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线材压端机之分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401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高效率线材压端机之分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线端子组装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高效率线材压端机之分线机构。



背景技术:

排线为连接线的一种,其由多根细线材粘合在一起,目前,排线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数码设备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中,排线的至少一端压合有端子,以用于排线与排线连接件之间的连接,这样既方便电子设备的装配,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内部线路板或电子设备之间信号传输、连接的可靠性。现有排线在压端子之前需要将排线一根一根分开,然后再与端子铆合,传统的做法是采用一个分线架对线材进行分线,分线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差,影响后续的压端效率和压端质量。因此,应对现有分线设备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线材压端机之分线机构,其通过采用两分线架分线,从而可以快速对排线分线,加快了生产效率,并且分线精确彻底,为后续的压端操作提供了便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率线材压端机之分线机构,包括支撑座、安装于支撑座上的第一分线架、第二分线架和用于驱动第一分线架动作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二分线架动作的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彼此联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第一分线架纵向移动的纵向驱动部和驱动第一分线架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部;该纵向驱动部包括第一连杆组件和驱动第一连杆组件动作的第一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一连杆组件滚动式接触;该升降驱动部包括第二连杆组件和驱动第二连杆组件动作的第二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二连杆组件滚动式接触,第一连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组件活动连接;该第一分线架安装于第二连杆组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有两可上下穿梭式安装于上述支撑座上的穿梭杆和驱动穿梭杆上下移动的第三凸轮和驱动杆,上述第二分线架安装于该两穿梭杆顶部,并位于第一分线架下方,第三凸轮随上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同步转动,驱动杆竖直可活动式安装于支撑座侧方,驱动杆下端与第三凸轮滚动式接触,驱动杆上端与穿梭杆下端活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杆上端具有一钩部,上述穿梭杆下端也具有一钩部,驱动杆之钩部和穿梭杆之钩部活动钩挂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安装于同一传动轴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复数个配重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线架具有两分线脚,第二分线架具有两带分线脚的拨线件,该两拨线件分别相对安装于两穿梭杆顶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分线架,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分线架,对排线进行各线的分线操作,该分线机构采用两分线架分线可以快速对排线分线,节省了分线时间,加快了生产效率,并且,该分线机构分线精确彻底,为后续的压端操作提供了便利。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分线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分线机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支撑座 20、第一分线架

21、分线脚 30、第二分线架

31、拨线件 311、分线脚

40、第一驱动机构 41、纵向驱动部

411、第一连杆组件 412、第一凸轮

42、升降驱动部 421、第二连杆组件

422、第二凸轮 50、第二驱动机构

51、穿梭杆 511、钩部

52、第三凸轮 53、驱动杆

531、钩部 60、传动轴

70、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效率线材压端机之分线机构,包括有支撑座10、安装于支撑座10上的第一分线架20、第二分线架30和用于驱动第一分线架20动作的第一驱动机构40和用于驱动第二分线架30动作的第二驱动机构50,其中:

该第一分线架20具有两分线脚21,第二分线架30具有拨线件31,于两拨线件31上分别设置有一分线脚311。

该第一驱动机构40包括驱动第一分线架20纵向移动的纵向驱动部41和驱动第一分线架20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部42;该纵向驱动部41包括第一连杆组件411和驱动第一连杆组件411动作的第一凸轮412,第一凸轮412和第一连杆组件411滚动式接触;该升降驱动部42包括第二连杆组件421和驱动第二连杆组件421动作的第二凸轮422,第二凸轮422和第二连杆组件421滚动式接触,第一连杆组件411和第二连杆组件421活动连接;该第一分线架20安装于第二连杆组件421上。

该第二驱动机构50与第一驱动机构40彼此联动,该第二驱动机构50包括有两可上下穿梭式安装于上述支撑座10上的穿梭杆51和驱动穿梭杆51上下移动的第三凸轮52和驱动杆53,上述第二分线架30之两拨线件31分别相对安装于该两穿梭杆51顶部,该第二分线架30位于第一分线架20下方;该第一凸轮412、第二凸轮422和第三凸轮52安装于同一传动轴60上,并于传动轴60一端设置有复数个配重块70;第三凸轮52随上述第一凸轮412和第二凸轮422同步转动,驱动杆53竖直可活动式安装于支撑座10侧方,驱动杆53下端与第三凸轮52滚动式接触,驱动杆53上端与穿梭杆51下端活动连接,具体是于驱动杆53上端设置一钩部531,于穿梭杆51下端也设置一钩部511,驱动杆53之钩部531和穿梭杆51之钩部511活动钩挂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驱动机构40带动第一分线架20纵向移动和升降式移动,第二驱动机构50带动第二分线架30上下移动,配合第一分线架20将排线各线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第一分线架,第二驱动机构带动第二分线架,对排线进行各线的分线操作,该分线机构采用两分线架分线可以快速对排线分线,节省了分线时间,加快了生产效率,并且,该分线机构分线精确彻底,为后续的压端操作提供了便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