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断缓压碳材料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2283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防断缓压碳材料电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断缓压碳材料电极。



背景技术:

在电池中电极一般指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正负电极,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和运用到电极,在热炉内同样运用到了电池,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电极是将强大电流导入热炉内进行电弧冶炼的关键部件,在其他领域也是同样道理,电极不仅要具备较低的电阻率,良好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能,而且还有能在高温调节下连续稳定的工作,因此,对电极的要求非常高。

现有的电极在使用过程中,电极连接端容易损坏和松动对整套供电造成影响,导致电极通过强大电流时容易出现危险,现有的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炸裂和断裂,严重影响电路的正常运转,同时掉落和炸裂后的残留物会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断缓压碳材料电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断缓压碳材料电极,包括电极主体,电极主体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电极主体的电极框架,其由一体成型的若干横向支撑条和竖向支撑条组成,且由横向支撑条和竖向支撑条将电极主体的内部分割成若干矩形空间;防断裂装置包括防断连接条、金刚石柱和缓压块,金刚石柱连接在电极主体内部的上框与下框之间,并与竖向支撑条平行,且其贯穿于横向支撑条,金刚石柱的中间部分安装有缓冲块;电极主体内部的上框与其最邻近的横向支撑条之间连接有防断连接条;电极主体内部的下框与其最邻近的横向支撑条之间连接有防断连接条;缓压块所在矩形空间的上、下两横向支撑条与该缓冲块之间连接有防断连接条;电极主体的上框与下框的外表面均安装有缓压装置,电极主体的左端设有母扣连接端。

优选的,缓压装置包括缓压外层,缓压外层与电极主体之间的位于中间部分由气囊支柱支撑,在气囊支柱的两侧,具有若干呈角突起的缓压支撑层。

优选的,缓压装置包括缓压外层,缓压外层的中部设有气囊支柱,缓压外层与电极主体之间依次安装有缓压支撑层。

优选的,电极主体的为碳纳米石墨混合物。

优选的,母扣连接端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水银层。

优选的,横向支撑条和竖向支撑条为垂直相接,电极主体内部的上框与其最邻近的横向支撑条之间连接的防断连接条,由上框与金刚石柱的连接处延伸至其所在矩形空间的靠近竖向支撑条与横向支撑条连接处的横向连接条上

优选的,横向支撑条和竖向支撑条为垂直相接,电极主体内部的下框与其最邻近的横向支撑条之间连接的防断连接条,由上框与金刚石柱的连接处延伸至其所在矩形空间的靠近竖向支撑条与横向支撑条连接处的横向连接条上。

优选的,缓压块所在矩形空间的上、下两横向支撑条与该缓冲块之间连接的防断连接条,其由缓压块延伸至靠近上、下两横向支撑条于竖向支撑条连接处的横向连接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极主体顶部和底部连接有缓压装置,有效的缓解了电极的外部压力,通过防断裂装置连接于电机主体内,有效的缓解了电极断裂和破裂,通过在母扣连接端进行结构改进使用水银层,实现了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热胀冷缩原理实现防止电极连接端松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极主体,2、电极框架,3、防断裂装置,31、防断连接条,32、金刚石柱,33、缓压块,4、缓压装置,41、缓压外层,42、缓压支撑层,43、气囊支柱,5、母扣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断缓压碳材料电极,包括电极主体1,其特征在于:电极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电极主体1的电极框架2,其由一体成型的若干横向支撑条和竖向支撑条组成,且由横向支撑条和竖向支撑条将电极主体1的内部分割成若干矩形空间;防断裂装置3包括防断连接条31、金刚石柱32和缓压块33,金刚石柱32连接在电极主体1内部的上框与下框之间,并与竖向支撑条平行,且其贯穿于横向支撑条,金刚石柱32的中间部分安装有缓冲块;电极主体1内部的上框与其最邻近的横向支撑条之间连接有防断连接条31;电极主体1内部的下框与其最邻近的横向支撑条之间连接有防断连接条31;缓压块33所在矩形空间的上、下两横向支撑条与该缓冲块之间连接有防断连接条31;电极主体1的上框与下框的外表面均安装有缓压装置4,电极主体1的左端设有母扣连接端5,电极框架2对电极主体1起到支撑作用,然后将电极主体1分割成多个空间层,防断裂装置3起到支撑电极主体1和稳定连接电极主体1的效果。

具体而言,缓压装置4包括缓压外层41,缓压外层41与电极主体1之间的位于中间部分由气囊支柱43支撑,在气囊支柱43的两侧,具有若干呈角突起的缓压支撑层42。

具体而言,母扣连接端5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水银层。

具体而言,横向支撑条和竖向支撑条为垂直相接,电极主体1内部的上框与其最邻近的横向支撑条之间连接的防断连接条31,由上框与金刚石柱32的连接处延伸至其所在矩形空间的靠近竖向支撑条与横向支撑条连接处的横向连接条上。

具体而言,横向支撑条和竖向支撑条为垂直相接,电极主体1内部的下框与其最邻近的横向支撑条之间连接的防断连接条31,由上框与金刚石柱32的连接处延伸至其所在矩形空间的靠近竖向支撑条与横向支撑条连接处的横向连接条上。

具体而言,缓压块33所在矩形空间的上、下两横向支撑条与该缓冲块之间连接的防断连接条31,其由缓压块33延伸至靠近上、下两横向支撑条于竖向支撑条连接处的横向连接条上。

工作原理:电极主体1利用金刚石柱32自身坚硬的属性对电极进行支撑,防止过度形变,金刚石柱32的中部安装有缓压块33,缓压块33对压力起到缓冲作用,金刚石柱32、缓压块33和电极框架2之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防断连接条31,防断连接条31将金刚石柱32、缓压块33和电极框架2之间紧紧的连接,使其结构稳定,通过缓压外层41的中部的气囊支柱43,气囊支柱43将缓压外层41的压力通过自身的气囊进行缓冲和分解,当无压力时,还原回原来的位置,在受到顶部压力时缓压支撑层42防止缓压装置4被压的过度形变,通过将电极主体1设计为碳纳米石墨混合物,石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通过与碳的混合增强了其自身强度,母扣连接端5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水银层,水银层预热后会膨胀,起到紧固母扣连接端5的效果,防止电极母扣松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