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245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尤指一种在透光导电基板上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制造具有发光二极管的透光建材(例如发光二极管玻璃)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阶段是在透光导电基板上装贴发光二极管。在现有技术中,因为市场上常用的透光导电基板尺寸并不适用于现有的机台,所以此阶段通常是由人工将发光二极管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上。

然而,由于发光二极管体积小以及透光导电基板难以分辨线路等因素影响,人工装贴的方式极为困难且效率低下,良率方面也不尽理想,并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此种现象在应用在建筑结构的大尺寸具有发光二极管的透光建材,更为明显。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率地装贴发光二极管,并能避免误差造成良率下降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即为各家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率地装贴发光二极管,并能避免误差造成良率下降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遂提供一种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用于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上,设备包括设定及控制模块,用以输入并储存装贴数据;第一平台,用以承载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一部分;第二平台,用以承载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二部分;第一影像模块,用以获取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影像数据;第二影像模块,用以获取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影像数据;第一装贴模块,用以依据装贴数据以及第一影像数据,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第一平台所承载的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一部分上;第二装贴模块,用以依据装贴数据以及第二影像数据,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第二平台所承载的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二部分上;以及运输带模块,设置在第一平台以及第二平台上,用以运输透光导电基板。

在一实施例中,透光导电基板为覆有氧化铟锡薄膜的透光玻璃或透光塑料。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模块或第二影像模块还包括用以获取影像数据的感光耦合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模块或第二影像模块还用以侦测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的位置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还包括警示模块,用以在位置数据不符合装贴数据时,发出警示信号或记录位置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贴模块或第二装贴模块还包括机械臂以及吸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台或第二平台还包括X轴运动机构及Y轴运动机构,分别用以纵向及横向移动透光导电基板。

在一实施例中,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还包括第三平台、第三影像模块以及第三装贴模块,第三平台用以承载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三部分,第三影像模块用以获取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三部分的第三影像数据,第三装贴模块用以依据装贴数据,第三影像数据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第三平台所承载的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三部分上,且运输带模块设置在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以及第三平台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影像模块还包括用以获取影像数据的感光耦合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影像模块还用以侦测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的位置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装贴模块还包括机械臂以及吸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平台还包括X轴运动机构及Y轴运动机构,分别用以纵向及横向移动透光导电基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以设定及控制模块设定装贴数据,以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承载透光导电基板,以第一影像模块及第二影像模块获取影像数据,再由第一装贴模块及第二装贴模块依据装贴数据及影像数据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由于同时在两个平台上进行装贴,因此可应用在较大的透光导电基板尺寸,且极具效率又可避免人工装贴所造成的误差,充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失。此外,还可附加警示模块,用以在发光二极管的位置数据不符合装贴数据时,发出警示信号或记录位置数据,以改善装贴时产生的错误;或是附加第三平台、第三影像模块以及第三装贴模块,进一步增进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

10 设定及控制模块

11 第一平台

12 第二平台

13 第三平台

14 第一影像模块

15 第二影像模块

16 第三影像模块

17 第一装贴模块

18 第二装贴模块

19 第三装贴模块

20 运输带模块

21 警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藉由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1,用于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上,设备1包括设定及控制模块10、第一平台11、第二平台12、第一影像模块14、第二影像模块15、第一装贴模块17、第二装贴模块18以及运输带模块20。

设定及控制模块10用以输入并储存装贴数据;第一平台11用以承载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一部分;第二平台12用以承载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二部分;第一影像模块14用以获取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影像数据;第二影像模块15用以获取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二部分的第二影像数据;第一装贴模块17用以依据装贴数据以及第一影像数据,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第一平台11所承载的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一部分上;第二装贴模块18用以依据装贴数据以及第二影像数据,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第二平台12所承载的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二部分上;以及运输带模块20设置在第一平台11以及第二平台12上,用以运输透光导电基板。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及控制模块10用以输入并储存装贴数据,举例来说,设定及控制模块10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器以及人机接口等等的装置,且设定及控制模块10与其它模块连接,可与其它模块互相交换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透光导电基板分为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并分别由第一平台11以及第二平台12承载,而第一影像模块14、第二影像模块15、第一装贴模块17以及第二装贴模块18对应于第一平台11以及第二平台12,可同时运作以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相较于现有机台仅能处理较小尺寸的透光导电基板,本实用新型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1将透光导电基板分为两个较小的部分同时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工作,因此将可处理较大尺寸的透光导电基板,且能维持很高的效率。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1还可包括第三平台13、第三影像模块16以及第三装贴模块19,第三平台13用以承载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三部分,第三影像模块16用以获取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三部分的第三影像数据,第三装贴模块19用以依据装贴数据以及第三影像数据,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第三平台13所承载的透光导电基板的第三部分上,且运输带模块20设置在第一平台11、第二平台12以及第三平台13上。

在一实施例中,以图1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1作为基础,再附加第三平台13、第三影像模块16以及第三装贴模块19,使原本分为两个部分同时进行的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工作,变成由三个部分同时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工作,可进一步的增进效率,并能处理更大尺寸的透光导电基板。

在一实施例中,运输带模块20设置在第一平台11、第二平台12以及第三平台13上,用以运输透光导电基板,运输带模块20可包括马达以及运输带。

在一实施例中,透光导电基板为覆有氧化铟锡薄膜的透光玻璃或透光塑料,举例来说,玻璃材质可为钠钙玻璃或硼硅玻璃,塑料材质可为压克力或聚碳酸酯PC,但不以此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模块14、第二影像模块15或第三影像模块16还可包括用以获取影像数据的感光耦合组件(CCD)。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影像模块14、第二影像模块15或第三影像模块16还可用以侦测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的位置数据,也就是说,在第一装贴模块17、第二装贴模块18或第三装贴模块19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后,第一影像模块14、第二影像模块15或第三影像模块16还可侦测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位置数据作为检验之用,能改善装贴时产生的错误。

在一实施例中,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1还可包括警示模块21,用以在位置数据不符合装贴数据时,发出警示信号或记录位置数据,举例来说,可用蜂鸣器发出警示信号或用存储组件记录位置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装贴模块17、第二装贴模块18或第三装贴模块19可包括机械臂以及吸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平台11、第二平台12或第三平台13还可包括X轴运动机构及Y轴运动机构,分别用以纵向及横向移动透光导电基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装贴发光二极管的设备,以设定及控制模块设定装贴数据,以第一平台及第二平台承载透光导电基板,以第一影像模块及第二影像模块获取影像数据,再由第一装贴模块及第二装贴模块依据装贴数据及影像数据将发光二极管组件装贴在透光导电基板,由于同时在两个平台上进行装贴,因此可应用在较大的透光导电基板尺寸,且极具效率又可避免人工装贴所造成的误差,充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失。此外,还可附加警示模块,用以在发光二极管的位置数据不符合装贴数据时,发出警示信号或记录位置数据,以改善装贴时产生的错误;或是附加第三平台、第三影像模块以及第三装贴模块,进一步增进效率。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惟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因此,任何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修改及变化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且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应如权利要求所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