产生的电力被供应到电力消耗设备405和/或蓄电设备403。电力消耗设备405包括冰箱405a、空调405b、电视接收机405c、洗浴器405d等。电力消耗设备405还包括电动车辆406。电动车辆406包括电动汽车406a、混合动力汽车406b和电动摩托车406c。根据本技术的任何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被应用于蓄电设备403。根据本技术的任何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可由例如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配置。智能电表407具有如下功能:测量商用电力的使用量,然后将所测量的使用量发送到电力公司。电力网409可以是dc电力供给型、ac电力供给型、或非接触电力供给型、或选自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各种类型的传感器411的实例包括人存在传感器、照度传感器、物体检测传感器、电力消耗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接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由各种类型的传感器411获得的信息被发送到控制器410。从来自传感器411的信息获得天气条件、人的状态等,且电力消耗装置405被自动地控制以最小化能源消耗。此外,允许控制器410将关于住宅401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外部电力公司等。通过电力集线器(powerhub)408进行诸如电力线分支和dc-ac转换的处理。作为用于连接到控制器410的信息网络412的通信系统,可采用使用通信接口(诸如uart(通用异步接收器-收发器))的方法,或使用基于诸如bluetooth、zigbee或wi-fi的无线通信标准的传感器网络的方法。bluetooth系统可被应用到多媒体通信以进行点对点、点对多点通信。zigbee系统使用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5.4的物理层。ieee802.15.4是用于称为个人区域网(pan)或无线(w)pan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的标准。控制器410连接到外部服务器413。服务器413可由住宅401、电力公司或服务提供商管理。由服务器413发送或接收的信息的实例包括电力消费信息、生活模式信息、电力费率、气象信息、自然灾害信息和电力交易信息。这样的信息可由住宅中的电力消耗设备(例如,电视接收机)发送和接收,并可由住宅外面的装置(例如,蜂窝电话)发送和接收。这样的信息可被显示在具有显示功能的装置上,例如,电视接收器、蜂窝电话或pda(个人数字助理)。控制各自组件的控制器410由cpu(中央处理单元)、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等配置,且在本实例中,控制器410包含在蓄电设备403中。控制器410通过信息网络412连接到蓄电设备403、家用发电机404、电功率消耗设备405、各种类型的传感器411和服务器413,并具有如下功能:管理商用电力的使用量、以及发电量。应注意,控制器410可具有在电力市场进行电力交易等的功能。如上所述,不仅由包括热电站402a、核电站402b、水力发电站402c等集中电力系统402产生的电力,而且由家用发电机404(太阳能发电单元或风力发电单元)产生的电力可存储在蓄电设备403中。因此,即使由家用发电机404产生的电力变化,也可进行控制以固定向外部发送的电力量,或放电所需的电力量。例如,虽然由太阳能发电单元获得的电力被存储在蓄电设备403中,但是费率低的夜间电力在夜间被存储在蓄电设备403中,且存储在蓄电设备403中的电力在电力费率较高的白天期间被放电、使用。应注意,在这个实例中,描述包含在蓄电设备403中的控制器410;然而,控制器410可被包含在智能电表407中,或可被分离配置。此外,蓄电系统400可用于共同住宅的多个住宅、或多个独立式住宅。(7-2.作为应用例的车辆的蓄电系统)下面将参照图23描述本技术对车辆的蓄电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应用例。图23示意地示出采用其中应用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置实例。采用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是由使用通过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力或由该发电机产生并被暂时存储在电池中的电力的电力-驱动力转换器运行的汽车。混合动力车辆500包括发动机501、发电机502、电力-驱动力转换器503、驱动轮504a、驱动车轮504b、车轮505a、车轮505b、电池508、车辆控制器509、各种传感器510和充电口511。根据本技术的任何实施方式的上述非水电解质电池被应用于电池508。混合动力车辆500使用电力-驱动力转换器503作为动力源而运行。电力-驱动力转换器503的实例是电动机。电力-驱动力转换器503使用电池508的电力被激活,且电力-驱动力转换器503的扭矩被传递到驱动轮504a和504b。应注意,通过在必要点上使用直流-交流(dc-ac)转换或逆转换(ac-dc转换),ac电动机或dc电动机可用作电力-驱动力转换器503。各种传感器510通过车辆控制器509控制发动机的转数或控制节气门阀的开度(节气门开度)(未示出)。各种传感器510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等。发动机501的扭矩被传递到发电机502,并允许由使用扭矩的发电机502产生的电力存储在电池508中。当混合动力车辆500通过制动机构(未示出)减速,在减速过程中产生的阻力作为扭矩被施加到电力-驱动力转换器503,且在电力-驱动力转换器503中由扭矩产生的再生电力被存储在电池508中。当电池508连接到例如混合动力车辆500的外部电源时,允许电池508通过充电口511作为入口接收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并保持所接收的电力。虽然未示出,但是可包括其基于二次电池上的信息进行有关车辆控制的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单元。这样的信息处理单元的实例包括其基于电池的剩余量的信息显示电池的剩余量的信息处理单元。应注意,作为实例描述了其在使用由发动机致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力或被暂时存储在电池中的电力的电机上运行的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然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有效地应用于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其采集发动机输出功和电动机输出作为驱动源,并适当切换三种模式,即其中车辆仅以发动机运行的模式,其中车辆仅以电动机运行的模式,和其中车辆以发动机和电动机两者运行的模式。此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可有效地应用于所谓的电动车辆,其可在不使用发动机的情况下仅由驱动电动机运行。[实施例]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不限定于此。(实施例1-1)(正极的形成)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由以下共沉淀法形成的材料(li1.05ni0.5co0.2mn0.3o2)。应注意,在该材料中,li和金属(me)的摩尔比(li/me的比)是1.05。(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共沉淀法))硫酸镍和硫酸钴在ni和co的摩尔比(ni:co)为0.5:0.2下混合以形成混合物,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以制备含镍-钴的溶液(以下称为含镍-钴的溶液)。在ar气气氛中,在该溶液中每次少量地滴加氨水,以允许溶液与氨水在40℃到60℃下在ph11到ph13的碱性条件下反应,从而在反应液中沉淀和形成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镍和钴的ni0.5co0.2(oh)2。收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含镍-钴氢氧化物,然后加入到去离子水。接下来,将硫酸锰加入到去离子水,以便允许mn和(ni+co+mn)的摩尔比为0.3,且使用硫酸将所得液体的ph值调节到9.0至9.5的范围内。因此,在ni0.5co0.2mn0.3(oh)2沉淀或分散在液体中的状态下,混合有上述含镍-钴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锰的ni0.5co0.2mn0.3(oh)2在反应液中沉淀并形成。接下来,氢氧化锂加入到液体中,以便允许li和金属me(ni+co+mn)的摩尔比为1.05。所得的沉淀物被放入典型的混合器中,并在惰性气体气氛中由混合器充分混合并造粒以获得前体。(前体的烧制)在700℃下在氧气中烧制通过上述方式完成的前体。因此,获得目标材料(li1.05ni0.5co0.2mn0.3o2)。正极活性物质(90.8质量份)、作为导电体的石墨(4.2质量份)和作为粘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5质量份)混合以形成正极混合物。接下来,正极混合物分散在作为溶剂的n-甲基-2-吡咯烷酮中,以形成糊状正极混合物浆料。然后,正极混合物浆料均匀地施加到由厚度为15μm的带状铝箔配置的正极集电体的一个表面上,且干燥正极混合物浆料,然后通过辊压机压缩成型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最后,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其上的正极集电体被冲压成具有预定尺寸的盘形,以形成圆片形(pellet-shaped)正极。(负极的形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粉碎的石墨粉末(95质量份)和作为粘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5质量份)混合,以形成负极混合物。将负极混合物分散在作为溶剂的n-甲基-2-吡咯烷酮中,以形成糊状负极混合物浆料。然后,负极混合物浆料均匀地涂布到由厚度为15μm的铜箔配置的负极集电体,干燥正极混合物浆料,然后由辊压机压缩成型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最后,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在其上的负极集电体被冲压成具有预定尺寸的盘形,以形成圆片形负极。(电解液的形成)作为电解液,使用包括混合溶剂和作为电解质盐的六氟磷酸锂(lipf6)的电解液,在所述混合溶剂中,碳酸亚乙酯(ec)、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二甲酯(dmc)以ec:emc:dmc=2:2:6(体积比)混合。六氟磷酸锂(lipf6)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为1为mol/dm3。此外,作为添加剂的4-氟-1,3-二氧戊环-2-酮(fec)以电解液的质量的5质量%的量加入到电解质溶液中。(隔膜)作为隔膜,使用由厚度为23μm的聚乙烯制成的多孔膜。(电池的组装)层压所形成的圆片形正极和所形成的圆片形负极(隔膜在它们之间)以允许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彼此面对,且它们可包含在包装杯和包装壳中,并通过垫片嵌接。因此,组装出直径为20mm且高度为1.6mm的硬币型非水电解质电池。(对电池进行的加温处理)在此之后,上述硬币型非水电解质电池被放入50℃下的恒温浴中达24小时以进行加温处理。因此,获得目标试验电池。(实施例1-2)(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将以下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1-1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0.5co0.2mn0.3o2)混合而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0.5co0.2mn0.3o2(li1.1mn2o4:li1.05ni0.5co0.2mn0.3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20:8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之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和作为锰源的碳酸锰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在800℃下的空气中烧制。因此,获得li1.1mn2o4。(实施例1-3)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将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1-1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0.5co0.2mn0.3o2)混合而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0.5co0.2mn0.3o2(li1.1mn2o4:li1.05ni0.5co0.2mn0.3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40:6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1-4)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5ni0.5co0.2mn0.3o2)。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共沉淀法))为了形成前体,氢氧化锂被加入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mn)的摩尔比为1.15。以类似实施例1-1的方式(除了烧制前体的烧制温度被改变为800℃以外)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实施例1-5)为了形成前体,氢氧化锂被加入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mn)的摩尔比为0.99。以类似实施例1-1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的方式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实施例1-6)在对电池进行的加温处理中,加温温度改变为50℃。以类似实施例1-1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的方式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实施例1-7)在对电池进行的加温处理中,加温温度改变为30℃。以类似实施例1-1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的方式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实施例1-8)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材料(li1.05ni1/3co1/3mn1/3o2)。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硫酸镍和硫酸钴在ni和co的摩尔比(ni:co)为1/3:1/3下混合以形成混合物,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以制备含镍-钴的溶液。在ar气气氛中,在溶液中每次少量地滴加氨水,以允许溶液与氨水在40℃到60℃下在ph11到ph13的碱性条件下反应,从而在反应液中沉淀和形成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镍和钴的ni1/3co1/3(oh)2。收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含镍-钴氢氧化物,然后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接下来,将硫酸锰中加入到该去离子水中,以允许mn和(ni+co+mn)的摩尔比为1/3,且使用硫酸将所得液体的ph值调节到9.0至9.5的范围内。因此,在ni1/3co1/3mn1/3(oh)2沉淀或分散在液体中的状态下,混合有上述含镍-钴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锰的ni1/3co1/3mn1/3(oh)2沉淀并形成在反应液中。接下来,将氢氧化锂加入到液体中,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mn)的摩尔比为1.05。所得的沉淀物被放入典型的混合器中,并由混合器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充分混合并造粒以获得前体。(前体的烧制)在700℃下的氧气中烧制通过上述方式完成的前体。因此,获得目标材料(li1.05ni1/3co1/3mn1/3o2)。(实施例1-9)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1-8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1/3co1/3mn1/3o2)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1/3co1/3mn1/3o2(li1.1mn2o4:li1.05ni1/3co1/3mn1/3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20:8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1-10)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1-8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1/3co1/3mn1/3o2)而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1/3co1/3mn1/3o2(li1.1mn2o4:li1.05ni1/3co1/3mn1/3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40:6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1-1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1-8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1/3co1/3mn1/3o2)而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1/3co1/3mn1/3o2(li1.1mn2o4:li1.05ni1/3co1/3mn1/3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80:2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1-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由以下共沉淀法形成的材料(li1.15ni0.5co0.2mn0.3o2)。对电池进的升温处理的升温温度被改变为8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共沉淀法))以类似实施例1-1的方式(除了烧制前体的烧制温度被改变为850℃以外)形成正极活性物质。(比较例1-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1-1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0.5co0.2mn0.3o2)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0.5co0.2mn0.3o2(li1.1mn2o4:li1.05ni0.5co0.2mn0.3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80:20。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1-3)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1-4)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固相法形成的材料(li0.99ni0.5co0.2mn0.3o2)。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作为钴源的碳酸钴、作为锰源的碳酸锰和作为镍源的碳酸镍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在800℃、在空气中烧制。因此,获得li0.99ni0.5co0.2mn0.3o2。(比较例1-5)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固相形成法形成的材料(li0.99ni0.5co0.2mn0.3o2)。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形成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作为钴源的碳酸钴、作为锰源的碳酸锰和作为镍源的碳酸镍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并进行其中前体的粉末被压实的成型处理以形成圆片(pellet,颗粒),然后将圆片在800℃、在空气中烧制。应注意,在成型为圆片的成型处理中,在30mpa的压力下形成直径为15mm且厚度为5mm的圆柱状圆片。(比较例1-6)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8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1-7)为了形成前体,氢氧化锂被加入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mn)的摩尔比为0.97。以类似实施例1-1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的方式形成正极活性物质。(比较例1-8)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实施例1-1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的方式形成正极活性物质。(比较例1-9)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9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1-10)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2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1-1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材料(li1.05ni1/3co1/3mn1/3o2)。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硫酸镍和硫酸钴在ni和co的摩尔比(ni:co)为1/3:1/3下混合以形成混合物,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以制备含镍-钴的溶液。在ar气气氛中,在溶液中每次少量地滴加氨水,以允许溶液与氨水在40℃到60℃下在ph11到ph13的碱性条件下反应,从而在反应液中沉淀和形成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镍和钴的ni1/3co1/3(oh)2。收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含镍-钴氢氧化物,然后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接下来,将硫酸锰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以允许mn和(ni+co+mn)的摩尔比为1/3,且用硫酸将所得的液体的ph值调节到9.0至9.5的范围内。因此,在ni1/3co1/3mn1/3(oh)2沉淀或分散在液体中的状态下,上述含镍-钴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锰被混合的ni1/3co1/3mn1/3(oh)2沉淀并形成在反应液中。接下来,将氢氧化锂加入到液体中,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mn)的摩尔比为1.05。所得的沉淀物被放入典型的混合器中,并由混合器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充分混合并造粒以获得前体。(前体的烧制)在700℃、在氧中烧制通过上述方式完成的前体。因此,获得目标材料(li1.05ni1/3co1/3mn1/3o2)。(比较例1-8)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比较例1-7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1/3co1/3mn1/3o2)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1/3co1/3mn1/3o2(li1.1mn2o4:li1.05ni1/3co1/3mn1/3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20:8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1-9)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90℃。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1-10)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2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1-1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固相法形成的材料(li0.99ni1/3co1/3mn1/3o2)。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作为钴源的碳酸钴、作为锰源的碳酸锰和作为镍源的碳酸镍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在800℃下的空气中烧制。因此,获得目标材料(li0.99ni1/3co1/3mn1/3o2)。(比较例1-1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固相形成法形成的材料(li0.99ni1/3co1/3mn1/3o2)。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形成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作为钴源的碳酸钴、作为锰源的碳酸锰和作为镍源的碳酸镍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并进行其中前体的粉末被压实的成型处理以形成圆片,然后将圆片在800℃、在空气中烧制。应注意,在成型为圆片的成型处理中,在30mpa的压力下形成直径为15mm且厚度为5mm的圆柱形圆片。(实施例2-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共沉淀法形成的材料(li1.05ni0.8co0.15al0.05o2)。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共沉淀法))硫酸镍和硫酸钴在ni和co的摩尔比(ni:co)为0.8:0.15下混合以形成混合物,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以制备含镍-钴的溶液。在ar气气氛中,在溶液中每次少量地滴加氨水,以允许溶液与氨水在40℃到60℃下在ph11到ph13的碱性条件下反应,从而在反应液中沉淀和形成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镍和钴的ni0.8co0.15(oh)2。收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含镍-钴氢氧化物,然后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接下来,将铝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以允许al和金属me(co+ni+al)的摩尔比为0.05,且用硫酸将所得的液体的ph值调节到9.0至9.5的范围内。因此,在ni0.8co0.15al0.05(oh)2沉淀或分散在液体中的状态下,其中上述含镍-钴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混合的ni0.8co0.15al0.05(oh)2沉淀并形成在反应液中。接下来,将氢氧化锂加入到液体中,以允许li和金属me(al+ni+co)的摩尔比为1.05。所得的沉淀物被放入典型的混合器中,并在惰性气体气氛中由混合器充分混合并造粒以获得前体。(前体的烧制)在700℃、氧气中烧制通过上述方式完成的前体。因此,获得目标材料(li1.05ni0.8co0.15al0.05o2)。(实施例2-2)(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2-1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0.8co0.15al0.05o2)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0.8co0.15al0.05o2(li1.1mn2o4:li1.05ni0.8co0.15al0.05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20:8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2-3)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2-1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0.8co0.15al0.05o2)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0.8co0.15al0.05o2(li1.1mn2o4:li1.05ni0.8co0.15al0.05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40:6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2-4)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5ni0.8co0.15al0.05o2)。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为了形成前体,氢氧化锂被加入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al)的摩尔比为1.15。以类似实施例2-1的方式(除了烧制前体的烧制温度被改变为800℃以外)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实施例2-5)为了形成前体,氢氧化锂被加入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al)的摩尔比为0.99。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4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2-6)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7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2-7)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3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2-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由以下共沉淀法形成的材料(li1.15ni0.8co0.15al0.05o2)。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的升温温度被改变为8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共沉淀法))以类似实施例2-1的方式(除了烧制前体的烧制温度被改变为850℃以外)形成正极活性物质。(比较例2-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2-1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0.8co0.15al0.05o2)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0.8co0.15al0.05o2(li1.1mn2o4:li1.05ni0.8co0.15al0.05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20:80。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2-3)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和作为锰源的碳酸锰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在800℃、空气中烧制。因此,获得目标材料(li1.1mn2o4)。(比较例2-4)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固相形成法形成的材料(li0.99ni0.8co0.15al0.05o2)。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作为钴源的碳酸钴、作为铝源的氢氧化铝和作为镍源的碳酸镍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在800℃、空气中烧制。因此获得目标材料(li0.99ni0.8co0.15al0.05o2)。(比较例2-5)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固相形成法形成的材料(li0.99ni0.8co0.15al0.05o2)。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形成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作为钴源的碳酸钴、作为铝源的氢氧化铝和作为镍源的碳酸镍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并进行其中前体的粉末被压实的成型处理以形成圆片,然后将圆片在800℃、空气中烧制。应注意,在成型为圆片的成型处理中,在30mpa的压力下形成直径为15mm且厚度为5mm的圆柱形圆片。(比较例2-6)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8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2-7)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8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2-8)为了形成前体,氢氧化锂被加入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al)的摩尔比为0.97。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4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2-9)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实施例2-1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的方式形成正极活性物质。(比较例2-10)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90℃。以类似于实施例2-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3-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以下共沉淀法形成的材料(li1.05ni0.7co0.1mn0.2)。以类似于实施例1-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共沉淀法))硫酸镍和硫酸钴在ni和co的摩尔比(ni:co)为0.7:0.1下混合以形成混合物,然后向混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以制备含镍-钴的溶液。在ar气气氛中,在溶液中每次少量地滴加氨水,以允许溶液与氨水在40℃到60℃下在ph11到ph13的碱性条件下反应,从而在反应液中沉淀和形成包括作为构成元素的镍和钴的ni0.7co0.1(oh)2(共沉淀氢氧化物前体)。收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含镍-钴氢氧化物,然后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接下来,将硫酸锰加入到去离子水中,以允许mn和(ni+co+mn)的摩尔比为0.2,且用硫酸将所得的液体的ph值调节到9.0至9.5的范围内。因此,在ni0.7co0.1mn0.2(oh)2沉淀或分散在液体中的状态下,混合了上述含镍-钴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锰的ni0.7co0.1mn0.2(oh)2沉淀并形成在反应液中。接下来,将氢氧化锂加入到液体中,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mn)的摩尔比为1.05。所得的沉淀物被放入典型的混合器中,并由混合器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充分混合并造粒以获得前体。在700℃、氧中烧制通过上述方式完成的前体。因此,获得目标材料(li1.05ni0.7co0.1mn0.2)。(实施例3-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3-1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0.7co0.1mn0.2)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0.7co0.1mn0.2(li1.1mn2o4:li1.05ni0.7co0.1mn0.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20:80。以类似于实施例3-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3-3)(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3-1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0.7co0.1mn0.2)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0.7co0.1mn0.2(li1.1mn2o4:li1.05ni0.7co0.1mn0.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40:60。以类似于实施例3-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3-4)(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5ni0.7co0.1mn0.2)。以类似于实施例3-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为了形成前体,氢氧化锂被加入以允许li和金属me(ni+co+mn)的摩尔比为1.15。以类似实施例3-1的方式(除了烧制前体的烧制温度被改变为800℃以外)形成正极活性物质。(比较例3-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由以下共沉淀法形成的材料(li1.15ni0.7co0.1mn0.2)。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的升温温度被改变为80℃。以类似于实施例3-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共沉淀法))以类似实施例3-1的方式(除了烧制前体的烧制温度被改变为850℃)形成正极活性物质。(比较例3-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使用通过混合以类似于实施例1-2中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在实施例3-1中形成的材料(li1.05ni0.7co0.1mn0.2o2)形成的材料。li1.1mn2o4和li1.05ni0.7co0.1mn0.2o2(li1.1mn2o4:li1.05ni0.7co0.1mn0.2o2(质量比))的混合比为20:80。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于实施例3-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3-3)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以类似于实施例1-2的方式形成的材料(li1.1mn2o4)。不对电池进行升温处理。以类似于实施例3-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3-4)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固相法形成的材料(li0.99ni0.7co0.1mn0.2)。以类似于实施例3-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作为钴源的碳酸钴、作为锰源的碳酸锰和作为镍源的碳酸镍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以形成混合物,并将混合物在800℃、空气中烧制。因此获得目标材料(li0.99ni0.7co0.1mn0.2)。(比较例3-5)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通过以下固相形成法形成的材料(li0.99ni0.7co0.1mn0.2)。以类似于实施例3-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固相形成法))以预定组成比制备作为锂源的碳酸锂、作为钴源的碳酸钴、作为锰源的碳酸锰和作为镍源的碳酸镍中的每种。将这些原料在研钵中粉碎并混合,并进行其中前体的粉末被压实的成型处理以形成圆片,然后将圆片在800℃、空气中烧制。应注意,在成型为圆片的成型处理中,在30mpa的压力下形成直径为15mm且厚度为5mm的圆柱形圆片。(比较例3-6)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80℃。以类似于实施例3-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实施例4-1至4-4和比较例4-1至4-6)为了制备电解液,作为添加剂,代替fec,将碳酸亚乙烯酯(vc)以电解液的质量的1质量%的量加入到电解液中。以类似于实施例1-1至4-4和比较例1-1至1-6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比较例4-7)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仅使用由以下共沉淀法形成的材料(li1.05ni0.5co0.2mn0.3o2)。在对电池进行的升温处理中,升温温度被改变为90℃。以类似于实例4-1中的方式(除了上述点以外)形成试验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形成(共沉淀法))以类似实例4-1的方式(除了烧制前体的烧制温度被改变为850℃以外)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对上述实例和上述比较例进行以下评价。(试验电池的评价)(a)充放电循环特性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试验电池中的每个都在1c速率的恒定电流下充电,然后当电池电压达到4.2v时,每个电池在23℃的恒温浴中在恒定电压下充电。在此之后,每个电池在5c速率的恒定电流下放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2.5v。应当注意,“1c”和“5c”表示电池的理论容量分别完全放电达1小时和0.2小时的电流值。在上述条件下,对每个电池进行重复充电和放电一百次循环,且在第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由以下表达式确定。循环保持率(%)=(第1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初始放电容量)×100(b)电阻增加的评价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每个试验电池形成之后,每个电池在23℃的恒温浴中在1c速率的恒定电流下充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4.2v。在此之后,对每个电池进行ac阻抗测量,且在1khz的阻抗被定义为“循环前的电阻”。在此之后,在类似于上述的充放电条件下在23℃的恒温浴中对每个电池重复进行99次循环的充电和放电,然后每个电池在1c速率的恒定电流下充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4.2v。在此之后,对每个电池进行ac阻抗测量,且在1khz的阻抗被定义为“循环后的电阻”。然后,电阻增加率通过以下表达式测量。电阻增加率(%)={(“循环后的电阻”-“循环前的电阻”)/“循环前的电阻”}×100(%)(c)活性物质每单位质量的容量在0.2c的电流值下根据放电容量确定活性物质每单位质量的容量(mah/g)。对用于试验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以下分析。在每个电池在类似于充放电循环特性评价的充电条件下充电后,每个电池在0.1c速率的恒定电流下放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2.5v。然后,在放电状态下从每个电池中取出正极,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量x射线衍射图,并进行rietveld分析。应注意,cukα射线被用作x射线源。(d)通过rietveld分析来计算在3a和3b位上的占有率(1)在步长为0.02°和计数时间为1.2下在10°到90°的2θ范围内通过x-射线衍射仪进行测量。(2)使用rietan2000作为分析软件进行分析。(3)例如,在livniwcoxmnyoz等的情况下,其晶体结构被精修以满足rwp<8.0且gof<2.0,假设100%的晶体结构属于r3-m空间群,且其3a位由其离子半径接近li+的离子半径的li和ni2+占用,且其3b位由mn、co、ni、以及与上述ni2+相同量的li占用,且其6c位由o占用,且氧的占有率和各向同性温度因子是变量。此外,在livniwcoxalyoz的情况下,假设100%的晶体结构属于r3-m空间群,且其3a位由li+和ni2+占用,其3b位由al、co、ni以及与上述ni2+相同量的li占用,且其6c位由o占用。(4)在精修后每个元素在3a位和3b位的位占有率被确定为计算参数结果。(e)通过rietveld分析来计算由3b位和氧配置的正八面体结构的体积(1)使用用于分析和结构绘图的软件vesta、利用上述rietveld分析结果绘制晶体结构图。(2)绘制由3b位和氧配置的正八面体结构,并计算其体积(立方埃)。(3)上述计算结果被确定为由3b位和氧配置的正八面体结构的体积结果。(f)半值宽度的计算(1)在步长为0.02°和计数时间为1.2下在10°到90°的2θ范围内通过x-射线衍射仪进行测量。(2)在使用cukα射线的x射线衍射图中,晶体结构由属于r-3m的单一结构配置,并计算对应于包括(003)面、(101)面和(104)面的晶面的峰的半值宽度。(3)三个峰的半值宽度的平均值被确定为半值宽度。(g)暴露量的计算:通过xps获得在3b位的金属元素的比/通过xps获得的氧的比在组装每个试验电池之后,在每个电池在类似于充放电循环特性的评价的充电条件下充电,然后每个电池在0.1c速率的恒定电流下放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2.5v。然后,在放电状态下从每个电池中取出正极,并对正极进行xps测量以计算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表1和表2示出实施例1-1至4-4和比较例1-1至4-6中的各种类型的正极活性物质、合成方法、升温条件等。表3示出通过对实施例1-1至4-4和比较例1-1至4-6的xrd测量、rietveld分析和xps测量获得的结果。表4示出在实施例1-1至4-4和比较例1-1至4-6中活性物质每单位质量的容量、容量保持率、电阻增加率的测量结果。[表1][表2][表3][表4]从表1至表4中发现以下。由于在实施例中活性物质的表面以最佳状态被涂膜覆盖,所以可以抑制循环特性退化和电阻增加。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初始输出良好,但是活性物质的表面未以最佳状态覆盖涂膜;因此由于经多次循环后随时间变化,活性物质的表面反应为无定形,循环特性的退化和电阻增加变得显著。此外,当初始阳离子混合高时,初始输出良好;然而,阳离子混合经过多次循环后随时间变化而进一步继续,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变形,且活性物质的表面反应为无定形。由此,循环特性退化和电阻增加变得显著。应注意,在上述实施例中,确定了在初始充电后每个电池在0.1c下放电直到电压达到2.5v的放电状态下的占有率等;然而,认为,即使在10次循环后或在市售的未使用状态下,电池的占有率等和效果等于或类似于上述结果。(8.其它实施方式)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例如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描述的数值、配置、形状、材料、原料、工序等仅是示例性的,如果必要,可使用不同的数值、配置、形状、材料、原料、工序等。此外,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要点的情况下,可组合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的配置、方法、工序、形状、材料、数值等。在根据本技术的任何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优选的是,能够插入和提取锂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当量大于正极的电化学当量以防止锂金属在充电过程中沉积在负极上。在根据本技术的任何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充满电状态下的开路电压(即,电池电压)可被设计为在例如从约3.60v至约6.00v的范围内,更优选在从约4.25v至6.00v的范围内,更优选在约4.30v至约4.55v的范围。在充满电状态下的开路电压是约4.25v或更高的情况下,例如,使用包括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ni和co的层状岩盐型锂复合氧化物的电池,与具有4.20v的开路电压的电池相比,即使使用相同的正极活性物质,每单位质量锂的提取量也更大,因此,正极活性物质的量和负极活性物质的量被调整以获得高能量密度。应注意,电池电压不限于上述电池电压的范围。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至第三制造方法可被用于形成电解质66。此外,是一种液体电解质的电解液可被用来代替电解质66。在根据第二到第四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电池中,正极引线53和负极引线54可从同一侧被引出。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隔膜63被配置在层压电极体60的最外层;然而,正极61或负极62可被配置在最外层中。此外,隔膜63可被配置在层压电极体60的一个最外层,且正极61或负极62可被配置在层压电极体60的另一最外层。本技术的技术可具有以下配置。[1]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所述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其中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在3a位(site)上的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并且正极活性物质由涂膜覆盖,且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2]根据[1]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一正极材料是由式(1)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式(1)livm1wm2xm3yoz其中,v、w、x、y和z满足0.8<v<1.2、w+x+y≤1、0.45≤w≤1、0≤x≤1、0≤y≤1和0<z<3,m1是镍(ni),且m2和m3中的每个都是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1]或[2]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还包括由包括锂和锰的尖晶石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二正极材料。[4]根据[3]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二正极材料是由式(2)表示的锂金属氧化物:式(2)liam4bmnco4其中m4是选自铝(al)、钴(co)、镍(ni)、镁(mg)、锆(zr)和钛(ti)中的一种或多种,且a、b和c满足0.8<a<1.2、b+c≤2、0≤b和c≤2。[5]根据[3]或[4]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满足0<第一正极材料的质量比≤40且60≤所述第二正极材料的质量比<100,其中第一正极材料的质量比和第二正极材料的质量比的总和是100。[6]根据[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一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是属于r-3m空间群的单一结构,且第二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是属于fd3m空间群的单一结构。[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一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在衍射角2θ=约31°±1°不具有衍射峰。[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第一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中在衍射角2θ=约18.5°±1°的峰a的强度和在衍射角2θ=约44.4°±1°的峰b的强度之间的比是约1.5或更高。[9]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并由通过金属所占的3b位和氧配置的正八面体结构的体积在约9立方埃至约10.5立方埃的范围内。[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活性物质,其中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确定的第一正极材料的(003)面的半值宽度、(101)面的半值宽度和(104)面的半值宽度的平均值在从约0.135至约0.155的范围内。[11]一种正极,其设置有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锂以外的金属,所述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其中在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由涂膜覆盖,且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12]一种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其中正极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由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配置的第一正极材料,层状岩盐型锂金属氧化物包括锂和除锂以外的金属,金属由镍(ni),或镍(ni)和选自钴(co)、铁(fe)、锰(mn)、铜(cu)、锌(zn)、铝(al)、铬(cr)、钒(v)、钛(ti)、镁(mg)和锆(zr)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通过放电状态下的正极中的第一正极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rietveld分析获得的3a位上的锂以外的金属离子的位占有率是约5%或更小,且占有3b位的一部分的所述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在3b位的位占有率是约1%或更大,且正极活性物质由涂膜覆盖,且从涂膜暴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暴露量在从约0.05%至约8%的范围内。[13]一种电池组,其包括:根据[12]的电池;控制所述电池的控制部;和包含所述电池的封装部。[14]一种电子设备,其设置有根据[12]的电池并从该电池接收电力。[15]一种电动车辆,其包括:根据[12]的电池;转换器,接收来自电池的电力,然后将电力转换成车辆的驱动力;和控制器,基于与电池相关的信息进行关于车辆控制的信息处理。[16]一种蓄电设备,其包括根据[12]的电池并对连接到该电池的电子设备供应电力。[17]根据[16]所述的蓄电设备,其还包括电力信息控制器,电力信息控制器通过网络将信号发送到其它设备和从其它设备接收信号,其中,基于由电力信息控制器接收的信息进行电池的充放电控制。[18]一种电力系统,其从根据[12]的电池接收电力或将电力从发电机或电力网络供应到该电池。本技术包含分别于2012年8月22日和2013年7月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第2012-183217号和第2013-140818号中公开的相关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能会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即可。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