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缆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178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缆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脱效果的连接器缆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者或是使用者除了关注电子产品的运行速度,同时对产品的外观、重量以及手感体验等也同等重视。

连接器缆线组件被运用在各种各样的产品中,如电脑配件与电脑主机之间需要连接器缆线组件,移动终端与充电适配器或电脑主机之间需要连接器缆线组件,甚至游戏手柄与游戏机盒之间的连接也需要连接器缆线组件。

现有的连接器缆线组件包括有连接器、连接线和连接口插装部;连接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容纳腔内设置工作电路;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伸出部,连接口插装部与工作电路电连接并从伸出部延伸末端的竖直平面中伸出至连接器外,连接线与工作电路电连接并从连接口插装部相反一端伸出至连接器外。

现有的连接器缆线组件存在的问题是,当连接器缆线组件通过连接口插装部安装到电脑或游戏机盒插装孔中后,使用者对移动终端或手柄操作会造成缆线晃动,因持续性的往复晃动,连接口插装部与电脑或游戏机盒松脱,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脱效果的连接器缆线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缆线组件包括连接器、连接线和连接口插装部。连接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容纳腔内设置工作电路;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伸出部,连接口插装部与工作电路电连接并从伸出部的延伸末端伸出至连接器外,连接线与工作电路电连接并从连接口插装部相反一端伸出至连接器外,伸出部延伸末端的端面自下往上地向外倾斜设置;连接口插装部从端面伸出至连接器外,且连接口插装部的延伸方向与伸出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端面为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的中心轴线沿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延伸。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伸出部的端面为自下往上形成的弧形倾斜面,而连接器的晃动主要是左右晃动,而与连接器配合的电脑或游戏机盒的接口处设置与伸出部端面配合的配合面,当连接器晃动时,伸出部端面与电脑或游戏机盒的配合面之间的作用力产生了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竖直方向上的分立则形成了两个作用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且晃动作用力越大,竖直方向上作用力则越大,从而阻碍连接器缆线的松脱。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连通于容纳腔与外部的U型口,工作电路上连接有U型呼吸灯,U型呼吸灯位于U型口内。

由上可见,U型呼吸灯可以不同的亮光效果以反映连接器不同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在U型口的中部形成中部板。

由上可见,中部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当手持连接器进行插拔工作时,手按压在中部板上,中部板下弯,壳体一侧对手指形成限位且手指则与壳体更大面积地接触,提高防滑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设置有U型口。

由上可见,无论插装方向如何,U型呼吸灯均位于使用者的可视范围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U型呼吸灯的外壳采用透光塑料制成。

由上可见,透明塑料制成的外壳包括U型呼吸灯的导光。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的两侧之间的宽度从伸出部一端向连接线所在一端逐渐收窄。

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口插装部具有USB连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缆线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缆线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缆线组件实施例的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缆线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图。连接器缆线组件包括连接器1、连接线(图中未示出)和连接口插装部2;连接器1包括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上壳体10和下壳体20相互配合而组成中部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容纳腔中设置有工作电路。连接器1在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伸出部30,连接口插装部2从伸出部30的端面31中伸出,连接线(图中未示出)伸出于连接器1上连接口插装部2所在端的相反一端上。Y轴延伸方向为壳体的宽度方向,壳体两侧之间的宽度从伸出部30一端向连接线(图中未示出)所在一端(X轴反向延伸方向)逐渐收窄。其中,连接口插装部2具有USB连接口。

参加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缆线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结合图1,上壳体10上设置有U型口11,U型口11使壳体的容纳腔连通于连接器1的外部,上壳体10在U型口11中部形成了中部板12。可选的是,可设置中部板12具有较薄的厚度而使中部板12具有弹性。位于容纳腔中的工作电路3上设置连接有U型呼吸灯40,U型呼吸灯40的外壳采用透光塑料制成,U型呼吸灯40的外轮廓与U型口11的孔轮廓配合,当连接器1完成安装后,U型呼吸灯40位于U型口11内。

下壳体20和上壳体10结构相同,下壳体20上也同样设置有U型口(图中未示出)以及对应形成的中部板(图中未示出),工作电路3的下次连接有另一个U型呼吸灯(图中未示出)与下壳体20的U型口相互配合安装。

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缆线组件实施例的侧视图。结合图2,上壳体10的上伸出部13与下壳体20的下伸出部23共同组成伸出部30,以伸出部30的下部延伸末端所在的竖直平面作为基准平面L,伸出部30从基准平面L开始自下往上(即Z轴延伸方向)沿伸出部30的延伸方向(即X轴延伸方向)向外倾斜设置,而端面31为内凹弧面,内凹弧面由一段弧线沿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即Y轴延伸方向)平移形成的弧面,该弧线对应的圆心沿Y轴延伸方向延伸形成端面31的中心轴线A,故在连接器缆线组件的侧视图中,中心轴线A显示为一个点,端面31为曲线。

连接器1的晃动主要是左右晃动,连接器1配合的电脑或游戏机盒的接口处设置与伸出部30的端面31配合的配合面,当连接器1晃动时,端面31与电脑或游戏机盒的配合面之间的作用力产生了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竖直方向上的分立则形成了两个作用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阻碍连接器缆线组件从被连接机体上松脱。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